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一门科学么Is safety a subject for science.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281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是一门科学么Is safety a subject for science.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全是一门科学么Is safety a subject for science.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全是一门科学么Is safety a subject for science.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全是一门科学么Is safety a subject for science.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全是一门科学么Is safety a subject for science.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是一门科学么Is safety a subject for science.docx

《安全是一门科学么Is safety a subject for science.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是一门科学么Is safety a subject for science.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是一门科学么Is safety a subject for science.docx

安全是一门科学么Issafetyasubjectforscience

安全是一门科学么?

ErikHollnage

UniversityofSouthernDenmark,Odense,Denmark

关键词

基础科学学科副现象非事件社会构建

摘要

在这片报告中,笔者并不是将注意力放在安全科学在学科性上的地位,而是着重写了安全的重要性,或者说是其的含义。

因此,我并没有去讨论安全科学本身究竟是什么科学(无论是什么),我将重点放在了,通过科学研究安全本身的概念,判断其是否属一门学科。

换而言之,安全作为一个门科学学科是否合适。

1.引言

他们请我写这了篇关于安全科学这个特别议题的论文,源于有人问及我如何给安全科学一个恰当的科学概念,这真是一个挑战。

(OrthatwasatleasthowIinterpretedtheinvitation.Itwasmentioned)。

坦率讲,安全科学的地位是存在争议的。

这个说法也引出了一系列争议。

譬如说在于“规范性”与“描述性”观点之间的争议与在“现实主义”和“建构论”观点之间的区别和在安全观念间之于“导致”和”呈现“的争议。

在这片报告中,笔者并不是将注意力放在安全科学在学科性上的地位,而是着重写了安全的重要性,或者说是其的含义。

因此,我并没有去讨论安全科学本身究竟是什么科学(无论是什么),我将重点放在了,通过科学研究安全本身的概念,判断其是否属一门学科。

换而言之,安全作为一个门科学学科是否合适。

因此,有必要阐述一些明显的需要认同的概念,那就是术语“合适的科学学科”,这样一来关于“科学”的定义也有必要叙述。

这一共识不一定需要建立在每一个人身上,但必须至少被一定的群体所接受,这里的群体便是关于安全科学的。

这有一个没法避免的一个头疼问题,那便是除了一些不负责任的天都,我们都知道术语的意义并且这个意义对于我们所有人都一样。

这个问题将仍然被普遍定义所限制,这个定义常见于文献和数据库。

而拉丁词scientia的意思是“知识”,现代科学的使用是指在对知识的追求过程比对知识本身内容更重要的的方式,即“格物致知”。

因此,安全科学既被视为我们所知道的安全,又被看做我们对这方面知识的建立以及再发展。

换句话说,我们研究课题的方式才是课题的本质。

如果通用定义成立,那么一个科学必须有一个或多或少明确定义的主题,焦点,或对象(现象)这样才可以进行研究。

这里必须提到库恩在1962年提出的一个概念。

这个概念归纳与天文学是一门科学,因其研究天体(如月球,行星,恒星,星云和星系);化学是一门科学,因其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各种反应现象;心理学也是一门科学,因其研究人思维上的功能和行为,管理学也是一门科学,因其研究各种组织关系如何同构建、运转和实践来形成社会关系和影响力的表现;远的说甚至经济亦可以看做一门学科,因其研究人类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服务。

综上所述,安全科学是对于安全的一种研究。

但是不同于天体、化学反应、心理行为、社会组织、商品与服务,安全不能代表一个协议在不能达到的方面,这就使得其难以被研究,难以给出准确性或者实质性的意义,以至于真实(Westenhoff,2011)。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无法解决安全的是什么这个争议,而这个争议却是独立存在的与我们的大脑里,就好像一个对象(就如符号学的定义)。

但是我们需要能参考“什么是安全”的这个思路,因为这个思路是向可证实性和具象性开放的。

我们必须又一个统一的关于我们应该关注什么的共识,从而避免落入唯我主义的陷阱里。

2.安全的定义

古往今来,人们将那些已经发生、潜在的、真实的造成可能的危险性后果作为对于安全关注的一个起始点,这也可以归类为风险、危害、损失、事件或事故。

必须要提海因希里这个人,作为工业安全领域的开拓者,他曾谨慎的之初,应该区分事故和伤害,其中前者是原因,而后者是原因造成的结果。

“有主要和次要的伤害,当然,它也可以说,重大事故是指产生重大伤害。

然而,意外事故和伤害是不同的事件,一个是另一个的结果。

为了其继续表达重大事故这个意思,为了其能表达出严重性,我们将意外事故和伤害定义为阻碍工作的决定性障碍。

”(海因希里,1929)后来,一些在定义学术用语上不甚谨慎的研究者对安全问题的概括不仅包含伤害,还包括了导致伤害的事件。

安全常常甚至总是被定义为没有任何差错(包括险情、突发事件、事故、伤害)的状况,更确切的说是,导致出现差错的因素的数量被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这样的例子很容易找到。

例如,国际民航组织定义:

“安全是通过连续性的危害识别和风险管理,将人员和财产损失尽可能的降低,保持或者低于一个可以接受限度的状态”。

而美国医疗保险研究调查和品质机构对安全的定义是:

“免于意外伤害”。

相对间接性的例子也可以找到。

例如,维州交通安全局定义重大事故为:

“人为或者自然突发事件严重并且迫切的危及到了安全,包括车辆的出轨、碰撞、燃烧和爆炸”从这一点我们可以认为事故和事件对于安全来说是一种风险,安全就是没有不该发生事件和事故。

然而,这样对安全的定义是间接而不是直接的,因为这样是通过一些本应发生但是没发生的事情对安全做了定义。

准确的说,他们定义了缺乏安全,或者说是不安全,而不是什么是安全,是一种“负输出”的概念。

这样做的一个后果是,安全管理依赖于监测不存在安全性的存在,而不是寻找安全的存在。

一些缺乏安全的因素会被检查出来,因而关注点变成了事物走向错误,而真正的矛盾在于我们无法在安全的时候获得反馈。

这便是一个对于“安全是如何运行管理”比较深奥的研究方向,但这是远远超出了本文讨论范围的,故不作进一步讨论。

聚焦在什么地方出错,放在哪里里缺少安全,从理论上和科学上说这是值得怀疑的,但也是一个卓越的有现实意义的。

首先,因为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意外和不必要的伤害或损害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破坏或运转低效等。

其次因为这些事件的发生通常无法预知,从而不断提醒这个东西很难。

这便造成了一个有序且可预测的情况——我们渴望更多心理上和现实上的原因。

意外或者不想要事件,如建筑物或者桥梁的坍塌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安全性担忧。

这个顾虑据推测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伴随人类的活动超过12000年,这期间被不断加强。

近代以来,随着175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很多从未遇见的问题凸显出来,这些问题多是失灵,错误或者是活动性故障。

工业化和机械化不仅没有改变物质、财产、生命损失的这种情况,反而造成了更多的伤害。

黑尔和哈文在1998年这样描述在技术时代安全担忧更多的集中在了监视机器、制止爆炸和防止建筑物坍塌。

其中重点是与和结构,如建筑物,桥梁,船舶等的相关风险(佩特罗斯基,1992)。

将技术看做安全的问题和解决的主导更确切说是源头一度被认为是非常有道理的,直到1979年发生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人们才意识到技术的维护是不够的。

三里岛事件使得安全专家去思考人的行为所扮演的角色以至于人的行为、包括在操作中以及后来意识到的在设计、制造和维护中潜在的人的错误和风险行为。

(斯温格特和古德曼,1983;多尔蒂,1990)。

七年之后,1986年,挑战者号失事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使得这需求更进一步迫切。

在这之后组织运营的失败和安全文化的形成引起了更大的影响和注意。

安全的历史包括很多的改变,这些改变源于安全界发现他们要面对一些事故的发生并不能用现有的理论体系来轻松容易的解释。

在每一情况下,新类型的事故被认为是先前存在的情况的新原因。

寻找原因或者一组原因以解释事故原因、寻找补救办法是安全管理通常的关注点。

思考这些因果之间的一致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不良后果(事故、突发事件等)在某些错误之后发生

(2)不良后果的发生有可以被发现的原因

(3)处理或者更好的避免这些原因可以从防止事故的预先方面提高安全性

而另一种方法当然是挑战或者是改变因果关系之间的基本假设,而不去过多的关注这个假设。

因而我们必须纵观几个世纪以来对于事故单一或是多重原因的分析上的关系,这些往往被我们忽视。

我们对这个传统墨守成规,尽管他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难以调和。

2.2安全作为一个副现象

这种对于安全的间接定义,即所谓因为缺失而错误,认为安全是一个副现象而非现象。

(副现象是指一个过程中的附带产生物,而没有实际意义)不良后果和其是如何发生的是主要现象,而安全是作为不良后果没有发生这一状况的一个简单的称呼。

在这片论文的问题关系中,安全的论题是不良后果的是事件还是非事件以及他们错因,而不是安全的这些东西。

相对于安全,论题更注重安全的缺乏。

这便因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是否有可能有一个学科是关于一个非事物。

换句话说,科学的对象能是非事物。

(更进一步说,有如哲学可以研究不存在的东西的概念,而非不存在的东西本身)有人可能会反驳,安全怎么能是一个非事物,安全是为了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由此安全便成为了一个识别和消除危险的行为。

然而这种想法中安全成了关于危险和隐患的学科,即代表缺乏安全的表现,不是真正的紧贴安全。

2.2安全作为一个非事件

上面提到的问题通过其观点已经强调了安全应该被定义为“动态非事件”。

“非事件”的意思是,安全是没有不良现象的现在时,也就是没有东西出错的时候。

而“动态”的意思是,非事件发生的这种状态,没有错误的事件发生。

这不是通过被动的方式来实现的,即通过一层层的保护,而是通过不断的检测和关注。

尽管这个说法很独特,但是它提出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即就是没有可能去研究非事件。

虽然有些不切实际但是不是没有可能去总结一些东西有多少次是好的,而这是鲜有人为的。

但是比较两个非事物的发生确实很困难,因为维克定义因为很好的强调了对安全的常规理解而非常实用,但是其不够实际而且据推测从来就没有这样过。

对于非事件的研究并不是很明显的意味着没有事情发生。

事实上,很多事情的发生,因为其成功而非失败。

这将变得明晰,即如果将安全定义改述为“动态的少失败”。

进一步的,我们用“成功”替代“少失败”那么我们将获得一个代替安全-1概念的安全-2概念。

2.3安全作为社会构建

另一种观点认为,互补于以上所述,安全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操作安全)是一个社会构建体。

这是Rochlin在1992年提出的,他这样写道:

安全运行的维护这样定义的是一个交互式,动态的和社会性的行为,因此它是特别容易受到干扰或失其本意,但不完全知情的干预,以消除或减少“人为错误”不考虑重要性其中安全运行的建设是创建和维护的过程。

这个定义的重要特点是讨论了安全和安全操作之间的区别。

而前者可能难以确定,因为一定程度上是无形的,后者则更容易讨论和具有操作性。

安全的操作或者说安全地操作,指出了执行工作的一个特有方式,因为他是可操作的,有参考的,所以不是子虚乌有的东西。

Rochlin当时意识到存在这样一个挑战“通过经验性观察现象识别安全运行的结构性规则,以便分离那些构建安全的一个代表性际框架,是从那些谁只构造表示准确的组织,而不是安全”

但面临的挑战是一个具体的,而不是一个理论上的问题。

因此,尽管它可能无法为安全科学来研究存在不列入(即,非活动)的东西,它是完全有可能研究一种社会建构,如安全操作,即使它不是那种研究,通常正在进行。

真正困难的可能是改变安全科学家的思维定势,那边是从关注为什么错转向为什么对。

3从安全-1到安全-2

安全原本的那种被提出的理解就像一个稻草人,虽然不是活人但是仍然被广泛的接受和实践。

伴随着恢复工程的发展,也就是21世纪的进入,导致了安全定义的改变。

为了区分它们,我将其定义为安全-1和安全-2。

安全-1我刚才已经提过了,就是安全被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不良结果的数量尽可能的低。

随着技术和社会技术系统不断发展,尤其是由于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的信息技术魅力,系统和工作环境也逐渐变得不那么容易处理。

(Hollnagel,2010;佩罗,1984)由于模型和当前的安全管理方法假定系统是容易处理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是很好理解的乖巧,可用的工具也越来越少能够提供所需的和令人垂涎的“安全状态”。

因为,线性事故模型针对的是单个或者几个因素导致的事故;简单的线性模型的事故,由海因丰富的多米诺骨牌模型来表示,是非常适合类似于是什么样的工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情况,而不是20世纪70年代及以后。

复合线性模型,通过理性的瑞士奶酪模型来表示,非常适合类似于哪些工作就像是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情况,而不是2000年代及以后。

而当今发生的事故是紧急的、原因与结果错综复杂的,是非线性系统。

第二代安全(Safety-II)是指:

在预期的或者非预期的条件下,确保所设定的可接受的结果(换而言之,就是日常工作行为)最大化(或尽可能地高)的一种能力。

4.结语

由以下几个简单的句子,可以概括本文的观点

(1)如果某些事物发生错误,那么安全变不存在了。

(2)如果没有事物发生错误,他们各就其位,那么我们认为这就是安全。

因此:

(3)安全科学的研究重点应该是,为什么那是安全的,为什么是正常的,而不是哪里有错误,在哪种情况下出错。

综合先前的结论,安全科学应该研究的是为什么有安全,而不是为什么有些不安全的因素不出现。

对应于安全-2,安全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安全运行与安全的工作。

他应该研究的方向是人应该如何工作,从个人或者是集体的角度讨论如何组织与运行,并做到这一点,这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的看法,和以往的出发点和角度是不同的。

虽然这个提法和目前的安全研究定义状况有很大的区别,无论它最终被称为什么,我都认为这孕育了一个新的关于安全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