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574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在对待地球家园的问题上,科学的态度是()

A.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人类不能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只能保护自然资源

C.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D.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A错误;

B、人类可以适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B错误;

C、发展经济和治理环境应该同时进行,C错误;

D、要想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正确.

故选:

D.

2.朱鹃是频危动物。

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右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B.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C.若朱鹃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kg(干重)

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A正确;B.日照时间的长短会通过刺激视网膜,使其产生兴奋,传递兴奋到下丘脑,影响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最终影响性腺分泌性激素,影响朱鹮的产蛋量。

在此过程中,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是日照长短,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C.已知最高营养级,求至少消耗生产者的体重,传递效率要以20%计算。

朱鹃增加1.5kg体重(干重),其中1/3来自小鱼,2/3来自泥鳅,则至少消耗水草的干重为:

1.5×1/3÷20%÷20%+1.5×2/3÷20%÷20%=12.5+25=37.5kg,C正确;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正确。

考点: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3.除哪一项外,其余都是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  )

A.水土流失加剧B.土地沙漠化C.降雨量减少D.空气污染严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空气污染严重的直接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考点:

环境污染

点评:

考查学生审题能力及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生物圈的稳态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中基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多样性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性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A项正确;森林能调节气候是生态功能的体现,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B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基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多样性,C项正确;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5.(2011•广州二模)为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科学、有效、合理的途径是()

A.利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

B.利用小麦、玉米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作燃料

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

D.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随着人口增长,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业、农业废弃物和生活拉圾排放到环境中,破坏了植被,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了环境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过度利用会使资源减少.

解:

A、为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不能利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因为这样容易导致重金属发生生物富集作用,引起人和动物重金属中毒,A错误;

B、能利用小麦、玉米秸秆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做燃料(即生物柴油),但不能用小麦、玉米的种子来生产酒精,因为这样反而浪费粮食,B错误;

C、不能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因为这样减小了湿地的面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态,C错误;

D、通过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能够提高粮食产量,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能力.

6.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不包括(  )

A.全球气候变化和臭氧层破坏B.粮食短缺和能源短缺

C.海洋污染D.生物多样性锐减

【答案】B

【解析】全球气候变化和臭氧层破坏属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A正确,粮食短缺和能源短缺不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B错误;海洋污染属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C正确;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D正确。

7.人类的下列活动中,不会引起水体污染的是()

A.生活污水大量流入河道B.化工废水大量排入湖泊

C.原油大量泄漏进入海洋D.植树造林、退耕还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活污水大量流入河道、化工废水大量排入湖泊以及原油大量泄漏进入海洋,都会引起水体污染,A、B、C三项均错误;因植物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等作用,所以,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不会引起水体污染,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下列事实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A.房间里放一盆鲜花能装点环境

B.将来可能从蝗虫体内提取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

C.利用苍蝇平衡棒的原理研究火箭

D.利用青蛙捕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作用。

房间里放一盆鲜花能装点环境,利用苍蝇平衡棒的原理研究火箭,是直接价值。

将来可能从蝗虫体内提取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是潜在价值。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9.克氏原螯虾(小龙虾)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生态价值

【答案】A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题示说明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具有食用意义,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故选:

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的含义。

10.下列关于生态学相关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B.CO2分子吸收地球的反射热,使地球升温

C.种群自然增长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长而增长

D.自然增长率上升的种群,其死亡率不一定下降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A正确;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使地球反射的太阳光穿过大气层的量减少,温度升高,故B正确;S型曲线,当种群数量超过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在下降,但种群密度在增加,故C错;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因此增长率上升的种群,死亡率不一定下降,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1.我国为了保护滩涂,从英、美等国引进了大米草。

30多年来,为我国沿海地区抵御风浪、保滩护堤、促淤造陆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近几年来,大米草在一些地区疯狂扩散,其覆盖面积越来越大,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的改变和破坏B.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C.环境污染D.生态入侵

【答案】D

【解析】关于生态入侵问题,目前国际上都非常重视。

我国由于从国外引入了一些物种,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恶果,如大米草、水葫芦、紫茎泽兰等都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大量繁殖,并且很难清除。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与其生存的环境,特别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形成的相互依赖并相互限制的关系,一旦这种生物脱离了原来的环境,就摆脱了其他生物对它的限制(如原产地有它的天敌或与它有竞争关系的植物)而造成大量繁殖。

【答案】B

【解析】臭氧层空洞与温室效应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环境污染所致,故A不对,C、D也不正确。

13.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A.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

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

【答案】A

【解析】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即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我调节能力逐渐恢复。

14.近期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减少汽车使用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提高绿化面积

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雾霾天气的发生主要是石油等化工燃料的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烟尘等造成的,所以减少汽车使用、提高绿化面积、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都能有效降低雾霾天气的出现,但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使雾霾天气更加严重,选B。

考点:

本题考查温室效应等环保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15.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B.生物圈有多层次的自动调节能力,其基础是生物的多样性

C.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在生态系统中起到的调节作用.解答时注意区分生物多样性的不同价值.

解:

A、温室效应是由于短期内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释放过多造成的,大力植树造林能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改善能源结构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A正确;

B、生物圈有多层次的自动调节能力,其基础是生物的多样性,B正确;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通过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来维持的,C正确;

D、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

D.

考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6.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生物圈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B.乙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丙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是发生在丁的范围中

【答案】A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甲是种群,乙是群落、丙是生态系统,丁是生物圈。

种群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是波动的,A错误。

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种,B正确。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形成受无机环境的影响,C正确。

物质循环是在全球进行的,属于生物圈,D正确。

1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B.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C.森林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遗传多样性比较髙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B正确;森林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遗传多样性比较髙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酸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

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B.限制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费

C.限制硫和氮的氧化物排放

D.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

【答案】C

【解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防止温室效应,A错误;限制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费,可以防止臭氧层破洞,B错误;限制硫和氮的氧化物排放,可以防止酸雨的产生,C正确;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可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D错误。

考点:

世界环境污染问题

19.科学工作者对引起某水库水华的有害藻类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

并绘制了如右图曲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氮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越高

B.磷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越高

C.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大于氮

D.硅藻的繁殖与温度和溶氧量无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中磷浓度为0.05mg/L曲线数据显示,当氮浓度大于1mg/L时,随着氮浓度的增加硅藻生物量下降,A项错误;当氮浓度为1mg/L,磷浓度为0.05mg/L时硅藻生物量大于磷浓度为0.08mg/L时硅藻生物量,B项错误;当磷浓度为0.1mg/L,氮浓度从0.5mg/L增加到2mg/L,增加了4倍,而硅藻生物量从106增加到107,增加了10倍,但是当氮浓度为2mg/L时,磷浓度从0.01mg/L增加到0.1mg/L,增加了10倍,而硅藻生物量从105增加到107,增加了100倍,且实验中的磷含量远远低于氮的含量,可见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大于氮,C项正确;硅藻是一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其繁殖时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其有氧呼吸的进行也与溶氧量有关,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2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表述,正确的是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答案】D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该地区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属于就地保护,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后,不允许人们随便进入,干扰生物的正常生活,B错误;迁地保护就是把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迁移到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C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是合理地开发和利用,D正确。

2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正确;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往往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是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2.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曾经是肥沃的森林草原带,但现在不少地区已成为荒山秃岭,土地沙漠化,其主要原因是()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B.地震引起地壳运动

C.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D.长期干旱,造成沙漠化

【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的形成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的、掠夺性的开发,造成植被破坏,水土大量流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23.人类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员,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沙尘暴使人患咳嗽、哮喘、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B.人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往往较低

C.与人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越高

D.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本题从多个方面反映环境与人的关系。

A项正确反映了环境中沙尘暴这种气候变化对人的呼吸系统的影响。

B项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低。

D项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要是人类破坏了植被、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的结果。

C项生物与人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与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位置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

24.加强管理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野生大象种群得到了恢复。

近几年出现了保护区中野生大象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

针对以上信息及所学到的知识,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该现象可说明野象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

B.该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保护区内野象食物不足

C.该现象说明野象种群正在积极的寻求人类的帮助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C

【解析】该现象说明野象种群数量增大,种内斗争增强,保护区内资源不足,需要外出觅食,A、B项正确;该现象说明野象由于食物不足,正在觅食,不是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C项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D项正确。

2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B.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的常用措施

D.人工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A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的常用措施,C正确;人工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二、非选择题

26.(5分)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含氮化合物,这时过量的含氮化合物会造成水体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类的健康。

脱氮是污水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是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示意图。

(1)在l级反应池内,有机物在细菌、原生动物等作用下会大量减少,这些生物的代谢类型主要是,这些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属于者。

(2)在2级反应池内,pH为8.0~8.4时,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它们能将NH3氧化,并利用这一氧化过程所释放的合成,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实践发现,当2级反应池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时,硝化细菌难以大量繁殖起来,原因是

【答案】

(1)异养需氧型分解

(2)能量有机物

(3)异养生物大量繁殖,抑制硝化细菌生长繁殖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在l级反应池需要空气,所以其内的生物代谢类型主要是异养厌氧型,这些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2)在2级反应池内,pH为8.0~8.4时,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它们能将NH3氧化,并利用这一氧化过程所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当2级反应池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时,异养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掉大量的溶解氧,使硝化细菌这种化能自养需氧型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其难以大量繁殖起来。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7.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是水禽等鸟类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

世界上现有鹤类15种,中国有9种,扎龙有6种;全世界丹顶鹤不足2000只,扎龙就有400多只。

请回答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丹顶鹤同化的能量不能100%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

(3)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社会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价值。

(4)要恢复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首先要增加生态系中____________(成分)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

【答案】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能量直接和间接生产者自我调节

【解析】试题分析:

梳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据此,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丹顶鹤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余下的用于丹顶鹤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以丹顶鹤同化的能量不能100%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3)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湿地生态系统在发展社会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食用、药用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要恢复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首先要增加生态系中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使其营养结构复杂化,逐渐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调力。

28.某河流坐落于山间,初步调査有多达200多种物种生活在河流中。

下图为此河中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当地环境优美,大量游客开始纷至沓来,乱扔垃圾的现象屡禁不止,结果造成3年后河流水体污浊、污染严重,仅一些生活力较强的生物(如图中生物)还能生存,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__________。

若虾更适合生活在水质较好的环境中,则此时其K值相比3年前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同时,青鱼会大量捕食田螺,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某植物原来呈现鲜绿色的叶片在污染后普遍呈现灰绿色,这一现象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此植物种群进化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地相关部门对河流改造后不仅能蓄洪防旱,还兼有旅游观光的功能,以上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答案】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不能此性状的改变可能只是由环境变化造成的,没有涉及基因频率的变化间接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