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方言特点初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7537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海方言特点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滨海方言特点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滨海方言特点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滨海方言特点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滨海方言特点初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滨海方言特点初探.docx

《滨海方言特点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海方言特点初探.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滨海方言特点初探.docx

滨海方言特点初探

滨海方言特点初探

摘要:

滨海是黄海之滨的一个县。

滨海方言属于江淮方言区的淮扬片,其总的特点是十之八九近于淮扬,一二近于吴语。

由于滨海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关方言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

本文试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对本地方言进行初步研究。

语音层面,论述了滨海方言的19个声母,44个韵母和5个声调,并简要描述了与普通话语音的联系与区别;词汇层面,选取能反映本地人们生活习俗及传统文化的词汇来解释和说明滨海方言;语法层面,先从构词法方面介绍词缀、叠词等在滨海方言中的显现,接着从句法方面,简单介绍滨海方言的几种句型。

文章力求比较充分的展现滨海方言的面貌。

 

关键词:

滨海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特点

滨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缘、盐城市东北部,西南与阜宁县相连,西与涟水县接壤,南襟射阳河、苏北灌溉总渠与射阳县毗邻,北依废黄河、中山河与响水县相望。

按照传统方言分区,滨海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江淮方言区的淮扬片。

明初“洪武赶散”,强迁大量苏淞居民移居苏东沿海,促使吴方言对本地区产生一定影响,本地方言于是逐步掺入一些吴语的语音和语汇。

本县历史上的外来移民,尚有来自省内镇江、常州、南通等地及皖、浙、闽、赣、诸省,甚至有一些少数民族同胞,这些移民所带来的客籍方言,均对本地方言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滨海方言和其它地区江淮方言一样,既有南方语言柔和温婉的特点,同时又吸收了一些北方语言粗犷的发音,所以听起来既易懂又别有韵味,值得深入研究。

一、语音特点

(一)声母

滨海方言有19个声母,比普通话声母少四个,分别是zh、ch、sh、r,都是卷舌声母。

19个声母包括18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详见滨海方言声母表。

滨海方言声母表

[p]巴邦板并白

[

]篇排普胖泼

[m]妈埋卯面灭

[f]丰房府费福

[t]东丹党大达

[t

]他田坦太托

[n]孬男乃弄纳

[l]拉龙领让落

[ts]知昨总丈直

[ts

]期从厂灿出

[s]西神少瑞说

[

]尖江井较急

[

]千祥巧庆曲

[

]仙雄想信息

[k]高根港干革

[k

]康奎考快客

[

]欧颜咬硬恶

[x]哈红火坏滑

[ø]]乌移雨二屋

(二)韵母(44个)

滨海方言有韵母44个,比普通话韵母多6个,详见下表。

滨海方言韵母表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独立音节

i衣持写字

i烟田你弟

u乌胡祖故

ü淤俆举去

m呣

a啊麻打坝

ia鸦斜假下

ua哇华垮挂

n嗯

ou欧头丑奏

iou优求久秀

ng我

ao噢劳早报

iao腰乔小叫

ai哀来者害

uai歪怀甩怪

ei杯培美利

uei威奎鬼会

 

o窝罗管段

üi渊全选卷

an安兰胆汉

uan弯环晚赚

ang肮唐仿浪

iang央良想将

uang汪黄闯状

ong翁朋耸横

iong雍穷炯用

en恩门省更

in因明井庆

uen温魂滚困

ün晕群允俊

[æ]压八抹发

[uæ]挖刮刷滑

[a]噩剥角莫

[ia]约略学甲

[ua]握扩捉郭

[]屋白祝国

[i]育旭局曲

[o]遏喝阔夺

[ə]额不得人

[u]物出骨术

[i]叶律必铁

[yi]月雪绝缺

[i]七吃漆这

(三)声调(5个)

滨海话除轻声外共有5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以及入声,比普通话多一个入声调类,前四个调类的调值与普通话也均有区别。

保留入声调也是滨海话作为江淮方言区别于其他方言主要特点之一。

滨海话声调表

调类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入声

调号

1

2

3

4

5

调值

31

13

312

44

5

例字

家乡

农民

友好

致富

出色

(四)语音特点

1、声母方面

(1)无卷舌音。

①普通话声母zh、ch、sh在滨海话中相应归入声母z、c、s。

例如:

中=宗=zong[31],主=祖=zu[312],站=暂=zan[44],昌=仓=cang[31],超=操=cao[31],迟=词=ci[13],史=死=si[312],少=扫=sao[13],书=苏=su[31]。

②普通话声母r,在滨海话中大部分并入l,少量归入s和零声母。

例如:

扰=老=lao[312],让=浪=lang[44],人=len[13],柔=楼=lou[13];瑞=睡=sui[44];荣=喁=yong,染=演=yan[312]。

(2)滨海话一般能分n、l的发音,如狼(lang)和囊(nang),良(liang)和娘(娘),农(nong)和龙(long),辣(la)和纳(na),逆(ni)和立(li),拗(niu)和溜(liu),孬(nao)和捞(lao),都能清楚地区分;但偶尔也有混同的,例如:

哪=la[312]≠na[312],能=len[13]≠neng[13],宁=林=lin[13]。

(3)m、n、ng都自成音节,m、n有的表象声,有的表赞成,如:

呣m[312],这还差不多;有时表疑问,如:

嗯(音n[13]),他怎么还没来啊;有时表应答,如:

嗯n[312],我就来;ng是第一人称“我”的读音。

(4)部分舌面音声母与舌齿音合流。

普通话舌面音声母j、q、x与舌面单元音韵母i相拼的字,在滨海话中几乎都分别读成zi、ci、si(也有极少例外的)。

例如:

机器=资次=zici[44],喜气=死刺=si[312]ci[44],棋子=词子=ci[13]zi,因此便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况:

知=资=鸡=zi[31],池=磁=奇=ci[13],师=司=西=si[31],稀少=私扫=si[31]sao[312]。

2、韵母方面

(1)普通话中的ing在滨海话中与in合流。

所以,兵=彬=bin[31],明=民=min[13]。

而普通话中的eng在滨海话中,大部分纳入en,少部分并入ong。

例如:

成=陈=chen[13),生=身=sen[31];崩=bong[31],朋=pong[13],梦=mong[44],丰=fong[31]。

(2)普通话中的ian在滨海话中大都与i合流。

如:

颠=低=di[31],天=梯=ti[31],年=泥=ni[13]。

但也有其他一些特殊的情况:

一是与iang化一,如:

陷=相=像=xiang[44],简=讲=jiang[312]等;二是与i发音相同,如:

籼=xi[31],羡=xi[44]等;三是变作an,如:

铅=勘=kan[31],嵌=汉=han[44],颜=an[13]等等。

(3)滨海方言的开口呼韵母o的字数量较多。

这是因为,它把普通话的uan、uo、e等韵母中的相当一部分,都纳入到o韵中来了。

因此官=锅=哥=go[31],换=货=贺=ho[44]。

另外,普通话的部分an韵也与o韵合流,比如:

搬=波=bo[31],瞒=模=mo[13]。

(4)无儿化韵。

这可能与声母中无卷舌音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在滨海方言中,普通话的儿化韵基本被后缀代替。

例如:

棍儿=棍子,圆圈儿=圆圈子,盖儿=盖子等等。

3、声调方面

(1)与普通话相比,滨海话仍然保留入声,且入声调明显存在着区分阴阳的现象,部分阴入字的调值高于阳入字的调值,阴入字一般高长调,阳入字为低短调。

(2)滨海话二字连读,除上声和去声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尤其是阳平,和任何声调相配都不发生变化。

其次是阴平和入声,只有和同声调相配才发生变调,所有发生变化的,都只是前字,后字一律不发生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普通话推广的力度逐渐加强,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滨海方言语音的各个方面都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迹象出现。

二、词汇特点

与普通话词汇相比,滨海方言中相当一部分词语只存在语音形式上的差异,词的结构、词义没有差别,如“风、太阳、山、轮船、小麦、扁担、小河”等等。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词语的词形词义存在一定差别,从而具有自己的方言特色。

(一)从词语的构成看

1、词形相同而词义不同的。

例如:

黄河(银河)、捣鬼(耳语)、添人(生孩子)、媳妇(儿媳妇)、满月(结婚、生孩子满一个月)、大头(过去)、脚下(目前)、顺序(顺利)、光景(大概)、厚(液体浓度强)、坐桌子(赴宴)、难为(感谢)、冻(冰)。

2、词形不同而词义相同的,可分为三种情况:

(1)构词语素完全不同的。

如:

冻铃铛(冰锥)、塘灰(尘土)、棒头(玉米)锅屋(厨房)、夹剪(钳子)、电棒(荧光灯)、薅田(除草)、山芋(甘薯)芦秫(高粱)、锅屋(厨房),上冻(结冰),寒里头(冬天)。

(2)构词语素相同但顺序相反的。

如:

欢喜(喜欢)、亮月(月亮)、针金菜(金针菜),蹊跷(跷蹊)。

(3)构词语素部分相同。

如:

家鹅(鹅)、旋网(撒网)、小伢子(小孩子)、老娘婆(接生婆)、节刻(节日)、番瓜(南瓜)、大椒(辣椒)、药葵(向日葵)、合锨(铁锨),好天(晴天)、变天(阴天或雨天)、打春(立春)、后个(后天)、麻花亮(朦胧亮)。

(二)从词语的来源或用法来看

有相当数量的以下几类词语在滨海方言中具有浓郁地域特点。

(1)利用事物特征和比喻方法产生的词语,这类词语具有通俗生动、口语性强的特点。

如:

尖嘴子(老鼠)、长鱼(黄鳝)、量天尺、(尺蠖)、刀螂(螳螂)、推屎虫(屎壳郎)、帽舌子(帽檐)、老甲鱼(刁滑之人)、打拦头板(阻挡别人说话、办事)。

(2)四字格的喻词。

结构上虽不像成语那样固定、表达效果却相差不大。

如:

假么若鬼(假装姿态)、鼻塌嘴歪(彻底失败的样子)、痴猫守窟(守株待兔)、抗枪舞棒(携带的东西庞杂或指武装整齐)、翘腿浪脚(不整齐)。

(3)避讳语、吉祥语。

这类词语,有些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有些则在特殊的时间或场合使用,如:

称叫花子、乞丐为财神,过年时称花生为元宝,饺子叫做弯弯顺。

(4)滨海的方言中存在少量的吴语词,或明显具有吴语的语音特点。

如:

侬,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您”“您老”(侬去哪啊,你侬吃过了吗);但又不完全一致,可和第三人称“他”或“她”连用(他侬年纪大了,她侬怎么还没来啊)。

南方移民带来了吴文化,吴方言在这里渗透、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滨海方言,以致有人凭借有江淮口音的“你侬”来判断讲话者是滨海人。

有时年长者对晚辈也用“你侬”从义理上不太讲得通,也可能是与当地文化“联姻”的结果吧。

(三)部分方言俗语与滨海文化

滨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有着“沧海桑田”的变化。

滨海方言与滨海文化同生同长,反映着滨海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1、反映天文地理、农事活动内容的

早上浮云走、晚上晒死狗;早看东南,晚看西北;三月三,冻得把眼翻;十月二十五,大小虫归土;当冷不冷,人畜不稳,当热不热,五谷不结;九九雪,沟沟裂;四九雪,杀虫口;七九雪,掉虫口;清明要明,谷雨要雨;豆三麦六,菜籽一宿;过了冬,长一葱,过了年,长一田;雨前毛雨没好天,雨后毛雨没好天……这些农谚是人们在长期与自然斗争中积累经验的提炼与总结,反映的是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的图景。

2、反映社会经验、价值观念内容的

七和尚八样腔;半夜上扬州,天亮还在锅门口;把出门的姑娘泼出门的水;买鸡的逗不上卖鸡的;不蒸馒头争口气;眉毛胡子一把抓;慢工出细活;回炉烧饼不脆;要饭不能并帮行;陪不仅姑娘过不尽年……这些俗语是本地民众生活与心理状况的反映,是情感的体现,但有些也不免粗俗。

3、描述人体部位及人的疾病的

耳膛根、脑壳子、肩门头字、膀节弯子、板牙、吊腿筋、汉挑子等都是对人体部位的描述;秀顶光、羊儿疯、屙肚、老鼠疮、蛇蛋疮、臭骨头、醋心、冻根、打半日子、不好过、偷针眼等是对疾病的描述。

4、对人的称谓

你侬、呣妈、爹爹、兄兄、舅老爷、连襟、婆妈妈、外甥孙、大娘、二娘等反映了人的不同的亲属关系;侉子、蛮子、帽(音)子反映人们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小伢(音“霞”)子、小虎头、双子、私窠子、三脚猫、好佬、老古板、斜头公鸡等也是对人的一些称谓,有的带有贬义。

词汇方面,也存在新老两派的区别,不少老派常用的词汇逐步消失,新派越来越接近普通话的词汇。

如:

爹爹(音dia)、嗯爹逐步为爸爸取代,新新(音)不再是蜻蜓的意思,蝙蝠很少再说成蜜蜜蜂。

三、语法特点

滨海方言在语法上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词法中对词缀、重叠等手法作具体介绍;句法中则以双宾句、被动句以及动补句缩略式为典型描述。

(一)构词法

1、词缀

滨海话中带词缀的词较多,这是因为普通话中的一些儿化名词在滨海话中也成了带词缀的词,加之普通话中带词缀的词在滨海话中也基本都带词缀,使得滨海方言中词缀数目大大多于普通话。

(1)前缀。

“雪”:

很,非常的意思。

一般修饰颜色或亮度,如:

雪红的、雪亮的、雪黑的、雪白的等等。

“稀”:

比“雪”的程度深一些的“很”、“非常”,如:

稀冷的、稀酸的、稀脏的、稀害怕的、稀难过的、稀热的、稀烂的、稀苦的等等。

“死”:

相当于副词“狠”、“猛”、“一个劲地”,死懒、死吃、死苦(干活)死做、死邋拖、死头呆子等等。

(2)中缀。

“不”:

直不笼统、滥不睁眼(闭着眼睛乱来)、硬不如杵等等。

“么”:

跷么奇怪、火么燎辣、灰么了狗(指色彩灰黑难看,也指物体沾上很多灰尘)等等。

“里”:

傻里骨讥(很傻)乱里爬山的(胡来)、糊里糊涂、挖里挖倔(刁钻)、麻里木足等等。

“里不”半里不顿、憨里不吞(慢吞吞)、鸦里不斜(读“掐”的阳平)、半里不顿、瘟里不神等等。

(3)后缀。

“子”:

侉子、蛮子、mao子(指操建湖、盐城一带方言的人)、小伢子(伢读“霞”)、舀子、小二子、小三子、铲子、信壳子(信封)、下巴托子(下巴)等等。

“头”:

耳头(耳朵)、上头、下头、里头、外头等等。

“的”(相当于……的人):

打铁的、开车的、唱歌的、剃头的、挑担子的、要饭的等等。

“一头子”(相当于“一通”、“一气”):

瞎说一头子、乱来一头子、胡闹一头子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用得较少的的后缀,如双字后缀:

秃头抹杂、胡子辣撒、四腿拉巴;三字后缀,都表示“很”的意思:

黑不溜秋(很黑)、干不拉喳(很干)、白不辣擦(很白);“个”:

该个(今天)、梅个(明天)、后个(后天)、迟个(前天);“兮”:

跟兮(跟前)、面兮(面前);“受”:

有拿受(有办法)、没走受(没出息)、有遮受(有遮盖物)等。

2、叠词

(1)名词重叠

①称谓重叠。

如爹爹(读作“低”声)、妈妈、哥哥、兄兄、姐姐、妹妹等。

②事物名称重叠。

如蛛蛛(蜘蛛)、柴瓜瓜(苇莺)、鸽鸽哥(斑鸠)、歪歪油(用蚌壳盛装的护肤用品)、苣苣菜(野莴苣)等。

③方位词重叠。

如东头头(最东边)、西孟孟(指最西面)上头头(最上面)、里头头(最里面)等。

(2)量词重叠:

如个个、个的个、个个个、家家、家的家、家家家、回回、回的回、回回回、块块、块的块、块块块等。

相对而言A的A式用得较少,比如说“天天”和“年年”有“天天天”和“年年年”的说法,但是没有“天的天”和“年的年”之说。

(3)动词重叠

①AA式:

走走、站站、跑跑、晃晃,踅踅、闯闯(读去声)、拍拍、打打、摇摇、晃晃。

②A一A式:

走一走、站一站、看一看、笑一笑、说一说。

③A的A式:

说的说、跳的跳、去的去、来的来、走的走、散的散。

④AABB式:

说说笑笑、摇摇晃晃、跌跌撞撞、走走闯闯(读去声),挨挨蹭蹭。

⑤ABAB式:

商量商量、核计核计、打算打算、刺闹刺闹、拼投拼投(商量商量)。

⑥连A是A式:

连跑是跑,连抢是抢、连说是说、连砍是砍、连吃是吃、连走是走。

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行行的”,表示某些动作、事物正在进行中。

凡是用到这个词,后面紧跟着的就要叙述在正常情况下出现的意外情况。

比如:

饭吃行行的,他突然肚子疼。

他作业做行行的,你闹他做什么?

车开行行的,没油了。

(4)形容词及其词缀重叠

①ABB式:

红彤彤、黑乎乎、亮堂堂、干巴巴、活脱脱。

②ABAB式:

雪白雪白、冰凉冰凉、稀苦稀苦。

③AABB式:

花花绿绿、大大小小、高高爽爽。

④A的A式:

方的方、圆的圆、大的大、小的小。

(二)语法例句

1、双宾语句

滨海方言中双宾语句有两种形式:

(1)主语+谓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

(2)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3)主语+谓语+直接宾语+把+间接宾语。

例如:

我把一本书你。

我把你一本书。

我把一本书把你。

他借把我两块钱。

他借两块钱把我。

小李寄一封信小刘。

小李寄把小刘一封信。

小李寄一封信把小刘。

2、被动句

滨海方言中被动句多用“要”来表示。

如:

饭要我吃完了。

茶杯要他拿走了。

敌人要我们消灭了。

事情要他做完了。

3、含有动量短语的句式

他要我一打(他被我打了一顿)。

我把他一打(我打了他一顿)。

我要他以骂(我被他骂了一顿)。

她把我一骂(她骂了我一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