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精神是什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788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国工匠精神是什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国工匠精神是什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国工匠精神是什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国工匠精神是什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国工匠精神是什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国工匠精神是什么.docx

《大国工匠精神是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国工匠精神是什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国工匠精神是什么.docx

大国工匠精神是什么

大国工匠精神是什么?

LT

       日本工匠也是非常专一和执着的,他们更加安贫乐道。

冈野信雄多年来只做一件事:

旧书修复。

这是一件收入不高,也没有什么前途的工作。

但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

任何污损破烂的旧书,他都能修复。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不少,他们都存对自己工作有着近乎执着的追求,对自己要求苛刻,对事业充满骄傲。

以次充好在他们看来是一种耻辱。

       一家生产螺母、只有45个人的小公司,也把日本的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它就是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

日本哈德洛克工业创始人若林克彦有一次在一个展示会上看到一种防止松动的螺母,但结构复杂价格高昂,效果一般。

       那段时间,如何做出永不松动的螺母成了若林克彦的心病。

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找到了在螺母中增加榫头的办法,他终于做出了永不会松动的螺母。

       后来,日本最大的铁路公司以及日本新干线都开始采用了哈德洛克螺母。

面对胜利果实,若林克彦非常激动,因为,他为这一天执着追求了二十年。

现在,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很多发达国家都要向这家小公司订购这小小的螺母。

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产品虽然简单,技术含量很高,但很难被模仿。

原因在于他们的秘诀不在于技术,在于技能。

       其实,我国古代也有工匠精神。

       最有名的就是鲁国人鲁班,姓公输,名般。

工匠出身的鲁班,对如何提高劳动效率和工艺水平十分专注,喜欢小发明、小创造,正是因为这种专注,他的发明创造很多,包括曲尺、墨斗、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

这些发明大大提高了工匠们的劳动效率和工艺水平。

       据说石磨也是鲁班发明的。

当时鲁班发现,用两块比较坚硬的圆石,各凿成密布的浅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转动,就把米面磨成粉了。

这一发现,是古代粮食加工工具的一大进步。

同时,他还发明过砻、碾子等农机具。

       在建筑和雕刻方面,鲁班也有贡献,刻制过立体的石质九州地图,可能是最早的石刻地图。

此外,还传说他刻制过精巧绝伦的石头凤凰。

在兵器方面,鲁班曾经为楚国制造攻城用的“云梯”和水战用的“钩强”。

楚国军队用“钩强”与越国军队进行水战,越船后退就钩住它,越船进攻就推拒它。

他还把梯改制成可以凌空而立的云梯,用以攻城。

鲁班还发明了锁钥。

在周穆王时已有简单的锁钥,形状如鱼。

鲁班改进的锁钥,形如蠡状,内设机关,凭钥匙才能打开。

       《墨子·鲁问》还记鲁班削木竹制成鹊,这种仿生机械可以飞上天。

另据《鸿书》记载,他还曾制木鸢以窥宋城。

《论衡·自纪·儒增》记述了一种传言,说他制作出备有机关的木车马和木人御者,可载其母。

       西汉时代著名工匠、发明家丁缓也有不少发明创造,其中重要的就是发明了“被中香炉”。

       东汉时代的魏伯阳,专注于炼丹。

经过多年实践,终成正果,写成《周易参同契》,这部著作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冶炼著作。

魏伯阳也因此被尊称为“万古丹经王”。

       东晋时著名的石刻雕塑家戴逵从小喜欢石刻,经常在各地向名师学习,后来技艺提升很快,传说洛阳龙门大佛像为其所雕。

       綦毋怀文是中国南北朝时著名的冶金家。

他专注于冶炼技术,创造的“灌钢法”或“团钢法”等炼钢方法,是我国冶金史上一项杰出的成就和创造,在世界炼钢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以上可以看出,无论是德国、日本等外国技术水平发达的国家,还是我们古代的工匠、艺人,他们的工匠精神中,执着专注是他们非常重要的一点。

为了一个发明,为了一个工艺的改进,为了一件作品,他们可以几个小时、几天、几年,甚至倾其一生,专注其中。

这正是他们的精神之所在,也是他们闻名于世的法宝。

 作风严谨

       古今中外,作风严谨也是一些知名工匠们的共同特征之一。

       他们做事认真规范,态度严谨,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不浮躁,不投机取巧,不看重钱财,不看重职务。

面对浮躁的社会,保持初心,不被外界繁杂的世俗诱惑,坚持标准,认真细致,耐得寂寞。

       还是先说德国。

       德国人的严谨,在全世界是有名的。

这可以从一个小小螺丝钉看出来。

“飞机安装环节要求非常严格,假如有6个螺孔,那么技师就只能拿到6个螺丝钉;如果掉了一个螺丝钉,死活都要找出来,”德国海里派克直升机责任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柳青说,“在飞机制造行业,工程人员需要非常严谨。

如果一个螺丝钉不小心丢了,很可能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这一枚小小的螺丝钉,折射出了德国制造业一直传承的工匠精神:

 就是一名工匠要作风严谨,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

       不因为追求效率而投机取巧,损害产品或者工程质量,是德国工匠精神的一大特点。

一位中国教师在德国进修时发现,学校门前一条几十米的马路在翻修,正在重新铺上地砖。

让他惊讶的是,两位工人竟然干了两个多月。

要知道,这样的工作量,在中国要不了一天就会完成。

这位教师非常好奇,走近一看,只是这两位工人非常仔细,每一块砖都按同一个程序在铺设,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一丝不苟,不省一个步骤。

中午的时候,他们准时休息;下午到点后,他们准时下班。

当时,这位教师想,这样的效率也太低了。

但看着他们铺设出来的像艺术品一样的地面时,他还是非常服气的。

       不因为追求利润而偷工减料,损害产品或者工程质量,是德国工匠精神的又一大特点。

 无论是汽车、刀具,还是厨房用品,德国的产品经常给人厚实、耐用的感觉。

在德国,很多企业的研发人员和工匠不把“性价比”放在第一位,他们所追求的是生产出质量最好的产品,“但求最好,不怕最贵”。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德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占据高端市场的原因。

       德国人作风上的严谨,有时甚至到了有点循规蹈矩、机械、教条的地步。

一个笑话可以证明:

将电话亭标上男女,结果好多人都按规矩男女分开进亭,一打听,大部分为德国人。

       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说明了德国人的严谨。

一位中国人被西门子公司录用,入职一个多月后,他制作一盒名片的申请还没有被批准。

原因是他们制作名片是与一家公司合作的,中间需要多人审批,并且要很多人一起制作,以减少成本。

       有时候,德国人按程序办事的原则能让外国人干着急。

德国人喜欢按计划办事,一些德国公司的年度计划、月度计划也执行得很好,很少出现不按计划办事的事情。

有的公司规定,如果不是计划内的事情,员工可以拒绝执行。

       认真规范是德国人作风严谨的工匠精神的一个典型特征。

网上流行的一组照片表明,德国工人布线一切都是严格按要求进行的,无论有多少条线路,都是像一个模子刻的一样,标标准准,整整齐齐。

广东一位知名技工院校的校长看过后评价:

“看看这个,你就知道什么叫工匠精神。

看到我们一些地方像蜘蛛网一样的布线,心里就堵得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认真、细致、严谨、处处追求完美,这些典型的德国标签不是一朝一夕铸就的。

       在英国,也有这样的案例。

早期,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John·Harrison,1693–1776)费时40余年,先后造出了5台航海钟,其中以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最为突出,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

在制作过程中,哈里森不被外界的高薪诱惑,认真细致,坚持标准,耐得寂寞,几十年如一日,潜心制作航海钟,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

       日本人也因为作风严谨而出名。

在一些国家,经常把如何生产数量放在第一位,但日本匠人首先看重的是质量。

一般日本人干活比较慢,但是很少出差错,甚至有零差错的人。

这样的人每天工作都是高度集中,压力也很大,因此,很多人日本因此出现了身体和精神上的问题。

       一位在日本工作的人讲述了他一段亲身经历。

一些日本工人工作太认真,太仔细,可以到你想不到的程度。

他在日本工作时负责成品核算,一个钣金件在高精度数控机床上加工,加工成本要精确计算到加工一个四方孔要冲几下的程度,虽然那个时间可能只有几秒,还要存档备案。

两个机种做成本比较时,精确到由多少个零件、标准件组成,所有的零件有多少次折弯,焊接的累计长度是多少等。

部品检查时,一个很小的零件,尺寸角度都要检查两遍,检查数据都要记录备案。

他们技术部一位叫三木的设计员,与客户的所有往来邮件都打印成册,分类标识。

并且,他每作一次设计改动都要算一下成本。

       一些日本人在工作时好像暗中比赛,你工作细,我比你还细。

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也是一样。

在一些小的温泉,抹布的干净程度可以用来擦脸。

其中,体现最多的,就是严谨的工作作风。

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也是世界各国工匠精神的一个共同特点。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具体到工匠精神,是指在技术精湛的前提下,不骄傲,不满足,不得过且过,注重细节,精雕细琢,精雕细镂,追求完美,追求极致。

       精益求精也是德国工匠的标配。

据报道,法兰克福财经管理大学经济学家博飞说,对于大多数德国人来说,“完美”是不存在的,无论一个产品或者一个事物有多美好,总有变得更好的可能性。

德国的制造业企业目光就投射到这些可能性上。

德国制造业企业如果在某一行业取得领先优势,绝不会满足于自己的领先地位,而会不断加大投入,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不凑合,做到极致,是日本工匠精神的特点之一。

这与日本人的性格有关,他们非常在乎自己的名声,有时候宁愿死也不愿意破坏自己的名声。

正因为这样,他们的手工制品一旦有什么瑕疵,工匠心里会非常难受,所以,他们也不允许这样的产品从自己的手里出去,即使是很小的瑕疵也不可以。

       这种不凑合的态度流传到了现代很多日本大企业中去,特别是丰田的精益生产。

一旦出现瑕疵,立马亮红灯示意,及时处理掉,不让有瑕疵的产品进入市场。

       关于日本的产品,我们印象最深的可能是电饭锅和马桶。

有段时间,很多国人到日本抢购。

       为什么有人去日本买电饭煲?

2016年两会期间,雷军在谈供给侧改革时,给出了答案。

 他说,近年来,在日韩等国家常能看到中国的购物大军。

开始时他以为,专门买日本电饭煲的人是过分迷信外国产品。

后来,发现日本电饭锅的确做得好。

一是采用了IH电磁加热技术,直接对金属内胆进行加热,实现了对整个内胆的环绕加热,加热更加均匀。

其中的金属内胆,导热性要求很高。

二是加压,让米粒在饭锅里面跳舞。

这样,让米柔软糯香,口感和营养都有大幅提升。

这表明,他们不满足只是把米饭做熟,而是精益求精,还注重米饭口感和营养。

       为什么国人去日本抢购马桶呢?

       原来,爱干净、爱厕所是日本人的习惯。

早在公元6世纪,日本人就发明了可以冲水的厕所。

到了公元14世纪,每天必须洗澡已成为全民生活习惯。

正因为如此,对日本人而言,一个洁净舒适的马桶,就是生活品质。

根据科技发展水平,对马桶不断进行创新,是日本人的追求。

为此,日本北九州有一个新落成的“厕所博物馆”。

从20世纪初期的陶瓷蹲式马桶,到当下最新款高科技马桶盖,博物馆内数千件展品无异于一部马桶发展史。

现在,日本最先进的马桶盖,集自动开盖、喷水、烘干、加热、除臭、消毒等功能为一体,且喷水水温和水压可按个人需求进行调节;还有的马桶盖有特殊音响功能,可以掩饰人们便溺时发出的尴尬噪音;有的马桶盖甚至可以对使用者刚刚排出的废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自动将分析结果发送邮件给其私人医生。

       这对于开始追求生活品质的国人来产,到日本抢购马桶就不足为奇了。

       日本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日本的银壶制作上也可以体现出来。

一位考察了日本新泻的银川堂、清雅堂,高冈的银荣堂、竹中斋、金寿堂,京都的藏六家、竹影堂,东京的大渊银器、数本谦次家,拜访了几位80岁左右的日本知名银壶专家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通过这次考察,真切接触、学习了日本的“工匠精神”。

“所谓的工匠精神,第一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在日本人的概念里,你把它从80%提高到99%,和从99%提高到99.99%是一个概念。

他们不跟别人较劲,跟自己较劲。

没有这种精神,怎么可能有代代相传下来享誉世界的银壶工艺?

       另外一个例子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树研工业公司1998年生产出世界第一的十万分之一克的齿轮。

照说,他们应该满足了。

但是,2002年,他们又批量生产出了重量为百万分之一克的超小齿轮。

这种世界上最小最轻的有5个小齿、直径0.147毫米、宽0.08毫米的齿轮被称为“粉末齿轮”。

       真正让人惊讶的是,这种粉末齿轮在任何行业都完全没有使用的机会,可以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但他们还是要投入2亿日元去开发这种没有实际用途的产品。

其实,这就是对极致精神一种追求。

       日本的一些产品,可以精益求精到什么程度呢?

产品精确到可以无需检验。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从1970年到现在,梅原胜彦始终在做一个产品——弹簧夹头。

他的公司上市时,连老板在内仅有13个人,但公司每天平均有500件订货,拥有着1.3万家国外客户,其超硬弹簧夹头在日本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60%。

       这样的成绩来自于梅原胜彦对质量的极致追求。

他的信条是:

不做当不了第一的东西。

有一次,一批人来到公司参观学习,有位大企业主管问:

“你们是在哪里做成品检验的呢?

”回答是:

“我们根本没时间做这些。

”开始,这位主管感觉不可能,但最后发现,很多日本公司真的没有成品检验的流程。

就是说,他们的产品可以做到无需检验的程度。

       实际上,精益求精并不是国外工匠的专利,在我国,很多工匠也传承着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大国工匠》电视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我国时速300公里的高铁上,有一个重要部件——转向架。

每片转向架的体重有1.1吨,定位臂落在四个车轮的节点上,每个接触面不足10平方厘米,当列车以时速300公里运行时,接触面承受的冲击力有二三十吨。

缝隙大了,车轮可能会松脱;如果完全焊死,转向架就无法再打开,影响列车检修。

这个转向架,不只在中国,全世界所有高铁生产线上,都要靠手工研磨。

按照国际标准,留给手工的研磨空间只有0.05毫米左右,也就是相当于一根细头发丝。

       宁允展就是负责这道工序的高铁首席研磨师。

过去的十多年,宁允展就在这细如发丝的空间里施展着自己的绝技。

       磨小了,转向架落不下去,磨大了,价值10几万元的主板就报废了。

宁允展的同事说,宁允展的绝活也正在这里,他可以像绣花一样,把切口表面这些隐约的竖线,织成一张纹路细密,摩擦力超强的网,“0.1毫米的时候,国内大概有十几个人能干。

到了0.05毫米,别人都干不了了,目前就只有他能干”。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位毕业于某铁路技校的高铁首席研磨师先后获得了5项国家级技术专利。

现在,他投入到了更高速度列车的生产,并在工作中不断地研发新项目、新工艺。

敬业守信

       之所以把敬业守信列为大国工匠精神的第四条,是因为敬业和诚信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敬业就是爱岗敬业。

即热爱自己的岗位,尊重自己的职责,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不仅仅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份职业,更重要的是当成一份事业,干一行,爱一行。

因为,“习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热爱自己的行业、专业和岗位,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才能干出成绩,成为“大匠”。

在实际工作中,敬业就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得失,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咬定青山不放松。

我们常说的吃苦耐劳、默默无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呕心沥血、诲人不倦、鞠躬尽瘁、孜孜不倦、恪尽职守都是对敬业精神的最好提炼。

       守信就是诚实守信。

即事事遵守职业道德,讲究信誉,不弄虚作假。

       还是先从德国人的敬业守信说起。

       报载,家住武汉市老城区的余先生,2010年收到一封来自德国的信。

写信人是余先生所住房子的承建商,他告诉余先生,这栋已经80年的老房子的详细资料一直保存在他们那里,按要求该进行一维修了。

他们提供了维修方案,并承诺帮助维修。

       余先生被深深感动了。

80年过去了,当年修建这栋房子的承建商恐怕早已作古,何况又相距万里,可不管怎样,人家对于产品的跟踪服务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德国人用鲜活的事实,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直观形象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敬业,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守信。

而这些,却恰恰是我们这个民族当前最缺乏的。

       再来看一个德国人的故事。

我国某地消防队的消防车需要修理。

由于车是德国进口的,来维修的修理人员也是德国技术人员上门服务。

一个周五的一大早,两位德国技术人员和一位翻译就来到了现场。

结果维修遇到了麻烦,一直修理到晚上很晚了才修好。

中午,饭点到了,消防战士们为他们准备了饭菜,他们竟然拒绝了。

那天天气特别热,一出门就汗流浃背,但看他们那不厌其烦的表情,像是一种享受似的。

他们这种敬业的精神,感染了在场的很多人。

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服务和敬业,让他们的汽车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地位。

       让我们再来看看日本人是如何敬业的?

       极度自律是日本人敬业精神的一个具体体现。

       《丑陋的日本人》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在秘鲁工作的日本人,妻子马上要临产了,还照样上班。

上司知道后,要他回去照顾妻子,不料还被拒绝了。

后来上司强行让他回家。

这位日本人把妻子送到医院后,又很快返回来工作。

上司非常不解,这位日本人回答:

“工作第一!

       一溜小跑是很多日本职场人士的标配。

中国留学生梁策在书中记叙了这样一个情景:

“在一个日本银行,每一个人工作都非常直流专注和忙碌,没有闲谈的。

两个人的座位虽然只有几米,但员工都是一溜小跑,好像有什么急事一样。

事实上,是没有急事的。

”但正是这一溜小跑,说明了日本职场人士的敬业。

       另外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也很好地诠释了一些日本人的敬业精神。

一位女大学生到东京帝国饭店打工,负责洗厕所。

第一天下来,就感觉非常恶心。

正在不想干的时候,她发现一位老清洁工竟然居从清洗后的马桶里舀了一杯水喝下去。

大学生非常惊讶,但老清洁工却解释说,她刷洗后的马桶干净得连里面的水都可以喝的!

       老清洁工的举动让大学生认识到,无论什么工作,只要敬业,都可以做到更好,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后来,这位大学生也从她自己清洗过的马桶里舀了一杯水喝了下去,也同样震惊了别人。

       她叫野田圣子,后来步入政坛,成为了日本内阁邮政大臣!

据说每次自我介绍时,她总还是说:

“我是最敬业的厕所清洁工,和最忠于职守的内阁大臣!

       实际上,普通的日本人也非常敬业。

一位到日本工作的国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日本,很多人的一生就是工作的一生!

”在日本,最忙的是工薪阶层,因为忙于工作,他们不能照顾家人,很多人独身。

虽然有劳动法,但是很多企业加班不给钱;经常需要工作到深夜,很少人有怨言。

如果你按时下班,就像是做了亏心事一样难堪。

日本的法定休息日每年127天,但是很少有全部休满的。

企业对员工表扬很少。

2002年的一天,这位国人雨天下班骑车摔倒骨折,但他没有休息一天,但没有人表扬鼓励他,好像是应该的一样。

       在日本,很多人讲究做有做相,站有站相。

成田机场的地勤人员每天早上都要齐声高呼行动四准则:

说话大声点儿,行动利索点儿,见人打招呼,脸上要微笑!

日本快递公司佐川急便的工作人员,送货时总是一边跑一边喊“我是佐川急便,请多关照”。

其实,一人在外送货,没有人监督,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工作作风告诉世人:

佐川急便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素养就是这样的。

       日本技师的敬业,从一个日本影片——《入殓师》也可以看到。

一位大提琴师失业后,到葬仪馆当了一名葬仪师。

通过他出神入化的化妆技艺,一具具遗体被打扮得就像睡着了一样。

对于人们的好评,这名葬仪师说:

“无论你做什么,都要跟它建立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用心交流。

       其实,并不是外国的月亮才圆。

在我国,敬业守信也是有传统的。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汽修店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司机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要求修车后多开发票,被店主拒绝。

顾客生气地说:

“你答应我的要求,我会常来的!

”还是被店主拒绝,并要求他马上离开。

不料,顾客反而露出微笑,十分敬佩地对店主说:

“其实,我是一家运输公司的老板,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现在终于找到了。

”这位店主面对诱惑,坚持职业道德,最后,靠诚信得到了客户的信任,赢得了生意。

       第二个故事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

秦国人季布一向说话算数,信誉很高,因此有不少朋友。

正因如此,当时有人说: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

后来,他因为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通缉。

结果,他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保护他。

这说明,一个人诚实守信,一定会得到帮助的。

       第三个故事是现代的。

王红卫是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卷烟厂卷包车间卷烟机挡车工,一名工龄30年之久的老师傅。

王红卫每天都坚持提前半小时到单位,不论朝暮、寒暑。

捧起烟支,仔细地比对长度、扭转烟支、轻剥水松纸……待确认质量百分百合格后,他才放心地将设备与包装机对接。

这就是“三检”之一的首检。

然后是自检,再就是互检。

 王红卫每天的工作都是这样,可以说是枯燥的,乏味的,只要认真,也是不难的。

但难的是天天都认真。

王红卫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是连续14年无市场投诉记录的保持者。

按照一台中速卷烟机每分钟生产7000支烟支算,在过去的十四年里,经他手的88亿支烟,始终保持着支支一流的稳定品质。

“这‘三检’我们都在做,要做到14年无投诉太难了?

”同事来取经。

“没啥特别的,我只是不错过一次时间节点,不漏掉一根烟支,不放过一个缺陷!

”王红卫认真地说。

       敬业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态度。

有一位高速公路的收费员,一直坚持微笑服务,从不带着情绪上岗,总是以一张真诚而又亲切的笑脸迎接过往顾客。

有几次,面对在收费中故意找茬、口带脏字的驾驶员,他不急不恼,始终坚持有理有节,耐心说服,最终用真诚打动了对方。

面对委曲,他泰然处之。

       古今中外的事例说明,只有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才能成为行业内的专家,才能成为大国工匠。

'敬业'在我国古代《礼记·学记》中就以'敬业乐群'明确提了出来;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敬业,是不容易的。

正是因为这样,有些人特别是有些青年工人心情比较浮躁,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评价,动不动就 '跳槽',连爱岗都谈不上,何谈敬业!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好产品,是不容易的。

       但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偷懒耍滑,得过且过,终将会被淘汰。

产业工人的代表、劳动模范许振超说:

“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主人翁精神。

爱岗敬业、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这就是他敬业精神的集中体现。

       俗话说: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

只有诚实守信,用心做好产品,才能赢得客户,树立品牌,从而赢得市场。

 

推陈出新

        社会的进步,很多是因为传承,但更多的是创新。

       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只能让社会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