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105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写作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写作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写作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写作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作学案.docx

《写作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作学案.docx

写作学案

写作学案

归纳分析——写作训练十三

一、学习要求

1.了解议论文写作的两种常用方法:

归纳、分析。

2.能恰当地运用归纳和分析的方法写议论文。

二、建议学时

二学时

三、写作过程

(一)课前尝试

A、填空:

1.归纳论证是一种由()到()的论证方法。

归纳法可以先()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再举例加以证明。

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后者我们称为()法。

2.分析法指的是对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研究,以了解整体的()的一种思维方法。

3.常用的分析法有5种:

()、()、()、()、()。

B、训练题:

在物质生活之外,我们还应追求或者守望一方精神家园。

正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方精神家园,所以人们才觉得生活得有意义,不空虚。

请你以“精神家园”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试着运用归纳与分析这两种方法,不少于600字。

(二)习作交流

1.自陈写作设想(就课前习作每人找出所运用的一归纳法语段、一例证法语段和一分析语段,并进行课堂交流。

①.归纳法语段:

②.例证法语段:

③.分析语段:

2.课堂交流,小组互评,指出成功与不足之处。

(三)范例分析

1.

2.小结写作要求:

①.归纳法

②.例证法

③.分析法的使用

④.常规分析法

(四)课堂训练

欣赏《呵护大地》这篇文章,说说作者在运用归纳与分析法上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呵护大地

大气层是地球脆弱的臂弯,几十亿年来保护着芸芸众生,她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得到的却是人类“赠予”的各种极具破坏性的化学气体和垃圾。

二氧化碳的含量在近50年来几乎垂直的上涨速度不禁使世人哑然。

而臭氧层空洞已经扩大到了2700万平方公里,这对两极简直是致命的伤害!

冰川每天悄然消逝,企鹅和北极熊将面临居留无所的窘境。

有科学家预言人类将受到自然的严酷惩罚:

陆地减少,四季无常……然而,依然有一群顽固地“怀疑”此事的人,抱着经济效益第一的自私想法,若无其事地说:

“这只是自然规律,气温本来就有一段时间会保持较高的值。

”但是,无情的现实却在一步步证明那些耸人听闻的预言。

2003年,日本遭受了10次台风袭击,创历史新高;2004年3月,原本不可能有飓风到过的巴西,由于当地持续高温,竟使一级小风转变成了超强飓风;2005年,美国南部遭受飓风卡特里娜的袭击;2009年初,旱魔直指中国,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到299亿亩;2010年初,世界各地寒潮创历史纪录……在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更是直言不讳:

2009年大部分自然灾害与极端天气有关,而造成极端天气的罪魁祸首是人类。

聪明的人类,你们还要在金钱的催眠下沉睡多久?

砍伐树木、污染河流,现在让你获得了大把财富,但不出几十年,你或者你的子孙也许就要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全球气候变暖,大自然在敲响警钟,当城市被海水淹没,绿洲被沙漠覆盖,乍得湖的悲剧再度上演,钱也会变得一文不值,这些微不足道的经济效益如何能与子孙万代的未来画上等号?

央视主持人敬一丹说:

“当我们在淘汰环境时,蓦然地发现其实是自然在淘汰我们。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全球60亿人凝聚的力量是强大的,每人或节约一张纸,或种下一棵树,就可以让地球转危为安。

全球变暖,希望让冷血的人类也变得温暖,再用我们的温暖去呵护大地,呵护地球!

台湾作家张晓风道: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呵护山,呵护树,呵护大地,就是呵护我们的家园,呵护我们自己。

(五)评价分析

(六)归纳总结

(七)课后拓展

修改自己的习作,根据要求恰当运用归纳和分析的方法。

归纳分析——写作训练十三

三、写作过程

(一)课前尝试

A、填空:

1.个别、一般。

举事例、提出结论。

归纳法,例证法。

2.单独、本质

3.概念分析法、因果分析法、辩证分析法、条件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习作交流

B.课堂小结:

1归纳法是由具体材料形成中心思想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2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3分析法的使用:

先明确中心论点,然后通过分析将其分解成几个分论点。

4常规分析法:

面对论题,提一些问题,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此列出分论点,然后进行筛选。

(三)范例分析:

2小结:

在运用归纳法写作时,要防止以个别代替一般,以局部代替整体,从而使中心思想出现片面性的错误;运用归纳法,要认真研究第一个具体事实,并合理抽取这类事物共同的属性或本质,从而提炼出正确的中心。

(四)课堂训练:

关于《呵护大地》,“呵护大地”就是呵护我们的家园,文章事例实在,有具体现象、数字与名人话语,分析透彻。

并联系近年来人类频频遭遇自然灾害的现实,让人有现实感与紧迫感,发人深省。

证明反驳——写作训练十四

一、学习要求

1.了解什么是证明及证明的三个要素;常用的论证方法。

2.了解什么是反驳,反驳的三种方法。

3.学习用证明或反驳的方法写议论文。

二、建议学时

二学时

三、写作过程

(一)课前尝试

A.填空:

1.证明就是。

2.一般来说,证明是由()、()和()构成的。

3.常用的论证方法有()、()、()、()等。

4.证明的文章通常是按照()、()、()的思路来展开的。

证明的结构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模式。

可以是总分关系,也可以是()、()或()的关系,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可以灵活安排。

5.反驳是。

6.一个虚假的证明也是由()、()并通过()组成的。

因此,反驳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从()、()和()入手。

B.训练题

梅花优于香,桃花优于色。

事物各有自己的长处,如能充分利用好自己的长处,就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优势并不是绝对的,过分依赖优势,有时会被优势所累,优势反而变成劣势。

请以“优势”为话题,尝试用证明或反驳的方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二)习作交流

A.学生示例分析

1.说说你的习作用了证明还是反驳的方式,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举例说说你习作中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小组交流,展示互评

B.课堂小结

(三)范例分析

赏析《点燃信念的明灯》这篇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点燃信念的灯

一整片暗夜的漆黑,也不能掩盖一株灯火的明亮。

——泰戈尔

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在沙漠迷失方向的旅人,身边已没有一滴水、一粒粮食。

他已连续几天滴水未进,正当他精疲力竭,准备放弃时,他在背包底部意外地翻出了一个苹果。

他不由欢呼雀跃:

“感谢上帝,我还有一个苹果!

”又过了几天,救援队终于找到了旅人。

此时他已昏迷过去,手里却仍紧紧地攥着那只干瘪的苹果。

也许你会认为是那只苹果挽救了旅人的生命,但那被他紧握在手里的又何止是一只苹果呢?

那是旅人铭记在心的信念——要活着走出沙漠的信念。

正是这个信念,给了他一线生机,让他支撑到被营救的那一刻。

在无数诸如此类的险情里,信念宛若高悬于夜空的明灯,引领人们走出荒芜的绝境。

确立信念不容易,但更难做到的是拥有维持信念的勇气。

“戊戌变法”失败后,以西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派人士。

谋救光绪帝失败后,仍有逃亡机会的谭嗣同,却弃个人安危于不顾,最终用自己的鲜血维护了坚持变法的信念。

在这样的信念下,最终成就了一曲“死得其所,死亦成仁”的历史壮歌。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书山题海的重压、挑灯夜战的疲惫、陷入迷茫的困苦……每一项困难都是通向成功的阻碍,若没有坚定的信念、必胜的决心,我们如何能越过这一道道艰难险阻?

如果人生是一支杠杆,那么信念就是杠杆上的支点,只有找到支点,才能成就强有力的人生;如果人生是一条征途,那么信念就是征途上的明灯,只有点亮明灯,才能避免误入歧途。

请点亮信念的明灯,这样才会造就走出绝境、重获新生的奇迹;才会奏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千古绝唱;也才会有学习生活中累累果实的回报。

1.这篇文章运用了证明还是反驳的方法?

采用了哪种结构方式,有何好处?

2.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四)课堂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只有内在品格确实很高的人,才可以不计较小节。

犹如没有衬景的宝石,必须自身珍贵才会蒙受尊重一样。

②深入观察人生会看出,获得赞扬之道犹如经商致富之道,正像一句俗话所说:

“薄利才能多销。

”同样,小节上的一丝不苟常可赢得很高的称赞。

因为小节更易为人注意,而施展大才的机会犹如节日,并非每天都有。

因此,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

这正如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所说:

“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

③其实要习得优美的举止,只要做到细心就可以。

因为人只要不粗心,他就自然会乐于观察和模仿别人的优点。

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

假如表现过于做作,那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因为举止言谈优美本身就包括自然和纯真。

有的人举止言谈好像在作曲,其中的每一个音节都仔细推敲过。

但这种明察秋毫的人,却可能不见舆薪。

也有人举止粗放不拘礼仪,这种不自重的结果是别人也放弃对他的尊重。

④礼仪是微妙的东西。

它既是人类间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却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

如果把礼仪形式看得高于一切,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因此在语言交际中要善于找到一种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礼。

这是最好又是最难的。

⑤要注意——在亲密的同伴之间应保持矜持以免被狎犯。

在地位较低的下属面前却不妨显得亲密,这样会倍受敬重。

事事都伸头的人是自轻自贱并惹人厌嫌的。

好心助人时要让人感到这种帮助是出自对他的爱护,而并非你天性多情乐施。

表示一种赞同的时候,不要忘记乐施还有保留——以表明这种赞同并非阿谀而经过思考。

即使对很能干的人,也不可过于恭维,否则难免被你的嫉妒者看作拍马屁。

在面临大事之际,就不要过于计较形式。

否则将如所罗门所说的:

“看风者无法播种,看云者不得收获。

”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

总而言之,礼貌举止正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紧。

要讲究有余地,宽裕而不失大体,如此行动才能自如。

——选自培根著、何新译《人生论》,有改动

1.给本文加上恰当的标题:

《论》。

2.本文可分为两部分,请你把各部分所论述的问题用问句形式表达出来。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3.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论证。

请你在第⑤段中找出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其论证作用。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五)评价分析

(六)归纳总结

(七)课后拓展

修改自己的习作,根据要求恰当运用归纳和分析的方法。

证明反驳——写作训练十四

三、写作过程

(一)课前尝试

A、填空:

1.作者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用可靠的材料和符合逻辑的推理,来确定观点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2.论点论据论证

3.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4.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递进并列对照

5.作者设法证明对方论点的虚假或错误,从而驳倒对方,树立起自己正确观点的一种方法

6.论点、论据、论证、论点、论据、论证

(二)习作交流

B.课堂小结:

1证明是我们写议论文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中的论点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要正确、鲜明,经得起推敲。

2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喻证法等。

好的议论文一般都是综合运用至少两种以上不同的论证方法。

3反驳可以采取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方法。

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先驳后立(驳论点),是一篇立驳结合的议论文典范之作。

(三)范例分析:

1证明方式;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点亮信念的明灯,造就走出绝境、重获新生的奇迹”;“点亮信念的明灯,奏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千古绝唱”;“点亮信念的明灯,收获学习生活中累累果实的回报”。

全文层次清晰,中心明确、突出。

2例证法(谭嗣同用鲜血维护了坚持变法的信念的事例)、引证法(引用泰戈尔的名句)、喻证法(把信念当作人生征途上的明灯)。

效果略。

(四)课堂训练:

1礼貌(或:

礼节、礼仪) 

2为什么要讲究礼貌?

(或:

“礼貌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 怎样才能做到有礼貌?

(或:

“如何才能做到有礼貌”) 

3礼貌举止正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紧。

 以穿衣要合体来生动形象地论证讲礼貌要注意分寸的观点。

4讲礼貌要自然、注意分寸。

说明诠释——写作训练十五

一、学习要求

1.了解说明的特点,学会在写作过程中能恰当地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准确地来说明事物特征。

2.掌握不同的说明方法,并能运用举例、引用、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

3.能根据不同事物特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语言简洁、明了。

二、建议学时

二学时

三、写作过程

(一)课前尝试

1、知识储备:

(1)什么是说明?

(2)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哪几种?

(3)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4)说明的语言要求是什么?

2、训练题:

以“我的家庭”为题目写一篇说明文,尝试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字数不少于500字。

(二)习作交流

学生示例分析

就课前习作每人说说自己文中的事物特征,并谈谈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顺序,进行课堂交流。

1.事物特征

2.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

4.课堂交流,小组互评,指出成功与不足之处

(三)范例分析

我的家庭

我的一家是当今中国社会中无数普普通通的家庭中的一个,一个和睦的充满幸福与温馨的四口之家:

爸爸、妈妈、弟弟和我。

爸爸多年从事教育工作从前曾先后作过中学教师、教导主任;现在仍在一所中学作领导工作在我的记忆中爸爸每天都是很繁忙的爸爸的性格内向,为人正直,工作中不徇私情他的不苟言笑,每每使我感到敬畏除了工作以外,他最大的兴趣和爱好便是读书和集邮每次出差回来,他的旅行袋里总会多上几本新书(文、史、哲方面的);爸爸的集邮兴趣好像与生俱来,早在小学读书的时候他就开始搜集邮票,现在算起来已近万枚这些邮票都分门别类地藏于他的集邮册中。

妈妈和爸爸一样,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多年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在学校里,她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极强;在家里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时常引导我们读一些健康有益的书,帮助我们端正人生态度妈妈的性格活泼、开朗,很喜欢唱歌不知是教师的摇篮——师范学校铸就了她这样的性格,还是这样的性格使她最终选择了小学教师这个职业。

如今,爸爸妈妈虽已都进入了中年的行列,但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他们的精神却更加振奋,干劲也更足。

我和弟弟是家里的核心人物,一个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一个是他们的心肝宝贝他们对我们关心备至,但从不放过我们身上的缺点和毛病弟弟的天赋很好,正在读初一,他喜欢数学,更爱好足球,有时不免也因此影响了学习,爸爸经常对他进行循循善诱的教导。

我的兴趣和弟弟截然不同爸爸的博览群书,使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妈妈的音乐素质,又使我对音乐特别敏感,基于这样的性格和多年来家庭环境的影响,当我初三毕业时便毅然报考了师范学校。

我的一家居住在城南的一幢居民楼不被人注意的一角,但在我的心目中,却是那样的温馨——他给我亲情,给我欢乐,因为那里有爸爸的关怀,妈妈的爱护,弟弟的纯真。

我的一家,是平凡的一家,是无数普普通通家庭中的一个。

〔简评〕:

习作以第一段交待说明对象的特色,普通、和睦、充满幸福与温馨。

按逻辑顺序生动地介绍了自己家庭的情况,人员构成,生活状况,道德风尚,情趣爱好等,层次清楚、衔接自然,行文朴实生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人的挚爱,但不失说明文的特色文中适当的议论有助于说明。

这篇说明文有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但没有运用列数字的方法。

(四)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30天左右。

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

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

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

唐代杜牧诗云: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1.这一段主要说明什么内容?

2.举例说说这段主要采取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作者引用杜牧的诗有何作用?

(五)评价分析

(六)归纳总结

(七)课后拓展

介绍我的教室,要求条理清晰,至少运用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250字左右。

说明诠释——写作训练十五

三、写作过程

(一)课前尝试

1知识储备

(1)所谓说明,就是用平实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性质、功能、特征等解释清楚,把人物的经历、特征等表述明白。

(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等。

(3)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逻辑顺序等。

(4)说明的语言在准确简明的前提下要做到多样性、灵活性。

(四)课堂训练

(1)说明了荔枝的贮藏

(2)引用、列数字、举例子。

例子略(3)这首诗的引用,不仅说明了荔枝不耐贮藏,也说明了当时人民生活的苦难。

既扩大了文章的的知识内容,又增强了思维性。

(六)课堂小结1知识性,是就说明的内容而言的,写说明文必须“实事求是”、“言必有据”,无论是说明事物或事理,都应客观地、如实地进行解说。

2通俗性,是就说明文的语言而言的。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3条理性,是就说明文的结构而言的。

说明文在说明顺序和结构方面,必须突出事物内在的条理性,“言而有序”。

起草修改——写作训练十六

一、学习要求

1.了解起草文章的一般要求。

2.认识修改并掌握修改文章的四种方法。

二、建议学时

二学时

三、写作过程

(一)课前尝试

1.知识储备

(1)什么是起草?

(2)起草一篇文章包括几个步骤?

(3)起草写文章要注意些什么?

(4)修改有哪几种方法?

(5)“增”、“删”、“改”、“调”具体是指对文章作怎样的修改?

(6)大改与小改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哪些方面作修改?

(7)修改文章要注意些什么?

2、训练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对下文作“增、删、改、调”的修改训练。

我的财富

我的偶像是明朝的徐霞客,当代的余纯顺,我的财富便是他们所共有的精神——冒险精神。

我认为冒险是人类进步的一大动力。

试想,如果没有普罗米修斯冒险去偷火种,人类能有征服自然的一大进步吗?

没有哥伦布冒险航行,能发现美洲大陆吗?

没有红军冒险渡大渡河,爬雪山,过大草地,能取得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从而挽救中国革命吗?

当然不能。

就在这个意义上,“冒险试一试”便成为我的座右铭。

记得小时候,我就做过当时伙伴们认为最冒险的事——爬上那高山,再冲下来。

当然,这些只是无谓的事,渐渐长大,我听说了洛阳漂流队征服了长长的扬子江;各国登山运动员不畏艰险,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最高峰;中国北极考察团在极地冰川雪暴威胁下,毅然圆满完成了考察北极的任务。

我真是羡慕他们、崇拜他们,他们证明了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和才干。

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冒险精神尤为重要。

成功的明珠,在改革的波涛中闪耀。

那些无冒险精神、只贪图安逸的人是不敢跳下海去,与波浪搏击的。

而我要做有现代知识技术武装起来的冒险家,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明珠,是我献给胜利女神的最好礼物。

实践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当21世纪的脚步悄悄地走近,我们青年一代更要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冒险精神为动力,担负起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冒险,才能使人生充实,才能使人生活出价值。

我认为,冒险不是我个人的财富,而应为我们青年一代所共有的财富。

(二)习作交流

就课前习作,让学生交流对文章作“增、删、改、调”的相关情况。

1.文章论据不足,需要增加的内容:

2.文章需要删除的内容:

3.文章需要改动的内容:

4.文章需要调整的内容:

(三)范例分析

赏析课本第222页《〈论“笨鸟先飞〉一文的写作与修改》,说说作者在三稿中分别对文章的哪些地方作了“增、删、改、调”,进一步认识修改对于写作文章的重要性。

(四)课堂训练

(五)评价分析

(六)归纳总结

(七)课后拓展

运用“增、删、改、调”四种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起草修改——写作训练十六

三、写作过程

(一)课前尝试

1知识储备

(1)起草是执笔行文的开始,是我们运用语言文字,准确、严谨地表述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

(2)起草文章一般包含两个步骤:

①构思:

动笔之前要整理自己的思想,确定写作提纲,或者打好腹稿,这样可以保证思维的畅通;②写作:

将思路逐步显现出来,包括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细节的安排、遣词、造句等等。

(3)起草的时候,最好有一段相对完整的时间,能集中精神,进入一定的情境之中,以饱满的热情,将文章一气呵成;同时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4)修改,主要是对文章进行“增、删、改、调”。

(5)“增”,是在原有内容和文字中作一些补充;“删”就是删除文章中多余的内容和文字,使表达更精练;“改”,是对文章内容或文字表达中不全面、不恰当的地方作适当改动;“调”,就是调整,将文章中安排得不那么合理的内容、结构等作相应的调整。

(6)“大改”是对作品的主题、文章的观点、文章中所用的材料以及文章的结构作比较大的修改;“小改”主要是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一步的修改和调整。

(7)修改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要从整体上着眼,推敲作品主题的把握是否准确,观点有没有片面性,结构的安排是否合理。

②要对修改的文章多看,多读,在读和看的过程中,如有气势不接、语意不畅的地方,可以随时改。

(六)归纳总结

1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增”就是在原有内容和文字中作些补充。

如议论文,论据不够充分,就可补充一两个论据等。

3“删”就是删除文章中多余的内容,如记叙文中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内容,议论文中多余、无用的论据。

4“改”就是对文章中不全面、不恰当的地方作改动。

如议论文中观点不够准确、鲜明、凝炼要重新提炼,论据的重新取舍;记叙文中的记叙顺序等。

5“调”就是将文章中安排得不尽合理的内容、结构、层次、句子作相应的调整。

对于议论文中不合条理、不合逻辑的语句、语段要作调整。

6文章的修改可以帮助我们锤炼思想、磨砺文字,提高写作水平,从而培养我们的多种能力。

简报——应用文写作训练七

一、学习要求

1.了解简报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2.学习写规范的简报。

二、建议学时

二学时

三、写作过程

(一)课前尝试

1.明确简报的概念和内涵。

简报就是要简要地报告,它是有关机关部门编发的、、

的一种文件,既可以向反映有关的事情,便于领导了解工作进展情况;也可以用于向部门交流有关信息,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简报有时也叫“”“”等。

2.了解简报的常见种类。

常见的简报有、、。

3.尝试写一则本班的近期学习简报。

(三)、范例分析

阅读书上的简报示例。

1.归纳简报的格式

2.总结简报的写作要求。

正文部分有三种写法。

一种是的写法,凡的,可以采用这种写法。

第二种是的写法,这种方法适合的简报,组织材料采用的方法。

第三种是的写法,为推动某项工作的开展,或为了介绍他人的经验,可以通过或的形式把有关的材料转登在简报上。

简报的标题要,一要,二要。

正文的第一部分有一段“”的总括说明。

正文的内容可分成几个部分,按安排层次段落。

一般按顺序叙述也有的按的顺序。

最后,还要有一个好结尾,主要内容。

编发简报要,用的语言把情况说清楚,不能、,也不可以和带有。

(四)、课堂训练

就学校、班级近期开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