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 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132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育 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美育 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美育 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美育 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美育 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育 复习资料.docx

《美育 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育 复习资料.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育 复习资料.docx

美育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美育的学科性质

一、美育学研究的对象

1、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

它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2、美育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的审美教育现象及其普遍的规律。

3、审美教育现象:

指人类各种审美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4、审美教育的规律:

指审美教育现象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美育学:

研究人类社会美育现象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

二、美育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1、美育学研究范围:

包括美育的基本理论和美育的实践与实施两个方面。

2、美育的基本理论包括:

美育的性质、特点、任务、功能、地位、与德、智、体等方面的关系等.

3、美育的实践的实施包括:

美育的媒介、途径、实施原则和方法、审美素养

4、美育是探讨人类如何美化自身的科学:

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要、人的命运、人的生活质量、人的精神世界、人的个性完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的终极意义等,它是以美学与教育学的有机融合为主体的多种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三、美育学与相近学科的关系

(一)美育学与美学的关系

美学是研究人类的审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内容有四块:

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艺术社会学、审美教育。

美育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美育学与美学有内在的亲缘关系,美育是实现美学的任务和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也是美学最终的落脚点。

(二)美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学所元宝的一般教育的性质、任务、方针、原则、方法等,教育学也为审美教育提供发理论前提,可以说,美育学是教育学的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是教育学的扩展和延伸。

但是它们又是五笔特殊、整体与局部折关系.此外、教育学更注重理性教育,美育学则注重情感教育强调结合.

(三)美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是研究一切心理现象的理论基础,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美感教育,必然涉及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就需要借助于心理学研究的材料和成果,心理学是美育理论研究的科学依据,美育学则是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规律在审美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反过来,美育学研究的成果,又必将丰富和深化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当然,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而美育学研究的是审美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四)美育学与艺术学的关系

艺术学是研究艺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艺术美是美育的主要媒介、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

二者区别在于,艺术教育研究的范围更宽泛,除了艺术教育,美育还包括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的教育。

第二节:

美育的发展历史

一、古代美育思想

(一)西方

1、发源地:

古希腊、罗马

2、最早提出系统的美育思想的是: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3、“快乐教育"思想渊源:

古罗马贺拉斯《诗艺》

(二)中国

1、古代美育的最初形态:

“诗教"和“乐教”

2、孔子主张“诗教"和“乐教”来培养“仁人君子”,最早提出“比德”思想

3、荀子把美育的功能看作是“美人”、“美政”、“美俗”

4、老子、庄子把美育扩展到大自然的领域

5、比较:

孔子:

强调的是自然的道德化功能,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使个体服从社会、感性服从理性、人服从自然

老庄:

强调的则是自然美的满足情感和解放精神的作用,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娱情畅神,获得心灵的慰藉

二、近现代美育思想

(一)西方

1、美育独立理论形态的形成是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A、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门科学日益分化,美学和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美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一方面大提高了生产力。

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劳动的异化和人性的分裂,使人失去了人格的完整与个性的和谐

2、代表:

席勒、黑格尔、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

(二)中国

1、先驱人物:

梁启超,首次提出“趣味教育”

2、王国维是第一个把美育概念引入中国并对美育的独特性质和独立地位作了进一步阐发的思想家

3、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以美育代宗教”,提出美育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三个方面,主张弃宗教代之美育,①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②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③美育是普及的,宗教是有界的

4、近现代中国美育理论思路:

救国先救人,救人先救心,救心须去欲,去欲靠美育,但往往赋美育思想更多的道德内容,让美育承担过重的社会责任,过分夸大美育的社会功能

(三)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

1、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消灭私有制,根除异化劳动,人们有更多的由他们支配的时间去从事其他方面的活动,审美活动才能更加丰富多样,人的感性和理性、物质和精神生活才能得到协调发展

2、关于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社会实践在人的生成和发展中重要作用,产生一种自由创造的愉悦情感

3、关于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问题

艺术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突出特点是它的情感性,它对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三节:

美育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塑造形象,提高文化品位,审美需求,加强审美文化建设,增强审美修养

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1、道德失范2、情感失调3、心理失衡

审美教育必将在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净化人的情感、协调人的心理、升华人的精神境界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人们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大自然,削弱和消解人们对大自然的急功近利的态度,发现自然界的珍贵价值和审美因素,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并按照客观规律和美的规律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和审美对象.

四、深化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要实现几个方面的转变: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式教育转变;从偏重理性教育向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教育转变;从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向开发智能、培养创造力的教育转变;从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向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科学教育交叉的综合性教育转变;从培养片面发展的“单面人”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完成这些转变审美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人的全面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是进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第二章:

美育的性质

第一节:

美育是感性教育

一、感性的界定

1、感性认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官能感觉

(二)本能欲望

(三)情感

2、感性的特征:

自然性、动物性、模糊性、本原性

二、美育与感性

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有以下具体内容:

1、解放人的感性

2、泄导人的感性

首先,作为一种感性教育,美育通过不断地刺激、不断地感知,从逐渐唤醒了那些在无意识之域沉睡多年,积聚多年的欲望和本能,使它们从暗无日的黑暗之处来到光天化日之下,美育给它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像的和自由的空间,让它们充分地抒发、自由地表现。

其次,在审美教育中,对于审美对象的感知,依赖于“日常生活意识的垂直切断

3、升华人的感性

①升华:

本世纪初弗洛伊德所创立,指被压抑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

②美育与德育和智育的不同:

A、美育主要是对人的感性来进行的B、美育是超功利的、超实用的,对人的情感的激发,它对人的想像的开启,并不将它们引向实际的对象

总之,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审美和艺术,减少人的感性中的兽性的成分,增加其中人性的内容,使人的感性由兽性的层面上升到人性的层面

第二节:

美育是趣味教育

一、趣味的界定

1、趣味具有感性品格

2、趣味具有精神属性

3、趣味含有生命活力

总之,趣味的生成有其深刻的人性根源,它的有无与深浅,关系到人的生命力折大小与强弱;它的高下,则关系到人性发展的趋向

二、美育与趣味

1、趣味教育:

将人的趣味从低级引向高级,从生理的层面引向心理、精神的层面,从兽性的层面引向人性的层面

三、趣味教育的意义

1、从趣味的形成看,趣味从来就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产物,文化的产物

2、从趣味的性质来看,它也有高下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3、从趣味的作用来看,趣味与和生有很多重要的关联

4、趣味教育对于和生的青少年阶段尤其重要

目前大众趣味现状:

1、长期以来人们对趣味教育重视不够,导致了我国一些国民趣味水平不高这一现实

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趣味明显地陷入了某种误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它的世俗化趋向

3、“畸趣”的出现

第三节:

美育是人格教育

一、人格:

人不同于任何其它动物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人的诸种心理机能(感性和理性)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

2、协调性:

健康人格具有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爱,是他们处理上述诸种关系的一个基本方式

3、创造性:

4、情感性:

三、美育与健康人格:

(一)美育通过发展人的感性来塑造健康人格

审美教育是感性教育的最佳途径

(二)美育通过协调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发展来塑造健康人格

美育能彻底根治人性的分裂:

1、乐教或审美教育是直接针对人的内心的一种教育,所以它对人的内心所起的作用也是最大、最直接的

2、美育的主要功能就是调和或协调,它可以协调个体诸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达成人的多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协调,使它们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使人性日益丰富与完满

总之,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可以升华感性、引导趣味和完善人格,它是一个综合的有机体,它既是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又是人格教育

第三章:

美育的特点

特点:

形象性、愉悦性、自由性

第一节:

形象性

一、美育的形象是活的形象

(一)美育中的形象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美育的形象的重要性有三个方面:

第一,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是美育活动的基础

第二,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必要因素

第三,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目标

(二)美育中的形象是客体的物象与主体的情意相融合的“审美意象"

(三)美育中的形象是具有生命力的形象

二、形象性的特点

(一)具体可感性

(二)生动丰富性

(三)深邃意味性

第二节:

愉悦性

指在美育活动中,爱教育者常处在一种喜悦的心理状态与精神状态,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

一、愉悦性的生理基础:

生理快感

二、审美愉悦是人的高级精神愉悦

(一)审美愉悦是人全身心参与的结果

(二)审美愉悦具有普遍必然性

生理快感是个体的、肤浅的、表面的、即时性的

三、审美愉悦的层次

(一)悦耳悦目

审美感知愉悦的特点表现为:

1、直接性:

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对象时立刻就感受到愉悦

2、易变性:

审美感知与悦目悦意、悦志悦神比较而言,是不持久的、容易变化的

(二)悦心悦意

定义:

审美主体通过感觉、知觉的审美愉悦,领会到审美意象中某些深刻意蕴,获得一种诸心理功能的和谐所产生的美感享受

审美心理愉悦的特点:

1、稳定性;

2、和谐性;

3、意会性:

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不断深入的过程,形成了一种非常概念认识、非逻辑推理的审美认识活动

(三)悦志悦神

定义:

审美主体在精神境界所产生的愉悦

人的精神境界概括三个方面:

求真、求善、求美

精神境界上的审美愉悦的特点是:

美与真的交织、美与善的交织

总之审美愉悦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它使受教育在美育活动中得到美的享受,或者悦耳悦目,或者悦心悦意,或者悦志悦神,通过情感的感染和陶冶作用,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寓教于乐以情动人是美育的显著特点之一。

第三节:

自由性

定义:

审美主体在审美中的和种精神状态。

人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专心致志,排除一切利害得失的考虑,摆脱一切功利欲求的束缚,完全沉浸在对美的观照之中,因而能获得一种精神的满足和愉悦,达到心灵的超脱和解放

审美的自由性表现为:

1、非强制性

2、自主性:

在美育活动中,受教育者自始至终者是以主体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施教者只起引导作用

3、超功利性:

摆脱物质欲望的追求,不夹杂实用、功利的目的,精神完全处于一种自由、解放的状态

第四章:

美育的任务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帮助人们提高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塑造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谐发展,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

第一节: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一、审美是人类独有的活动

二、什么是正确的审美观

(一)审美观的含义:

广义:

主体对美、审美]创造美所持的相对稳定的总体观念和指导思想

狭义:

审美的观点,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标准等

(二)评价审美观的标准

正确的审美观必须是真、善、美的统一。

真:

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和本质的东西

善:

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活动和行为

美:

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三、如何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审美实践活动

(三)批判与抵制错误的审美观

第二节:

塑造审美心理结构

一、审美心理结构的特点

人的心理活动有三种最基本的要素:

认知、情感、意志,简称知、情、意。

与此相应构成三种心理结构:

智力结构:

是主体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的心理结构

意志结构:

人在社会实践中,凝聚和积淀起来的一种由理性主宰、支配感性的心理结构

审美结构:

主体内部反映客观事物的审美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结构

审美结构的特征:

(一)理性积淀在感性之中

(二)对功利性的超越

(三)具有强烈的情感体验

二、塑造审美心理结构的意义:

可以净化人的个体私欲、使人的盲目冲动秩序化,从而培养起一种感性和理性融合、情感和理智协调的心理定式,树立一种超越的人生态度,升华人的心灵境界,使人个性和谐、人格完整。

第三节:

提高审美能力

一、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一)审美感知能力的内涵

审美感知能力,是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它包括审美感觉能力和审美知觉能力丙个方面

审美感觉:

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个别形式特征

审美知觉:

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把握

审美知觉具有综合性、整体性、持久性、连续性等特征

培养审美能力,首先要培养人们的审美感知能力:

1、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特征的感知能力

2、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内在意蕴和情感意味的感知能力

(二)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意义

1、敏锐的螟一感知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情感的重要手段

2、审美感知能力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其他审美能力萌生、发展的基础,是通向更高审美境界的桥梁

(三)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途径:

1、发掘先天的审美潜质

2、加强审美实践的训练

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一)审美鉴赏能力的内涵

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鉴别和欣赏能力。

包括审美鉴别能力和审美欣赏能力

1、审美鉴别能力:

其一,对美和丑的分辩能力;其二,对美的形态、类型和程度的识别、判断能力

2、审美欣赏能力:

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领悟和评价能力,即对审美对象的形式、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和审美评价的能力

(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途径

1、要有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美学修养

2、要积极参加审美实践,大量接触美的事物

3、要多接触美的对象,大比较中得到提高

三、增强审美创造能力

(一)审美创造能力的内涵

定义:

审美主体在感知美、鉴赏美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事物的能力,包括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

物质创造包括自然美、科技美、社会生活美的创造

精神创造主要是艺术美的创造

(二)增强审美创造能力的途径

1、要激发审美创造欲望,启发人们的审美创造欲望,引导人们深入生活,投身社会实践,去发现美、感受美、激起他们的心灵冲动,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他们不安于现状,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充分发挥其审美想像力,积极创造美好的生活、精美的产品、审美的人生、理想的世界。

2、要认识和掌握美的规律

3、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想像力

4、要掌握熟练的审美创造技巧

第五章:

美育的媒介

美育的媒介指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

美学上把形形色色的审美对象分成三大类:

现实美、艺术美与科技美

第一节:

现实美及美育

现实美是指现实事物中存在的美。

现实美又可分为自然美与社会美两类

一、自然美及其美育

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的美。

(一)自然美的实质和特点

1、自然美的实质

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分成如下几派:

客观派、主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及实践派

2、自然美的特点:

(1)天然性;

(2)多变性;(3)奇特性;(4)不确定性

(二)自然美的美育

一方面要了解如何去欣赏自然美;另一方面要了解自然美的美育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自然美的审美欣赏

(1)对自然美的感知

审美知觉具有完形性、主动性、情感性和互通性四个特点

(2)对自然美的领悟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的欣赏所产生的意味,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

把自然美与人的道德品质相联系

第二:

把自然美与人的精神境界相联系

第三:

把自然美与整个美的世界相联系

2、自然美的美育作用

(1)陶冶性情:

自然界所深蕴的强烈的生命活力,融合在人的丰富情感里,激发着人的生命力,使人迸发出惊心动魄的激情

(2)提升境界:

指人的精神境界、内在心灵的境界,它与人的文化素质、精神修养、理想和追求密切关联,欣赏自然美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从而将极大的丰富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自然界的美气象万千,它能洗涤人的灵魂,使人以新鲜活泼、自由自在的心灵去领悟美,并使人的精神不断地超越自身

(3)体味人生

二、社会美及其美育

(一)社会美的内涵和特点:

1、社会美的内涵:

亦称社会生活美,它是指社会领域中的事物和现象的美

2、构成社会美的必备因素:

(1)进步性因素

(2)创造性因素(3)启迪性因素

3、社会美的特点:

(1)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2)内容重于形式(3)具有相对的称稳定性和确定性

(三)社会美的内容及其美育:

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

1、人的美及其美育(人的美可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

(1)人体美的美育:

A.人体美的审美价值:

第一、人体美充分表现了人的生命力、丰满和健康,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肯定

第二、人体美能显示出人的人格美,是对人性、人生价值的肯定

第三、人体美寄托着人的审美理想。

它能激发人们去追求高尚、美好的人生境界

B.人体美的美育作用:

第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体美观念,并进一步完善人的审美观

第二、有助于引导人们正确欣赏有关人体美的各种艺术作品

第三、有助于人们肯定和发现人的生命价值,从而关心和爱惜个体生命

第四、提高人们对舞蹈艺术、体操艺术、健美活动等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助于这些活动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

(2)服饰美的美育:

A.服饰美的审美功能:

服饰具有实用、象征和审美三功能

服饰的审美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服饰本身的美

第二、衬托人体美

第三、创造人的整体形象美

B.服饰美的美育作用:

第一,有助于提高人对服饰的审美能力

第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

第四,有助于提高对人的美的审美能力

(3)人格美的美育

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诸特征的总称

A、心灵美

B、语言美,语言根据其用法,分为实用语、诗性语和科学语

C、行为美,人的行为分为日常行为与社会行为

2、生产劳动的美及其美育:

A、生产劳动的美:

劳动者按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产品

B、生产劳动美的美育作用:

使受教者认识生产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美,了解生产劳动的审美因素和审美价值,从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美,创造美好的生活,在劳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3、革命斗争的美及其美育:

A、革命斗争的美:

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先进阶级和进步力量在变革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斗争中所具有的美。

B、革命斗争美的美育作用是:

使受教育者认识革命斗争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了解革命斗争中报包含的审美因素,赞赏和崇敬先进阶级和革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理想、首创精神和高贵品质,从而继承和发扬这种革命精神,积极拥护和参加社会改革运动,在改革大潮中,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做改革的弄潮儿.

第二节:

艺术美及其美育

艺术美(文艺作品的美)艺术家根据自己对现实美的审美认识和审美理想,运用现实生活的素材和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通过加工制作和审美想像,创造出来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美。

一、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一)艺术教育的内容:

1、艺术知识教育

2、艺术创作教育

3、艺术欣赏教育

(二)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联系

1、任务与目的相通:

培养与发展人的审美能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创造美与欣赏美;培养与发展人的内在审美心理结构,有助于人们提升审美理想与审美境界;塑造和谐的人性和优美的心灵,有助于人们向真正的人生成.二者的目的是:

实施感性教育,使人的感性得以满足与宣泄,从而将人的感性从理性的压制下解放出来,升华为人的真正感性;实施趣味教育,使人审美趣味得以提高;塑造健康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特点相通:

二者都有形象性、愉悦性和自由性的特点

3、功能相通:

培养和发展人的艺术理论修养、艺术创作能力与艺术欣赏能力,造就欣赏美的人与创造美的人

(三)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区别:

1、二者的范围上的区别:

艺术教育以艺术为中心,审美教育指在一切审美活动中所进行的教育,除艺术还包括社会美、自然美与科技美的教育

2、内容上的区别:

艺术教育的三个方面的内容都属于审美教育内容,但审美教育的内容丰富得多

3、形式与方法上的区别:

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来进行,而审美教育可通过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来进行,又可通过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步入科学技术领域来进行

二、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及其美育

以审美感官分,艺术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和语言艺术

(一)视觉艺术及其美育

1、视觉艺术的审美特征:

A、视觉艺术是静态的,但却在静态的形式中突现着动态的力量,以静显动

B、视觉艺术是空间的,但它们在空间排列中突出着时间的连续性

C、视觉艺术一般偏重于再现与草拟,但也强调在再现与草拟之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D、视觉艺术中的书法、建筑和园林艺术较为偏重于表现

2、视觉艺术的美育

(1)形式感知力的培养

(2)情感表现力的培养

(3)想像力与理解力的培养

(二)听觉艺术及其美育

听觉艺术:

以听觉及与之相应的审美媒介来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艺术,它主要指音乐

1、听觉艺术的审美特征

A、听觉艺术的审美媒介是声音,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B、音乐是一门时间艺术,它是在时间的连续性上来表达人的内心性感的

C、音乐主要是借助声音的流动形式,直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并诉诸人们的听觉,从而引起人审美愉悦的艺术

2、听觉艺术的美育

(1)听觉感受力的培养:

人的听觉所具有的识别能力

感受力可称为乐感

(2)审美情感的培养:

音乐艺术的美育可以宣泄和补偿人们的内心需求,释放被压抑的生理、心理能量,升华人们的精神境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培养人的高尚的审美情感

(3)想像力的培养:

三、视听艺术、语言艺术及其美育

视听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共同之处是综合性,都需要审美主体的多种审美感官同时参与

(一)视听艺术及其美育

视听艺术:

人必须借助审美听觉、审美视觉及与之相应的审美媒介来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艺术

1、视听艺术的审美特征:

(1)从审美主体看,需要视觉与听觉共同参与

(2)从审美对象看构成视听艺术的因素较多,它们是综合性较强的艺术

(3)它们是凭借造型、色彩、音响的综合活动过程来传达、表现一定的审美经验的艺术,因而又属于时间艺术

舞蹈:

以人体造型、姿态、表情以及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