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515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

课题

13只有一个地球

课型

精读课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会书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课前

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

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个人增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了《太阳》,知道太阳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也是讲和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地球。

  2.理解题意。

二.出示预习提要,学生自学

1、认真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2、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精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为什么作者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地球的“渺小”体现在哪里?

三、同伴互助

1、四人小组轮读课文,推出读得最为流利的同学。

2、互相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3、交流:

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为什么作者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地球的“渺小”体现在哪里?

四.教师重点指导

1.请各小组推出的读得最为流利的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2.交流思考题。

3、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2、完成指导丛书第一至四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出示预习提要。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精读课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地球?

二、同伴互助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找出的说明方法及相关句子。

2、在四人小组中说说自己看到的地球。

三、教师重点讲解

1、全班交流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相关句子。

2、出示以下句子进行重点讲解。

(1)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

“至少”一词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仅限于这个范围,“40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

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

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3)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

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这种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四.总结课文内容和写法。

  1、课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填空,理解课文各段和中心的关系.

  

(1)因为地球美丽壮观、很小,所以()。

  

(2)因为地球资源有限,所以()。

  (3)因为地球资源可以不断再生,所以()。

  (4)没有别的星球可以供人类居住,所以()。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指导丛书第五、六题

  27.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  可爱      其他星球(小) 易碎

             精         不

          造   心        适

           福   保       合

            后   护      生

             代         活

         资源  破坏        灾难

        (有限) 保护        生存  人类

 

教学反思:

课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读一读,说一说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然后抓住了这个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联系全课,说说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在体会地球的“可爱”时,从多媒体课件中丰富的自然资源图片、美得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为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通过完成表格式思考题,让学生意识到,如果“不加节制”地“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也有许多需要可加以改进的地方,例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还不够。

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注意行文的严谨,表达出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

如,“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读这段话,“但是”之前为一个层次,可用较平直的语调,把“设想”读得稍重一点,以强调这仅仅是设想;“但是”要强调,以引起人们注意“但是”之后的内容,“即使”可强调,使人们感到,这种设想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又有多少人”稍加强调,以便使人们意识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只是极少数人。

 

1、《时代周刊》1998年评选的新闻人物——地球

你吃惊吗?

为什么吃惊?

2、为什么地球会被评为新闻人物?

答案在课文中。

 

  三.学习最后一段.

  

(1)地球真的会“破碎”吗?

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用“破碎”这个词?

  

(2)“别无去处”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如果地球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3)为什么要精心保护地球?

(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问题8)

(4)小结:

这一段说明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出题让孩子们复习说明方法。

课题

14*鹿和狼的故事

课型

略读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课前

准备

课件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

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板书:

  2、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

板书:

鹿

  过渡: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

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板书课题:

鹿和狼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

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

用自己的话说说。

  4、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讨论:

指名读句子:

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

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

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体会课文中心

   1、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

   2、这是“狼”的错吗?

“狼”难到就该杀吗?

   3、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

   4、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

鹿它想毁灭自己吗?

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4、鹿和狼的故事

       杀狼->鹿繁殖->吃光植物->鹿群病死或饿死

      不杀狼->狼吃病鹿->维护鹿群稳定->鹿健康繁殖

教学反思:

一、尽情地“读”。

语文课要以读为主,我愿意花15~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来读。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正确流利了,最好能读出问题来。

接下来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自己感兴趣的多读读。

最后指名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我不失时机地指导他们读出感情来。

学生试过,练过,有了充分的积累,在指名自由选择读的时候,自然兴趣浓浓,高潮迭起。

可贵的是还有同学在读书中有了自己的创新,在读到鹿群灭亡情形的段落能加入一些哀声叹息学生十分投入,在朗读中获得了一种愉悦和满足。

二、尽情地“说”。

在指导学生弄清文章所述道理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间交流谈感受,再创设情景师生共同表演出来。

师作罗斯福总统,学生将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向总统汇报。

将学生引入到了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得很起劲,我再指导学生在说的同时画出狼、鹿和森林的生态关系图。

学生边思边说边演,说得条理清楚。

不仅弄清了道理,而且得到了说的训练,还是创造的说。

三、尽情地“写”。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紧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为狼正名。

文道结合,学生写出了自己对狼的重新认识,重审了自己的认识观点。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写得很开心。

 

个人增减

出示狼的图片:

填空:

()的狼

出示羊的图片:

填空,()的羊

 

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

用自己的话说说。

  

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课外拓展:

1、回想《蛇与庄稼:

的故事,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出示《塞翁失马》,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3、假如现在你是美国某报社的一名记者,想采访一下罗斯福总统,你会问些什么?

对方会如何回答?

 

课题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课型

精读课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1、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前

准备

课件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个人增减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解题。

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

“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

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出示自学提要,学生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自学生字,认清字形,每个生字写一遍,并组一个词。

3、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尝试着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分分段。

三、同伴互助

  1、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2、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将课文读流利。

  3、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

四、教师重点讲解

1、补充背景资料。

2、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1~3自然段:

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

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

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五、带领学生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

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

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

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

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六、小结:

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

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

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指导丛书》1——3题

                  第二课时

一、读“神圣”,回想画面

1、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感悟“神圣”,探究段落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住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

3、自由读课文第四到八自然段,从课文里找一找相关的语句。

读读这些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 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

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A、交流感受。

(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B、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

读第四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C、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A、交流自己的感受。

(空气对生命很重要)

B、说说那是一种怎样的味道。

课文里哪些句子可以体味到这种独特的味道?

(读第六自然段)

C、为什么说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D、有感情地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3)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A、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B、重点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C、有感情地朗读第八自然段

(4)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

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A、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B、说说“我们”是怎样热爱、照管这片土地?

C、“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土地?

重点理解“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如果家园受到破坏,人类不能及时补救,那么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

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

D、有感情地朗读第九、十自然段。

二、明“神圣”,凝聚情感

1、因为我们深受着这片土地,因此为了子孙后代,你们需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2、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1) 文章第三自然段强调大地是我们的一部分,为什么还说“大地不属于人类”?

(因为谁也没有拥有大地的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来对待神圣的大地,甚至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

(2) 为什么说“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因为大地拥有首各种有利于生命成长的物质,人类的生命才能得以生存、延续。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诵读全文,背诵感受深的部分。

三、巧拓展,提升认识

读课后“选做题”,根据课前了解的情况,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完成《指导丛书》4——6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教学反思: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中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对土地的留恋和眷顾、对土地的热爱震撼了我的心。

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并对即将统治这片土地的白人提出了“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的要求。

一方面,课文大量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弄明白“神圣”的意思是什么,然后交流“土地上的什么是神圣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交流导入:

1、课前配乐欣赏西雅图的美丽风光图,从而引出“西雅图”这个城市。

2、西雅图市美国西北部最大的海岸城市,原来,那里可是印第安人的领地。

印第安人对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

大家想不想去了解一下。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4、理解“神圣”。

 

过渡语:

同学们,西雅图酋长向白人领袖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善待河水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过渡语:

除了要求白人要善待河水,西雅图还要求他们要善待空气。

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片土地上的动物是印第安人的兄弟,放弃这片土地也就意味着把这些动物交给了白人。

西雅图告诉白人善待动物的同时,也发出了这样的警告。

 

小结:

西雅图的呼吁,白人做到了。

他们被西雅图对土地的热爱所感动,就把这座城市命名为“西雅图”。

现在,这座城市四季如春,景色宜人。

课题

16*、青山不老

课型

略读课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前

准备

课件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个人增减

一、导入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出示自觉提要

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

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三、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1、轮流课文

2、交流上述问题的看法

3、提出不懂得的问题。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

”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五、作业

  完成指导丛书

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

粗知不是浅知,粗知不是少知。

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句、学词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略读课文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在这节课上还应该有更多的小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

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加努力。

 

1、播放课件,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明确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青山的图片。

4、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

青山不老。

 

积累拓展:

1、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

2、阅读相关文章。

板书:

青山不老:

同伴离世

老伴过世

81岁

再也出不来了

1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

精神永存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四

课型

综合训练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