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4124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交底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技术交底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技术交底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技术交底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技术交底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交底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技术交底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交底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术交底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技术交底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技术质量交底记录

建设单位

芜湖市中冶置业

工程名称

芜湖市光华星城工程

交底日期

交底地点

施工现场

交底部位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引用规范规程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144-2006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JGJ80-19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控制要点:

1、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接受交底人员签名:

交底记录共条;计页(交底内容见附页)

交底人(签名)

年月日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1.1.1工程名称:

芜湖市光华星城工程

1.1.2建设单位:

芜湖中冶置业有限公司

1.1.3设计单位: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4监理单位:

安徽建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1.2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芜湖市镜湖区光华工业园,东临银湖北路,西侧为长江路,北临齐落山路,南侧为港一路。

根据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设计的芜湖市镜湖区光华星城工程,本工程共分为3大组团,其中2~9号楼及其区域内所辖地下车库为第1-1组团;10~11号楼为第1-2组团;12~15号楼及其区域内所辖地下车库为第1-3组团;16~19号楼及其区域内所辖地下车库为第2-1组团,该组团地下室为人防设施;26、28、30、32号楼及其区域内所辖地下车库为第2-2组团;1、20、21、22、23号楼为第3-1组团;24、25、27、29、31、33号楼为第3-2组团。

其中除1、10、11、20、21、22、23、24、25、27、29、31、33号楼为条形基础外,其余均坐落在地下车库上为大型筏板基础。

地下车库普遍净高度为2.9米,顶板为500mm厚密肋楼盖,楼盖中主梁为1000×500mm,密肋梁为200×500mm,空腔体积为750×750×330mm。

侧墙厚度为300mm,柱截面尺寸为500×500mm。

地下车库采用C30P8抗渗混凝土。

独立栋号一层回填土面层至顶板净高为3米,其它层净高为2.8米。

板厚最厚为130mm,柱截面尺寸为400×400mm。

基础及一层墙、柱、梁、板采用C30混凝土,一层以上采用C25混凝土。

二、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2.1标高及几何尺寸控制

为精确快捷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主楼的垂直度,我们准备配备测量线人员1人,针对建筑物平面与立面的形状特点,结合工程进度,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满足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的要求。

2.1.1测量准备工作

与建设单位办理交桩交点手续,复核结构轴线,共同进行桩点具体位置的确认,填制“施工测量控制点交桩记录表”,作为施工测量放线的依据。

了解设计意图,掌握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施工部署、进度情况、周围环境、现场地形、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做好内业计算工作。

进行测量仪器的选定和校验。

建立定位依据的桩点与场地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及平面设计图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核算。

测设场地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点在基坑外围稳固地点和围墙上,做好控制桩和明显标记,妥善保护。

2.1.2测量误差要求

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线,包括建筑物的主轴线,其测距精度不低于1/10000,测角精度不低于20"。

建筑物竖向垂直度:

层间垂直度<8mm,全高垂直度

标高控制网闭合差为±n(n为测站数)或±4L(L为测线长度)。

2.1.3沉降变形监测(由业主安排监测单位,我方现场配合)

观测内容:

根据工程的特点,需对本工程进行沉降监测。

执行规范: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和《工程测量规范》。

点位布设:

将根据设计要求在建筑物上布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布设见测量平面图。

监测次数及周期:

每一个结构层观测一次,结构工程完工后,每月观测一次,竣工后继续观测至沉降稳定为止。

2.1.4平面测量方法:

平面测量结合施工部署和工程进度分阶段采取相应的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如下:

  根据甲方提供的坐标控制点为测量放线依据,结合施工设计图进行施工测量定位放线,确定出测量控制主轴线,测量控制主轴线应能满足施工时能独立定位的要求,建立起平面控制网,作为每层轴线传递的依据。

控制主轴线施测到现场后,应保护好控制轴线标志不被破坏,标记明显,为稳妥起见,每条控制轴线桩在基坑远处和近处分别施测两点,近点便于引用投测,远点用于保护和校测,定期检查各轴线间的尺寸。

2.1.5建筑物标高控制

1)标高控制网的建立

对甲方移交的标高水准点进行现场确认和校测,办理移交手续,进行妥当保护,据此建立场地内的标高控制网点。

施工±0.00m以上结构时,在建筑物首层外墙柱上确定+1.00m标高点,作为向上标高控制的引测点。

2)主体结构施工标高传递

利用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依据,测控时要利用施工时建立的±0.00标高,用钢卷尺沿标准节向上竖直引测。

同时,定期对±0.00标高进行复核。

2.1.6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

1)建筑物大角铅直度的控制

首层墙体施工完成后,分别在距大角两侧30cm处外墙上,各弹出一条竖直线,并涂上两个红色三角标记,作为上层墙支模板的控制线。

上层墙体支模板时,以此30cm线校准模板边缘位置,以保证墙角与下一层墙角在同一铅直线上。

以此层层传递,从而保证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

2)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

为了保证墙、隔墙和柱子的位置正确以及后续装饰施工的及时插入,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放测出墙、柱位置,弹出墙柱边线,然后放测出墙柱30cm的控制线,并和轴线一样标记红三角,每个房间内每条轴线红三角的个数不少于两个。

在该层墙、柱施工完后要及时将控制线投测到墙、柱面上,以便用于检查钢筋和墙体偏差情况,以及满足装饰施工测量的需要。

3)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

结构施工中,每层墙体完成后,用经纬仪投测出洞口的竖向中心线及洞口两边线横向控制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体上。

室内门窗洞口的竖直控制线由轴线关系弹出,门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据标高控制线由钢尺传递弹出。

以此检查门、窗洞口的施工精度。

2.1.7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1)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

2)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

3)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4)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5)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质量总监和责任工程师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

6)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

7)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问距、纵横轴线交角以及工程重点部位,保证几何关系正确。

8)滞后施工的测量成果应与超前施工的测量成果进行联测,并对联测结果进行记录。

9)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2.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

2.2.1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2.2.2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2.2.3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

2.2.4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mm。

2.2.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2.2.6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

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当给排水管道设计为埋置式时应对是否有方便可行的检修措施进行严格把关。

2.2.7现浇板浇筑时,模板使用前表面应清理干净,组合后应使接缝严密,必要时应采用双面胶带加强,浇混凝土前对模板、墙体充分湿润;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2.2.8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2.2.9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O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

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2.2.10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2.2.11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

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2.2.12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

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60d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2.3砌体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3.1砖、砂浆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防治措施:

砌砖工程所用的原材料砖、砂、水泥等符合设计、规范及标准要求,并持有合格证或复试报告方可使用。

砌砖工程所用的砂浆配合比必须经试验室做好符合图纸设计的砂浆等级施工配合比。

工地所用砂浆必须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拌料。

2.3.2砌体尺寸不符合设计图纸时,组砌不正确,水平灰缝饱满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防治措施:

砌筑前由现场施工员作好技术交底并按图纸要求弹出墙身轴线及边线,方可砌筑。

开始砌筑时,先要进行摆砖,排出符合规范要求的灰缝宽度,灰缝宽度控制在8mm~12mm。

标准砖组砌方法采用一顺一丁法,砌筑方法采用“三一”砌筑法,不得干砖上墙。

砌筑时遵循”三皮一空线,五皮一吊线,十皮一靠尺”的原则,按要求设置皮数杆,严格控制标高和轴线。

砌筑时把予埋构造柱的拉结钢筋2Ф6@500砌入墙内,砌入墙长度1000。

砌筑过程中,断砖应合理搭配不得集中使用。

砌体按规定的要求制作砂浆试块,试块强度以28天为准。

施工洞、脚手眼等后填洞口补砌时,应将接搓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

外墙等防水墙面的洞口采用防水微膨砂浆分次堵砌,迎水面表面采用1:

3防水砂浆粉刷。

孔洞填塞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

2.3.3砌体开裂

防治措施:

建筑物长度大于40m时,按规范设置变形缝;变形缝设置要合理,砌体中的构造措施是否符合规定中的最低要求。

砌筑砂浆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粉。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不应小于28天,上墙含水率宜为5%~8%。

严格控制砌筑砂浆的和易性,增加粘结强度。

铺灰时应注意铺满,不要只铺砖中心一块。

严禁采用干砖砌筑,砌筑前一天将砖浇湿,使砖砌筑时的含水率达到10%~15%。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设置砌体中的混凝土构造柱、构造带,或设置构造钢筋,对砌体中的洞口在砌筑时预留,严禁在砌体上后开洞。

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应大于240mm×240mm。

顶层门窗洞口过梁结合圈梁通长布置,如采用单独过梁时,过梁伸入两端墙内每边600mm,并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3道2Φ6@300通长焊接钢筋网片。

顶层及女儿墙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M7.5。

粉刷砂浆中掺入抗裂纤维。

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当墙长大于5m时,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高度为120mm,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取60mm厚钢筋混凝土框加强。

屋面女儿墙不得采用轻质墙体材料砌筑。

当采用砌体结构时,应设置不大于3m的构造柱和厚度120mm的钢筋混凝土压顶。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间隔15d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两侧竖缝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60d后再抹灰,并不应少于30d。

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钢丝网片。

宽度大于300mm的预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且伸入每边墙体250mm。

2.4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4.1、消除钢筋质量、品种、规格数量、位置不符合设计要求

防治措施:

钢筋必须有出厂质保书及钢筋进场后及时抽样做复试,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钢筋代换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钢筋的制作、搭接、焊接、绑扎、锚固必须符合现行施工规范规定,钢筋网片和骨架的绑扎,其缺口松口的数量不得超过总绑扎数量的20%,且不得集中。

悬挑结构确保钢筋位置准确,施工时需有操作平台,不得踩踏钢筋。

柱钢筋,竖向钢筋的弯钩与模板成45度,中间钢筋的弯钩与模板成90度,柱箍筋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下层柱的钢筋露出楼面部分,用工具式柱箍将柱筋固定,防止偏移,以利上层柱钢筋搭接,牛脚等钢筋放在柱竖向钢筋内侧。

梁板钢筋:

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垫以直径大于25mm的短钢筋,以保持设计距离,板上部负筋,锚固筋不得被踩下,悬臂板受力钢筋撑脚,纵横方向间距不大于300mm。

梁钢筋必须现场绑扎安装。

2.4.2、消除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防治措施:

采用预拌砼技术,结构中使用的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浇筑砼使用的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规范及标准要求,必须有试验报告,水泥外加剂必须有出厂质保书。

砼必须按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配制,严格控制水灰比,组合材料过磅后才能进拌和机,浇筑时,要振捣密实,按规定做好试块,并且放置养护室养护,到期准时试压。

砼浇筑:

要求振捣均匀、密实、饱满,浇砼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尽可能短,并在前面的砼凝结之前,间歇时间不超过3小时。

现浇砼件应按规范要求留设混凝土试块,用硬字注明构件名称、标号、日期,以标准养护28天为检验强度。

模板拆除应按规范,规定要求进行。

2.4.3消除砼构件裂缝措施

凡梁高大于600mm,对梁腰筋的配筋查看设计图,必要时与设计人员商量,适当加密腰筋间距。

严格控制砼的单方水泥用量,水灰比以及砂子细度。

加强对钢筋密集部分混凝土的振捣控制,减少空隙平和砂率,同时要振捣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砼的扩裂强度;浇砼前,充分湿润基层和模板,避免吸收砼中的水分;砼浇筑后,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强风吹袭和烈日曝晒。

对平面构件,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进行抹压,终凝前对混凝土表面出现的裂缝进行二次抹压找平。

砼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少程度;禁止在砼表面撤干水泥刮抹,如表面粗糙,可在表面加抹一层薄砂浆。

对一次性浇筑面积较大的混凝土,设置后浇伸缩带。

保证钢筋及预埋管线的间距及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内,及时进行养护,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缓凝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杜绝因混凝土强度不足而引起的承载力不足裂缝。

2.4.4混凝土保护层偏差

1)梁、柱垫块应垫于主筋处,砂浆垫块应按图7.2.2-1预留18号绑扎固定低碳铁丝。

2)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小于10mm时,应采用钢筋支架支撑钢筋,支架间距为:

当采用φ6分布筋时不大于500mm,当采用φ8分布筋时不大于800mm;支架与受支承钢筋应绑扎牢固。

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小于10mm时,可采用马蹬作支架。

马蹬在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不大于800mm,并与受支承的钢筋绑扎牢固。

当板厚h≤200mm时马蹬可用φ10钢筋制作;当200mm≤h≤300mm时,马蹬应用φ12钢筋制做;当h>300mm时,制作马蹬的钢筋应适当加大。

2.4.5混凝土构件的轴线、标高等几何尺寸偏差

1)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线应由专人进行,各种测量仪器应定期校验。

2)主体混凝土施工阶段应及时弹出标高和轴线的控制线(如墙面1m线、地面方正控制线等),准确测量,认真记录,并确保现场控制线标识清楚。

监理单位要对其进行复核。

3)模板支撑完成后,要测量、校正模板的标高和平整度,若有偏差随时调整。

4)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2延长米内设置一处。

5)楼(地)面水平结构构件施工完成后,在柱、墙上抄出水平控制线,以控制住宅工程的建筑标高。

6)模板的背楞统一使用硬质木材或金属型材,统一加工尺寸。

浇筑混凝土墙板、柱时,在现浇楼面埋设φ48的钢管,增设斜撑,以增强模板的刚度和平整度。

7)根据混凝土的侧压力,墙、柱自楼面向上根据施工方案采取下密上疏的原则布置对拉螺栓。

8)模板支撑完成后,要全面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5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5.1水泥楼地面地面起砂、空鼓、裂缝、地坪不平、倒泛水

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工序施工,基层提前一天清扫干净浇水湿润,不准上人,施工时先在基层上均匀刷一层水灰比为0.4~0.5的水泥浆,注意不得漏刷脚印处需刷满,随铺30厚C20细石砼,随铺随拍实,并用硬刮尺赶平,坡度向地漏处顺平,在初凝前抹干,在水泥终凝前原浆压光,铁板必须用力,但来回次数不能太多,保证无抹纹、砂眼,适时养护,面屋抹压好后,常温湿润条件养护,成活一昼夜后进行洒水养护,洒水过早易起皮,过晚易裂起砂,养护时间不少于一昼夜。

水泥砂浆地面尽可能安排在室内粉刷完工后进行,以免对面层产生损坏和污染。

否则须采用保护措施,如在地面上满铺油毡或纸板等。

在低温期间施工,关好门窗等,防止地面早期受冻,施工温度在±5℃以上。

砂用中(粗)砂,32.5级以上水泥。

水泥楼面按施工规范的规定养护,严禁提前上人,厨卫间的工序流程要妥善安排。

2.5.2楼梯踏步阳角开裂或脱落、尺寸不一致

防治措施:

踏步抹面前,将基层清理干净,提前一天清扫干净浇水湿润。

施工时先在基层上均匀刷一层水灰水泥浆,并严格做到随刷随抹。

砂浆稠度控制在35mm左右,抹面工作分层进行,每次抹砂浆厚度控制在10mm之内。

踏步平、立面的施工顺序应先抹立面,后抹平面,使平立面的接缝在水平方向,并将接缝搓压紧密。

抹面完成后加强养护,养护天数为7d~14d。

养护期间禁止行人上下。

正式验收前,采用木板进行成品保护,以防被碰撞损坏。

2.5.3厨卫生间楼地面倒泛水、渗漏

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防水隔离层。

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处门洞外,应向上做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翻边,与楼板一同浇筑,地面标高比室内其他房间地面地30mm以上。

主管道穿过露面处,设置金属套管。

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楼地面基层标高的准确性,抹地面时,以地漏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冲筋,找1%~1.5%坡度,用刮尺刮平,并保证其表面平整,不留坑洼。

水暖工安装地漏时,应注意标高准确,宁可稍低,也不能提高,并与土建紧密配合,做到一次留置正确。

浇筑楼板时要振捣密实,抹地面面层,也要压实抹光,在四周墙圈梁上设置120mm高的素砼止水带,以防水渗入墙体。

上下水管道等预埋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PVC管道穿过楼面时,采用预埋接口配件的方法。

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水泥浆作粘贴层。

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

管道安装后,在管周进行24h蓄水试验,不渗不漏后在做防水层。

防水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

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低于300mm。

2.6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6.1内外墙面抹灰及天棚抹灰,粘结不牢固、空鼓、表面不平整、阴阳角不顺直。

防治措施:

抹灰前对砖墙、砼表面的砂浆残渣污垢、油污清除干净,基层表面凹凸明显的部位事前剔平,过于光滑的砼表面事先凿毛,采用界面剂,以增强抹灰与基层的粘结力,墙面脚手架孔洞模板洞等派专人堵塞严密,对水电管道通过的墙洞以及接线盒、开关盒四周均应先用1:

3水泥砂浆堵严抹平。

墙与框架与框架柱、梁相平接合处进行二次嵌缝增加200宽钢丝网后抹灰。

抹灰前墙面应充分浇水湿润,同时要确保砂浆良好的和易性并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

抹灰前的原材料和使用砂浆应符合质量要求,同时拌制的砂浆应在2h内完成,配合比上层灰不能高于底层灰,以免在凝结过程中产生较强的收缩应力,破坏强度较低的底层,产生空鼓、裂缝等质量问题。

砼板墙上抹灰应严格分层,不准一次成活。

门窗框塞缝应作为一道主要工序,由专人负责,抹灰前先将水泥砂浆或细石砼用小抹子将门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全部塞实塞严,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用水泥砂浆找平。

同时门窗框安装发生裂缝、空鼓问题。

施工前检查墙面,凿除局部凸出部分,刮除墙面灰疙瘩,扫刷干净,浇水湿润,按要求堵孔。

洞口门窗边缝隙,分层补平凹陷处。

抹灰砂浆严格按配合比计量搅拌均匀,随拌随用,确保和易性、保水性及粘结力要达到规定要求。

混凝土表面要“毛化处理”,养护硬化后再抹灰。

控制每层抹灰厚度在7~8mm之间,头度要刮薄刮紧刮实,二度灰要抹平整。

墙面阴阳角应用阴、阳角尺抽抹,确保阴阳角方正、顺直。

天棚抹灰前在靠近顶板的四周墙面上,弹出一条水平线作为天棚抹灰的水平控制线,天棚表面压光、压实,不得有抹纹、气泡、接槎不平,顶板与墙面相交的阴角用阴角尺抽抹,保证阴角顺直。

外窗台、腰线、外挑板等部位粉成2%的排水坡度,且靠墙体根部处粉成圆角。

2.6.2顶棚裂缝、脱落:

防治措施:

混凝土基层采用毛化处理和抹灰前,应清除干净基层污物,喷水湿润(面干内潮)后,才能进行毛化处理或抹灰。

毛化处理后应喷水养护。

抹灰顶棚的混凝土基层应采用批界面剂进行毛化处理,基层修补同外墙。

混凝土基层的刮糙层采用1:

3聚合物水泥砂浆,面层采用掺有抗裂纤维的1:

1:

6混合砂浆。

2.6.3门窗变形、渗漏、脱落

防治措施:

所有成品门窗进场,必须有合格证或其它质量资料,严格按样品进行验收。

检查是否严格按设计图集制作,避免削减框扇断面尺寸,保证棱角整齐,方整光滑,确保四角加皮垫组合,防水埂应达到七级风压水不进室内。

门窗与墙体间隙要填塞饱满、均匀,打胶饱满,做到不渗水、不空鼓。

门窗扇安装必须开启灵活、稳定,无回弹或翘角,同时做好表面保护。

各项误差率必须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开关灵活,表面洁净,关闭严密,间隙均匀。

做到窗扇防坠落,缓冲隔震垫块到位,所有配件均达到设计要求,结构胶保证30年不老化。

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后,在实施外框固定。

外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宽度根据饰面材料确定。

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钢片连接固定,镀锌钢片厚度不得小于1.5mm,固定点从距离转角180mm处开始设置,中间间距不大于500mm。

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门窗洞口应干净干燥后,实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实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

溢出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门窗框外侧应留5mm宽的打胶槽口;打胶面应清理干净干燥后方可施打,并应选用中性硅酮密封胶。

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

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

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间隙。

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

转角处180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

严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