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简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243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简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简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简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简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简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简本.docx

《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简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简本.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简本.docx

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简本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第1条项目建设背景

(1)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中明确指出“积极推动兰州新区发展”。

甘肃省和兰州市人民政府审时度势,指出:

兰州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发挥中心带动作用,就必须跳出老城区,寻找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由此,提出“开发秦王川、建设新城区,奋战三五年、实现大跨越”的发展思路。

(2)兰州新区秉承“宽视野、大手笔,高起点、远谋划”的宗旨,坚持规划先行,坚持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先行。

(3)秦王川作为灌区,大力发展农业,其生态环境相对滞后。

因此,在新区规划与开发之初,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着力实施“千塘百湖”建设工程和百万亩生态林建设工程,在兰州新区全面开展林业生态建设,为兰州新区建设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

第2条林业生态建设实质

(1)促进兰州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提高兰州新区生态容量,保障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使命。

(2)保障兰州新区区域生态安全。

确保区域生态安全是生态建设核心目的之一,是区域生态建设优先考虑的问题。

(3)改善兰州新区城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建设宜居城市打下生态基础。

兰州新区要建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区,对新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出新的要求。

生态建设最终是要服务于人类利益,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

第3条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1)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兰州经济社会发展指示精神的需要。

(2)促进兰州新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维护兰州市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的需要。

(4)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兰州城市形象,优化投资环境的需要。

(5)建设优美舒适家园,提高兰州市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第二章规划区基本情况分析

第4条自然地理概况

(1)兰州新区地理坐标处于北纬36°17′—36°43′,东经103°59′—103°49′之间。

规划区主要包括永登县的上川、中川、秦川、树屏四个镇和皋兰县西岔镇和水阜乡,南北最长约49km,东西最宽约23km,规划面积为806km2。

(2)规划区属于第四纪凹陷盆地,海拔在1700—2300米之间。

北部为近东西向的石质山地,东部、东南部为黄土山梁,西部为黄土丘陵区,盆地内主要为洪积平原,地势由北向南倾斜。

土壤母质基本为第四纪风成黄土,土壤种类主要为灰钙土,平台地及梁峁地带主要为黄绵土,腐殖质缺乏,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很差。

(3)规划区属甘肃中部寒温带亚干旱区,具日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强烈的典型大陆性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雨量26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800—2200毫米,对地下水可造成补给的有效降水量仅为15毫米。

冬季严寒,最大冻土层可达1.2米。

春季多风,时常伴有沙尘暴发生。

总体上看,规划区水资源缺乏,但目前依靠引大入秦工程输水,水资源总量相对充足。

地下水资源贫乏。

(4)规划区自然植被属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类型,植被覆盖稀疏,种类相对贫乏,地表植被主要由旱生和盐生类型的植物所组成。

现以人工植被为主,主要植被有云杉、侧柏、千头柏、新疆杨、河北杨、油松、樟子松、旱柳、国槐、刺槐、沙枣、山杏、核桃、山楂、沙棘、花椒、丁香等。

第5条社会经济概况

(1)兰州新区范围涉及永登县的秦川、中川、上川、树屏和皋兰县水阜、西岔6个乡(镇),70个行政村,现有人口10余万。

规划区属纯农业灌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城镇化水平低。

(2)按照《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成为兰州市、甘肃省乃至西部大开发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第6条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根据兰州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初步统计,区内林业用地29830.3公顷,占规划总面积的37.0%,耕地31326.7公顷,占38.8%,牧草地2687.2公顷,占3.3%,水域3000.4公顷,占3.7%,未利用地2342.4公顷,占2.9%,建设用地11453.2公顷,占14.2%。

农、林、牧业用地合计63844.2公顷,占区内总土地面积近80%。

经调查,区内基本农田比例不高,仅在新区北部有少量分布,林地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区,村镇建设占地过多,标准低下,普遍环境较差。

第7条森林资源现状及评价

截至目前,秦王川灌区内有林地面积达到8555.3公顷,建成了几十个林业生态小康村镇,几百条防护林带和几十片特色经济林基地,森林覆盖率达10.6%。

虽然近年来引大秦王川灌区的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总体来看,林地星星点点,集中度不够,带网残缺不全,生态景观差,林业产业形不成规模,林业资源现状与生态新城定位相差甚远。

第8条主要生态问题

(1)土壤风蚀严重。

土壤风蚀主要发生在北部山体及平原区耕地。

(2)春季多风,沙尘暴频发。

(3)盐碱化严重,土壤改良任务重。

(4)缺乏自然水系(水体)和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差,自我修复能力弱。

(5)自然景观单一,与新区定位不符。

(6)生态产业薄弱,未形成完整的生态产业体系。

第9条生态安全现状

(1)兰州新区生态安全分布不均匀,地区生态安全差异明显。

新区的核心区域内,人为活动剧烈,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最为显著。

而新区四周多为荒山和沙地,植被覆盖度不高,相应这里的人为干扰较低。

四周地势高于内部,对内部核心区域形成天然的保障。

(2)在生态建设中,一方面要对生态安全指数较低的核心区内进行生态规划和生态建设,对生态安全较低的区域加强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直接提高地区的生态安全;另一方面,对生态安全指数相对较高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提高区域植被覆盖度,优化区域景观结构,增加地区的生态稳定性,为兰州新区核心区域提供天然的保障。

第10条林业生态建设有利条件

(1)政策及组织优势明显。

中央、省各级政府对新区建设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组织管理机构完善。

(2)水资源相对充足。

“引大入秦”工程年引水量4.4亿m3,黄河提灌工程建成后,水资源可几本满足生态建设需求。

(3)基础设施相对完备。

田间渠系配套工程、平田整地工程基本就绪。

(4)生态建设具备一定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尤其是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干旱区造林绿化经验,探索出一系列先进适用、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

第11条林业生态建设制约因素

(1)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多风,无霜期短,林木生长缓慢。

(2)土壤盐碱化严重,土壤瘠薄,适生树种相对较少,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

(3)周边山体立地条件差,营造林难度大,造林成本高。

(4)苗木培育滞后,质量参差不齐。

(5)森林保护体系不完善,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隐患突出。

(6)生态建设及后期维护成本高,需稳定的资金支持。

第三章规划总体思路

第12条项目性质及规划定位

(1)项目性质

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公益性生态项目,属社会公共事务范畴,在规划落实、资金筹措、组织协调等方面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2)规划定位

立足于服务兰州新区城市建设,构建以中心城区为防护核心的生态防护体系,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立足于服务新区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差异性地满足产业集群生态需求,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拓展其发展空间;立足于服务新区居民,改善人居环境,为将兰州新区建成“生态新区、兴业新区、宜居新区”提供生态保障。

第13条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2010年6月。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

(3)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甘政发【2010】92号。

(4)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新区生态绿化建设工作协调会会议纪要的通知,兰政办发【2010】376号。

(5)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再造兰州”战略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

(6)《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年4月。

第14条指导思想

在《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框架下,以科学发展、低碳发展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国办发【2010】29号文件和兰州市委“再造兰州”战略部署,从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前提下,按照“北御风沙、中兴产业、南建景观”的基本思路,以构筑绿色屏障、打造多湖水城、建设生态新区为目标,沿山、沿路、沿渠、沿湖合理布局,梳理生态中轴水系,加强周边山体绿化美化和川区林带林网建设,强化森林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实现“生态新区、兴业新区、宜居新区”的目标。

第15条基本原则

(1)与《兰州新区总体规划》相衔接的原则,实现城市与自然共存,促进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2)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

以水定林,按照新区建设生态需求,沿山、沿路、沿渠、沿湖合理布局森林资源。

(3)遵循森林功能多样化、差异化原则。

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产业、景观功能。

根据区域主导功能目标的要求进行森林配置,在体现森林功能的多样化的同时,满足功能的差异化需求。

(4)适地适树、多树种配置的原则。

根据立地条件选择相应树种,实现乔灌草的科学配置,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

(5)坚持工程造林原则。

重点区域实行“大径级、高规格、立体型、成景观”造林。

(6)封造结合、造管并重的原则。

在人工造林的同时,搞好封山育林,加强森林管护,确保建设成效。

(7)依靠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的原则。

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主导作用,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

同时,发挥自身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快建设步伐。

(8)以政府为主导,多业主建设,多渠道融资的原则。

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森林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也应创新机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

第16条森林资源规模测算

按照《兰州新区总体规划》,为保障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据新区的战略发展思路,结合现状资源情况,根据发展要求,以水、土地等资源条件为前提,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提升,加快林业生态建设。

引大入秦工程年输水量4.43亿立方米,除用于农业灌溉2.0亿立方米外,剩余水量2.43亿立方米,如30—50%用于生态用水,按目前生态用水500m3/亩计算,则可发展生态林业14.6—24.3万亩,如果通过节水灌溉,实现生态用水200m3/亩,则可发展生态林业36.45—60.75万亩。

按《兰州新区总体规划》,兰州新区可用于发展生态林业的土地资源为50多万亩。

因此,通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合理配置乔灌林结构,规划区可发展森林资源50万亩以上,其灌溉水源近期主要依靠引大入秦工程,远期灌溉用水源主要包括引大入秦工程、黄河梯级提水系统及城市中水等。

随着秦王川黄河梯级提水系统等水利设施建设,可以解决新区林业生态建设用水需要。

第17条规划期

本规划的规划基准年为2011年。

为了与兰州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相衔接,规划期定为10年,即“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和“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

第18条建设目标

(1)“十二五”末(2015年),完成人工造林21.9万亩,封山育林20.2万亩,建成湿地公园1处,郊野公园3处,植物园1处,城市公园8处,区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形成新区外围绿色包围,城区道路、产业集群绿色掩映,水系与绿地有序联系的生态防护骨架和生态景观格局。

(2)到“十三五”末(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33.2万亩,封山育林20.2万亩,建成湿地公园1处,郊野公园3处,植物园1处,城市公园10处,使新区林木覆盖率达45%以上,建成生态防护体系相对完备,生态景观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宜居、宜业的生态绿城。

第19条建设分区

根据《兰州新区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产业空间布局和空间管制,结合自然地理条件,新区主导功能要求,将规划区区划为4个生态功能区:

Ⅰ.北部防风御沙生态屏障建设区;Ⅱ.中部现代农林业生态产业发展区;Ⅲ.中部产业集群生态防护建设区;Ⅳ.南部商住休闲生态景观建设区。

第20条北部防风御沙生态屏障建设区

(1)范围及特点:

该区位于规划区的最北部,东二干渠至新区北部边界区域。

该区域主要为新区主要风口,风蚀严重,以低产农田为主,两侧有少量低丘漫岗分布,目前植被稀疏。

(2)主导功能定位:

防风御沙。

(3)主要措施:

大型防风固沙林带建设、控制大田耕种、山地育林育草。

第21条中部现代农林业生态产业发展区

(1)范围及特点:

该区位于规划区的中上部,东二干渠至东一干渠之间。

该区域主要为平原区,以农耕地为主,渠系、路网发达,目前防护林网较差,存在土壤风蚀、盐碱化等问题。

(2)主导功能定位:

农林产业集中发展区、中心城区的生态防护作用。

(3)主要措施:

发展农业和经济林果基地、加强农田林网建设。

第22条中部产业集群生态防护建设区

(1)范围及特点:

该区位于规划区的中下部,东一干渠至白银—机场高速之间。

该区域中部以平原区农耕地为主、两侧为少量低山丘陵,渠系、路网发达,为新区产业集群分布区。

(2)主导功能定位:

生态防护隔离功能,生态景观功能。

(3)主要措施:

建设产业园区生态防护林网、中轴水系整治、郊野公园、山体绿化美化。

第23条南部商住休闲生态景观建设区

(1)范围及特点:

该区位于规划区的南部,白银—机场高速至新区南部边界。

该区域地类多样,有较大面积的平原、湿地、低山丘陵分布,路网发达,规划为中心城区,人为活动密集。

(2)主导功能定位:

生态景观、生态防护功能。

(3)主要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郊野公园建设、城市公园建设、城区路网绿化、生态中轴水系整治、山体绿化美化。

第24条建设思路

根据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建设目标与功能分区,应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新区”这一中心,加强新区中北部农村地区生态防护林建设,建设北部防风御沙绿色屏障;加大新区周边荒山缓坡造林力度,营造新区绿色背景;在建设绿色屏障和绿化美化新区周边山体的基础上,放大灌溉渠系、交通通道、市政通道、产业组团间、城市功能区间的空间尺度,大量建设以生态为主兼具其他功能的生态绿地,构建大型“绿色生态网格”,同时以区内湿地、主要村镇为主体,建设景观节点和生态节点,为生态新城的建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5条总体布局

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格局可概括为:

一环、二轴、三网、六带、多点,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轴、环、带、网、点相耦合的生态格局。

一环:

周边山体绿环。

二轴:

即新区十字生态中轴水系,利用现有水渠和自然侵蚀沟构建东西向、南北向的十字生态中轴水系。

三网:

即农田防护林网、生态防护林网、城区绿地林网。

六带:

即兰州—新区西部快速路、兰州—新区中部快速路(中川大道)、新城东部快速线、包—兰至兰—新线连接线、兰州—新区东部快速线、白银—机场高速路。

多点:

即湿地公园、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植物园为主体构成的景观节点和以生态村镇为主体构成的生态节点。

第26条建设工程体系

新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体系为:

9大一级工程,28个二级工程。

9大一级工程为:

十字生态中轴水系整治工程、北部防风御沙生态屏障工程、环城山体绿化美化工程、三横三纵绿色道建设工程、“三网”建设工程、“四园”建设工程、生态村镇建设工程、名特优经济林果基地建设工程、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第四章建设工程规划

第一节生态中轴水系整治工程

第27条东西生态中轴水系整治工程

(1)规划范围

兰州新区东一干渠和三分支渠两侧各200米区域。

(2)建设内容、规模与投资

在东一干渠和三分支渠近15公里两侧各200米范围内,依据“适地适树、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的原则,在满足生态防护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森林景观功能,与干渠、道路相结合,营造生态景观型、生态防护型、林圃结合型、生态休闲型和生态经济型防护林0.81万亩,于2011年全部完成。

工程建设投资4860.0万元。

第28条南北生态中轴水系整治工程

(1)规划范围

兰州新区南北向中轴两侧各200米区域。

(2)建设内容、规模与投资

将兰州新区内南北向中轴的河渠水系进行梳理、整合,对现有库塘、渠道、侵蚀沟进行拓宽和疏浚,建成长36公里、宽20—50米不等的自然水道,并根据水系自然坡降和地形,形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梯级水面,建成带状水上花园。

同时,按照自然生态要求,修葺河岸线,构建自然型驳岸,保护好各类湿地资源及其生境,并在水道两侧200米范围内依据“适地适树、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的原则,营造生态景观林带,勾勒出一条南北向水文蓝带轴线。

规划期内,“十二五”期间完成20公里,其中2012—2015年每年完成5公里;“十三五”期间完成16公里。

工程建设投资7200.0万元。

第二节北部防风御沙生态屏障工程

第29条大型防护林网带建设工程

(1)规划范围

兰州新区北部边界四支渠、满秦快速路、二支渠、一支渠、东二干渠沿线区域。

(2)建设内容、规模与投资

沿新区北部边界四支渠、满秦快速路、二支渠、一支渠、东二干渠,建设5条单侧各50—100米宽的大型防护林带。

各防护林带根据其防护功能和生态景观要求,可分段营造生态景观型、生态防护型、林圃结合型、生态休闲型和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并逐步禁止防护林带间的大田粗放耕种,避免加剧土壤风蚀。

工程总规模1.0万亩,“十二五”期间完成0.4万亩,其中2012—2015年每年完成0.1万亩;“十三五”期间完成0.6万亩。

工程建设投资6000.0万元。

(3)主要造林模式

——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造林模式

——生态防护型防护林带造林模式

——生态休闲型防护林带造林模式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带造林模式

——林圃结合型防护林带造林模式

第30条山地育林育草工程

(1)规划范围

兰州新区北部防风御沙屏障建设区中的低丘漫岗石质山区。

(2)建设内容、规模与投资

对生态区位较为重要的低丘漫岗石质山地上现有灌草实行全面封禁,杜绝一切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实现植被休养生息和恢复。

封禁面积0.2万亩,封禁年限10年。

工程建设投资40.0万元。

第三节环城山体绿化美化工程

第31条山地资源封育保护工程

(1)规划范围

兰州新区城区周围山体,陡峭山坡及高海拔地区。

(2)建设内容、规模与投资

对新城周围山体陡峭山坡及高海拔地区,实施封山育林育草。

在保护好现有植被资源的基础上,注重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对浅山、丘陵立地条件差、植被破坏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封、育、管、造相结合,加速植被恢复,并控制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让森林地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封育保护面积20万亩,根据兰州新区自然资源特点,封育10年。

工程建设投资3000.0万元。

第32条第一面山体绿化美化工程

(1)规划范围

兰州新区城区周围第一面山体的缓坡宜林地带。

(2)建设内容、规模与投资

在临近城区第一面山体的缓坡宜林地带,营造10万亩生态景观林、生态防护林和生态经济林,构建保护兰州新城的外围生态屏障,使兰州新城成为名符其实的“森林中的城市”。

规划期内,“十二五”期间完成7.0万亩,其中2011年完成1.0万亩,2012—2015年每年完成1.5万亩;“十三五”期间完成3.0万亩。

工程建设投资50000.0万元。

(3)主要造林模式

——生态背景型绿化美化模式

——生态景观型绿化美化模式

——生态廊道型绿化美化模式

——生态节点型绿化美化模式

第四节三横三纵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第33条包兰—兰新连接线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1)规划范围

兰州新区规划中的包兰—兰新连接线沿线两侧各50—100米的范围。

(2)建设内容、规模与投资

在包兰—兰新连接线沿线两侧各50—100米范围内营造以乔木林为主的生态景观林带,在部分区段结合产业建设,营造生态型经济林带,建设总规模为0.4万亩。

规划期内,“十二五”期间完成0.3万亩,其中2013—2015年每年完成0.1万亩;“十三五”期间完成0.1万亩。

工程建设投资2600.0万元。

(3)主要造林模式

——生态景观型绿化模式

——生态防护型绿化模式

第34条兰州—新区东部快速线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1)规划范围

兰州新区规划中的兰州—新区东部快速线沿线两侧各50—100米的范围。

(2)建设内容、规模与投资

在兰州—新区东部快速线沿线两侧各50—100米范围内营造以乔木林为主的生态景观林带,在部分区段结合产业建设,营造生态型经济林带,建设总规模为0.43万亩。

规划期内,“十二五”期间完成0.3万亩,其中2013—2015年每年完成0.1万亩;“十三五”期间完成0.13万亩。

工程建设投资2795.0万元。

第35条白银—机场高速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1)规划范围

兰州新区规划中的白银—机场高速路沿线两侧各50—100米的范围。

(2)建设内容、规模与投资

在白银—机场高速路沿线两侧各50—100米范围内营造以乔木林为主的生态景观林带,在部分区段结合产业建设,营造生态型经济林带,建设总规模为0.34万亩。

“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任务,其中2012—2013年每年完成0.1万亩,2014—2015年完成0.14万亩。

工程建设投资22190.0万元。

第36条兰州—新区西部快速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1)规划范围

兰州新区规划中的兰州—新区西部快速路沿线两侧各50—100米的范围。

(2)建设内容、规模与投资

在兰州—新区西部快速路沿线两侧各50—100米范围内营造以乔木林为主的生态景观林带,在部分区段结合产业建设,营造生态型经济林带,建设总规模为0.69万亩。

规划期内,“十二五”期间完成0.4万亩,其中2012—2015年每年完成0.1万亩;“十三五”期间完成0.29万亩。

工程建设投资4485.0万元。

第37条兰州—新区中部快速路(中川大道)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1)规划范围

兰州新区规划中的兰州—新区中部快速路沿线两侧各50—100米的范围。

(2)建设内容、规模与投资

在兰州—新区中部快速路沿线两侧各50—100米范围内营造以乔木林为主的生态景观林带,在部分区段结合产业建设,营造生态型经济林带,建设总规模为0.46万亩。

规划期内,“十二五”期间完成0.2万亩,其中2012—2015年每年完成0.05万亩;“十三五”期间完成0.26万亩。

工程建设投资2990.0万元。

第38条新城东部快速线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1)规划范围

兰州新区规划中的新城东部快速线沿线两侧各50—100米的范围。

(2)建设内容、规模与投资

在新城东部快速线沿线两侧各50—100米范围内营造以乔木林为主的生态景观林带,在部分区段结合产业建设,营造生态型经济林带,建设总规模为0.72万亩。

规划期内,“十二五”期间完成0.4万亩,其中2012—2015年每年完成0.1万亩;“十三五”期间完成0.32万亩。

工程建设投资4680.0万元。

第五节“三网”建设工程

第39条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工程

(1)规划范围

整个兰州新区中部现代农林业生态产业发展区。

(2)建设内容、规模与投资

对目前林带不整齐、布局不合理、网格偏大、标准不高的林网进行补植完善,营建针阔及乔灌结合的林带,提高林网密度和绿化标准,改变原有林网块状分布、树种单调的呆板格局;对目前仍未林网化的农地,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采用窄冠和经济价值较高树种,建立网状农田防护林体系,逐步建立起稳固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工程总规模3.0万亩,“十二五”期间完成2.0万亩,其中2012—2015年每年完成0.5万亩;“十三五”期间完成1.0万亩。

工程建设投资16500.0万元。

(3)主要造林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