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课程论文于秀琪.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512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地理学课程论文于秀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旅游地理学课程论文于秀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旅游地理学课程论文于秀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旅游地理学课程论文于秀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旅游地理学课程论文于秀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地理学课程论文于秀琪.docx

《旅游地理学课程论文于秀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地理学课程论文于秀琪.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地理学课程论文于秀琪.docx

旅游地理学课程论文于秀琪

课程论文

黄鹤楼景区生命周期的演进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专业名称:

地理科学

课程名称:

旅游地理学

指导老师:

王晓芳

学生姓名:

于秀琪

学号:

2010214334

 

【摘要】:

黄鹤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武汉市旅游景点中认知度最高的一个,在武汉城市旅游发展中举足轻重。

本文针对黄鹤楼景区的生命周期的演进,来探讨黄鹤楼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生命周期演进可持续发展黄鹤楼

一、黄鹤楼的简介

黄鹤楼坐落在武汉市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

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

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

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

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毁屡建。

现楼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

楼址仍在蛇山头。

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

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表现出了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列有关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五层为瞭望厅,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

黄鹤楼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相对古雅清俊晴川阁,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

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也遥遥在望。

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传至今的诗词、文赋、楹联、匾额、摩岩石刻和民间故事,使黄鹤楼成为山川与人文景观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楼,素来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二、黄鹤楼景区旅游情况

黄鹤楼景区,2009年景区接待游客超过172万人次,收入首次破亿。

目前,团队游客占游客总人数的25.9%,预计明年将迎来团队游客的快速增长。

“高铁游客是黄鹤楼游客增加的最大推动因素,也带动了旅行社的地接市场复苏。

”湖北中青旅负责人说,明年将是武汉市从客源地向目的地转型的关键一年,待黄鹤楼新的游客中心启用后,还会迎来游客数量的增长。

黄鹤楼于1985年重建,到2005年时,门票总收入为4亿元。

去年一年的门票收入相当于黄鹤楼重建后20年的门票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首义百年和新东门的启用,将使黄鹤楼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黄鹤楼公园管理处主任李安健表示,旅行社也应重新认识黄鹤楼的价值,可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旅游产品策划。

三、黄鹤楼景区旅游业持续发展障碍因子

1、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

目前,黄鹤楼景区旅游的气氛还不浓,合力还不够,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统一,许多政策和管理措施还不到位,旅游规划不严格,旅游投入不足,旅游企业体制不完善。

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三个不适应”,即世界级的风景与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不适应,世界级的风景区与相对落后的管理不适应,飞速发展的旅游经济与相对落后的市民素质不相适应。

2、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差

黄鹤楼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政出多门,各自为阵”。

旅行社审批不严,尚有“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是一个旅行社”的状况存在;旅行社旅游报价偏低,旅游商品价格混乱,游客意见大,投诉多;导游队伍鱼龙混杂,正规导游人才匿乏,野马导游泛滥,“乱讲、乱导、乱争、乱要”现象十分普遍;酒店宾馆行政管理不到位,旅游部门只管星级宾馆,大量的非星级宾馆还没有纳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范畴,对其经营旅游服务业的质量问题,没有相应的部门进行行政管理;旅游车辆车况较差,宰客狠,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管理失控。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和企业效益的提高,严重损害了黄鹤楼景区的旅游形象。

3、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文化品位不高

长期以来,着力开发以黄鹤楼为主体的山、水自然旅源,形成了高品位的国际知名品牌,是湖北的旅游极品项目。

但由于过度倚仗长江,对人文旅游资源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开发力度,致使旅游产品单一,文化特色不浓,文化品味不高,影响了黄鹤楼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4、旅游环境容量有限

对外宣传可逗留十天的线路,实际上只能把游客留住3-5天。

游客专门来一次黄鹤楼,旅游消费都不大。

旅游是一次性消费,虽可以通过有力的促销手段为核心景区增加旅游人数,但短期内再次来游览的可能性相当小。

黄鹤楼景区旅游业发展到当前的水平,已到了考虑扩大游客消费量的时候了。

黄鹤楼核心景区范围有限,大量游客云集,既限制了游客的活动空间,又增加了景点的承载力,管理不善极易引起环境质量下降。

据专家测定,黄鹤楼核心景区的日环境容量为3000人,依据核心景区各景点之间的距离及游道状况,测定黄鹤楼的游客日容量为1000人。

眼下黄鹤楼主景区无论环境容量与游客容量均已突破了这道警界线。

5、旅游环境破坏严重

在过去的旅游发展中,武汉市重开发轻保护,景区的空气质量部分超过国家一级标准,大气中的SO2、总悬浮颗粒物都呈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大52%。

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旅游资源已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黄鹤楼景区的保护问题已经显得非常重要了。

黄鹤楼景区的旅游设施已超越限度,对景区的美学价值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四、黄鹤楼景区旅游业持续发展策略

1、强化旅游规范开发,制订旅游产业总体规划

坚持大旅游、高起点、优布局、功能全、可持续的原则,制订出黄鹤楼景区旅游产业的总体规划,把黄鹤楼规划建设成为独具湖北风格和旅游城市特色的湘鄂赣的交通枢纽和旅游中心,争取2015年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突破250万人次。

总体规划中应包括:

①基础设施规划—含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同黄鹤楼旅游市场相适应、相对接的规划和风景区、市区道路通讯电力供水设施规划;②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黄鹤楼景区纳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③景区的适度完善开发和建设规划;总体规划要体现权威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2、强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新机制

要促进黄鹤楼景区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彻底改革现行旅游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新机制。

对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实施彻底的三权分离是景区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所谓三权分离就是要使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属于三个不同法人主体,且三个不同的法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相互独立。

只有使这三权做到了真正分离,使景区经营单位逐步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才能促使旅游企业效益不断地提高。

在改革中,要以市场经济要求为目标,以建立现代旅游业制度为目的,以带动旅游企业发展为重点,使景区旅游企业成为一个开放式的主体,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

3、加强对现有旅游法规的执法检查

加强对国家现有旅游法规的宣传,强化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执法检查,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旅游业务、无证导游、宰客等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净化旅游市场,切实保障游客利益。

4、严格执行技术标准,规范服务行为

技术法规是旅游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旅游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旅游部门颁发的技术标准,按照标准的要求来规范服务行为。

当前,在旅游企业中要加大ISO9000服务认证和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的宣传和实施力度,使企业获得国家认可的“免检”证书,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5、加强地方旅游立法工作

在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旅游法规的同时,要针对旅游全行业特别是旅游市场出现的问题,制定出台相应的法制规章,从大旅游、建支柱的角度,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旅游市场经营、旅游教育培训等各方面实行全面依法监督管理。

大力倡导依法治旅,依法办旅,加快法制化进程,为黄鹤楼景区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增加旅游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去,旅游业的发展才能长盛不衰。

武汉市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一样丰富,浓郁的民俗风情,众多的名胜古迹,丰富的人文景观却长期待宇闺中。

黄鹤楼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胜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必须正确认识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确立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的战略,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增加旅游文化内涵。

因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去,旅游业才能持续发展。

现代旅游业既要让人们饱览异域他乡的山川名胜,又要满足人们对异域他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服饰、饮食文化和表演艺术的欣赏、探求。

参考文献:

[1]武汉市旅游局.旅游情况[Z],2010.

[2]江霞白云黄鹤千古名楼[J],现代交际,1997年11期

[3]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战略研究[C].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