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5750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略.docx

《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战略.docx

战略

第一讲赚钱为什么越来越难

 

在中国,许多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家经营的企业在目前已是举步维艰,有些企业甚至濒临破产;许多企业虽然经过多年经营,但总也长不大。

这些现象成为长期困扰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问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试图论证这些问题,并给出了许多解决方案。

本课程将从战略层面上,也就是从根本上提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暴利时代及其终结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曾经经历了一个高利润时期,但是与过去相比,当前中国企业获取利润却越来越难。

 

(一)中国企业的暴利时代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企业的暴利时代具有三大特征:

 

1.新旧体制交替形成真空地带

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时代进入市场经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旧的体制被打破,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善,因此形成了一个真空地带,为企业家的操作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很容易就获得大量超额利润。

 

2.存在一个人才无竞争领域

在改革开放初期,一批以待业青年等为主体特征的敢吃螃蟹者投身到经济大潮中去,他们虽然没有超凡的胆魄和远见的卓识,但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工作,经商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

而社会精英阶层,如公务人员、专家教授、国营单位职工又不屑与商人为伍,因此这些参与到商业竞争中的人在经济领域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所以容易获利。

 

3.市场存在巨大的空白

那时我国处于短缺经济时代,市场上什么商品都缺,短缺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只要有产品就不愁卖不出去。

例如三株口服液一年的销售额为80个亿,“言神”喉宝液、505神工元气袋、太阳神、巨人脑黄金等这类产品都不怕没有市场。

以上三个特征共同构成了暴利时代,在那样的时代,企业家们根本不需要具备超凡胆魄、远见卓识,都能很容易得到超额利润,并在非常短的时间里使企业快速成长。

 

(二)暴利时代的终结

但暴利时代不可能永远存在,1993年的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标志着暴利时代的终结。

 

1.体制真空地带不复存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的体制逐渐规范和完善,不再存在体制的真空地带,利用体制的空白谋取超额利润的条件丧失了。

 

2.人才的无竞争领域不复存在

当前的商界高手如云,海外归来的博士、教授、硕士、大学生很多都投身商海中,人才竞争非常激烈,不具备超凡的胆魄和远见卓识而想要在商界获得高额利润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3.市场上不再有空白点

随着市场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市场上再也找不到无人涉足的行业和产品。

即使有些领域暂时没人进入,只要推出新产品,马上就会有很多人跟进,因而就算找到暂时的市场空白点,意义也不大。

这一系列的变化,使中国企业进入微利时代,利润率被平均化,企业盈利越来越难,这是第一代中国民营企业整体走下坡路的根本原因。

 

(三)暴利时代与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成长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暴利时代,很多民营企业家,特别是那些民营企业家当中的耀眼明星,在短短的几年内从一无所有发展成为亿万富翁,创造了经济史上的奇迹。

分析其原因,是他们当时采取了扩张发展战略,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

他们通过诸如广告等各种形式的推广宣传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从而获取了超额利润。

这种扩张的发展战略在暴利时代是正确的,它使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整体素质比较低,他们不懂得自己当时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无意识的符合时代需要而获得了成功,他们同样不懂得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要过去的,所以他们没有提前采取收缩的发展战略,有的甚至在1993年之后还在继续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继续沿用暴利时代的思维定势。

可以说,暴利时代造就了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们的辉煌,但也使他们被现实的暴利所迷惑,失去了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失去了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机会,这注定了他们在暴利时代终结之后的悲剧命运。

 

第一代中国民营企业覆没的原因

 

暴利时代的结束,几乎导致了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全军覆没,对此不同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

 

(一)对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覆没的一些流行解释

 

1.广告投放过多造成企业倒闭

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广告投放过多,导致了第一代民营企业的覆没。

原因是改革开放之初,广告是企业成功的法宝,但在后期却成为败笔的元凶。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广告多不一定失败,宝洁公司的广告已超过国内的标王,脑白金的广告也早已超过前巨人,但它们并没倒下。

所以广告投放较多的企业走向失败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根本原因。

 

2.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有一种观点认为贷款难是民营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

民营企业缺少资金的时候贷不到款,所以会倒闭。

这个观点显然不科学,每个企业都有缺少资金的时候,因为资金是社会资源,它是有限的,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无限享用,企业应该有自己的筹划,不能寄希望于无限的资金,因此银行贷款难不是企业失败的必然原因。

 

3.管理机制不灵活

也有人认为是管理机制不灵活导致了民营企业的覆没。

过去有人认为民营企业的管理机制灵活,所以国有企业竞争不过民营企业;而现在民营企业乏力,却反过来认为民营企业管理机制不灵活,这种观点的虚伪性可见一斑。

 

4.多元化陷阱

比较深刻的观点是多元化陷阱,例如巨人就是在进入保健品、房地产市场,实施多元化战略后倒下的。

但是第一代民营企业为什么会走向多元化,多元化背后的动因是什么,这种观点的提出者并没有给出解释。

多元化并不是必然会导致企业的失败,最典型的例子是李嘉诚。

李嘉诚是世界华人首富,他没有自己的产品,只是个投资者。

他的经营是多元化的,开始经营“树胶化”,后来投资房地产,再后来进入互联网,涉足很多产业;而另一个典型案例是世界五百强企业GE公司也是多元化经营的。

 

5.领袖情结

另外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从企业家个人的性格来分析企业失败的原因。

如有人说史玉柱根本不适合经商,他是个性格内向的知识分子,不会建立公共关系。

这个观点也是没有说服力的,脑白金现在一年十个亿的收入,当时卖汉卡的时候,史玉柱初出茅庐就取得成功,同样一个人,前面成功了,后面失败了,因此根本无法就此判断这个人的性格是导致失败的原因。

 

(二)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覆没的根本原因

从根本上来说,第一代民营企业失败的原因是它们犯了战略性的错误,在不该扩张的时候继续扩张,而不懂得在环境改变之后及时收缩。

企业的发展战略要随着经济形式、自身实力、宏观环境、行业动态等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时代应有不同的发展战略。

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以及暴利时代的结束,在微利时代,扩张的发展战略是不合适的,企业应该采用收缩的发展战略。

 

正确的战略可使倒下的企业重生

 

错误的战略使企业倒闭,而正确的战略可以使倒闭的企业重新站起来。

巨人、三株、505、太阳神、沈阳飞龙、爱多这些企业都倒下去了,但只有史玉柱的企业重新站起来了,究其原因,是他及时修正了错误,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战略。

 

【案例】

1997年史玉柱的企业倒闭后,有关专家介入了史玉柱东山再起的战略策划。

首先从战略上揭示了一代民营企业整体衰落的根本原因,即暴利时代终结和战略决策失误。

当时史玉柱的巨人集团是率中国民营企业之先而衰落,而其他的民营企业必然会步其后尘。

根据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时代变化之后,在微利的市场中再采取扩张手段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发现这个战略性错误并改正它,就能够东山再起。

史玉柱改变了战略,所以重新站了起来。

 

(一)为什么其他人没有重新站起来

三株、505、太阳神、沈阳飞龙、爱多这些企业倒下去却没有再次站起来,这是因为:

 

1.没有找到失败的根源

三株口服液的吴炳新提出了15大失误,沈阳飞龙姜维提出了总裁的20大失误,但是他们都是在细节上找原因,却没有找到根本的原因,因此不可能找到东山再起的正确战略。

 

2.营销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在新的营销环境中,广告效果被稀释了一万倍。

第一代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都是广告大户,他们因为大量投放广告获得成功,却在后来因投放得广告过多而倒下,就是因为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媒体的数量增加十倍

十年前媒体的数量很少,企业只要发布广告,观众就能看得到;而今媒体多如牛毛,在数量上比十年前至少增加十倍,这就使人们的眼球被分散,结果广告效果也被分散。

媒体的版面增加了不止十倍

现在报纸动辄几十版,甚至上百版。

广告价格上涨了不止十倍

使用同样的资金现在能刊登的版面还不到过去的十分之一。

广告数量增加十倍

媒体数量增加十倍,版面扩大十倍,价格上涨十倍,而投放广告的人却更多了。

因为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取得利润越来越难,大家都想到了做广告,结果广告的数量又增加了十倍。

十的四次方是一万,也就是说广告的效果被稀释了一万倍。

除了这四大因素对广告的影响,广告的诚信度又降低了十倍,更把广告的效果稀释。

有人形象的说:

现在的企业做广告找死,不做广告等死。

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

这种现象恰恰是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变化特征。

 

【案例】

北京某报纸发表了某专家的专访报道,用三分之一的版面,且图文并茂,但专家本人为找这篇报道花了半个小时。

后来专家做了一个实验,他让一个陌生人找这篇文章,结果陌生人找了很久也没能找到这篇报道。

 

(二)企业家思考的误区

暴利时代的终结是根本的原因;广告效果被稀释了一万倍是营销层面上的原因,这两大因素造成了现在的企业家赢利越来越难。

在各种细节上找原因和解决办法,效果是不大的。

比如请大师来做广告创意设计,好创意的广告比差创意广告效果提高一倍,就说明这个广告很成功,但总体从万分之一提高到万分之二没有根本的差别,即使广告效果提高十倍,从万分之一提高到千分之一,应该还比过去少一千倍,仍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案例】

某企业家请了一位广告策划大师设计广告,花了100万元拍广告片,请香港明星做形象代言人用了300万,把电视广告拍出来共用了400万,在中央电视台发布广告要500万,发布广告之后没什么效果,如果再投放广告还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不投放又白白损失了900万。

广告到底是否应该投放,他感到十分困惑。

现在很多企业家进入了误区,他们认为只有在中央电视台发布广告,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就能够解决问题,事实表明这种在细节上的努力不可能解决问题,只有从战略上创新,才有可能突破万分之一的营销环境。

第二讲金钱至上战略

 

金钱至上战略

(一)

 

决定企业成败的21条战略是根椐当前的时代环境提出来的,它在理论上进行了极大的创新,灵活运用它可以从战略上提高营销效果,企业遵循了这些战略就可以长盛不衰,违背它就会自取灭亡。

赢利才是硬道理,对于这点很多人会觉得很可笑,但它是企业家经营企业的根本目的。

很多企业家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经营企业是为了其他更高的目的,从而陷入了思想的误区。

 

(一)企业家对经营目的认识的误区

 

1.认为经营企业是实现事业抱负的途径

很多企业家经常说赚钱不是目的,他的目的是为了干一番事业。

如果企业家出于形象宣传需要这么说,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他真是这样想的,企业的发展一定不会好。

事业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企业中有各种各样的事业,而赚钱是企业最大的事业。

如果离开赚钱去从事其他的事业,企业家就是不务正业,企业就会因赚不到钱而倒闭,从而把银行的钱、国家的钱、股民的钱付诸东流。

企业家如果心不在焉地经营企业,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又想着干别的事业,企业肯定做不好。

 

2.挖空心思搞政治

经营企业讲政治没什么不对,企业家也要研究政策,做企业不能违反国家的政策法令,但是研究政策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企业,更多地赢利。

企业家的本质是赚钱,如果心不在焉想着从政、参政、议政、就偏离了赢利的目的。

如果研究政策不是为了发展企业,而是把企业作为一个舞台来演练政治,以政治为目的,同样经营不好企业。

 

3.想方设法铺摊子

这种情况在中国非常多。

企业还没有赢利,就想着投资,赢利的速度跟不上投资欲望膨胀的速度。

企业家是中国最缺钱的群体,为了铺摊子,他们把赚的钱马上又投进去,不够再借钱投进去,将资金链条崩得很紧。

如果是良性循环,情况还稍好些,一旦犯了错误,融资的链条断裂,投资的项目瘫痪,将会造成整个企业倒闭。

 

4.为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

持这种观点的以知识分子从商者居多,他们经营企业总想从事自己心爱的事业,想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但是对于经营活动,用赢利的眼光和用兴趣爱好的眼光去判断的时候,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

例如大学生和机关干部一般不会出去擦皮鞋,哪怕擦皮鞋赚的钱比他们可能拿到的工资高得多。

浙江的南成辉就是以擦皮鞋起家的,而很多人即使知道擦皮鞋赚钱他也不干,因为这不符合自己的专长,不能发挥其兴趣爱好。

企业家如果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与赢利融为一体是最佳的,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就需要把赢利放在第一位,把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放在第二位,否则就是错位。

 

5.千方百计地圈钱

许多企业家经营企业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千方百计圈钱。

圈钱有很多方法:

集资

企业以各种名目集资,有的以卖楼花集资,有的以植树造林集资,其实都是圈老百姓的钱。

贷款

即是从银行借贷,这是圈国库的钱。

吃政府专项资金

国家经常会出于扶持、鼓励某个行业成某些项目的发展设立专项资金,有的企业就专门设立符合这些要求的项目,专吃政府的专项资金,圈政府的钱。

以融资和合作的方式圈钱

以融资和合作的方式,将钱从其他企业的账户转到自己的腰包里。

以资本运作的名义从股市里圈钱

首先是股份公司上市,随即发行新股,圈股民的钱,然后借壳上市,增资配股,再一次圈股民的钱,最后以股份公司做抵押贷款圈银行的钱。

第三讲抢先战略板块(上)

 

金钱至上战略

(二)

 

(二)金钱至上——企业家精神的精髓

 

1.赢利是企业家最大的事业和政治

马克思说过,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企业家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家经营企业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物质财富,是在推动历史前进,促进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所以赚钱本身就是企业家最大的事业和政治。

许多企业家不以赚钱为荣,非要去从政、参政、议政、闻政,这种现象的后面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背景。

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创造是人类历史的永恒主题,这个主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态:

生产力被生产关系束缚

这个时候生产力的发展本身表现为要解除生产关系对它的束缚,所以要革命,要推翻旧的制度,改变旧的和落后的生产关系,这个时代的主题表现为革命、战争、改革,因而战争英雄、革命领袖、改革家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

这个时候历史主题与时代的主旋律重合,人类的头等大事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

中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适应,历史的主题与时代主旋律完全重合,发展生产力就成为时代的头等大事,企业家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所以赢利是企业家最大的事业和政治。

 

2.赢利面前人人平等

赢利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赢利面前是平等的,为什么是平等的,有以下几个原因:

任何企业的资产都是一种社会的承载

一栋楼房、一所厂房,它的所有权归属虽然不同,但是它的承载形式都是社会承载;

任何企业都在为社会就业做出贡献

从就业角度而言,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为社会提供就业,都要发工资;

任何企业都是国家财税的来源

国家财政从企业生产者那里获得税收,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必须为国家纳税;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企业赢利后就会继续投资,扩大再生产,进入下一轮的为社会提供就业、为国家财政提供税收的经济循环中,以更大的社会贡献存在于社会之中。

上述四点任何企业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被企业家个人消费掉的资产。

国有企业的财产是国家所有,企业家个人消耗了不应该消耗的部分就是侵占国家财产。

民营企业的资产属个人所有,企业家可以任意消耗自己的财产。

 

抢先战略

(一)

 

“好”与“快”的抉择是企业战略的永恒话题,很多人认为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好的产品质量最重要。

事实并非如此,企业以赢利为最大目的,对企业而言,“快”才是最重要的,快比好更重要。

 

【案例】

茅台是国酒第一品牌,其质量远在五粮液之上,然而茅台的市场销售和占有情况却不如五粮液;“脑白金”与“美乐通宁”、“太克激素”是同类产品,质量也相同,但脑白金年销售十个亿,而太克激素、美乐通宁却举步维艰,很多厂家难以为继,甚至倒闭;可口可乐公司曾经在一百周年纪念日时推出一种新配方,该配方经过20万次口味测试,新可乐的口味要比旧可乐好,但新的可乐没有在市场上生存下来。

现实的例子说明,更好的产品未必能为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产品质量好的企业未必能发展的好。

 

(一)第一胜过更好

对于每个人而言,“第一”总是让人刻骨铭心,第一次上学,第一次考上大学,第一次恋爱,第一次结婚,第一次出国,第一次赚钱,第一次赔钱,都让人终生难忘。

对于企业而言也是如此,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第一”企业的形象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形象有着天壤之别。

具体说来,“第一”的重要地位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案例】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从而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一些英国的绅士们很不以为然,认为他只是碰巧而已。

在一次宴会上,一个自以为是的绅士还傲慢地流露出了对哥伦布的不屑。

哥伦布决定教训他们一下,他拿起一个鸡蛋问道:

“绅士们,你们谁能把这个鸡蛋立在桌面上?

”绅士们面面相觑,但谁也想不出办法。

这时哥伦布拿起鸡蛋,轻轻的在桌面磕碎一个角,鸡蛋就立起来了。

于是,哥伦布说道:

“把鸡蛋立在桌面上如此简单,可是在我之前你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办法;发现新大陆也很简单,可是在我发现之前你们谁都没有想到,没有做到。

1.先入为主优势

人们都关注新鲜事物,当人们的大脑还是一片空白时,第一次进入的信息就会占据这个空间,填补空白,这样的记忆最不容易忘掉,“第一”往往会形成轰动效应。

所以做“第一”可以节省宣传费用,同时深入人心。

2.恋旧心理优势

人们总是愿意保持已经拥有的东西,因此,“第一”一旦进入人们的头脑,人们就轻易不会改变对它的偏好。

3.象征意义优势

第一往往被消费者理解为“最好”,甚至会成为一个行业的代名词,这也是“第一”企业的巨大优势所在。

 

【案例】

吉普车是第一款四轮越野汽车,后来成为这类车的代名词;IBM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大型计算机的企业,曾经一度成为计算机行业的代名词。

 

(二)快比好更重要

“第一”胜过“更好”说明抢得先机比追求完美更重要,在机遇面前速度比质量更重要,抢占了先机就成功了一半,失去了机遇,再好的产品也毫无价值。

【案例】

俗语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但这只是在山上的柴无穷多,或是没有人竞争时才适用。

而在这个竞争激烈、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这句话并不适用,快比好更重要。

第四讲抢先战略板块(下)

 

抢先战略

(二)

 

(三)追求完美等于追求死亡

在市场经济中,一旦机遇出现就要赶紧抓住,不能为了完美而丢失机遇,否则再完美的事情也亳无价值。

 

【案例】

IBM就是一个成功的不完美主义者,在IT市场里,电脑硬件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因此,IBM并不追求质量完美,而是不断推出新产品,最终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

 

超前半拍战略

 

(一)超前半拍恰到好处

抢先战略并不是越快越好,事实上过于超前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超前半拍则恰到好处,企业要努力成为先行者,而不是先驱——先行者是能够享受到革命成功果实的人,先驱者则是为革命壮烈牺牲的人。

要恰如其分地抢先半拍,就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准确预测市场需求

只有准确预测出市场需求何时到来,才能知道超前半拍的时间点。

 

2.决定等待时间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力大小,决定等待时间的长短。

实力强大的企业,可以提前进入市场,等待市场机遇到来,或者投入资金培育市场、开发市场。

实力薄弱的企业则不能等得太久,否则企业可能会倒闭。

 

3.超越竞争对手

要超前半拍,就要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

但超前要有限度,量力而行,不能为了超前对手而超前。

如果盲目超前,在市场上遭遇惨败,让对手后来居上,就得不偿失了。

 

(二)过度超前的代价

 

1.漫长的等待

企业的超前行为必然会遭遇等待期,如果无法顺利度过这个时期,企业就会亏损甚至倒闭,过度超前会使等待期过于漫长,企业很可能无法负担这样的成本。

 

2.惨重的损失

企业在等待的时候必须开展市场教育工作,推动市场需求的到来,这需要大量的投资,如果过度超前,投资很可能得不到回报,企业在市场需求到来前就会倒闭。

 

3.巨大的机会成本

选择一个机会就意味着放弃其他机会,过度超前会使企业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

 

4.巨大的精神成本

过度超前难以得到周围人们的理解,并且往往与现行的政策法规相违背,受到体制的约束,企业会为此付出巨大的精神成本。

5.为行业做贡献

过度超前的企业必须进行市场培育工作,以期待企业所希望的市场的到来,如果企业没能等到市场到来就倒闭,那就成为了行业的先驱,使同行业的后来者受益,这虽然会推动行业的发展,但对企业本身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第五讲观念和聚焦战略板块(上)

 

细分市场战略

 

企业如果不能成为先有市场的第一,就应该率先进入细分市场,成为细分市场的第一。

做第一并不特别难,因为创造新产品类别和细分市场的方法有很多。

 

1.创造新产品类别及细分市场

市场需求是多元化的,其潜在要求就是要不断细分产品、创造新产品,这就为细分市场提供了客观条件。

产品品类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发展,细分市场层出不穷,只要敢想敢做,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

 

【案例】

脑白金是太克激素,也是美乐通宁,在这个大市场里,它已经无法成为第一。

于是脑白金创造了细分市场,注册了“脑白金”商标,率先推出产品的“通肠润便,改善睡眠”功能,并且以送礼为诉求,进入了送礼的细分市场,成为了这个细分市场的第一。

 

2.大力促销

企业在成为细分市场的第一后要大力促销,以维持并巩固市场。

首先,“第一”本身就意味着无人竞争,也有很大的新闻价值,在此时促销,可以四两拨千斤,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如果企业不促销,产品很难深入人心,“第一”的效应就只能是昙花一现。

 

抢占大脑战略

 

抢先进入消费者的头脑要比抢先进入市场更重要,只有抢占消费者的大脑,第一才有效。

 

【案例】

世界上第一台大型计算机是牛郎星8805,而不是IBM。

但是,牛郎星没有做好促销,而IBM则通过大规模的市场营销深入人心,因此,除了少数专家外,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IBM首先生产了大型计算机。

 

(一)如何抢占大脑

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快”,在人们还没有形成固定印象之前,迅速抢占大脑。

 

1.重视第一印象

一定要在消费者的印象没有形成之前迅速抢占人的大脑,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如果一旦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形成了坏印象,就很难扭转了。

 

2.速度就是胜利

营销一定要快,要使产品印象迅速进入消费者的头脑并且固化,就要制造轰动效应。

 

(二)迅速抢占大脑的原则

 

1.出奇制胜

抢占大脑的第一个原则是出奇制胜,用一些新奇的办法制造轰动效应。

 

【案例】

日本的SB公司专门生产咖喱粉,为了将产品一炮打响,它想出了一个绝招,他在报纸上宣称,公司将在某年某月某日雇佣直升飞机,飞临白雪皑皑的日本富士山顶,撒下公司生产的咖喱粉,从此以后富士山不再是白色,而会变成咖喱色。

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人们怎能允许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把它变成咖喱色呢?

于是人们群起而攻之,纷纷反对,游行示威,媒体推波助澜进行炒作,举国上下一片对SB公司的咒骂之声。

当撒咖喱粉的日子快到时,公司又登出广告说,鉴于人们的感情,公司决定取消在富士山上撒咖喱粉的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