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970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docx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docx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一、马铃薯选茬、整地及施肥技术

1、马铃薯对土壤的要求

马铃薯对土壤的要求主要是疏松,因为马铃薯根系耗氧量较其它作物大得多(块茎形成期耗氧量比一般作物大5-100倍),另外块茎膨大要求土壤疏松通气。

马铃薯对土壤酸碱性要求不严,PH5.0-8.0范围均可,它的抗盐碱能力很弱。

因此马铃薯应选择地势高燥、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易于排灌的沙质壤土。

2、马铃薯对前茬的要求

马铃薯受病虫危害严重,轮作是减轻以土壤为传播媒界的病虫杂草的有效措施。

因此马铃薯选茬是生产上必须注意的重要环节,一般轮作周期三年以上,马铃薯与禾谷类作物的病虫害及伴生杂草不相同,吸收养分也有差异,因此马铃薯一般选择谷子、麦类、玉米等茬较好,其次为高梁、大豆茬,而胡麻、芥麦等茬口相对较差。

必须注意马铃薯不宜与烟草、茄子、西红柿等茄科作物轮作,因为这些作物吸收的养分种类大致与马铃薯相同,并相互传染病虫害。

另外,马铃薯与甜菜、甘薯、胡萝卜等喜钾作物不宜轮作,否则钾素不足。

3、整地技术

马铃薯整地的最大要求是深耕,因此,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深翻25-30厘米。

马铃薯一般选择麦类作物茬口,前作物收获较早,争取伏耕晒垡,接纳秋雨,配合降雨多次耕翻耙磨,尽可能多地接纳雨水,并使土壤耕层疏松,入冬前土壤表层干燥时可以轻镇压。

早春解冻时因冻融作用而表土疏松,土壤含水量高时易跑墒,应尽早覆膜保墒。

土壤含水量低时,亦可轻镇压使表土平整,减少表层大孔隙,起保墒作用。

前作收获较晚的地块,应抢时深翻,并立即耙耱收墒,早春镇压保墒。

4、施肥技术

马铃薯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比例为2.5:

1:

4.5,以钾素的吸收量最多。

钾素的供给主要依靠有机肥。

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钾素成分,重施有机肥特别是厩肥及堆肥,对钾的补充作用大。

另外,马铃薯栽培中有大量施用草木灰的传统,用以补钾。

肥料施用方法上,深施较浅施好,秋施比春施好。

有机肥一般要求全部秋施,磷肥也应与有机肥混合使用,亦可在播种前与氮肥一起施在膜下土壤中。

从马铃薯的吸肥规律看,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是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约占全生育期的50%,苗期和淀粉积累期各占25%,追肥宜早不宜迟,一般追肥时间为蕾期,早熟品种还要提前。

地膜马铃薯的施肥量由土壤肥力、播种方法、品种特征综合确定。

一般而言,亩产量2500公斤以上的高产地区,施有机肥料3000公斤以上,化肥纯氮4-7公斤,纯磷3-5公斤。

低产地适当调低施肥量。

山旱地有机肥应秋施,以便提早分解释放速效养分。

同时有机肥能释放二氧化碳,以补充光合作用旺盛时期田间CO2含量。

少施氮素为主,以防止地上茎叶徒长。

在肥料种类上,有机肥以牛、羊、猪粪或秆秸堆肥为好,化肥以磷二铵,硝铵较为常用。

二、铺膜方法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一般采用平垄,覆膜方法简单易行,按60厘米膜面,40厘米膜间距划好行,再施入肥料,浅翻(锄)与土壤充分混匀,化学肥料对种薯块有毒害作用,因此尽量将肥料与土壤混匀,然后覆膜。

等播期到了再破膜播种。

马铃薯种块较大,破膜播种不大方便,生产上常采用播后覆膜,出苗后放苗的做法,但这不利于春季保墒,也不利于等雨抢墒覆膜,除非降雨正合播期。

因此在旱作农区应在早春覆膜(底墒较好)或等雨趁墒覆膜,再等到播期破膜下种。

马铃薯覆膜垄作栽培有两种方式,一是将膜覆在垄上,在垄上播种,这一类符合高寒阴湿区春季土壤低温高湿的情况。

另一种是膜覆于垄上,沟中种植,有利于旱农地区集水抗旱。

还有一种是不起垄,平覆地膜,播种穴做到“鸡蛋”状,以利于膜上雨水集中,形成一个微型雨面,浇灌薯苗。

既有集雨抗时功能,又不降低地膜保温保墒效果。

马铃薯穴栽法,其方法是前一年秋整地时,在地膜行内挖好直径35厘米左右,深35厘米穴坑,每穴播3-4株,穴距40厘米左右。

穴内集中施有机肥及磷肥(过磷酸钙)一并施入,再回土壤。

因施入有机肥,并挖松土壤,回填后余土高出地面,待来年马铃薯播种时,使穴位略低于地面4-5厘米,施入氮素化肥,再种下种薯块4-5块,注意化肥和种薯不宜接触,然后覆膜,待出苗时放苗。

也可在早春将穴整好,施入肥料,覆好膜,待播期适合时再破膜播种。

破膜播种后,一定要用土封好播种孔,以防大风撕裂地膜。

 三、常见品种及选择

选用品种以生长期在60-75天的中早熟品种为主,可选用早大白、安薯56号、费乌瑞它等脱毒种薯,亩用种量150-180公斤。

早大白

  属极早熟菜用型品种,由辽宁省事溪市马铃薯研究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繁茂性中等,株高48厘米左右。

叶片绿色,花白色。

薯块扁圆,大而整齐,大薯率达90%,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较浅,休眠期中等。

生育期为60天以内。

薯块含淀粉11%~13%,结薯集中、整齐,薯块膨大快。

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为2000千克左右。

  [栽培要点]适宜栽种密度为每亩4000株左右,在中等以上肥水条件下种植。

要深栽浅盖,现蕾前完成2次中耕除草,注意防治晚疫病。

安薯56号

  属中早热淀粉加工型品种,由陕西省安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株高42~65.5厘米,分枝较少。

茎淡紫褐色,坚硬不倒伏。

叶色深绿,花紫虹色。

块茎扁圆或圆形,黄皮白肉,芽眼较浅,块茎大而整齐,结薯集中。

块茎休眠期短,耐贮藏。

块茎含淀粉17.66%。

植株高抗晚疫病,轻感黑胫病,退化轻,耐旱,耐涝。

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为3000千克左右。

  [栽培要点]适宜每亩种植3500~4000株。

费乌瑞它

  属极早熟菜用型品种,由国家种子局引进。

又名津引薯8号、鲁引l号,粤引85—38和荷兰15。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60厘米左右。

叶绿色,长势强,花蓝紫色。

块茎卵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拽面少。

结薯集中,块茎膨大较快。

休眠期短,耐贮藏。

生育日数60天左右。

薯块含淀粉12.4%~14%,还原糖0.03%。

植株易感晚疫病。

块茎感环腐病。

轻感青枯病、退化快。

每667千方米(1亩)产1700千克,高产可达3000千克。

  [栽培要点]适宜密度为每667平方米(1亩)裁4000~4500株,块茎对光敏感,应极早中耕培土,极早管理,喜水喜肥。

 四、种薯切块和处理方法

切块播种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切块太小,影响出苗和幼苗健壮生长。

地膜覆盖培切块30-50克大小为宜,每个切块上带1-2个芽眼,切块时不可切成薄片、小块、挖芽眼。

不可丢弃顶芽,顶芽生长势旺盛,也可以将种薯中部横切,顶芽作为播种材料、基部可做他用。

切块时要严格淘汰病薯,切开后发现薯肉有病腐迹象或颜色不正常,或有环纹者,一律淘汰,并立即把切刀和垫片消毒,再切下一薯。

消毒方法是0.1%高锰酸钾、75%酒精或40%的甲醛溶液浸泡5分钟,切具消毒建议采用开水消毒,即切薯前备好刚烧开50%的盐开水,切过病毒后,用开水将切具和垫板冲洗几次,快速消毒效果较好,方便易行。

五、小整薯播种材料的优点及操作

小整薯作为播种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地膜覆盖技术的效益。

小整薯播种有下列优点:

①小整薯块相对薯龄小,带病毒量相对较少,生命力旺盛,生长势强。

②小整薯不会因切具传病。

③小整薯保存完好外皮,播种后抗旱性及抗病性强,出苗整齐幼苗健壮。

④小整薯淀粉含量相对较少,作为播种材料较大薯经济。

小整薯作为播种材料的操作方法如下:

收获马铃薯时,将50克(1两)左右的无病、无畸形幼嫩健壮小薯单独拣出另装,运回摊开晒2-3日,单独储藏,来春播种时取出,日晒1-2日,挑选一次,直接播种。

也可建立健壮薯晚播早收获的小薯种子田。

在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推广利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微型脱毒种薯,切实提高种薯质量,采用脱毒微型薯作种薯是极具潜力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措施。

六、适期播种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播种过早出苗期长,易造成烂种缺苗,播种过晚出苗快,且苗弱,不利高产。

因此,平坝区马铃薯地膜覆盖早播高效栽培播期为12月下旬至1月中旬,丘陵区为1月中旬至2月上旬,浅山区为2月中旬至3月上旬。

七、合理密植

马铃薯是稀植作物,地膜覆盖栽培因垄型和栽培方式、品种、土壤肥力不同,密度有较大的变化。

地膜覆盖可略增加密度。

一般平栽早熟品种4000-4500株/亩,平均行距50厘米(膜内40厘米,膜间60厘米,株距30-33厘米,中熟品种(如高寒阴湿区),每亩3500-4000株,行距50厘米,株距33-37厘米。

晚熟品种密度为每亩3000-3500株,平均行距50厘米,株距38-44厘米。

一穴双株栽培,亩密度6300-6500株,行距60-70厘米,株距30-35厘米。

穴播法4000-4500株/亩,行距1米,穴距65厘米,每穴4株,即亩1000穴。

地膜马铃薯确定密度时,一般与地力有关,旱薄地单株生长量小,可增加密度,否则全田漏光严重,高肥力地种植晚熟品种,密度要略降低,以防地上部分徒长,消耗过多的水分养分,块茎反而不易膨大。

八、提高播种质量的方法

无论何种垄型带型,都必须按密度计算好株行距,在地膜行内播种,播种深度一般为69厘米,先播后覆膜的最好在出苗位置略低于垄面,以便出苗后在膜下生长一段时间不致烧伤。

先覆膜后播种最好在播种孔上覆细土,既防板结,又封膜保墒,利于出苗。

播种时土壤墒情太差,耕层含水量在11%以下时,则要浇水播种。

其法有二、一是覆膜前或播前在划好的膜下行内开15厘米的浅沟数条,将水浇在浅沟中,待水入渗后推平浅沟两边浮土,立即覆膜,过2-3天破膜下种,此法亩需水3吨左右。

二是每一株浇水0.5公斤-1公斤,随种随浇,亩需水2-4吨。

马铃薯是稀播作物,逐穴浇水可行。

另外深播浅覆土的找墒播种法和镇压提墒后再播种,及先播种等雨,雨后覆膜等方法。

在干旱年份,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九、田间管理技术

1、放苗补苗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苗期要注意及时放苗,先播种后覆膜方式,要根据外界气温条件和膜下幼苗大小来确定放苗时间,放苗过早有晚霜冻害,放苗过晚膜面易烫伤幼苗。

放苗前1天先在苗上方开膜放风练苗,第二天将苗放出膜外用细土封住苗孔周围。

先覆膜后播种方式,正常情况下苗会自己长出,但要检查是否有板结或苗孔错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放苗过程中随时注意是否有地下害虫及病株,发现病苗要立即拔出,并连同种薯周围土壤一并取出,以免扩大感染,将病苗位置用土封住,补苗时不可在原位再补,必须离病株位置15厘米以外补苗,发现缺苗现象,要查明原因,若薯块有病,处理方法同病株,若其他原因,种薯催芽后再种在缺苗位置。

也可在田头种上一些苗备用,土壤干旱要坐水移栽。

对于双苗栽培或4株栽培,缺苗不严重时不必补苗。

2、水肥管理

马铃薯施肥以基肥为主,在现蕾前,可以追肥,追肥以氮素化肥为主,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随灌水施入肥料,无灌溉条件的地区最好用追肥枪直接施在根际土壤。

追肥时应根据施肥总量计算,一般为总量的1/3。

可一次追肥,也可分成两次,一次在苗期,一次在现蕾。

开花后,还可以叶面喷肥,主要是磷酸二氢钾,以促块茎膨大和淀粉积累。

马铃薯蕾期至开花期需水较多,有条件的地区应视土壤墒情灌水,各时期保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苗期65%,块茎形成和增长期75-80%,淀粉积累期60-65%。

肥水管理目的是现蕾前促进地上生长,现蕾后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生长。

3、地膜马铃薯打顶

土壤肥力高,水分充足,密度过大的情况下,下部叶片受光不足,通风透气不良,CO2含量偏低,地上部茎叶不断徒长,茎细长,易倒伏,此时,要把顶芽及上部侧芽割掉,有时徒长严重要将顶部尚未展开的叶片一齐割去,以抑制徒长,增强中下部叶片的光照条件。

生长正常的田块,开花初期或蕾期要将花穗墒去,花及浆果要耗费大量光合产物,墒去之后有利于块茎膨大及淀粉积累。

4、地膜马铃薯病虫草害防治

马铃薯病害较多,减产严重,其病害种类和防治方法如下:

①马铃薯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通过块茎无性繁殖世代传递,逐年积累,使植株矮小,出现花叶,皱缩卷叶,叶片光合能力下降,薯块变小,畸形,品质变劣,造成品种严重退化,失去生产价值。

其主要感染源是带毒种薯,传播途径是蚜虫,或叶片摩擦汁液传染。

也可由带毒农具、衣物、动物皮毛等传染健株。

病毒病的防治较为复杂:

首先感病程度与温度有关,高温易发病,故生产上应避开高温季节,其次要多次防治蚜虫,另外要选用培育抗病品种,最主要的防治方法是建立脱毒种薯繁育生产体系,大力推广无毒种薯。

②马铃薯环腐病。

环腐病症状是病薯推迟发芽出苗,病株瘦弱,叶小、叶缘变成枯焦状,向肉纵卷,病株常提早枯死,感染轻者前期正常,现蕾开花期顶部叶变小,叶缘上卷呈灰绿色,软而薄,叶片呈失水状从下而下萎蔫下,最后枯死,但柘叶不脱落。

病薯切开,可见薯内维管束呈脐部八字形成环状,变乳黄色或褐色,重者环状腐烂。

此病的危害还在于大多数新收获的病薯外观和健薯无区别,贮藏期间逐渐腐烂,以至有时造成烂窖。

环腐病是维管束传播,带菌种薯是传染源,切块播种时,切刀垫板是传染健薯的主要途径,在田间环腐病传染的可能性很小。

防治方法采用芽栽,小整署播种,减少传染途径,催芽淘汰病薯(病薯不发芽或发芽侵)切刀消毒,抗病育种及用实生苗生产种薯,使用脱毒种薯等措施来结合防治。

③马铃薯晚疫病。

晚疫病在各地普遍发生,病害严重。

其症状可表现在叶、叶柄、茎及块茎上,叶上开始呈小渍状斑,逐渐扩大并变暗绿色或褐色,遇天气潮湿,病斑扩展更快,叶片萎蔫下垂,整株为焦黑、显湿腐状。

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变褐,叶斑可扩展到叶柄,茎秆。

薯块感病时,有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规则病斑,稍微下陷,薯肉褐色坏死,病易被其他腐烂菌感染而变成软腐。

晚疫病防治有下列措施:

培育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种薯田,推广脱毒种薯,最关键的是处理中心病株,发现病株要立时拔除消毁。

马铃薯开花前后,是检查中心病株的关键时期。

发现病株或田间多处有中心病株时,要立即喷药防治,常用的药剂有1%波尔多液,75%百菌清500-1000倍液,65%代森锌,50%敌菌清,50%退菌特500倍液,每7天喷一次,连续2-3次。

马铃薯除上述三种严重病害外,黑胫病也有一定危害,黑胫病的特征是茎基部以下发黑腐烂,故称为黑胫病,块茎发后切开可见病部为乳白色腐烂,最后为黑褐色,病组织柔软常形成黑色孢洞极易烂腐。

此病轻者仅脐部呈暗色或有黑斑,有时能看到薯块切面维管束成黑色小点。

带病种薯是侵染源,切块工具是传播的主要途径。

黑胫病防治方法同环腐病。

另外还有早疫病、青枯病、疮痂病、软腐病、干腐病、癌肿病等等。

马铃薯虫害在苗期主要是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后期地上害虫有28星瓢虫、块茎蛾、蚜虫等。

蛴螬可用50%地亚农乳油500毫升,加水25公斤,喷洒马铃薯种薯250公斤,持种薯晾干即可播种。

也可用50%辛硫磷拌种薯。

出苗后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浇灌幼苗,或配成1:

100的毒土耙入地表,防效较好。

还可用辛硫磷、呋喃丹、嘧啶氧磷乳油制成毒饵诱杀。

蝼蛄可用?

皮与纯敌百虫0.25%拌成毒饵或采用4%的敌百虫粉剂拌适量?

皮、鲜草等,于傍晚撒于田间,进行锈杀,防治效果很好。

还可用4%的敌百虫粉剂,亩用1-1.25公斤拌细土15公斤左右撒施,也可用上述药量拌15-20公斤的细土,撒入马铃薯行间,再覆土,对防治地下害虫也有良好作用。

在苗期用50%的敌敌畏乳油加水1000-2000倍喷雾,对防治地下害虫和28星瓢虫效果良好。

地老虎主要咬食马铃薯靠地面处的茎、造成缺苗断垄。

可用糖蜜诱杀器或灯光诱杀。

还可用50%的嘧啶氧磷乳油制成5%的毒土或颗粒剂,撒在幼苗基部四周的土面上,也可用50%久效磷2000-3000倍液喷洒植株。

金针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加水25-50公斤,拌种薯250-500公斤或用甲胺磷乳油500毫升加水25公斤,拌种薯125公斤均有较好防效。

也可用胡萝卜或马铃薯切成细条,与30%呋喃丹颗粒剂混拌,埋入水中,进行锈杀,还可用麦?

皮敌百虫制毒饵,于傍晚撒于田间,进行诱杀。

28星瓢虫的成虫和幼虫主要取食马铃薯叶子,可用60%敌百虫500-800倍液喷雾,对幼虫成虫均有较强的杀伤力。

危害严重时可进行多次喷药,每隔2周喷药1次。

蚜虫能传播马铃薯的多种病毒,造成马铃薯退化和严重减产,同时吸食植株汁液,构成对马铃薯的直接危害。

尤其在块茎形成期,芽虫可造成马铃薯病毒病流行,在马铃薯生产上,防治蚜虫对防止品种退化,延长品种使用年限,提高产量及品质均有重要意义,可用乐果、灭蚜净、抗蚜威、1605、1059等内吸杀虫剂多次喷雾防除。

在马铃薯生长期间,要常去查看膜间及穴孔处的杂草生长状况,发现杂草,及时清除,以防止杂草顶破地膜,并减少与马铃薯的养分竞争与损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