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吉林省集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174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吉林省集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吉林省集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吉林省集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吉林省集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吉林省集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吉林省集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吉林省集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吉林省集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吉林省集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吉林省集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9届吉林省集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1.下列据图描述细胞周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诱导细胞的基因突变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作用于甲的S期或丙的A→B段

B.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乙的a+b段或b+c段

C.用秋水仙素作用于丙细胞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B→A段

D.细胞中可能含有染色单体的时间段是M或b、d或A→B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图中S期为DNA复制的时期,(G1+S+G2)为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

乙图中a、c为分裂间期,b、d为分裂期。

丙图中顺时针B→A为间期,A→B为分裂期。

【详解】甲图中的S期位于丙图中的B→A段,A错误;细胞周期是指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故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乙的a+b段或c+d段,B错误;秋水仙素能抑制前期纺锤体形成,用秋水仙素作用于丙细胞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A→B段,C错误;M或b、d或A→B段均代表分裂期,包含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其中前期、中期细胞含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和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分裂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单体。

没有突变且细胞正常分裂,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4对、DNA分子8个

B.如果a上有D基因,a'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d

C.由于染色体自由组合,该细胞分裂完成将得到四种子细胞

D.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

【答案】D

【解析】

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8个,A错误;如果a上有D基因,a'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也是D,B错误;由于染色体自由组合,该细胞分裂完成将得到两种子细胞,C错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还要求学生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的DNA的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其中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B.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很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则其中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

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增殖、DNA复制,考查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DNA复制特点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分析两次细胞分裂后子细胞中染色体或DNA被标记的情况。

【详解】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说明进行了两次有丝分裂,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为0~2N,A项错误;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说明两次分裂过程中只进行了一次DNA复制,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很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项正确;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说明进行了减数分裂,子细胞中DNA全部含3H,C项错误;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应进行了两次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D项错误。

【点睛】图示法分析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标记情况:

(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标记情况分析

如果用3H标记细胞中的DNA分子,然后将细胞放在正常环境中培养,让其进行减数分裂,结果染色体中的DNA标记情况如图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虽然连续分裂2次,但DNA只复制1次,所以四个子细胞中所有DNA分子均呈杂合状态,即“3H//1H”。

(2)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标记情况分析

如果用3H标记细胞中的DNA分子,然后将细胞放在正常环境中培养,连续进行2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不同,因为有丝分裂是复制1次分裂1次,因此这里实际上包含了2次复制。

由图可以看出,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所有DNA分子均呈杂合状态,即“3H//1H”。

第二次有丝分裂复制后的染色体上两条单体中只有一条单体含有3H,即DNA分子为“3H//1H”,而另一条单体只有1H,即DNA分子为“1H//1H”,在后期时两条单体的分离是随机的,所以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可能都含有3H,也可能不含3H,含有3H的染色体条数是0~2n条(体细胞染色体条数是2n)。

4.下列与DNA复制和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不含32P的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1/4

B.含有3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其中一条链上A+T=35%,该DNA片段在第3次复制时,需要78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活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一种基因重组

D.活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只长出S型菌菌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为半保留复制。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详解】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产生了8个子代噬菌体,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有2个含有32P,所以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为2/8=1/4,A正确;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比例为35%,则另一条链上和整个DNA分子中A+T比例也为35%。

因此整个DNA分子中,A=T=105个,G=C=195个。

第三次复制该DNA片段时,需要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23-1×195=780个,B正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C正确;活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同时长出S型菌和R型菌的菌落,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等知识点,能够根据公式进行相关计算,注意区分“n次”和“第n次”复制在计算公式上的差异。

5.下列关于核酸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RNA分子中可含有互补配对的碱基对

B.DNA中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接两个磷酸基团

C.DNA的稳定性与胞嘧啶的含量成正相关

D.将含32P的DNA分子放在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三次,含31P的子代DNA占总数的100%

【答案】B

【解析】

RNA分子中的部分片段也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如tRNA,A项正确;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基本骨架,因此DNA分子中大多数的脱氧核糖与两个磷酸相连,只有2个脱氧核糖只与一个磷酸相连,B项错误;由于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DNA的稳定性与胞嘧啶的含量成正相关,C项正确;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经过3次复制后,有2个DNA分子中含有32P31P,6个DNA分子中含有31P31P,所以含31P的子代DNA分子有8个,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是100%,D项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DNA分子复制、DNA分子和R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下列有关生物体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Mg元素缺乏会造成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不足,从而影响体内氧气供应

B.一个RNA分子水解后能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

C.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D.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相同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镁元素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铁元素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RNA分子水解后能得到4种核糖核苷酸,B错误;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DNA分子的多样性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关;葡萄糖是糖类的基本单位,多糖和二糖中的蔗糖的组成成分中都只有葡萄糖。

【详解】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因此铁元素缺乏会造成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不足,从而影响体内氧气供应,A错误;一个RNA分子水解后能得到4种核糖核苷酸,B错误;不同的DNA分子都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因此DNA分子的多样性与其空间结构无关,C错误;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都只有葡萄糖,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组成细胞的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元素组成和基本单位,并根据DNA分子的多样性和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分析C选项。

7.下列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无关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

B.核糖体上合成的解旋酶进入细胞核

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D.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抗体为分泌蛋白,因此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有相关生物膜的融合,故A错误;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直接通过核孔,与生物膜无关,故B正确;质壁分离复原与渗透作用相关,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相关,故C错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发生细胞膜的分裂,与生物膜的流动性相关,故D错误。

8.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⑧⑨⑩

B.甲细胞中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②③⑤⑦

C.乙细胞所构成的组织可作为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D.甲、乙细胞中的⑦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甲图含有⑥中心体,没有细胞壁,为动物细胞,乙图有⑩细胞壁、⑧叶绿体、⑨大液泡,为植物光合细胞,甲图中①为细胞膜、②为核糖体、③为内质网、④为细胞核、⑤为线粒体、⑥为中心体、⑦为高尔基体。

乙图中②为核糖体、③为内质网、④为细胞核、⑤为线粒体、⑦为高尔基体、⑧为叶绿体、⑨为大液泡、⑩为细胞壁。

【详解】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⑧叶绿体、⑨大液泡,⑩为细胞壁,不是细胞器,A错误;甲细胞中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③内质网、⑤线粒体、⑦高尔基体,②为核糖体,没有膜结构,B错误;乙细胞含有叶绿体,使细胞显示绿色,会影响物质鉴定中显色反应的观察,故乙细胞所构成的组织不可作为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C错误;⑦为高尔基体,植物细胞中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与细胞的分泌物的分泌有关,D正确。

故选D。

【点睛】识记各种细胞结构的形态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表示温度和酶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A.在B之前酶的活性与温度成正相关;之后成反相关

B.当温度达到B时酶的活性最高

C.A点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D.C点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可以恢复上升

【答案】D

【解析】

由图可知B点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加,超过B点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A正确。

温度为B时活性最高,B正确。

A点时,酶活性很低,但此时酶的活性只是被抑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C正确。

C点时,酶的活性很低,但此时酶的空间结构已被破坏,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是无法恢复的,D错误。

点睛:

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并不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温度恢复酶活性会恢复,所以一般在低温下保存酶。

而高温、过酸、过碱时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即使恢复到最适时酶活性也不会恢复。

10.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物种的遗传信息

B.可以通过检测细胞中呼吸酶基因是否表达,来确定细胞是否分化

C.一个人肝细胞和肌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mRNA不同

D.神经细胞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神经递质的精准释放位置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在同一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中,DNA、基因、tRNA都相同,但m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细胞呼吸酶基因属于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具表达,不能据此确定是否分化。

【详解】A.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变化,A错误;

B.所有细胞中呼吸酶基因都表达,因此不能据此确定细胞是否分化,B错误;

C.人肝细胞和肌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本质原因是两种细胞中的形成的mRNA有所区别,C正确;

D.神经细胞和其他体细胞均来自同一个受精卵,遗传物质相同,基因也都相同,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并不是神经细胞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神经递质的精准释放位置,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缺失

B.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时

C.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D.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可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答案】D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而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只是由于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DNA复制时解螺旋化,分子结构变的相对不够稳定,所以基因突变的概率比其它时期高,B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突变的方向与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C错误;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可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D正确。

12.下图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在群体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乙病在群体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C.1号个体可能携带甲病基因

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答案】C

【解析】

根据判定遗传病类型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出现的概率相同,A错误;根据判定遗传病类型的口诀“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父病女正非伴性”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出现的概率相同,B错误;对于1号,其父母均为杂合子,而1号又是正常的,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1号带有甲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C正确;由于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而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不会患甲病,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及理解判断遗传方式的口诀,在遗传系谱图中能够根据“一家三口”进行准确判断遗传病类型的就两种遗传病:

就是本题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他的遗传病的类型要结合其他的条件进行判断。

13.下列有关变异及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如果没有接因突变,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代不会产生矮茎植株

②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在豌豆中控制高茎的基因可以突变为控制绿色的基因

③达尔文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果断地摒弃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④金丝猴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

A.0项B.1项C.2项D.3项

【答案】A

【解析】

生物的表现型还受环境的影响,因此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代也可能表现为矮茎植株,①错误;基因突变往往是突变为其等位基因,因此在豌豆中控制高茎的基因不能突变为控制绿色的基因,②错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形成的,并没有完全摒弃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③错误;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而不是发生在种群内部,④错误。

因此,以上说法没有正确的,故选A。

1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B.因肾功能衰竭已出现尿毒症的患者,其内环境稳态会失调

C.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都参与了人体体温调节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A错误;因肾功能衰竭已出现尿毒症的患者,其内环境稳态会失调,B正确;参与人体体温调节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15.下丘脑分泌的多种多肽类激素对垂体的分泌起特异性刺激作用或抑制作用,称为释放激素或抑制激素。

下丘脑通过上述途径,调节人体的体温平衡、水平衡、内分泌和情绪反应等重要生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对垂体具有双重调控作用

B.释放激素和抑制激素对靶细胞有相反的生理作用

C.破坏下丘脑相关部位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D.下丘脑相关部位受损后,内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考查下丘脑在体温平衡、水平衡等调节中的作用。

明确体温平衡、水平衡的调节途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据题干可知,下丘脑分泌的多种多肽类激素对垂体的分泌起特异性刺激作用或抑制作用,即对垂体具有双重调控作用,A项正确;释放激素和抑制激素对靶细胞促进或抑制,有相反的生理作用,B项正确;破坏下丘脑相关部位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不会引起组织水肿,C项错误;下丘脑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下丘脑相关部位受损,会导致内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D项正确。

1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的调节特点与动物激素完全一致

B.植物向光性生长和根的向地性生长不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其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只有激素调节

D.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因此只分布在果实中

【答案】B

【解析】

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具有相同的调节特点,但是不完全相同,A错误;根的向地性生长能够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而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弱,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没有体现两重性,B正确;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C错误;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植物体多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D错误。

17.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答案】D

【解析】

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倍数,A错误;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相对稳定的,B错误;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2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C错误;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

【名师点睛】辨析种群增长速率和增长率:

1、“J”型增长模型:

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增长率不变(增长率=增长倍数-1)。

2、“S”型增长模型:

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增长率逐渐减小。

18.如图表示一个群落从阶段1演替至阶段5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阶段1~5过程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可得出新物种的形成历时较短的结论

C.有些群落不具备演替至阶段5的气候条件

D.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群落演替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详解】据图分析,阶段1含有的生物种类比较少,并不是没有生物,因此阶段1~5过程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A正确;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加,说明出现了新物种,但是不能得出新物种的形成历时较短的结论,B错误;阶段5是森林阶段,有些群落条件不适宜,不能演替至森林阶段,C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

19.将一个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种群释放到一个新环境中,那里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个体数一定会迅速增加

B.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有可能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

C.该濒危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与天敌之间、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

D.该种群某个体的迁出不会导致该种群进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和选项所描述的内容可知,该题考查的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

【详解】将一个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种群释放到一个新环境中,虽然那里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但是,如果气候不适宜,该种群的个体数不但不会增加,反而有可能会减少,A错误;正常的自然选择,起选择作用的是特定的环境条件,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有可能会改变濒危动植物生存的环境,所以可能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B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种群某个体的迁出可能会导致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该种群进化,D错误。

【点睛】梳理“J型”曲线的形成条件、自然选择的过程,理解共同进化的内涵和生物进化的实质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据此分析各选项。

20.高中生物的许多实验都用到显微镜,下列实验结果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

A.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被甲基绿染成蓝绿色

B.质壁分离过程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颜色越来越深

C.不需染色在高倍镜下即能观察到叶绿体绿色的基粒

D.低温处理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染色体数目均加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