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怎么办之十一.docx
《40个怎么办之十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0个怎么办之十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0个怎么办之十一
40个怎么办之十一:
孩子沟通困难怎么办?
王玉斌2013年12月26日
〖调查〗2007—2008学年的第二学期,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为了更好的办好家长学校,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难或疑惑,学校政教处给30个教学班1872名家长发放了有关家庭教育调查表,结果发现“家长和孩子沟通有困难”、“家长不能和孩子沟通”、“家长和孩子沟通不吵就打”,即和孩子沟通困难的占了家庭教育问题占总比例的40%以上。
调查中发现,初中高年级的孩子比初中低年级的孩子更不想和家长沟通,由于家长和孩子沟通少,导致亲情的疏远,甚至导致家庭矛盾不断升级。
孩子不能和家长沟通,但孩子和同伴之间聊起天来有说不完的话题,特别是孩子和同学、好朋友天天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到了双休日、节假日,还要上网聊天,孩子和其他孩子聊天时不让家长参与。
有的孩子由于烦闷找不到倾述对象,上网吧或和社会青年交朋友甚至走向企图,导致严重的后果。
一、家长和孩子沟通的现状
孩子到家后,只顾低头吃饭,家长想和孩子说几句话,了解一下孩子的思想状况,但孩子只是敷衍几句,吃完饭便进入自己的房间,家长如果想进入孩子的房间,想和孩子沟通交流,孩子往往以作业多,耽误学习时间为由把家长拒之门外。
家长只有求助于老师、求助于孩子的好朋友,效果不明显。
1、家长不放心孩子在外的表现,孩子回家后想叮嘱几句。
家长三句话没有说完,孩子大发脾气,家长见孩子不听话,很是失望,几次以后,家长不得不放弃和孩子的交流,对孩子只有听之任之,任其发展,对孩子的任何事情不再过问。
有的家长从内心拒绝了解孩子的情况,曰:
“眼不见,心不烦”。
2、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不吵就打,三句话没有说完,巴掌就打在了孩子的脸上,胆小的孩子哭一场,脾气大的孩子甚至和家长打起来,往往导致孩子离家出走,家长痛苦不堪。
3、家长和孩子沟通时,往往用讽刺或挖苦的语言,单挑孩子的缺点说,引起孩子的反感,孩子急了也把家长的缺点罗列出来,家长往往认为孩子不尊重自己,恼羞成怒,矛盾升级。
二、家长,您了解青春期的孩子需求吗?
1、极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
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
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
孩子听到你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另一方面,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说话。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
2、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来做。
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
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
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
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
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3、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13岁—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
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
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
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经过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
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环境。
沟通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目前的状态,我们家长对孩子以下的问题了解多少呢?
比如:
孩子最近为什么不开心?
好朋友是谁?
最烦恼的事是什么?
最喜欢什么活动?
最喜欢哪位老师?
谁对孩子影响最大?
在看什么书、上什么网?
有没有异性朋友、关系如何?
家庭给孩子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我曾经做过一个问卷,青春期的孩子除了学习他们对家长还时有很多要求。
如不希望家长为他们安排好一切,有事情大家要一起讨论决定;希望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爱好,能让他们自己选择人生道路;能够站在他们的立场体谅、鼓励、默默地支持他们;不要给他们太多压力、太多约束、不要干涉他们的隐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和空间;为他们创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要整天谈学习方面的事;考试失误不要过多的责备,要多鼓励,让他们有信心去学习;不喜欢父母唠叨唠叨,不要为他们总担心这担心那的;一家人能和睦相处,不要总吵架;能够倾听、能够像朋友一样与他们沟通;要遵守诺言,说话算数等等。
家长可以就以上两方面自己作个测试,如果一半以上或大部分有问题,应该先进行自我调整。
这些问题看似琐碎,但它们每天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心情,家长如果能够及时把握孩子的这些信息,并给予针对性、有效性的指导,您一定会成为受孩子欢迎的家长。
三、家长和孩子不能正常沟通的危害
家长不能和孩子正常沟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不能很好的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孩子也失去了身边最好的老师,孩子有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时,只好和身边的同学、朋友商量,虽然孩子之间也能互相帮助,出注意想办法,但是,他们毕竟年龄小,阅历浅,考虑不周全,往往导致不良的后果。
例如:
王玲是一位刚刚读高中的漂亮女孩,平时妈妈对他管教严格,上学几点出门,放学几点进门都控制的很紧,因为孩子长的漂亮,妈妈很怕孩子在外交男朋友,耽误了孩子的学业。
走进高中大门的王玲,环境的变化,高中老师在管理上松懈,她很快被一名优秀男孩所吸引,和男孩交往起来。
两个月后的一次段考,成绩处于优秀行列的男孩学习下滑严重,男孩理智的提出了分手,王玲则认为男孩又交了其他女朋友,自己很没有面子,很是苦闷,又怕妈妈知道,于是,找到了初中好友商量此事,好友听完后为王玲打抱不平,两人合伙用钱顾了几个社会青年把男孩爆打了一顿。
事后王玲受到了学校的处分,王玲父母负担了男孩全部的医药费近万元。
孩子有问题为什么不敢找父母帮助解决时,孩子胆怯的说:
“自己在外面的一切事情都不敢告诉父母亲,怕父母亲训斥。
”由此可见,孩子有事不敢和父母沟通的危害性。
另外孩子不能和父母亲正常沟通,他们有话只有找同学、朋友倾述,所以有些孩子上网聊天一聊聊到深夜,有些孩子到网吧长时间玩游戏,用来排解烦闷,时间一长,养成了对网吧的依赖,荒废了学业,有了烦心事没有倾述对象导致情绪不稳定、烦躁容易出现打架等暴力事件。
还有的家长长期不能和孩子沟通,认为孩子不听话,不好管,也管不了,越管越逆反,在极端失望的情况下,放弃了对孩子的管理,有的家长对孩子很是冷漠,孩子回家后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由此他们故意延长在外的时间,放学不回家在外面流荡,有的成了游戏厅的常客,有的和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在他们的不良影响下,往往走向犯罪的道路。
例如:
黎明同学,2000年升入初中,由于学习基础比较差,经常不能完成作业,有时抄袭其它同学的作业,家长不能认真和孩子沟通,更不能找出孩子抄袭作业的主要原因,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而是训斥、打骂孩子,家长还有意冷漠孩子,孩子学习方面的问题更是不敢和家长说实话,回家后黎明不愿意和家长见面,赶忙溜到自己的房间,不吃饭不出来,和家长说话很少。
时间一长,黎明越来越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外时间越来越长,有时和家长说假话:
放学晚了、我有问题问老师耽误了时间、周末老师让我们到学校开展活动等等,开始出入网吧,后来在网吧和一些不良社会青年来往,父母了解情况后,措施不利导致孩子离家出走,2005年孩子由于偷盗、抢劫、诈骗中小学生的钱财而被劳教3年。
父母至今仍然伤心不已,十分后悔,认识到了在孩子正需要帮助、教育时自己的失职,但为时已晚。
像黎明这样的孩子社会上已不是个别现象。
再如:
张倩的家长平时对孩子说话尖厉刻薄,有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女儿和社会上的男青年交往频繁,和孩子沟通几次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张倩的家长竟然说出:
“你去当妓女吧”、“你将来就是不折不扣的妓女”,“你不好好上学将来养活不了自己,你只能当妓女”,几句过激的话,孩子恼羞成怒,书包一扔15岁的女孩离家出走了。
六年过去了,孩子再也没有回过家,一直在外面流浪着,虽然家长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但都无法改变孩子对母亲的仇恨,母女成了仇人,家庭也由此破裂,母亲悔恨交加。
由此可见,家长不能和孩子正常沟通,孩子在家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可能会走向企图,更谈不上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了。
总之,家长和孩子不能正常沟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疏远,徒然增加了很多的烦恼,家庭的幸福指数降低。
没有了家长的肯定,孩子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的孩子还由此走向犯罪的道路。
四、家长和孩子不能正常沟通产生的原因
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长的原因也有孩子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决定的。
1、家长不会倾听,孩子年龄小时,有事回家就和家长说个没完,有的家长不会倾听,孩子刚刚兴冲冲的回家,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告诉你,孩子的许多想法或做法肯定是幼稚的,不成熟的,当家长听到孩子不合适的想法或做法时,马上就把孩子的想法或做法全盘否定,甚至训斥孩子,有的家长还讽刺挖苦孩子,孩子的满腔热情被家长的一盆冷水浇灭了,孩子兴奋的表情被失望或愤怒所代替,久而久之,孩子有事不但不愿和家长说,造成了家长和孩子不能正常沟通,而且还造成了孩子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
2、交流的不平等,孩子和家长沟通时家长高高在上,孩子总是有受审查的感觉。
例如:
妈妈问孩子,今天和谁在一起回家的?
孩子说:
和明明一起回家的。
妈妈马上训斥道:
你怎么能和他在一起!
以后不许和他在一起,听到了吗?
孩子胆怯的答应了。
这类家长,孩子是不愿意和他们沟通的。
孩子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家长高高在上,孩子心理压力很大,为了避免家长的训斥,孩子在家长面前不敢说真话,养成说假话的坏习惯。
3、青春期的年龄特点导致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
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是与孩子特定的年龄阶段所发生的生理、心理、情感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属于一种正常现象,家长不必恐慌。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发展是全面的,从行为表现到思想人格上都有独立的要求。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发育迅速成熟,智力发展迅猛活跃,情绪发展强烈多变,自我发展凸现高涨,情爱发展纯洁幼稚,个性发展可塑性强。
但同时正是由于以上这些特点,导致了青春期的孩子半成熟、半幼稚、半服从、半逆反、半独立、半依赖、半闭锁、半开放的心理和行为上的矛盾和冲突。
他们希望与家长沟通,但是同时又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很多事情应该自己面对和承担责任。
4、家长与孩子沟通中的误区或偏差导致沟通障碍。
我们很多家长还没有学会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为什么这样说呢?
许多家长的沟通内容不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而是唯我独尊的;许多家长的沟通方式不是以倾听和协商式进行,而是真主意假商量,虽然是孩子自己的事,但孩子根本就没有选择权;许多家长沟通的目的不是在关注孩子的成长,而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孩子。
我们家长在与青春期孩子中使用的句式和语言让孩子觉得不是在沟通,而是在责怪或骂人。
如沟通中喜欢猜孩子的心事:
看你这个样子,肯定考砸了。
喜欢猜孩子的感觉你一定是懒了,才不想做功课。
喜欢给孩子贴标签:
你真是够笨,这样的成绩也考得出来!
有时还妄下论断、或用命令语气“劝告”。
沟通中的句式往往也非常自我,如“我认为”、“我觉得你”、“我早知道”、“你早知道”、“你让我…”谨慎沟通中的语言也非常强势:
如帮我把书读读好;我怎么会养出你这么个笨蛋?
看来是我前世欠你的。
太自我的家长因为拒孩子与千里之外,孩子根本不愿与他们沟通。
与强势自我的家长相反,有一些是讨好型的家长,他们与孩子的沟通时事事都依着孩子,迁就孩子。
讨好型的家长让孩子觉得父母没有主见,也会失去与家长沟通的欲望和兴趣。
五、家长和孩子实现正常沟通的对策与技巧
1、倾听,是沟通最好的“语言”。
倾听是沟通最好的语言,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往往不会倾听,因为大多数家长在小时候没有被他们的家长倾听过,所以做家长了也不会去倾听孩子,这就是不会倾听的主要原因,我们喜欢用传统的方式教育孩子,但是今天的孩子毕竟不是昨天的我们。
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有话给家长交流时,无论孩子的想法或做法是否正确,都要让孩子把话说完,如果在交流过程中,能表扬孩子的想法或做法就更好了,如:
“孩子你真聪明”、“你的想法真好”、“你真能干”、“你真有思想”,“你真的很棒”等等,等孩子兴冲冲的把话说完,家长在表扬鼓励的同时,再指出孩子想法或做法不成熟不正确的地方,孩子容易接受。
如果家长和孩子能平等地探讨一下孩子和家长意见不一样的方面,可能效果会更好。
家长尽量多的使用如下语言效果会更好:
“你的看法是…”、“你希望妈妈帮助你吗?
”、“我这样理解对吗?
你觉得是不是这么回事”等等,尽量用商量的口气和孩子交流。
例如:
郝阔同学,现在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后都有和母亲谈论自己班级发生的事情习惯,并发表自己对每件事的看法,母亲有时也谈谈自己的看法,有时母亲很欣赏孩子的观点,母子两个有说有笑,在无意间,不但亲密了母子关系,而且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促进了孩子的成长。
2、尊重,是沟通成功的秘密。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家里的父母、老师、同学,而我们的家长总是把他们看成是长不大的孩子,事事都为他们安排妥当才安心,以为这样孩子就可以少很多磨难,事实孩子并非如他们期望的那样成长。
家长自己必须蹲下身来,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减缓孩子的心理压力,孩子和家长才能说实话,才能起到交流沟通的作用。
例如:
青青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但是家长反映孩子有说假话的习惯,老师和孩子相处一段时间后也发现青青的确好说假话,并且说假话时,脸不红心不跳,说的跟真的一样,有几次老师把青青的话都信以为真。
老师调查后了解到,孩子说假话的原因是家长一手造成的,青青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想法或做法不符合家长的要求,就训斥孩子,并说孩子缺心眼,没有主见等,有一次,老师到青青家去家访,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就说了孩子的一大堆缺点,还特别强调孩子假话连篇,对家长没有一句实话,孩子站在一旁非常尴尬,一晚上低着头一句话没说。
后来青青和老师相处时间长了,在和老师的一次长谈中青青流着眼泪说:
老师我也不愿意说谎,有很多事我也是想说实话,遇到自己不知道如何解决的事情时告诉父母希望得到家长的帮助,但是怕父母训斥我,有时不但得不到爸爸妈妈的帮助,还要听他们埋怨,看他们的脸色,所以一有事爸爸妈妈一问,我就禁不住说假话。
鉴于此,老师多次家访,认真做了家长的工作,指出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当着外人的面老是强调孩子的缺点,特别是说假话的问题,导致了孩子的反感。
经过老师的努力,家长认识到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了很多,有问题能和孩子商量着解决,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家庭和谐幸福,孩子健康成长。
由此可见,家长不能和孩子正常沟通,甚至沟通过程中假话连篇是家长逼出来的。
家长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必须改变自己。
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学着去理解孩子,设身处地的为孩子考虑,就能改变目前的现状。
3、帮助孩子理清心中千千心结。
子进入了青春期会有更多的烦心事,事情一多,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解决,家长如果能够帮助孩子理清千千心结,孩子肯定非常乐意与你们沟通,如果你帮他们越理越乱,孩子就不会有主动与家长沟通的愿望。
有一天,心理咨询师来了一位特殊的高二女孩,她的父亲说女儿现在与母亲基本不说话,与他沟通也很勉强,女儿的房间就在父母房间隔壁,但是与父亲沟通却是通过手机短信息进行。
她坐在我面前时,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她慢慢翻开一本笔记本,一个个问题都展现在我的眼前,写了满满三页纸。
她说就是这些问题,每天缠绕着她,她觉得做人怎么这么难啊!
父母亲回答不了这些问题,更谈不上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她不想与他们交流。
4、适度地与孩子沟通一些“禁忌”的话题。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对本市5所学校1700名初高中学生开展了一项青春期调查。
近六成中学生对异性亲密交往表示“顺其自然”,这一比例在高中女生中达到89.32%,其中不少已经发生了性行为。
青春期异性吸引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理上情感上需求、摆脱孤独感压抑感需要、缓解学习压力、满足攀比心理、满足好奇心理。
其实有63%的学生希望有课堂教育让他们了解青春期的一些生理、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并且在教育中不要犹抱琵琶半遮脸,说一半留一半,让孩子在探索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我们家长应该与恋爱中或即将步入恋爱中的孩子讲明这样的道理:
相爱很美好,相爱有责任。
如果把这份感情与相应的责任之间的关心让孩子搞懂了,相信孩子会理智对待的。
5、走进心里看孩子的大事情。
天心理咨询室里走进一个流泪不止的女孩,我看着很心疼。
咨询后才知道,女孩的同桌男生经常说她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真好最近她考试连续失误,竞赛的机会、保送的机会就因为连续的考试失误而告吹。
家长认为男孩这句话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理他就是了,但是女孩就是不能解脱,那句话每时每刻刺痛着她的心,觉得压力很大。
我们成人认为的小事往往是青春期孩子不能释怀的大事,特别是同伴之间的看法,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心里特别在乎。
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解决好这些大事,想办法让他们走出来。
家长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去体会,这样才能够找到沟通的语言。
6、从心灵出发才能到达心灵深处。
通的前提是要放下对与错,家长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营造了一个平等的家庭交流氛围,孩子就会愿意沟通。
沟通时必须付出真心和真情,人与人交流,惟有真情才能让人感动,与孩子交流也不例外。
7、沟通不能拿孩子与别人比。
们的家长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我们的出发点可能想通过比较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但是比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丧失了孩子的自信性和自尊性。
与步入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具体办法:
1、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
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
2、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申斥。
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3、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
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去年,我的班上有个孩子特别喜欢在做作业的时候看电视,他的爸爸妈妈为了改正他的毛病,在孩子学习时,不仅不让孩子看,自己也不看电视,避免孩子分心,效果特别好。
4、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5、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
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
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
6、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
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
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
7、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
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
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的成长。
8、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
9、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
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
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六、家长要主动加强家校联系
教育好一个孩子,光靠家长或光靠教师是不够的,只有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促进孩子的成长。
因此,家庭和学校之间要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体谅的工作关系。
1、家长要主动、积极地去访问学校、访问老师──“校访”和“师访”。
这样做,可使家长在家校联系中处在比较主动的地位,可以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与老师就教育子女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比较充分的交流。
校访时,既要访班主任,也要访科任老师;如果能事先同老师取得联系则更好。
应当注意的是,在没有特殊情况时,不要在上课时到教室里找人,以免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2、家长要热情欢迎上门家访的老师。
家访谈话时,孩子是否可以在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明显的分歧,则应让孩子离开。
家长应当认真倾听老师的介绍、要求和建议,不要较易打断老师的话,更不要听到孩子的缺点就感到脸上挂不住,或急忙辩护,或当场打骂孩子。
家长还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既不要为了给老师留下一个对孩子的好印象而光谈优点,也不要为了说明自己严于教子而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
家访后,家长应同孩子谈话,把老师的要求同家长的要求统一起来,千万不要出现老师家访,孩子被打的现象,以免使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3、积极参加家长会,非不得已不要缺席或请家中其他人代为出席。
不要迟到或早退,以体现对学校、对老师的支持和尊重。
每个家长的发言不要太长,有些想法如在会上不便谈。
可在会后与老师个别交换意见。
家长会结束后,要向爱人传达会议内容,以求统一认识,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4、家长不宜在孩子面前随便议论老师,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有损于教师的威信,归根到底,还将有碍于孩子接受教育,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进步。
总之,当孩子进入初中,他们就迈开了从童年走向成人的第一步,这个阶段接受的东西,往往将影响他们今后一生。
抓好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愿我们的家长和我们一道,为培养合格的中学生而共同努力。
七、案例
案例1:
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我咨询过这样一个高三男孩,父亲是民营企业老总,经济条件好。
孩子很聪明,小学数学常考班级第一名。
到了初中,父亲为了让孩子能够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反复为儿子转学,初三那年换了三所学校。
所有的决定都是父亲一个人说了算,儿子的反对父亲根本就不当回事。
儿子高考总分只有170分,性格越来越内向,不与任何人讲话,家长这时才真正着急找心理咨询了。
随着咨询的深入,男孩写下这样一段话:
小时候,我是一个很快乐的孩子,虽然那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是我却得到了所有人的爱,很幸福,天真得可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慢慢的变了,变得沉默寡言,变得现实,变得对现实失望,对家失望,变得不那么容易信任别人,我开始孤独,无奈,寂寞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我,我怕接触别人,因为我怕成为朋友之后又突然失去,有好几次都是这样,因为听父母的话不停地转学,虽然父母是为了我,但是这彻底改变了我的性格。
这几年来我的生活一直都那么压抑,有时候会情绪失控,但我没办法,我控制不住,我的内心已经饱和了,已经承受不起了。
我想改变——可是我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夜里,我只想哭。
案例2:
有了心事不愿意告诉父母
“如果有心事,你会告诉父母吗?
”对于这个问题,导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中学生。
“不一定,有些会有些不会。
”“额,一般不会。
”……受访的三名高二学生都表示,如果有心事一般不会告诉父母。
高二学生小林说,所谓心事,就是不大适合和父母说的事,比如说每个人都会有暗恋对象,和同学闹矛盾或碰到什么挫折等问题,这些小林选择和好友说,而不会和父母说。
“如果说是心事的话,一般比较少和父母说。
”另一名高二学生小陈说,他所在的同学和朋友圈子,很少有同学什么心事都和父母讲。
不过,小陈认为,设立“倾听日”,提醒大家关注“亲子沟通”,对加强亲子沟通多多少少有个提醒作用。
采访中,一初三学生小陈告诉记者,平时有心事他很少和父母讲,但他周围有几个同学和父母很聊得来。
“我同学爸妈知道我同学早恋,并不是马上制止,而是慢慢开导,这样的父母太难得了。
”小陈说,与父母特别聊得来的,都是从小培养的。
厦门英才学校心理老师赵丽认为,孩子不愿意把心事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