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个人先进事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8340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政个人先进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民政个人先进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民政个人先进事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民政个人先进事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民政个人先进事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政个人先进事迹.docx

《民政个人先进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政个人先进事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政个人先进事迹.docx

民政个人先进事迹

民政个人先进事迹

篇一:

民政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民政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多年来,该同志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宏观决策和组织协调能力。

尤其是从事民政工作以来,该同志能够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勇于开拓,团结拼搏,克已奉公,勤奋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一、克难求进,甘于奉献该同志在平凡的民政工作岗位上多年如一日,各项工作处处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总是把生活最困难、情况最特殊、最需要救助的特殊群众作为自己的朋友,牢牢装在心里,处处予以帮助。

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为领导、为组织分忧。

由于民政工作是一项社会性行政事务性工作,民政局的每一项工作都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工作大都在基层,为做好工作,经常深入基层到群众家里了解情况,认真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和调查研究,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勤奋敬业,刻苦专研该同志除了有甘为人仆的觉悟以外,还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

他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理论和技能学习,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还科学合理利用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注重民政业务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结合工作实践,钻研

业务工作,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针对当前民政、残联系统动态维护量大、各种救助矛盾交织复杂的工作实际,为提高网络利用率,努力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对各社区专职信息员都实行了规范化管理,对低保、临救、评残申请等一系列工作实行动态网络管理,确保了信息渠道的畅通和准确共享。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会积极宣传民政政策法规法律,让居民及时了解最新政策,积极向身边的社会群众宣传、介绍民政职能、发展状况等。

三、坚持原则,求真务实该同志敢于坚持原则,作风正派,按章办事,在政策范围之内的事情充分落实到位。

认真做好民政工作各类资金的及时发放、按需发放。

始终坚持为民做实事、办好事,坚持政府的每一分钱必须及时足额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切实为关怀到弱势群体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对待群众办事问题上,他主动服务,真正做到了来有迎声,去有送语,即使遇上了不够政策的居民,他更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讲政策、讲法规,直至把他们说得心悦诚服为止,有时接待的来访对象是痴、残、傻、呆等弱势群体,一般人都不愿意理会,可他热心对待他们,细心照顾他们,做到认真接待每一个办事人员,反馈的信息件件都做到了妥善处理,他的名字在街道贫困户、优抚户心中有口皆碑。

四、严于律己,热情待人该同志能够积极协助领导做好部门各项协调工作,任劳任怨,保证了民政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一方面,主动积极配合领导做好与上级机关、相关部门和社区的联系沟通,一丝不苟地做好服务工作,对工作进行细致安排,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及时

到位。

二是注重加强与新区社会事业局、街道社事办的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确保各种信息畅通,各项决策落到实处。

三是踏踏实实做人,搞好团结。

在工作、生活中踏踏实实,待人接物和善勤快,能够很好地团结身边的每一位同志,不管是老同志,还是新同志,都一样尊敬,一样支持,关系非常融洽,为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篇二:

民政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抓民政工作促和谐稳定

——记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乡民政干事马云波马云波、男、回族、中共党员,20XX年毕业于北方民族大学,20XX年12月任新添堡回族乡民政干事。

自从事民政工作以来,他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决策部署,全面履行“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宗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狠抓民政工作,“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力求为民解困、全力拥军优属、尽心尊老爱老,恪尽职守,埋头苦干,有力地促进了民族乡社会的和谐稳定,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汗水谱写新添堡回族乡乡民政工作的新篇章。

一、为民解困,力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是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有效途径,也是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为了提高保障水平,他严格按照《会宁县20XX年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新添堡回族乡实际,严格程序,认真落实“三榜公示”制度,通过全面调查,逐户登记,分析生活状况,组织群众评议,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分类施保、规范管理”。

在资金的发放过程中,实行一折通,做到及时足额发放,确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目前,纳入低保1449户4303人(其中:

农村低保1433户4283人,城市低保16户20人),五

保户97户128人,孤儿34人,全乡无漏保、错保现象发生,群众非常满意。

救灾工作是基层民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进一

步规范完善乡村两级救灾工作,他指导制定了乡村灾害应急预案。

为把人民群众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灾难发生时,他总在第一时间赶赴灾难现场,为群众排危解难,进行核灾报灾,尽快争取政府对灾区群众进行救助,把救灾款、物等及时地发放到灾民手中,确保灾民有吃、有穿、有住。

20XX年5月18日,夜间突降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河屲村上李组村民李占桃等农户出现房子倒塌的灾情。

当时,他和乡上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灾情,帮助受灾农户迅速转移物品,及时上报县局争取灾后重建。

同月,炭山村马金福家的房屋在暴雨的冲刷下后背出现了裂缝,随时都有倒塌,造成人员伤亡的可能。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动员马金富搬出土房,但其家人意识不到危险的到来,不愿意搬,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马金富才勉强将屋内东西转移到邻居家,安置了暂时住所。

当天夜里,马金福家的3间房屋后背轰然倒塌,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马金福一家人甚是感激。

马云波同志是确实是当地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他把

自己的手机号码贴在了乡民政办门口最醒目的位置,晚上睡觉从不关机。

多少个夜晚,每当他从睡梦中被电话惊醒,他和领导、同事们的身影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受灾现场,妥善解决每一位灾民面临的困境,尽快帮助受灾农户恢复农业生产,及时安排好生活中的困难,确保了民族乡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拥军优属,力做优抚对象的知心人

优抚对象曾为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最可爱的人”。

但是,由于他们对现行政策的理解有偏差,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用爱作为动力,满腔热忱地做好他们的思想疏导工作,为党委、政府分忧”是民政工作者面临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未满60周岁的农村退役士兵经常聚集上访询问,为了解决这一事件,他经过认真分析,抓住重点,耐心地讲解文件精神,深入细致地宣传国家政策,使他们很快明白事理,思想稳定下来,妥善地预防了数次上访事件的发生。

同时,他积极配合县级部门按照评残规定程序,为退伍军人摆玉国同志办理了评残手续,使其拿到了定期补助。

为了做好“双拥”工作,他按时在每年春节前配合

相关部门为现役军人家属发放春节补助资金、医疗补助

资金、开展走访慰问优抚对象活动等。

道口村下坝组75岁的老复员军人兰生林,因其子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兰老又常年行动不便,家庭生活十分困难,马云波多次曾和分管领导上门看望,送去慰问金。

回河村退役士兵陈耀礼,因事未能及时统计建档,他得知后,积极联系上级部门为老人争取补办名额,为老人办理了所有手续,老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见人就夸小马是咱老百姓的知心人。

三、尊老爱老,力做老年人的暖心人

“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是基层民政工作的真实写照,服务对象涉及退伍军人、孤寡残疾、老年人、特困户等。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为切实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他在全乡认真摸底,对60岁以上老年人做了详细统计,并配合民政部门为33位70岁以上的重残老人发放救助款物。

同时配合县老龄办在新添堡回族乡成立了4个居家养老试点村,现拥有40位空巢老人,20位服务对象。

由于条件因素,全乡散居老人还有很多生活存在困难,他同村干部磋商,拿出了救助计划,由村干部专人负责定期料理老人,使老人生活有了着落,不再流离失所。

马云波同志在工作中始终任劳任怨、默默付出,从

来不计较个人得失。

“作为民政工作者,我们理应作出牺牲,谁要我干这一行呢!

”这是他经常吊在口头的话。

都说“养儿为防老”,无数个节假日、双休日,他都难得回家,面对患病的母亲和亲人的期待,他只能在内心告诫自己,有时间一定回家看看。

尽管如此,他为自己是一名民政工作者而自豪,他为自己的职业无怨无悔。

他的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肯定,20XX年被评为市级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和县级民政先进工作

者,人生的价值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得到体现,得到升华。

目前,新添堡回族乡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和抗灾救灾工作扎实开展,双拥暨优抚安置工作健康发展,社会管理服务规范有序,社会福利和老龄事业稳步推进,为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篇三:

民政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

民政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

26年,相当于人生的三分之一,它能让襁褓里的婴儿长成一名伟岸的青年,能让一棵稚嫩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然而,有这样一位朴实的汉子,26年来他只专注于一件事,那就是用自已美好的青春年华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他就是xxxx市xxxx区xxxx镇民政所所长xxxx。

26年来,他承受着家庭生活拮据、岗位低配等压力,扎根基层民政工作岗位,淡泊名利,埋头苦干,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曹民政”。

他带头创办了全省首家乡镇民政餐馆和全市首家乡镇爱心超市,募集慈善资金200余万元,两度扩建镇敬老院。

他帮助困难户发展苗木产业,开创一条产业脱贫的新路子。

在他的努力下,xxxx镇的民政工作一步一个台阶,一年一个跨越,多次被评为全区乃至全市先进单位。

20XX年,xxxx荣获全省“十佳基层民政工作者”殊荣。

五保老人的贴心人

1987年,xxxx调到xxxx镇民政所工作。

上任第一天,他就背着相机、揣着小本子,骑着一辆叮当响的自行

车挨家挨户了解困难对象情况。

当他看到一些农村五保户房屋破旧,生活孤苦无助,而镇里又没有能力集中供养这些老人时,心里十分难过。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建一所设施齐全的敬老院,让这些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xxxx进市区、跑省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送报告,一遍又一遍向领导反映五保老人的困境,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经过不懈努力,1992年10月,xxxx镇中心敬老院终于开工。

在敬老院建设过程中,xxxx常常是一个月难得回一次家,他吃住都在工地上,一双胶鞋、一顶草帽、一把卷尺是他必备的物品,在施工场地上,他像一只警觉的“猎犬”,不放过一个细节。

工匠每砌一块砖、每浇一道梁他都要亲自检测,发现不合格的,他二话不说,拿起锤子立马敲掉,工匠们为此没少吃他的苦头。

为节省建设资金,他处处抠门子,能自己动手做的,尽量不请人工;能自已备料的,绝不包料。

盖房子的木料不够,他到镇林场去求助,面对化缘来的100多根木料,他舍不得请车子,硬是一根根背到敬老院。

没有砂子,他推着板车到10多里地外的沙场去拉;没有石头,他就地取材,一锤一钎,开

出了50多方。

在建设敬老院的日日夜夜里,xxxx的手掌上磨起了厚厚的老茧,肩头撩起了层层血泡,胶鞋磨破了一双又一双,但他无怨无悔,将青春和汗水尽情挥洒在敬老院的一砖一瓦上。

在他的艰苦努力下,仅仅5个月时间,一座占地20亩、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敬老院在xxxx镇的青山绿水间拔地而起。

敬老院建起来了,五保老人的生活还要进一步丰富,为此,xxxx建起了活动室、浴室、卫生室,并组织老人们养猪、养鸡、种菜、种果树。

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敬老院四季瓜果飘香,圈里肥猪满栏,新鲜蔬菜自给有余,院办经济红红火火。

院里老人们满心欢喜,逢人便说:

“‘曹民政’真心给我们做事,让我们这些孤老过上了冬有棉、夏有单、上顿鱼、下顿肉的好生活,我们这些无儿无女的,比起人家有儿有女的也不差,像他这样的好人哪里去找啊!

xxxx一心建设敬老院、服务老人的事迹感动了不少爱心人士,他们纷纷给敬老院捐款捐物,仅xxxx铁佛寺妙乐法师就先后捐赠100万元。

xxxx用这些钱为敬老院新建了一栋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的供养楼,改建了230平方米食堂,修通了2公里长的进院水泥路。

现在的xxxx镇敬老院,已经成为全区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示范敬老院。

家乡民政福利事业的开拓人

xxxx镇地处xxxx脚下,路远地偏,山多地少,困难群众面广,需救济人口多。

上世纪90年代初,xxxx利用提倡发展福利企业的机会,结合当地地理优势,决定开一家民政餐馆筹集福利资金,安排残疾人就业。

于是,他将镇机械厂一家破旧的门面租下来,借了1万元钱装修门面,买来桌椅板凳、锅碗瓢盆,请来厨师和服务员,开起了全省首家民政餐馆。

由于菜肴口味好、价格公道,生意十分红火。

功夫不负有心人,民政餐馆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当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并且盈利2万多元。

面对这丰厚的回报,xxxx按理可以分得一份,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将这些钱全部用于敬老院五保老人生活费补助和困难群众临时救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