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行动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437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行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XXX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行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XXX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行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XXXX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行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XXXX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行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X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行动方案.docx

《XXXX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行动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X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行动方案.docx

XXXX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行动方案

 

XXXXXXXX学院

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

行动方案

 

二0一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实力,把我院打造成为一所“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两岸交流合作典范,人才培养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1.加强“政校行企”协作。

以福建省信息产业教育集团、我院合作办学理事会为平台,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

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积极与政府沟通,与行业、产业园区、企业等开展深度融合,从办学决策层面、人才培养层面、社会服务层面三个层面与社会进行跨界融通,构建“产学研培”全面合作的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有效运行“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培立体推进”办学体制机制。

2.深化校企合作双赢模式。

按照“企业需求优先,校企合作双赢”的原则,依托行业协会、依托产业园区、依托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内涵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联合育人”,深入推进“产学研培四位一体”、“校企联姻厂校结合”、“企业冠名订单式”、“四维立体资源共享”等“互惠、互利、共赢,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在提高办学效益的同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3.完善校企合作各项规章制度。

畅通学校与社会跨界融合运行,形成有效的产教对话机制、合作激励机制、基于人才共育机制、校企共享机制和多元评价机制,为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提供制度保障。

二、完善专业发展布局

4.延伸拓展新的专业增长点。

依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需求、行业发展趋势及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两岸产业对接的需要,在软件技术专业基础上延伸“软件测试技术专业”,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延伸“网络安全管理专业”;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开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在工程造价专业的基础上开设“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平潭校区新增“旅游管理”、“金融保险”、“国际金融”等专业。

5.构建各具优势与特色的专业群。

以我院“国家示范建设骨干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模具设计与制造、建筑工程技术五个重点专业为龙头,继续建设10个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示范专业。

到2015年,争取建成省级示范专业9个,院级示范专业15个,形成具有行业产业特色的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制造、建筑、商贸、财经、旅游和文化艺术等8个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主导产业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产业发展的专业群。

三、推进招生制度改革

6.继续开展单独招生制度改革试点。

继续实行自主考试选拔制度,大力开展单独招生,对高中考生采取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对中职考生采取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向省内普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开展单独招生入学试点。

7.推进招工招生一体化改革试点。

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面向具有高中学历或企业中级工及以上在职员工,开展招工招生一体化改革试点。

8.开展福建省中高职协调发展试点项目。

与福建邮电学校、平潭职业中专等中职学校开展中高职“3+2”(三年制中职+两年制高职)培养试点项目,逐步提高来自中职的生源比例。

9.拓展与应用本科贯通的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项目。

适应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对不同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的需要,选择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建筑工程技术等重点建设的优势专业作为试点,探索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2012年与福建工程学院等应用型本科大学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等专业联合开展“1+2+1”(一年本科院校学习+两年高职院校学习+一年本科院校学习)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争取到2015年,与应用本科贯通的职业本科生数比例达20%,并使学院逐步向以培养职业本科生为主体的科技大学方向发展。

10.积极探索联合培养专业硕士试点。

在工科类、艺术类等专业,探索校际联合开展“3+2+2”(三年制高职+两年本科+两年硕士)、“5+2+2”培养专业硕士试点(五年制高职+两年本科+两年硕士),联合开展“3+4”(三年制高职+四年本硕连读)、“5+4”(五年制高职+四年本硕连读)专科起点本硕连读试点。

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11.创新“知识、技能、素质”三位并重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学校教育中必须的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养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环节,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提高素质融为一体,注重知识、技能、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应用专门知识和岗位技能解决工作实践中关键性操作与工艺难题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需要的关键能力。

12.加快课程体系建设。

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根据各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分析、确定各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开发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

各专业全面开展“实务专题”制作,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强化学生技能操作和应用能力,规范学生院内外生产性实训管理,合理编排实训内容,构建出一套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求的课程体系。

到2015年,组织编写100门体现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实训教材和五年制高职专业教材,并组织推选申报省级特色教材60门;建设院级资源共享课程30门,并组织推选申报省级、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8门。

13.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组织开展富有成效的主题教育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抓好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

14.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推动创业教育内容进课堂,完善落实学院创业扶持政策措施,加强学生创业实践场所建设,广泛开展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训练等实践活动,遴选部分创业项目开展帮扶等工作。

15.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工作任务过程或业务流程,根据课程内容不同,分别采用案例分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学业考核更加注重过程、态度、应用和能力,实施科学、实用、有效的多元考核办法,在学业考核上更加注重过程、态度、应用和能力,加大学习过程和专业技能考核的比重,并融入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核,使考核内容与行业要求对接。

到2015年,学院评选院级多媒体教学课件30项,并鼓励教师参加全省、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

16.构建质量评价体系。

加强教学管理,严格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修订制度,统一审定使用优秀教材。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检查、指导和评价,健全校内教学评估制度,完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建立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从2012年开始,每年向社会公开发布上一学年度办学质量报告,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教学条件达标、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保证,2013年通过人才培养工作合格评估。

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17.继续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积极争取政府、企业等多方支持,保证建设资金的投入。

紧密联系行业企业,通过学校提供场地和优惠政策等方式,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积极调动企业合作办学积极性,为学院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形成校企共同投入、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负责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

到2015年,完善16个融实践教学、产品生产、社会服务与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并评选出院级实训基地10个,选拔推选省级以上实训基地5个。

积极争取政府、企业等多方支持,保证建设资金的投入。

18.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与行业技术发展及装备水平相匹配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共建校外学习型实训基地(厂中校)。

到2015年,建立150个校外学习型实训基地(厂中校),为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职业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有力保障,为教师进行实践锻炼、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应用、开发、推广提供重要场所。

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9.推进师资评聘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建立教师职务评审聘任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在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省定条件的基础上,自主设置聘任条件,在核定岗位结构比例内,自主聘任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在适度稳健的状态下建立起良好的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

20.实施杰出人才培育。

加强学院中青年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选派我校重点建设专业或精品专业带头人和产业发展急需的紧缺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到海外知名高等院校、研究开发中心或知名企业访学研修。

选派学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重点本科高校、高职院校、研究机构或大型企业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教学研究。

到2015年,累计培训校内专任老师200人次以上,培养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达到13名、专业带头人10名,培养院级专业带头人50名和中青年骨干教师100名。

2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实施“双师”工程,完善教师下企业锻炼机制,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从行业企业选聘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积极争取、吸纳其中符合政策规定的人员,充实到学院教师队伍中。

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使专业教学更贴近企业需求。

到2015年,以省级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建设8个省级教学团队,14个院级教学团队。

22.加强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加强辅导员、班导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以示范性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培养为契机,带动辅导员和班导师教学管理队伍的培训,建立班导师制度和奖惩机制,构建全员育人格局。

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3.校企合作开展技术研发。

争取省教育厅、科技厅、设区市政府和行业企业等部门支持,在我院设立“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承担企业合作项目,既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技术问题,又提升学院应用技术研究水平,培养学院和企业的创新人才。

支持科研人员出国,不受学院出国额度和经费限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境外项目合作、技术引进和创新。

到2015年,新建工程技术研发机构3个,实现产学研合作项目12项。

24.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争取设立省级以上研究机构,依托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科研梯队,形成一支学历、年龄、职称和专业结构合理的科研中坚力量,增强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和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科技问题的能力,争取设区市政府、省教育厅、科技厅和行业主管部门在科研项目立项、经费安排等方面的支持,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配套和奖励机制,大力推进横向科研课题的立项与建设。

到2015年,形成创新科研团队3个,科研领军人才10人,实现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数量1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量2项,获得专利10项,获得市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项。

25.丰富社科研究成果。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利用我院与台湾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优势,使社科研究立项数量和社科研究成果逐年递增。

到2015年,实现省级以上社科研究立项数量10项以上,在国家级课题立项上有所突破。

26.加强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充分发挥我院作为福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管理单位和福建省高职院校技能竞赛集训中心主任委员单位的职责和优势,发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设立“福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围绕我省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开展实践研究、决策研究和对策研究,为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出谋献策。

到2015年,实现高职教育研究立项课题30项以上。

27.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在省教育考试院统一指导和组织下,积极与名校合作,做大做强现有专、本科层次各类成人教育,力争2015年在校生数达6000人左右。

积极与省内中职学校合作,面向中职学生或社会人员,单独组织考试招收成人专科学生。

建立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基地,发挥学院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的作用,为区域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应用技术推广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再就业和有关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到2015年,年培训规模达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的2倍,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达8000人次。

28.继续开展对口帮扶。

面向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商职业学院和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海峡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开展对口支援活动,为对口支援的院校培养教师200名,提供学生培训、实习5000人次。

学院积极派遣干部、教师赴疆工作和挂职支援地方教育事业和共青团工作,帮助学校提升办学水平。

八、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29.打造闽台合作特色。

继续做好“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交流工作,与台湾15所“姊妹校”开展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继续组织开展好闽台师资培训项目和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

争取主办、承办各种论坛、研讨会等,加强闽台教育交流合作,提升学院知名度。

打造学院专兼职闽台职业教育研究人员队伍。

依托高清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开展两岸师生远程交流、资源共享。

建立两岸高职教育资源信息库,完善“闽台职业教育研究”专题网站等,编制《求学台湾》赴台学习手册,对赴台学习学生进行全程化教育管理。

30.两岸合作共建平潭校区。

遵循“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原则,与台湾优势科技大学合作共同打造两岸高职合作办学的先行先试高地,主动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将学院打造成为一所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先行示范校,培养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1.拓宽国际交流渠道。

巩固学院原有的与新加坡工艺教育局NITEC证书培训、加拿大莱桥学院、美国麦迪逊学院、英国伦敦商会考试局LCCIEB、日本EG株式会社、日本ATEC亚洲人才交流事业团和尼泊尔职业技术教师研修班等合作关系和合作项目。

引进英国Ulster大学、美国瓦尔多斯塔州立大学、德国教育学院等优质教育资源;选派人员前往国外合作高校、教育机构和相关企业交流学习、研修考察,参与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开展海外联谊活动等。

九、优化学院育人环境

3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传承百年职业教育办学传统,倡导并遵循“厚德强能”校训和“学院精神、校风、教风、学风、工作作风”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念,坚持我院“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打造高职校园文化品牌。

33.加强校园基础建设。

推进南通校区建设。

按在校生8000人的办学规模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用地688亩,建筑总面积21.2万平方米,总投资7.4亿元。

新校区包括教学行政区、生活服务区、体育运动区、室外总体工程等。

加快平潭校区建设。

由平潭综合实验区划拨建设800亩用地,建筑总面积22万平方米。

校园主要分为教学行政区、实训区、校企合作区、体育运动区和生活服务区五大区域。

34.加快数字校园建设。

不断完善高速校园网络和各种数字化教学设备,鼓励教师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企业案例库、课程习题库、课程录像等助教、助学网络教学资源,加快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步伐,到2015年,完成100门网络资源课程的开发。

探索建立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普及,全面提升学院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充分发挥闽台远程视频互动教学系统的作用,在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方面,走在全国高职院校的前列。

35.全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完善安全稳定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

深入开展“平安先行学校”创建工作,加强校园网络和意识形态领域管理,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和演练,化解不稳定因素,消除安全隐患,为师生营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幸福快乐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XXXXXXXX学院

二○一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