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昆山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昆山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昆山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昆山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昆山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传(chéng)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
家风中(yùn)藏着先人所恪守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pǔ)素的为人准则。
良好家风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昔,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diàn)。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传递、沿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传(chéng)__②(yùn)__藏③(pǔ)__素④积__(diàn)
(2)上面的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__改为__②__改为__
二、句子默写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子夏日:
“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
②子日:
“饭疏食,饮水,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
③秋风萧瑟,________。
(曹操《____》)
④潮平两岸阔,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⑥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____)《江南逢李龟年》)
⑦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⑧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三、名著阅读
3.名著阅读。
(1)下面语句描写的是哪四个人物?
请依次写出人物的姓名。
①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朝花夕拾》)
②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朝花夕拾》)
③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白洋淀纪事》)
④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西游记》)
(2)如果让你选择,你最希望与作品中哪个人物交朋友?
结合相关事件简述选择他(她)的理由。
A.长妈妈B.藤野先生C.孙悟空D.水生
四、综合性学习
4.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考期将至,望着桌上堆积如山的书本,我的心在瞬间仿佛变成了铅块。
当下只有悔恨,悔恨自己未能善加运用时间。
”句中以“铅块”来比喻当下的哪一种心情?
A.烦躁B.坚定C.麻木D.沉重
(2)放学前,班主任宣布明天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户外拓展活动。
听到这个消息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请你也写一个比喻句,来描述一下吧。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①。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
5.请结合诗歌首联内容,具体说说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
6.“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两句集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它们在抒情方式上又有什么不同?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①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②。
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③班彪④。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注)①会稽上虞:
古地名。
②焉:
于之,到这里。
③扶风:
古地名。
④班彪:
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俄而雪骤__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
(3)充少孤____
(4)好博览而不守章句____
8.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错误的是哪一项()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
D.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10.结合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说说王充是个怎样的人。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11.谢道韫和王充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才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秋天的原野上
柳小霞
①多雨的夏季一过,秋天就来了。
②高原的秋天几乎天天艳阳高照,连带雨的云都不曾在天空经过。
每天太阳一览无余地升起,很快会晒透大地的每一寸角落。
金色光芒照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人们一下子矫健年轻了许多。
整个原野在艳阳的拂照下,迎来了生长的第二季,连逐渐失去水分的野草都开始疯狂生长。
③高原特有的金盏菊和芫荽梅①相继在村庄道路两侧盛开。
小麦已经颗粒归仓,农民们在原野上收获土豆。
隔着老远就听到他们高谈阔论的笑声,这个夏天的辛勤劳作没有白费。
收割过的庄稼地里,狗娃草和猪秧子又获得了新生,拼尽全力伸枝展叶,似乎在向太阳高呼:
你好啊.老兄,咱们又见面了。
田野上,香青依然挺立在厚实的衰草丛中,生命的激情仿佛此时才被点燃,像棉朵一样的小白花一改往日的柔弱无力,在骄阳下呈现出一种暗暗发亮的亚麻色光芒,细看时却又觉得更加白得耀眼了。
这个时节,藏茵陈极易辫认,这种外表看似纤弱的小草,却拥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凡是生长藏茵陈的地方,附近的草都枯得要早一些——它具有多么大的生命能量啊,难怪其枝叶和根都以苦不堪言著称于世。
④风吹过近水一带的荒草时,就会看到大量碧绿的细草沿着枯草根部正葳蕤②生长。
是不是成片的麦田和无休止的除草剂夺去了它们在夏天生存的权利,于是它们才在秋天的艳阳下坦然成长起来了呢?
⑤近水的浅滩草甸上,依然能看见为数很少的蓝色龙胆花。
蓝色龙胆花的颜色极其浓郁,单薄的筒状花瓣儿凝聚了天空的颜色,仿佛拼尽了全力,要一直蓝下去,再蓝下去,直到蓝得无法再蓝,而呈现出一种深紫色。
那种紫又像是饱含着深深的海洋气息,看一眼就能感觉到万项波涛在眼前荡漾。
蓝色龙胆花的生命密码里,一定残存着海洋的记忆,漫长的进化和高原的太阳只改变了它的叶子的形状,而其生命的色彩却以更浓烈的形式在原野上奔涌,孤傲绽放。
而近水龙胆,则清澈明亮多了,那色泽宛似清晨婴孩的眼睛,每一片小花瓣上都闪烁着纯真的笑容。
近水龙胆,永远是独立着,单株生长。
每一株上,三五分蔓,齐刷刷开出几朵蓝莹莹的小花。
⑥莲花湖的水也涨了起来。
⑦夏日时我们经常行走的小路沉到了水底下,涟漪荡漾时完如一条白色缎带在水中漂动。
浅滩处一度过人脚深的滩涂地也被水淹没,再也看不到污泥四溢的样子了。
⑧靠近水面的浅滩坡地上,密密匝匝爬满了蕨草。
经霜后,昔日绿茸茸的湖畔草地变成了绛紫色。
蕨草稀薄的地方,倔强的山苺草开起了小白花,夏天时,山苺只在山巅或可一见,而这时候,却在低洼处整个长了出来。
这种草一直要开花开过整个冬季,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含笑隐入万花深处。
山苺草一开花,说明天气真的凉了。
⑨这就是秋天的高原,这就是高原秋天的原野!
(选自2014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注)①芫荽(yánsui)梅:
植物名。
②葳蕤(wēiruí):
草木茂盛的样子。
12.下面哪个短语最能体现作者笔下的秋天原野的特点?
A.姹紫嫣红B.生机勃发C.清幽寂寥D.苍凉萧瑟
13.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秋天原野上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
先为它拟写一个标题,然后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14.从修辞的角度,说说下面句子中的“拼尽了全力”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①收割过的庄稼地里,狗娃草和猪秧子又获得了新生,拼尽了全力伸枝展叶,似乎在向太阳高呼:
你好啊,老兄,咱们又见面了。
②蓝色龙胆花的颜色极其浓郁,单薄的筒状花瓣儿凝聚了天空的颜色,仿佛拼尽了全力,要一直蓝下去,再蓝下去,直到蓝得无法再蓝,而呈现出一种深紫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散文
梅子涵
①“散文”这个词第一次被我记住,从此在我心里端坐下来,一眼看得见,是六年级的时候。
六年级了,要考中学了,王老师给我们讲作文。
她念了一篇优秀作文,用她湖南口音的普通话,念完以后,说:
“这是一篇用散文方式写的作文。
”
②她的湖南普通话里永远都是稳重,没有课堂上很容易出现的高音。
她既不板着脸呵斥学生,也并不笑得精彩纷呈,她的确像一个日常的母亲。
可是她说的这个“散文”,让我一阵明亮,竟然有了一股幼稚的兴奋:
我什么时候也会这样写!
人啊,有时的明亮真是要看偶然感觉,要看运气,大棍还要看那天上午或下午、晚上的天气、温度……谁知道还要看什么?
也许大概,对我来说,正好说这个“散文”的是这个王老师,正好是她的不高不低的湖南普通话,又正好是要考中学了。
③后来我就考中学了。
我在考场的座位上等候语文卷子。
我看见了卷子上的作文题目:
《记一个夏天的傍晚》。
我脑子里的那个“散文”立即对我说,你可以用散文方式写的!
的确是它对我说的。
这是多么明亮的时刻!
我竟然没有一点儿考试的紧张。
我是要考一个很好的重点中学的!
我每天都从它的校门口经过,无数次看着它的校门和围墙,朦胧地想着里面的情景。
可是我现在却异常清晰和有步骤地写着纸上的夏天的傍晚。
我写自己在夏天傍晚的路上慢慢走着,看见的这个和那个,辛勤、努力的下班工人,笑容满面的营业员,坐在家门口的小桌上做暑假作业的学生,开过来的公共汽车,开过去的无轨电车,它们接着和送着人们……都是普通的日常小景象,它们连接成了一个孩子眼里的祖国路上的美好。
我这个普通的小孩考生,脑子清楚没有忽略题目中的限定:
“傍晚”。
于是,写走到文化宫门口,看见演出广告,晚上,这儿将举行一场歌唱伟大祖国的歌舞晚会,这时,我写:
“路灯亮了,夜幕降临,我转身回家了”。
在我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写在考卷上的时候,有人进来往教室里喷了香水,清新空气,我整个的心情都被喷得清香!
④我是第一个交卷走出教室的。
我的感觉怎么会那么轻松。
我看见王老师坐在走廊的那一头。
她一个人坐着,一条长板凳,她靠着墙,手里抱着一个什么。
⑤我快快地走到她面前。
她没有站起来,因为她的怀里抱着一个小棉被。
她问:
“考得怎么样?
”
⑥我说,王老师,我像散文一样写的。
⑦她让我说说。
我就疙疙瘩瘩说了。
小时候的我,说话总是疙疙瘩瘩,表达能力最多只能得三分,有的时候也可以得个两分。
可是王老师听完我的疙疙瘩瘩后说:
“你的作文会得高分。
”她的湖南普通话仍旧是不高不低、不急不慢的稳重。
然后,她打开怀里的小棉被,取出一根赤豆棒冰递给我:
“吃吧,天热。
”
⑧我的王老师,她买了一大包赤豆棒冰,全班每个同学一根,我吃的是第一根。
我的全班同学,你们还记得住你们吃的那一根吗?
那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一根!
⑨我考取了我要考的中学,后来我知道了我的语文考分,它很高。
⑩后来的后来,我学习写文学了。
我的第一篇作品是散文诗,第二篇作品是散文,现在写的这一篇也是散文。
我写了不少的散文和别的文学,我写的小说里也总有散文般的轻柔和弹奏,我做的很多文学演讲,人们也说是散文。
可是王老师都没有读到和听见,因为我后来再没有见到她,我只见到过她的漂亮女儿和可爱儿子,我请他们帮我问候过她。
很久很久以后,她的儿子打电话给我,说:
“妈妈在我身边。
”于是我就和王老师说了话,我说:
“王老师,你还记得我吗?
”王老师说:
“如果看见你,我就记得了!
”但是王老师可能也不记得那一节课上的“散文”了。
灯光总是不太记得住它亮的时候。
⑪王老师如同散文般地活了九十四年。
她给了我“散文”,给了我一个考上好中学的机会,其实也给了我后来的文学路。
这样的“给”,如果你看不见,那么,就会以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努力,而看得见,那么就知道了它的确就是你的前因后果。
散文为什么其实不容易写,小说你可以恣意编,因为散文更要看见!
我们从小到大,每天的日常,毕竟更像散文,这一颗那一粒,要捡起来,仔细看,原来真是有不少的明亮。
我肯定,我的全班同学,记得住那一节语文评上的“散文”的不会有几个,吃过的那一根赤豆棒冰也早就忘记。
我都记得,所以我经常心里喷香。
喷香多些,日子的散文味道也重。
(选自2018年3月28日《新民晚报》,有删减)
15.文章结尾处说,写散文“更要看见”。
作者写这篇“散文”时,他“看见”了与王老师有关的哪些事?
你从中“看见”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6.精彩的细节描写能让平静的叙述饱含感人的力量。
请以下面的细节描写为例,作简要分析。
她一个人坐着,一条长板凳,她靠着墙,手里抱着一个什么。
17.可是王老师听完我的疙疙瘩瘩后说:
“你的作文会得高分。
”请你根据第③段中“我”对作文内容的叙述,分条列出王老师判断“会得高分”的依据。
18.“喷香多些,日子的散文味道也重。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日子充满美好的散文味道呢?
联系第⑪段,说说你的看法。
八、作文
19.作文。
梅子涵老师说:
“我们从小到大,每天的日常,毕竟更像散文,这一颗那一粒,要捡起来,仔细看,原来真是有不少的明亮。
”是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犹如一束光,明亮着我们的眼,也明亮着我们的心。
请以“记忆中的那束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1.
(1)①承②蕴③朴④淀
(2)昔夕沿延
【解析】
【详解】
(1)传承:
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
蕴藏:
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朴素:
意思是质朴,无文采(衣着);俭朴,不奢侈(生活)。
积淀:
①长期积累沉淀(多指某种思想、文化、经验等);②积累沉淀形成的思想、文化、经验等。
(2)一朝一夕:
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
形容很短的时间。
延续:
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
注意区分字形。
2.①博学而笃志②曲肱而枕之③洪波涌起观沧海④风正一帆悬⑤我寄愁心与明月⑥岐王宅里寻常见杜甫⑦一夜征人尽望乡⑧枯藤老树昏鸦
【解析】
【详解】
诗词默写要求:
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
博、笃、肱、涌、沧、与、岐、征、藤、鸦。
3.
(1)①范爱农②寿镜再先生③水生嫂④沙悟净
(2)具体事件+选择理由
【解析】
【详解】
(1)①《范爱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收录字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文章以怀念友人的情感线索和范爱农的性格发展交织成文。
“我”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便产生了误会,觉得他“很可恶”,甚至以为“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到辛亥革命前一年,故乡重逢时,笑谈各自经历,便加深了彼此的理解。
知道他回乡后,遭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以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待到辛亥革命发生,“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
然面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这就写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已被封建反动势力篡夺的事实。
但他们到底有了共同任教的机会,爱农做监学,“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正写出了他对工作的热情,因革命胜利而喜悦。
但那“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的王金发的情状,正反映出革命的不彻底性。
之后鲁迅去南京后又移到北京,爱农失去了鲁迅的帮助,学监也被代表封建复辟势力的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这之后,他“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最后“便在各处漂浮”,在对革命失望的心境中,在夜半大风雨时终至溺水而死。
文章在留日学生的反清运动和辛亥革命后绍兴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描写了范爱农热爱祖国,倔强耿直,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
②寿镜吾是鲁迅现在的老师,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回忆了三味书屋的时光,也提到了寿镜吾先生,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曾提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的情况,持批判的态度。
这主要是对当时的教育方法而言的,而对寿镜吾先生在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尊敬的心情。
认为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是很慈祥的老师。
③《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
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里,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水生嫂——女主人公,她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
得知丈夫要离家参军,她虽然心里为难,但还是支持丈夫的选择。
对战争的亲身感受,使她对丈夫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
④沙僧,又叫沙和尚、沙悟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
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
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法师(又称三藏法师或唐僧,俗名陈祎)西天拜佛求取真经。
(2)思路:
选择人物,陈述理由,突出人物品质上的优点。
示例一:
我选长妈妈。
她是一个粗鲁的乡下妇人,没有知识,迷信,但是却有一颗最善良淳朴的心,当少年鲁迅渴望一本书时,当别人都忽略时,她,一个不识字的妇女,却主动去寻找,正是因为她,打开了鲁迅文学的大门,我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示例二:
我选藤野先生。
一个外国人,能够跨越国界的去关心一个学生,让他在异国他乡感受到温暖,这是多么高贵的品质,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一定非常棒。
示例三:
我选孙悟空。
他无所畏惧,他本领高强,他善良正义,和这样的他交朋友,一定能够让自己的人生也更精彩。
示例四:
我选水生。
一个普通的农夫,在国家危亡,民族遇险时,能够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这是一个勇敢的普通人,他身上有我应该学习的高贵品格,我愿意和他成为朋友,成为像他一样的人。
4.
(1)D
(2)例:
心情是激动、高兴地,听到户外拓展的消息,我顿时心花怒放,如向飞出笼子的鸟儿一般轻松。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比喻修辞分析。
本体是心情,喻体是铅块,铅块本身是非常沉的、重的,因此突出本体——心情的沉重,故选D。
(2)思路:
首先,明确心情,可以是开心的、雀跃的、兴奋的、激动的等等,然后选择合适的喻体,能够表达这种心情。
示范:
明天就要参加户外拓展活动了,我的心就像春天枝头的喜鹊,在春风中总忍不住要去展翅一番。
5.诗人抓住了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秋天景象,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突出寒冷的特点,点出题目中的“早寒”。
6.两句诗集中表达诗人思乡情切,不能归去的无奈和悲苦;“乡泪客中尽”实现直抒胸臆。
“归帆天际看”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解析】
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首联是写景句,要体会“早寒”这样的季节、氛围特点,要抓住具体景物分析把握。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
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
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
6.本题考查诗词主题情感。
1)“乡泪客中尽”中的“乡泪”直接点明了乡思,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归帆天际看”写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
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2))“乡泪客中尽”中的“乡泪”直接点明了乡思,“客”点明身份,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是直抒胸臆。
“归帆天际看”写“归帆”和“天际”等景物组成的画面,借家人想自己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是借景抒情。
【点睛】
诗意: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
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7.①急②相比③年轻④喜欢,喜好
8.B
9.
(1)不如(此不上)柳絮乘(趁)风而起。
(2)于是(最线)精通众多学派的学说(观点、言论、知识)
10.“常”表明经常在洛阳游学、可见王充学习勤奋苦、“辄”写出了王充背诵识记速度很快,记忆能力强,可见他的聪慧机敏。
1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勤奋刻苦的精神,博览群书的习惯是成才的重要因素。
【解析】
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俄而雪骤:
不久雪下得大了。
“骤”是一词多义:
急,迅猛;突然;屡次;使马奔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拟”是一词多义:
打算;拟定;类似化;模仿;效法。
(3)充少孤:
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
“少”是一词多义:
年轻;幼年;副职。
(4)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但不死记硬背。
“好”是一词多义:
喜爱;应该;难道;赞同;真的;完成。
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技巧:
分句;句子成分;关联词;虚词。
B.左将军(定语)/王凝(定语)/之(结构助词)/妻(宾语中心语)也,“的”是虚词,要单独断出来,因此B错误,选B。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要求:
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
(1)未,不。
若,如。
因,凭借。
(2)遂,因此,于是。
博,广泛地。
通,通晓。
之,的。
言,学说。
1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1)本义。
“常”是经常的意思,指次数多;“辄”是就的意思。
2)语境义。
“常”写王充因为家贫,到洛阳市肆去看人家卖的书的次数多,表现了王充的对学习、读书的喜爱和刻苦。
“辄”指王充见到书马上能够诵读背诵,写其诵读背诵的快,表现了他的聪明。
11.本题考查主题分析。
1)【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可以看出家里面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而兄子、兄女的精彩表达看出才华都比较出众,可见,家庭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作用。
2)【乙】文“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中看出博览群书对成才的重要,从“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中看出勤奋刻苦对成才的重要。
【点睛】
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
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
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
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但不死记硬背。
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都很熟悉。
12.D
13.示例:
艳阳高照图,艳阳高照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让人有了矫健年轻的感觉。
原野秋收图,秋天的原野满是成熟的庄稼,让人感受收获的喜悦。
14.运用了拟人的修辞,野草“尽了全力”生长,龙胆花“拼尽了全力”绽放,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天原野上各种生命顽强生长的姿态,达了作者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和对高原秋天的喜爱之情。
【解析】
12.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从“这种外表看似纤弱的小草,却拥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凡是生长藏茵陈的地方,附近的草都枯得要早一些”“近水的浅滩草甸上,依然能看见为数很少的蓝色龙胆花。
”“靠近水面的浅滩坡地上,密密匝匝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