新员工七天学习计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738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员工七天学习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员工七天学习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员工七天学习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员工七天学习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员工七天学习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员工七天学习计划.docx

《新员工七天学习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员工七天学习计划.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员工七天学习计划.docx

新员工七天学习计划

新员工培训七天乐

一.熟悉岗位环境,学习班训、团队精神及岗位安全知识;

1.熟悉岗位坏境:

1.1.烟道,1.2.炉顶,1.3.地下室周围、1.4.整体操作流程及工种的作用

2.学习班训及团队精神:

2.1班训:

团结:

团结同事,与同事和睦相处,齐心协力,有困难一起解决。

务实:

本本份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2.2团队精神:

昂首向前:

充满自信积极迎难而上

奋勇争先:

人人都要有争先做优的决心。

精诚团结:

用心去帮助每一位同事,提升我们的凝聚力,促进团队建设。

挑战超越:

把每一个同事当作竞争对手,从挑战中不断超越别人,超越自我。

3.学习岗位安全知识

3.1.进入煤气区域需将手机关闭,严禁携带打火机等火种;

3.2.单人进入烟道需携带co报警仪,外来人员进入需通知本岗位员工陪同;

3.3.进入地下室不少于2人、且间隔5—8米并携带co报警仪;

3.4.co报警仪报警值30mg/m3.

3.5.可燃气体检测仪检测的气体为H2,报警范围:

0-25(%LEL)低报25-50(%LEL)中报50-100(%LEL)高报

3.6.未经师傅允许严禁乱动设备.

3.7.离开岗位进入生产区域需劳保齐全.

3.8未经车间领导和工段长指示,不得随便更改加热制度或停送煤气。

3.9烟道走廊交换机室地下室严禁烟火和携带易燃易爆品,煤气区域动火,必须安全科批准。

3.10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必须按时交换和遛烟道。

3.11上岗前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3.12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工作场所保持清洁卫生。

3.13接班后对所属岗位设施、设备仔细检查,确保良好,并作好开车前的准备。

3.14定期巡检监测报警系统,认真记录监测数据,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3.15严格按操作规程调节煤气主管压力,定时对煤气水封放水,保持主管压力稳定正常。

3.16格执行焦炉地下室通风制度,定期对焦炉地下室,烟道进行通风作业,保持空气流通。

3.17定期对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进行检查,保证正常使用。

3.18岗位警示标志无破损、无污渍。

3.19测温时,火道内禁止掉入杂物、煤粉,及时盖正小炉盖。

3.20必须用火钩打看火孔盖,火钩必须有横梁。

3.21炉顶测温时,注意行走时的消烟车,装煤孔及上升管的火道。

3.22不许用不准确的高温计测温度。

4.交接班

4.1班前会

4.2提前15分钟集合,并列队点名,列队要求:

每四人组成一列,每人前后间距50cm,列与列之间两拳之隔。

4.3朗颂团队精神:

严守规程,精心操作,爱岗敬业,优质高产,要声音洪亮(要求:

每间隔一人,要听到彼此的声音)。

4.4班长按照本班岗位顺序依次点名,员工在答“到”时声音要洪亮有力(要求:

一人答“到”时,当班所有人均能听到)。

4.5听班长安排工作及操作时注意的安全事项。

4.6散会后,员工应依次列队靠右侧行走到岗位操作地点进行接班。

(要求:

员工行走时步伐要整齐有力,不得嬉戏打闹,两人间隔为80cm)

4.7依次到岗位指定地点接班。

4.2接班

4.2.1接班者按时到达工作岗位。

4.2.2认真听取交班者介绍当班安全生产、设备运转、检修情况及下班应注意的生产情况。

4.2.3检查工具、辅助设备是否齐全,并放在指定地点。

如工具设备等不齐全,应向交班者了解情况,查明原因,并做好相应纪录。

4.2.4检查岗位记录填写是否标准,交接班本是否完整齐全。

若填写不清楚,接班人无法辨认其内容时,交班人应向接班人解释清楚。

4.2.5检查设备、岗位、环境卫生是否合乎规定。

若某处不符合规定,交班者应重新打扫,直至接班者接班为止。

4.2.6会同交班人员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认设备运转正常,所有工具齐全,岗位卫生合格后,方可在交接班记录本上签字接班。

4.3交班

4.3.1交班前将设备、岗位、环境卫生打扫好,做到窗明地净,设备见本色。

4.3.2岗位纪录要队对生产运行情况、设备运行情况及出现问题时间和处理方法、上级指示、工具是否齐全、卫生状况、设备润滑状况、下班应注意的事项等情况详细记录。

4.3.3工具和辅助设备放在指定地点。

4.3.4在指定地点等接班人,向接班人员交待清楚本班安全生产、设备运转、检修情况及遗留问题。

4.3.5会同接班人员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等接班人员确认设备运转正常,所有工具齐全,岗位卫生合格并在交接班记录本上签字后,方可交班。

4.4班后会

4.4.1交班后各岗位人员依次列队到规定地点参加班后会。

4.4.2各岗位员工依次汇报本岗位设备运转情况,工艺指标,维修情况及遗留问题。

4.4.3听取当班班长对当班生产、劳动纪律及注意事项做总结。

4.4.4班后会结束依次列队靠右行走下班。

4.5交接班流程及标准

4.5.1组织交班:

4.5.1.1由当班组长开交班会同时汇总当班问题及操作指标情况与工段汇报并与下班组长进行交接;

4.5.2岗位交接:

4.5.2.1交换机工进行设备交接(巡检烟道)测温工进行设备交接(负责岗位物品的检查,确保无任何丢失)

序号

内容

标准

责任人

1

.检查交换机油位

油位表60—80处

交换机

2

交换机各项阀门是否漏油

无成滴漏油

交换机

3

交换机仪表平台按钮开关是否正常线头是否裸露

开关正常,线头无裸露

交换机

4

煤气、吸力执行器

数据正常,接头无损坏

交换机

5

废气盘、小烟道盖、废气砣拉链等设备

连接点牢固,设备正常

交换机

6

煤气、废气液压缸是否漏油

无成滴漏油

测温工

7

防护用品

按照定制存放,器材齐全

测温工

8

高温计一台电池八节

无缺少、正常使用

测温工

9

岗位工具(剪刀1把、管钳2把、改锥3把、玻璃擦2把、尘掸1把)

无缺少、正常使用

测温工

4.5.2.2测温工及交换机工同时对现场进行交接:

序号

内容

标准

责任人

1

室内及门口卫生

干净无杂物

交换机

2

空调、仪表柜、电话、接线盒、防护用品等

用手摸无灰尘

交换机

3

交换机

无油渍

交换机

4

负责卫生区域内物品

按黄线定置摆放整齐

交换机

5

机焦侧烟道走廊

干净无杂物

测温工

6

烟道平台

干净无杂物

测温工

7

负责卫生区域内标牌

用手摸无灰尘

测温工

8

门口白厨

用手摸无灰尘

测温工

4.5.2.3各个工种进行各项操作指标的交接:

序号

内容

标准

责任人

1

分、总烟道吸力

按照加热制度要求进行调节和保持不超出±5帕

交换机

2

煤气压力

按照加热制度保持不超过±50帕

交换机

3

出炉计划

接班人对上班编排的出炉计划进行检查,保证无差错

测温工

4

温度情况

对当班温度情况进行交接,需要注意的炉号进行交待

测温工

5

出焦情况

每班观察出焦情况至少5炉,对当班出焦情况进行交接

测温工

6

煤气温度

保证煤气预热后温度控制在45—50度

交换机

7

配合煤水份,焦炭挥发份

接班4小时后和质管部联系,询问配合煤水分和焦炭挥发份做好记录并和下班交接

测温工

4.5.2.4由上班组长总结本班事务及下班注意事项;

4.5.2.5接班人员提出疑问或不解,确认问题无疑问后签字。

4.5.2.6以上内容未按要求执行,按照测温二班考核制度进行负激励。

4.6学习项目:

4.6.1由交班组长组织学习各项操作指标,操作规程,安全规程,事故案例等内容(不少于10分钟)。

 

二.学习操作规程和岗位上的特殊操作

1.交换机操作规程

1岗位职责

1.1交换机工受测温班长的领导,执行其工作指挥和命令。

1.2负责保养和维护交换机及其所属设备。

1.3按照技术要求和加热制度,并按照交换时间进行煤气和废气的交换。

1.4按照加热制度准确调节,并保持吸压力。

1.5认真填写各种记录,及时准确的向调度汇报。

1.6负责岗位区域卫生和工具保管。

2应知

2.1焦炉的型号和焦炉的加热制度。

2.2交换机的各种性能。

2.3换向时间。

2.4熟悉K均、K安的计算,理解其意义。

2.5熟悉K1、K2、K3的计算,理解其意义。

2.5岗位的危险源及防护措施。

3应会

3.1均匀系数的计算:

K均=(2M-A机-A焦)/2M

式中:

M—焦炉燃烧室数(检修炉及缓冲炉除外)。

A机、A焦—机侧、焦侧测温火道温度与平均温度相差±20℃

(边炉±30℃)以上的个数。

3.2安定系数的计算:

K安=(2N-A机-A焦)/2N

式中:

N—昼夜内一座焦炉直行温度测量次数。

A机—机侧测量火道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差相差±7℃以上的个数。

A焦—焦侧测温火道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差±7℃以上的个数。

3.3推焦计划系数

3.3.1K1=(W-A1)/W

式中:

W—本班计划推焦炉数。

A1—计划结焦时间与规定结焦时间相差±5分钟以上的炉数。

3.3.2K2=(N-A2)/N

式中:

N—每班实际推焦炉数。

A2—与计划推焦时间相差±5分钟以上的炉数。

3.3.3总推焦系数:

K3=K1×K2

3.4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

3.5手动换向操作。

4班中操作

4.1换向操作

4.1.1准备工作

4.1.1.1提前1-3分钟按交换信号提示铃。

4.1.1.2通知地下室及烟道人员,交换注意安全。

4.1.1.3提前5分钟将自动调节煤气压力、机焦侧烟道吸力改为手动调节。

4.1.2换向步骤

4.1.2.1站在交换机旁准备交换,交换时,观察煤气、废气行程是否到位。

4.1.2.2自动交换:

万能转换开关扳于自动位置,当有交换信号时,电铃有蜂鸣器发出预备交换信号,信号完毕后,自动进行交换。

4.1.2.3手动交换:

将万能转向开关扳于手动位置,整点交换信号发出后,按整点反向按钮,当煤气和废气行程走到位停止后,松开反向按钮;半点交换信号发出后,按半点正向按钮,当煤气废气行程到位停止后,松开正向按钮。

4.1.2.4调整交换信号:

在自动交换时,如果正常信号未来时,延长10秒后,发出交换信号,此时应立即按人控自动交换按钮,补上交换。

4.1.2.5在交换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站在操作台旁,注意压力表工作是否正常,指示行程的煤气铊和废气铊是否到位。

4.1.2.6当交换完成后,行程达到标志,交换机停止运转,开始遛烟道。

4.2巡检工作

4.2.1每半小时巡检一次烟道,每两小时巡检一次地下室设备及物品,禁止一人进入地下室,如人员紧张,可延长巡检时间。

4.2.2巡检烟道时观察废气搬把是否到位,废气铊是否提起,查看废气盘空气盖板是否密封严密。

4.2.3巡检地下室时,一人从焦侧走入烟道,另一人从机侧走入烟道,看废气盘上的进风口盖板是否齐全,从楼梯下到地下室,打开南北两侧的轴流风扇进行通风,查看有无漏煤气和着火现象,巡检煤气行程及设备.返回后及时填写通风记录。

4.2.4将煤气压力、烟道吸力改为自动调节。

4.2.5在换向完成后有一名交换机工到岗位外检查烟囱有无冒烟现象。

4.3记录加热制度大帐

4.3.1将仪表上显示的数据记录在加热制度大帐上。

4.3.2填写字体用仿宋体,记录正确,严禁涂改,刮帐,保持记录干净整洁。

4.3.3记录交换机工当班第一遍和第三遍直行温度。

4.3.4中班交换机上全天大帐,并计算全天K均、K安。

4.4汇报工作

4.4.1每班下班前30分钟向调度汇报本班最后一遍上帐温度的最高、最低,平均温度及K1、当班K安、K均系数。

4.5特殊操作

4.5.1停煤气时操作

4.5.1.1有计划停止加热时,在煤气压力有明显下降趋势时,吊车(使煤气处于关闭位置)。

4.5.1.2无计划停止加热时,首先吊车,在停电时,用手动吊车,手动吊车时用改锥顶住煤气电磁阀,有1-2人用手摇泵换向,同时观察行程是否到位。

4.5.1.3当主管压力低于800Pa时,关闭主管阀门,关闭加减考克(旋塞),关下液水封阀门(预热器下液,主管下液)。

4.5.1.4若停煤气时间超过30分钟,关机焦侧分烟道吸力,总烟道吸力翻板。

4.5.1.5如停止加热超过30分钟,将废气盘进风口小铁板盖住,留5-10mm.

4.5.1.6停止加热期间保持水封的正常水位。

4.5.1.7停止加热期间交换机正常交换废气.若交换机不能正常工作应进行人工交换。

4.5.1.8停止加热期间要有专人监视主管压力变化,停止加热后,停止推焦操作。

4.5.1.9停止加热期间将所有水封阀门关死。

4.5.2送煤气操作

4.5.2.1停止加热原因消除后,接到风机启动运转正常后,方可向炉内送煤气。

4.5.2.2待风机启动后,主管压力达到4000Pa以上时,若停煤气时间较短,而且管道压力没有低于200Pa,可直接送煤气。

若时间长,压力没有达到过零,可用煤气吹扫。

4.5.2.3若停煤气时间较长,煤气管道压力达到过零,应先用蒸汽吹扫,同时打开放散管,待放散管出现蒸汽5分钟后,再停止供蒸汽.通入煤气吹走蒸汽,等放散管出现煤气10分钟后,取样做爆发试验,至合格为止。

4.5.2.4班内人员明确分工,做到统一指挥,由班长(组长)指挥,测温工进行阀门和考克调节,交换机工负责对总管主管压力的监视和机焦侧吸力的调节。

4.5.2.5检查交换机及其附属设备是否正常。

4.5.2.6检查水封槽是否满流,计量仪表是否正常。

4.5.2.7将机、焦侧废气盘进风门小铁板恢复到原工作位置,将机、焦侧总烟道分烟道吸力调到规定加热时的吸力。

4.5.2.8当煤气主管压力保持在5000Pa以上时,有专人看主管压力,依次逐渐打开加减考克,同时不得让主管压力低于1500Pa。

4.5.2.9恢复加热后,及时检查燃烧情况是否正常,同时通知调度,三班开始出炉。

4.5.2.10测温工协助交换机工根椐温度高低,加减吸压力,保证出焦正常。

4.5.3其他特殊操作

4.5.3.1电动交换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影响正常交换时要把电源切断,改用手摇车操作事故排除后,再恢复电动操作。

4.5.3.2交换途中停电,应将事故开关扳至事故位置,切断电源用手摇泵完成交换。

4.5.4其它内容:

4.5.4.1将万能转换开关板到手动位置,交换时按钮即可进行正反向交换要按到交换过程结果方可能松开,如果要暂停交换要停止,扳回转换开关恢复正常交换。

4.5.4.2超时时立即改为手动交换。

4.5.4.3煤气低压及事故状态,闭合非正常交换转换开关在此位置停止交换。

4.5.4.4手摇泵操作

当交换机停电时,需要进行人工操作交换,此时要切断电源,根据行程指示器所示,迅速将相应的电液控制的电阀接位,用手摇泵进行人工换向。

4.5.4.5在气压不能保证自动调节使用时,应立即将调节器气动改为手动。

4.5.4.6如遇到下列情况,焦炉立即停止加热。

4.5.4.6.1煤气主管压力低于500pa。

4.5.4.6.2煤气管道、截门、翻板严重损坏,危及安全生产时。

4.5.4.6.3交换系统发生故障,无法短期修好影响加热时。

4.5.4.6.4烟道系统发生故障,无法保持所需吸力时。

4.5.4.6.5鼓风机停止运转时。

4.5.4.6.6停电后,造成长时间不能出炉。

5主要技术指标

5.1用焦炉煤气加热,每30分钟交换一次。

5.2煤气主管压力不得低于500Pa。

5.3液压交换机工作压力不得超过5Mpa,油温不得超过50℃。

5.4交换机煤气行程430±5mm,废气行程600±5mm。

5.5交换工作完成后,遛烟道路线从交换机端焦侧开始,机侧返回5-6分钟完成。

5.6预热后温度保持在45℃-50℃。

5.7立火道温度交换后,20秒最高不超过1450℃,最低不低于1100℃。

5.8硅砖蓄热室最高不超1320℃,不得低于900℃,小烟道温度不超过450℃,分烟道温度不超过350℃。

5.9主管压力保持与规定压力相差不超过±50Pa,吸力不超过±5Pa。

6设备维护及设备一览表

6.1设备维护及保养

6.1.1检查各显示仪器是否正常,电脑上显示的数据是否正确。

6.1.2交换机转动时的声音是否正常,电机和油泵的外皮温度不得超过55℃,交换机的油位保持在液位计的2/3处,不低于1/2,工作压力不超过5MPa。

6.1.3每班要彻底清扫交换机,现场无跑冒滴漏.

6.1.4发现故障及时报告处理。

6.2设备的型号,功能等信息

编号

设备名称

规格和型号

数量

1

交换机

25H05

1

2

油泵

PV2R3-7/RAA

2

3

油泵电机

YB160m-6

2

4

球阀

YJZQ-J

8

5

直角单向阀

DF-B20K1

3

6

过滤器

QU-H160×20DFB

1

7

油温控制表

WSJ-150

1

8

时间继电器

DH48S

1

9

液位控制器

YKZQ

1

10

电磁阀

4WE6J50/AG220N25L

4

11

溢流阀

YF—B20H3—S

1

2.测温工操作规程

1岗位职责

1.1直属测温班长的领导,完成其分配的工作任务。

1.2按规定测量直行温度,并确保测量记录准确。

1.3负责推焦计划的编排。

1.4负责与白班调火工沟通调节直行温度,并处理中夜班高低温炉号。

1.5负责岗位记录和工具保管。

1.6负责责任区域的清洁卫生工作。

2应知

2.1红外线高温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2熟悉K均、K安的计算,理解其意义。

2.3测定直行温度、蓄热室温度的方法。

2.4交换设备的性能、加热设备性能,处理各种煤气、温度、加热设备事故。

2.5本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防护。

3应会

3.1均匀系数的计算:

K均=(2M-A机-A焦)/2M

式中:

M—焦炉燃烧室数(检修炉及缓冲炉除外)。

A机、A焦—机侧、机侧测温火道温度与平均温度相差±20℃(边炉±30℃)以上的个数。

3.2安定系数的计算:

K安=(2N-A机-A焦)/2N

式中:

N—昼夜内一座焦炉直行温度测量次数。

A机—机侧测量火道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差相差±7℃以上的个数。

A焦—焦侧测温火道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差±7℃以上的个数。

3.3推焦计划系数

3.3.1K1=(W-A1)/W

式中:

W—本班计划推焦炉数。

A1—计划结焦时间与规定结焦时间相差±5分钟以上的炉数。

3.3.2K2=(N-A2)/N

式中:

N—每班实际推焦炉数。

A2—与计划推焦时间相差超过±5分钟以上的炉数。

3.3.3总推焦系数:

K3=K1×K2

3.4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

3.5推焦计划的编排。

4班中操作

4.1直行温度测量

4.1.1准备工作

4.1.1.1测量本班第一遍直行温度。

4.1.1.2一人拿红外线测温仪,首先将测温仪的安全带要挂到右手腕上,其次检查测温仪是否电量充足,系数是否正常。

4.1.1.3一人拿火钩,检查火钩是否好用,夜间携带手电。

4.1.1.48:

00测温工从门前楼梯上炉顶。

4.1.2测量工作

4.1.2.1第一遍测量时间为换向后5分钟开始,测下降立火道,第一次测量焦侧67排23眼标准火道开始,由机测返回;第二次测量焦侧66排23眼标准火道开始,由机测返回。

4.1.2.2测温火道为第6眼和第23眼,一人拿火钩在前面打盖,把看火孔盖放在炉口左侧,看火孔盖打开最多不得超过5个。

4.1.2.3一人拿红外线测温仪在后面测量,测温人站在第一个火道旁,左脚放在小炉盖侧,身体站直,双手拿起测温仪放在平于下额处,低头用左眼对准测温仪镜头,用左手大拇指打开开关。

4.1.2.4对准立火道底部斜道口与灯头砖中间部位,时间为2秒,开始按确定温度键,约2秒钟按温度存储键。

4.1.2.5当存储完成后,左脚踢看火孔盖,盖严密看火孔,用同样的方法测下一个立火道。

4.1.2.6每分钟测10-12个火道,每次测完5-6分钟。

4.2温度打印

4.2.1每2小时测温1次,测温完后,到交换机室进行温度打印。

4.3调节温度

4.3.1根据打印出的温度,对超过平均温度±20℃的温度进行调节。

4.3.2对过低和过高的温度超过±50℃的,进行更换流量孔板。

4.4推焦计划的编排

4.4.1接班后,检查上班推焦计划是否完成,向推焦车发送本班推焦计划。

4.4.2读取上班推焦计划,形成日志并进行保存。

4.4.3根据本班最后一炉,按9-2串序的方法往后编排下一班出炉计划。

4.4.4根据规定的结焦时间排出下班出炉时间和班中检修时间,保证K1系数大于0.96。

4.4.5排好后打印出炉计划时间表12张(3张下班前送调度、其他9张给出炉工)。

4.4.6出炉计划的编排由两名测温工完成,一人排,一人检查,保证正确无误。

4.5蓄顶温度测量

4.5.1每月1号、16号夜班为蓄顶温度测量时间,测温点为隔墙顶部最高温度。

4.5.2测量时需四人进行,一人打盖,一人测量,一人盖盖,一人记数。

4.5.3测量上升气流,交换后立即测量,由交换机端开始,两个交换内测完一侧,四个交换测完全炉。

4.5.4最高温度不得超过1320℃,不得低于900℃,如超过规定范围,应上报班长、段长,并查明原因适当处理。

4.5.5测完后计算机焦侧平均温度,端部蓄热室除外,指出最高最低温度,平均温度超过1150℃,应每天测量一次。

4.5.6将测量结果上帐并保存。

4.6特殊操作

4.6.1停煤气操作

同交换机

4.6.2送煤气操作

同交换机

4.6.3其他特殊操作

4.6.3.1不能正点出焦时炭化室两燃烧室如温度过高取得热工工段长同意后,根据炉温情况关小或关闭加减阀,防止高温事故,但是出焦后,必须把加减阀打开,同时还需将停供煤气起、止时间记入温度大帐。

4.6.3.2如遇煤气量较小,应取得热工工段长的同意,关闭熟炉号的加减阀,待出炉或温度低时再开,同时应把炉号,及关闭加减阀起止时间记入温度大帐。

4.6.3.3因故停止推焦时,应协助热工工段长经常检查炉温采取措施,防止高低事故发生。

4.6.3.4停送煤气时,由热工工段长统一分配进行操作。

4.6.3.5推二次焦时,应在热工工段长的指导下对该炭化室两侧燃烧室所有火道进行温度测量和记录,分析原因,确定因炉温影响要及时处理。

5技术指标

5.1直行温度标准火道为第6眼和第23眼。

5.2每班测量两次直行温度,间隔时间为2小时,遇特殊情况,可以提前或错后,但最长不可超过3小时,最短不可小于1小时。

5.3测量点在煤头砖与斜道之间中心处。

5.4立火道温度交换后,20秒最高不超过1450℃,最低不低于1100℃。

5.5硅砖蓄热室最高不超1320℃,不得低于900℃,小烟道温度不超过450℃,分烟道温度不超过350℃.

5.6每分钟10-12火道,每次测量5-6分钟。

5.7相邻两次直行平均温度差大于±7℃,要检查原因进行处理,个别号相邻两次温度超过±40℃要处理。

5.8编排推焦计划除特殊原因,不允许比规定结焦时间相差超过±5分钟。

6设备维护及设备一览表

6.1设备维护与保养

6.1.1防止红外线高温仪受潮和受蒸汽或热气的侵害。

6.1.2红外线高温仪应放置在指定地点严禁自行拆卸。

6.1.3禁止用手或脏粗布擦镜面,使用时轻拿、轻放。

6.1.4未经允许不得将测温仪外借他人。

6.1.5定期校对温度计.

6.2设备润滑

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