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下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3657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下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下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下教案.doc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下教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下教案.doc

第一单元混合

第一课物质的混合

(一)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有结构的活动,知道物质混合后,有的不发生变化,有的发生变化。

2.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各种混合物。

3.指导学生按照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

纸杯3个、筷子1根、沙子1把、豆子1把、油少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查小组准备的材料。

2、观察:

沙子和豆子是什么样的?

3、交流;关于混合,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二、研究混合物的特点。

1、请大家研究研究如果将沙子和豆子混合起来,它们会发生变化吗?

2、学生分小组活动,观察、讨论。

活动程序:

检查沙和豆子是不是发生了变化。

观察和比较,把混合物与预留的样本进行对照、比较,可以看出混合物是不是发生了变化。

3、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4、分离混合物:

你能不能想几个好办法将混合物分离开来?

5、学生做筛子分离混合物。

再观察沙子和豆子的变化。

6、水和油混合起来会怎么样?

震荡水和油,让它们静止一会儿,观察观察。

7、为什么油会在水的上面?

怎样将油和水进行分离?

三、讨论拓展。

混合与我们的生活。

四、总结。

将混合物进行分离是研究混合物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观察到“有变化”和观察到“没变化”是同样重要的一件事。

五、布置作业。

回家找一找身边有哪些混合物,简单记下来。

课后记:

第二课混合身边的物质

(二)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有结构的活动,知道物质混合后,有的不会发生变化,有的发生了变化。

2、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发生了变化,还是没有发生变化。

3、帮助学生理解干观察到变化同“没有发生变化”是同样重要的。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

醋、小苏打、烧杯、火柴

小组准备:

醋、小苏打、烧杯、火柴、一些小食品。

教学活动:

一、导入

1、检查小组带来的材料。

2、观察小苏打,描述小苏打的特点。

3、观察醋,描述醋的特点。

二、研究小苏打和醋的混合

1、教师演示:

如果将小苏打和醋混合起来,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先猜测)教师给烧杯里倒入三勺醋,然后小心得到入一勺小苏打,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把一根燃烧着的火柴伸进烧杯里,大家又看到了什么?

这和伸进一只空的烧杯里的情况一样吗?

2、学生照教师的样子再做一遍,想一想,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

3、观察杯里剩下的液体,这与沙和豆子混合后的情况相同吗?

4、小结:

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它能够使火柴熄灭,这就是二氧化碳气体。

5、整合:

比较两次课做的混合实验,可在黑板上列表格便于比较。

混合

混合后的情况

特点

沙和豆子

小苏打和醋

思考:

我们可以将混合的物质分为几种情况?

这几类物质混合后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三、延伸、拓展

1、混合物在我们生活中和生产中应用很广,看一看食物的商标或说明书,它们是由那些物体混合在一起的?

2、学生活动、交流。

3、教师演示:

泻盐、水、红墨水、洗衣粉的混合,猜一猜混合后会怎样?

四、布置作业

回家再看看还有那些东西是混合物。

课后记;

第三课时分离混合物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2、教育学生要学会和同伴合作,保证本组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

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粳米和面粉一份,纸盒,做分离筛用的丝网材料、细铁钉或打头针,木屑,彩色水笔用的黑墨水或绿墨水,滤纸,水杯,滴管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的交流活动。

看图并说说自己知道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说说用这些方法分离混合物的道理,引入向各种方法进行分离粳米和面粉的活动。

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分离粳米与面粉

l根据课本上的举例和活动要求,让学生说说风力分离出谷物的道理,启发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各种方法分离混合物。

l分小组讨论分离方法,根据想到方法,准备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分离。

l记录分离粳米和面粉的方法,回顾分离的过程。

一、探究活动二、分离另外两种混合物

1、想想怎样分离细铁钉和木屑,在表格中写出分离的方法和过程。

方法中包括使用什么工具,例如用磁铁吸铁钉。

交流时不要只限于说方法,方法是想出来的,想的时候使用了什么知识,例如一个学生想到用水分离,因为他知道木屑会在水中飘,铁钉会在水中沉。

没有知识,不可能想方法,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想出这个方法的,对这个学生来说,促成他意识到于用知识进行思维,对别的学生来说也是思考和启发。

交流以后,鼓励学生用想出来的方法去实践,通过实践判断设想的方法是否可行。

2、分离黑墨水或绿墨水。

黑墨水和绿墨水的分离,平时较为少见,这两种墨水分离后的色彩效果比较鲜艳丰富,上课时可先用过滤纸或纸巾、宣纸,按教材上的操作方法,实际试一试。

黑墨水和绿墨水滴水分离后,呈现多种颜色。

课后记:

第四课时研究土壤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综合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2、指导学生应用身边的物质制造混合物;

3、教育学生要学会和身边的小伙伴合作,保证本组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一小袋土壤、记录表

教师准备:

烧杯、筛网、小盘、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查学生带来的材料。

2、今天我们要来研究土壤,你打算怎样来研究呢?

二、研究研究土壤是混合的吗

1、看一看王康这一组是怎样研究的。

他们组的研究过程给了你什么启示?

2、各组设计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分别用讨论出来的方法试一试,看看土壤是不是一种混合物。

3、小组充分活动,尽心研究,教师要重视指导。

4、汇报交流。

5、教师小结:

土壤是一种混合物质,它里面有空气、沙子、草根和小虫等。

三、阅读和拓展、

制作果茶饮料和橙汁饮料。

(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完成)

课后记:

第二单元空气

第一课时了解空气

(一)

教材说明

教材共2页,分2个部分。

第一部分:

我们通过感觉就能知道空气就在身边。

这是一个实验活动。

教材以文字和插图图示的方式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1.收集空气。

教材指导学生用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收集空气,装满后扎紧袋口。

这样,原本看不到的空气就可以"看到"了。

这也为用感官感觉空气提供了基础。

2.用感官感觉空气。

教材指导学生用手摸、按,感觉空气充满塑料袋,有弹性,能变形;扎一个小孔让空气吹在脸上感觉气流;听一听气流发出的声音;体会空气像水一样能流动。

通过运用感官充分感觉空气,便学生对空气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认识。

3.说说对空气的感觉,让学生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感觉描述出来。

通过描述,学生头脑中的空气会由零散的表象向概念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部分:

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够流动。

这部分包括两个实验活动。

教材的意图在于通过引领学生借助可见媒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

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

第一个实验活动是纸团不湿的实验。

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经典的实验,既具有魔术般的神秘色彩,又包含着有趣的科学道理,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个活动。

教材用图示说明了实验所需准备的器材:

一个水槽,水,一只玻璃水杯,一张废纸片。

所需的水自然是不用说的。

这个实验的做法不复杂,因此教材没有用过多的文字说明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但有两点强调得比较清楚,一是把纸团紧紧塞到玻璃杯的底部,二是倒扣着直立着按入水底,做好这两点是实验成功的条件。

实验可以从两个方面给学生以启示:

一是实验中,从水槽的侧面看玻璃杯,会十分清楚地看到玻璃杯里有一大截“空”着,水始终进不去;二是将玻璃杯竖直提出后,纸团不会湿。

在实验的基础上,教材提出“纸会湿吗”和“为什么会这样呢”两个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推想空气占据空间。

第二个实验活动是倒空气的实验。

这个实验如同上一个实验一样是一个经典实验,也同样具有魔术般的趣味。

教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这个实验的操作有一定难度,因此教材的指导比较具体。

当将两只杯子倾斜到一定角度时,第一只杯子中的空气就会以气泡的形式,通过水槽中的水转移到第二只杯子里。

第一只杯子中的空气变为气泡,气泡通过水进人第二只杯子,气泡在第二只杯子里再汇集成较多的空气,这个过程是十分清楚的。

这个实验也正是通过气泡对水的“扰动”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占据空间并能流动。

学生通过做这个实验不仅亲眼看到了空气和它的流动,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科学方法的魅力。

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准备薄而透明的塑料袋,塑料袋不能漏气,每个学生至少有一个。

教师在实验室里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水槽,两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

每个小组准备2——3张32开废作业纸。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入。

1.猜猜关于空气的谜语。

2.我们要研究空气,谁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空气的知识。

3.同学们知道的不少,还想知道空气的什么问题?

我们来研究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

二、感觉空气。

(1)收集空气。

要研究空气就要先想办法"逮住"它,怎样才能"逮住"它呢?

大家来想想办法。

我们用塑料袋来收集空气,大家一起动手,看谁收集的空气多。

(2)感觉空气。

空气是什么样子的东西?

我们要先用感官来观察。

大家想想办法怎样用感官观察?

如果需要,教师可提示学生怎样运用感官进行观察。

这一活动的时间要充分,要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感知,以建立丰富的表象。

(3)交流对空气的感觉。

我们刚运用感官观察了空气,大家肯定有许多发现,我们来交流自己的发现,看谁的发现多?

交流会使我们每个人有更多的发现。

学生交流的时间也要尽可能充分,教师要鼓励相引导学生多说。

概括学生感觉到的空气的性质:

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没有气味;空气在塑料袋里把塑料袋撑得鼓鼓的,按下去又会鼓起来;从小孔里出来的空气感觉像流水一样。

三、纸的奇遇。

(1)用桌子上的水槽、水、玻璃杯、废纸片做魔术。

把纸揉成团,放到玻璃杯里,紧压在底部,杯子倒过来时不能掉下来。

先猜一猜,把杯子倒扣直立着压到水的底部,纸团会不会湿?

实际做一做看究竟会不会湿。

(2)解释纸团为什么不会湿。

先想一想,看能不能做出解释。

再做一次,仔细观察压人水中的玻璃杯里有什么现象。

解释玻璃杯里那段"空"着的地方是什么。

(3)认识魔术的秘密是空气占据空间。

水已经没过了杯子,为什么杯子里有空气的那一部分水进不去呢?

这一部分让空气占着,所以水进不去。

这叫空气占据空间。

现在知道纸团为什么不会湿了吗?

四、谁赶走了杯中的水。

(1)再来做一个魔术。

大家还能用桌子上这些材料再做一个魔术吗?

教师可按教材提供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这个活动。

注意提醒学生观察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是怎样跑到第二只杯子里的,第二只杯子里的水是怎样跑出来的。

(2)是谁赶走了第二只杯子里的水,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

在做魔术的过程中,我们在水中看到了什么?

它是什么?

它在水中是怎样移动的?

它跑到第二只杯子里又怎么样了?

再把第二只杯子直立着压到水底,观察杯子里的空气会怎么样。

这个魔术的秘密和第一个魔术的秘密是一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