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人文社科基地申报表模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3894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大学人文社科基地申报表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XX大学人文社科基地申报表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XX大学人文社科基地申报表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XX大学人文社科基地申报表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XX大学人文社科基地申报表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大学人文社科基地申报表模板.docx

《XX大学人文社科基地申报表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大学人文社科基地申报表模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大学人文社科基地申报表模板.docx

XX大学人文社科基地申报表模板

东华大学

人文社科基地

 

申报表

 

项目名称:

培养国际视野服装设计创新人才实践教学基地

项目科类_______艺术学_________________

类别代码_________1311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_____周洪雷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

申报单位_**大学服装与**学院____

 

填表说明

1.项目名称:

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2.项目科类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高[2012]9号)的学科门类分类(规范)填写。

综合类项目填其他。

3.项目类别代码组成形式为:

abcd,其中:

ab:

项目所属科类代码:

填写科类代码一般应按项目所属学科代码填写。

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军事学—11,管理学—12,艺术学-13,其他—14。

c:

项目属普通教育填1,继续教育填2,其他填0。

d:

项目属本科教育填1,研究生教育填2,其他填0。

4.本申报书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4号字。

一、项目负责人情况

项目名称

培养国际视野服装设计创新人才实践教学基地

姓名

周洪雷

性别

出生年月

1968.8

职称

副教授

所从事专业

服装艺术设计教学、科研

1、1993年毕业中国纺织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留校任教至今。

2、目前担任**大学**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副主任

3、“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具有23年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经历,分管服装艺术设计系教学工作。

4、主讲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毕业系列服装设计》、《水晶创意与技术》、《服装设计大赛指导》《艺术服装设计前沿课程》、《品牌服装设计》《服装品牌运作》、《专业实习》等服装设计专业课程。

参与教学改革项目:

1、**市精品课程《服装设计》第2作者2008.1

2、国家精品课程《服装设计》第2作者2009.5

3、《服装细节设计1000例》译著2012.6

4、《Teachingreformofdressdesigning》2012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ScienceandEducation

5、**大学服装艺术设计系毕业设计概述2013《装饰》

6、2008年**大学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新思路优秀成果二等奖3/3

7、2010年参与世博会职业服装设计项目。

8、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创意服装设计大赛(2010-2016)获得27人次金奖、银奖、铜奖。

其中2012年第24届“世界可穿艺术设计大赛”**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创造该大赛历史,第一次把冠军、亚军的奖杯带回中国。

9、中国大学生时尚周2013年度“人才培养成果奖”中国设计师协会

10、中国大学生时尚周2013年度“人才培养成果奖”中国设计师协会

11、中国大学生时尚周2013年度“中国时装设计育人奖”中国设计师协会

12、2016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时尚论坛暨环东华时尚周服装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学校级

13、2016年新锐设计师“指导教师奖”学校级

14、2016第五届“石狮杯”全国高校毕业生服装设计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省部级

15、2016年**市育才奖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市教育发展基金会

16、2016武汉时装周“世界名校服装设计邀请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省部门级、地(市、州)级

17、2016年指导学生参加美国时尚艺术基金会(ARTSOFFASHIONFOUNDATION)卢政、张华皓获得大奖.

18、2016年指导学生参加墨西哥举办的“国际学生设计比赛——可穿的艺术”三等奖香佩轩

二、项目主要成员情况

姓名

工作单位

年龄

职称

承担工作

签章

陈彬

**大学

51

教授

课程教学

王云仪

**大学

45

教授

课程教学

许旭兵

**大学

55

副教授

课程教学

朱达辉

**大学

42

副教授

课程教学

崔玉梅

**大学

43

副教授

课程教学

边菲

**大学

33

副教授

课程教学

三、项目论证

(一)项目简介及拟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包括已有研究和实践基础)

近十几年来,中国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快速迅猛发展,扩大生源规模之大、新开办服装设计院校之多,在世界设计院校范围内实属罕见,面对现状,作为中国服装艺术设计的高校——**大学,为培养具有创造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服装设计师摇篮,承担着中国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目前国内高等服装设计院校,在服装设计教学主要存在问题是:

它不是从多层面、多角度、多元化、系统性地培养创意服装设计人才。

目前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尤其在教学实践环节的脱节,抑制了艺术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思维和创造力,学生的实践基本操作技能不能完全能够体现在教学上,面对这种带有注入性、强制性、被动性等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的保守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艺术设计类学生设计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个性思维的培育与创造力空间拓展,如还按照我们之前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创意设计思维上容易形成固有的设计思维定势,设计之路变得越来越窄、设计思路与视野局限、阻止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不创新,既灭亡”只有破除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设计创新思维才有路可寻,有路可依。

服裝设计教学实践迫切需要一种创新理念与方法来面对当前的挑战和时代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培养国际视野服装设计人才的教学实践基地,运应而生。

形成具有**大学优势学科特色的教学。

由此看来,及时更新创意设计教学理念,改革创意服装设计教学方法,大力开展创新教学设计理念改革,势在必行。

基地目标:

1、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服装设计人才,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的优秀人才。

2、建设具有创新一流的师资团队,加快培育和整合国内外优秀的师资和创新团队。

3、充分发挥服装设计人才实践基地,使学生在该基地里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原创性、开放性、过程性、创造性、交互性、合作性等综合能力表现。

通过多门连贯性课程和学科交叉的穿插、讲解、交流、互动为学生进行服装设计思维理念梳理和思维训练。

优化课程之间模块链接,关注学生的设计思维差异化个性发展,为学生创造个性设计思维空间与实践基地平台。

人才培养方法:

1、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思维和提升教学创新理念。

拓展学生服装创新设计思维和设计灵感多元化,首先教师不能够扮演课程的占有者和传教者的角色,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发散性思维。

其次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交互性和互动性教学过程。

第三,发现学生的差异性和潜能,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创新服装设计思维开发与培育。

2、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思维、鼓励他们从教师的思维模式走出来,形成自己观点和原创性。

同时吸收其它艺术形式的养分,打破思维的定势去思考,进行创新服装设计。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以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高度的知识集成、个性化的思维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基础。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成为强化素质的重要内容。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进行分组,设计小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以及能力等方面差异性,发挥每个学生长处,相互弥补,相互完善。

团队已取得以下成果:

1):

2009年级国家教学团队、2008年**市精品课程、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

2):

教材13本、译著1本、论文26篇、专利26项。

3):

国内外具有影响力服装设计大赛(2010-2016)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入围奖等近27人次。

其中2012年第24届“世界可穿艺术设计大赛”东华学生创造该大赛历史,第一次把冠军、亚军的奖杯带回中国。

4):

系列课程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2010年茹翔的作品“呼吸”是中国高校第一次在瑞典时尚网站MODSMagazine发布。

2013年马玉儒作品参加美国旧金山LOUISVUITTONCup展示。

美国时尚杂志GQ、ELLE、Vogue等为LOUISVUITTONCup进行报道。

2013年伍梦月、马如儒参加MOBA荷兰双年展,并与VivienneWestwood(薇薇安·韦斯特伍德)、JohnGalliano(约翰·加利亚诺)、JeanPaulGaultier( 让·保罗·戈尔捷)、ChristianDiorCouture(克里斯汀·迪奥)、IsseyMiyake(三宅一生)、Prada(普拉达)、IrisvanHerpen( 艾里斯·范·荷本)等国际设计大师作品一起展出,为中国设计师和**大学的创意服装设计教学树立国际影响力。

2014年新西兰DAPEPE国家博物馆收藏**大学马玉儒、伍梦月、郭晓桐、张庆等设计作品,迄今为止该博物馆是第一次收藏中国设计师作品。

2015年参加新西兰第27届“世界可穿艺术设计大赛”获得至尊奖亚军1名、科技组冠军1名、前卫组冠军1名、前卫组亚军1名、创意组冠军1名、亚洲组冠军1名、卓越创意组亚军1名、学生创新奖亚军1名、设计元素组亚军1名、卓越创意组季军1名

2016年参加第28届“世界可穿艺术设计大赛”获得创意组冠军1名、亚洲组冠军1名

2016年**大学创意服装设计团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西兰大使王鲁彤接见。

2016年第一次参加“美国时尚艺术基金会”获得2项国际大奖。

5):

国际化教学团队

该系列课程先后与意大利、法国、日本、美国等国际知名设计学院和知名设计师进行联合创意服装设计课程,使师生们扩大视野与设计创新教学理念。

6):

建立创意服装实践基地

近期在上海、常州、东莞等地联系3个创意服装设计设计教学基地,为师生们今后提供了实践平台与实践教学。

培养了该教学团队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过程性、创造性、交互性、合作性等教学理念。

(二)项目具体举措及依据:

该系列课程先后与意大利、法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际知名设计学院和知名设计师进行联合服装设计课程,使师生们扩大视野与设计创新教学理念。

该服装设计系列课程体系经过教学团队10年多年来的教学、实践、逐步探索服装设计教学规律,形成了一定的服装设计教学理论基础,逐步组成不同层面的教学团队,由原来的1位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近几年的时间,逐步扩大为10多位国内外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学科交叉与跨界(服装设计专业、纺织品艺术设计、服装工程专业、工业造型专业、视觉传达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表演专业等)形成创意服装设计跨学科交叉的教学特色。

该课程体系摆脱了原有课程体系的单一性和独立性,形成多门课程教学之间的衔接性,体现了服装设计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一)国际化教学团队

服装设计课程体系培养人才的需求和课程与课程之间设置,邀请国际知名服

装设计院校和服装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加入本课程体系的教学和实践环节。

参与本课程有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StevenFaerm副教授、英国伦敦时装学院JeanetteOsterried和PetraMetzger教师、英国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RebeccaHoyes教授和PritiVeja教授、意大利Mr.DragaObradovic教授、法国女装设计师ClaireTiet、日本针织服装设计师岩佐正树、荷兰G-star品牌NanZheng设计师等。

(二)国际合作课程

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服装设计课程,及时了解国际服装设计教学趋势与教学理念,扩大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和国际设计视野。

先后与意大利、法国、日本、芬兰、韩国、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开设合作课程。

1.2009年12月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Mr.DragaObradovic教授合作《牛仔服装设计》课程。

2.2011年6月与法国女装设计师ClaireTiet合作《高级女装设计与定制》课程。

3.2012年11月与日本针织服装设计师岩佐正树合作《针织服装创意设计》课程。

4.2013年10月芬兰阿尔托大学PrijoHirvonen教授合作《服装创意》课程。

5.2013年6月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RebeccaHoyes教授合作《家居印花面料设计》课程。

6.2013年6月与韩国国立首尔大学AnnaKimNaeunKim教授合作《三维虚拟服装试衣技术》课程。

7.2014年6月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合作《时尚潮流预测与产品开发》课程。

8.2014年6月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RebeccaHoyes教授合作《家居印花面料设计》课程。

9.2014年10月与美国康奈尔大学Susan.P.Ashdown教授合作《创意纸样设计》课程。

10.2015年1月与美国帕森斯时装设计学院StevenFaerm副教授合作《时尚创意设计》课程。

11.2015年6月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PritiVeja教授合作《梭织艺术设计》课程。

12.2016年7月与英国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创意服装设计》课程。

13.2015年6月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PritiVeja教授合作《梭织艺术设计》课程。

14.2015年6月与韩国国立首尔大学AnnaKimNaeunKim教授合作《虚拟三维展示设计》课程。

15.2016年与荷兰G-star品牌NanZheng合作《服装创意设计与制作》课程。

(三)实践项目课程

积极与企业开展校企项目合作课程,先后在2010年、2011年、2012年香港品牌TOUGH进行《牛仔创意服装设计大赛》、2015年、2016年、2017年与南非马海毛协会进行《Mohair针织服装创意设计大赛》、2012年与香港《ECO环保可持续设计大赛》、2010年瑞源品牌创意内衣设计项目、2014年三弦品牌创意男装设计项目、2013年名鼠品牌男装创意T恤设计项目、2011年韩国KOLON品牌创意运动服设计项目、2011年日本YONEX品牌创意运动服设计项目、2016年与ICICLE品牌合作《创意女装设计与实践》课程等,为师生积累了丰富的服装设计教学与实践经验,夯实创意服装设计教学实践基础。

(四)国际教学交流

本教学团队教师积极开展与国外服装设计高等学院教学交流,先后与美国帕森斯服装设计学院、美国纽约时装设计学院、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英国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英国伦敦时装学院、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温彻斯特**学院、英国爱丁堡**学院、法国ESMOD高级时装**学院、法国里昂第二工业大学、法国巴黎国际时装**学院、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意大利马兰欧尼设计学院、意大利多莫斯设计学院、瑞士卢塞恩应用技术和艺术大学、瑞士纺织学院、荷兰德库宁大学、日本文化**学院、韩国建国大学、韩国祥明大学、韩国启明大学、韩国大邱**学院、印度珀尔时尚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设计工艺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实践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进行教学与学术交流。

与美国纽约时装学院、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韩国祥明大学、

荷兰鹿特丹大学德库宁学院、芬兰阿尔托大学、芬兰北中部应用科技大学、芬兰赫尔

辛基城市应用大学、台湾实践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合作开展“一年期学生交流”项目。

(五)参加国际大赛拓展国际视野

为了拓展服装设计人才的国际视野,通过参加各类国际设计大赛,体会到了“视野

大于获奖”境界,本系列课程挑选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知名度比较高的服装设计大赛,首先有新西兰举办的“世界可穿着艺术设计大赛”(WorldofWearableArt),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创意服装设计大赛,至今为止举办了28年,每年有50多个国家的160位服装设计师、艺术家参加,本课程体系从2010年以该大赛为切入点,获得了27人次冠亚季奖,目前**大学在该大赛排名全球服装设计高校第一,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设计大赛经验和国际视野。

其次是参加美国时尚艺术基金会(ARTSOFFASHIONFOUDATIONCOMPETITION)该大赛享有很好的国际声誉,旨在为全球年轻的时装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国际交流平台,每年都有很多学习时尚与艺术的学生带着他们优秀的作品去交流分享经验。

大赛汇集了英国伦敦时装学院、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等40多个国家世界知名服装艺术设计院校参赛。

本课程体系是2016年9月开始参加,并获得2个大奖。

卢政设计作品《犯罪现场》获MaisonLesageAward,张华皓设计作品《废土》获ManishAroraAward。

参加英国伦敦大学生时尚周(GraduateFashionWeek)、创办于1991年的伦敦大学生时装周是由一家慈善组织为全球时尚设计专业毕业生举办的具有创造力的时尚盛宴,由杰夫·班克斯(JeffBanks)、凡妮·莎腾势(VanessaDenza)和约翰·沃尔福德(JohnWalford)联合英国以及众多国际知名服装院校共同成立的一个时尚创意产业活动。

每年约超过1000名来自全球最有影响力与创造力的40所大学最优秀的学生参加。

每年6月的年度盛会每天吸引约3万名观众,它为这些年轻的设计精英们提供了一个在时尚媒体、买手和时尚品牌公司面前展示自己最杰出设计作品的平台;为毕业生与用人企业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协助毕业生更好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迄今为止从该时尚周走出了一个个知名的设计师,主要有克里斯托弗·贝利(ChristopherBailey)、斯特拉·麦卡特尼(StellaMcCartney)、贾尔斯·迪肯(GilesDeacon)、马修·威廉姆森(MatthewWilliamson)和朱利安·麦克唐纳德(JulienMacdonald)等知名设计师。

2016年6月**大学是中国服装设计院校第一次参加,英国广播公司(BBC)亚洲台现场采访卢政同学及其指导教师周洪雷,其设计作品获得国际权威时尚预测与流行发布专业机构WGSN报道与肯定。

国际大赛获奖:

1.2010年**大学学生茹翔的作品“呼吸”获得“世界可穿艺术设计大赛”三等奖,同时是中国服装设计高校第一次在瑞典时尚网站MODSMagazine发布。

2.2012年**大学设计师参加“世界可穿艺术设计大赛”获得6项大奖,获奖的新闻被国际媒体报道,同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网发布。

3.2013年马玉儒作品参加美国旧金山LOUISVUITTONCup展示。

美国时尚杂志GQ、ELLE、Vogue等为LOUISVUITTONCup进行报道。

4.2013年**大学创意服装设计团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西兰大使徐建国接见,新西兰市长CeliaWade-Brown接见。

5.2013年伍梦月、马如儒参加MOBA荷兰双年展,并与VivienneWestwood(薇薇安·韦斯特伍德)、JohnGalliano(约翰·加利亚诺)、JeanPaulGaultier( 让·保罗·戈尔捷)、ChristianDiorCouture(克里斯汀·迪奥)、IsseyMiyake(三宅一生)、Prada(普拉达)、IrisvanHerpen( 艾里斯·范·荷本)等国际设计大师作品一起展出,为中国设计师和**大学的创意服装设计教学树立国际影响力。

6.2014年新西兰DAPEPE国家博物馆收藏**大学马玉儒、伍梦月、郭晓桐、张庆等设计作品,迄今为止该博物馆是第一次收藏中国设计师作品。

7.2015年参加新西兰第27届“世界可穿艺术设计大赛”获得至尊奖亚军1名、科技组冠军1名、前卫组冠军1名、前卫组亚军1名、创意组冠军1名、亚洲组冠军1名、卓越创意组亚军1名、1名、设计元素组亚军1名、卓越创意组季军1名

8.2016年参加第28届“世界可穿艺术设计大赛”获得创意组冠军1名、亚洲组冠军1名

9.2016年**大学创意服装设计团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西兰大使王鲁彤接见。

10.2016年第一次参加“美国时尚艺术基金会”获得2项国际大奖。

11.2017年3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参加第23届国际青年设计师大赛(The23rdInternationalYoungDesignersContestAdmiraltyNeedle)彭倩作品《DaytoNight》获运动组亚军,王嫣知作品《Hug》获传播组季军。

(三)项目的特色、创新点以及社会价值:

(1)培养特色

1.服装设计创新人才课程体系是运用知识技能、实践创造课程。

具有创新性、连贯性、实践性和关联性较强的系列课程,是由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实践教学、综合实践等模块组成。

体现服装设计系列课程之间的衔接和交叉学科。

  2.该课程体系是服装设计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并围绕核心课程开展教材的建设。

在专业核心课程中,2007年**市精品课程,2009年国际级精品课程,2009年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2011年被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评为“十一五”部委级优秀教材3本《时装设计风格》、《服装色彩设计》、《国际服装设计作品鉴赏》,2013年,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基础服装设计》,2015年5月,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基础服装设计》,2015年被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评为“十一五”部委级优秀教材5本教材《服装设计提高篇》、《服装设计基础篇》、《时装设计风格》、《时装设计鉴赏》、《服装色彩设计(第二版)》等已经列入**大学的出版计划,正在陆续出版。

  3.增加国际交流和扩大国际视野,参加国际服装设计大赛,并围绕该课程体系,开展国际合作课程和国际服装设计大赛实习基地建设。

整合全球服装设计院校和服装设计师的资源,开设十五门国际合作课程和十门实践项目课程。

建立了上海、常州、东莞的教学实践基础。

先后有56人次本硕博学生参加国际服装设计大赛,目前获得32人次国际大赛的冠亚季军。

4.团服装设计系列课程体系经过教学团队10年多年来的教学、实践、逐步探索服装设计教学规律,形成了一定的服装设计教学理论基础,逐步组成不同层面的教学团队,由原来的1位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近几年的时间,逐步扩大为10多位国内外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学科交叉与跨界(服装设计专业、纺织品艺术设计、服装工程专业、工业造型专业、视觉传达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表演专业等)形成跨学科交叉的服装设计教学特色。

并以此锻炼师资队伍,沉淀学术积累,从而全面提升设计学科发展水平,推动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改造和提升,为培养国际视野高素质创新设计人才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学促科研”、“教学促学术”、“教学促大赛”和“国际合作”等服装设计专业课教学模式,将设计学科优势转化为教育教学优势。

(2)创新点以及社会价值

1.培养学生创意设计思维和提升教学创新理念。

拓展学生服装设计思维和设计灵感多元化,首先教师不能够扮演课程的占有者和传教者的角色,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发散性思维。

其次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