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模块综合测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552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新坐标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模块综合测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堂新坐标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模块综合测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堂新坐标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模块综合测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堂新坐标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模块综合测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堂新坐标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模块综合测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新坐标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模块综合测评.docx

《课堂新坐标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模块综合测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新坐标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模块综合测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堂新坐标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模块综合测评.docx

课堂新坐标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模块综合测评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

45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5·安徽学业水平测试)“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现象。

下列政治制度与此相关的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D.科举制

【解析】 题干材料意为:

在周朝继承制中,能继承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位置的是他们的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即嫡长子;若正妻没有儿子,则以身份最尊贵的其他妻妾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为继承人。

故该材料描述的是宗法制。

【答案】 A

2.《汉书》记载:

“秦遂并兼四海。

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为此秦开创了(  )

A.郡县制B.皇帝制

C.三公九卿制D.分封制

【解析】 西周后期,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最终导致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战争四起,传统的政治秩序受到冲击,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而这些都是分封制的弊端带来的必然结果。

秦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

【答案】 A

3.元朝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的地方有(  )

①河北 ②山西 ③山东 ④辽宁 ⑤西藏

A.①②③④B.①③⑤

C.①②③D.③④⑤

【解析】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答案】 C

4.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解析】 明代内阁没有统领军队的权力,故A项错误;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都没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明代内阁仅备皇帝顾问,清代军机处可以跪受笔录,这两个机构都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故C项正确;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都无权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故D项错误。

【答案】 C

5.“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在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哪项措施为之提供了保障(  )

A.建立四百人议事会B.实行“陶片放逐法”

C.建立公民陪审法庭D.发放“观剧津贴”

【解析】 伯利克里时代,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答案】 D

6.右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

题干关键词“裁量公平”“法律的强制力”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和威严。

双眼蒙布,说明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来做出公正的判决,故选C项。

【答案】 C

7.(2015·福建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所示的漫画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

A.“君权神授”B.内阁对国王负责

C.国王“统而不治”D.国王掌握国家政权

【解析】 由“国王……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可知,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项正确;A项与漫画无关;B项与“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史实不符;D项说法错误,国家政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答案】 C

8.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其称赞的是(  )

A.三权分立B.联邦制

C.中央集权制D.两党制

【解析】 由材料看出作者强调的是地方的自治和分权,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联邦制度是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的有机结合,故选B项。

三权分立是国家的权力分配,不涉及地方制度,排除A项;中央集权不利于地方,排除C项;两党制不涉及分权,排除D项。

【答案】 B

9.下图揭示了德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特征是(  )

【导学号:

32700058】

A.发展历程曲折

B.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C.是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

D.德国的民主制度深受专制主义者和军国主义分子干扰

【解析】 从图片中“封建主义”“军国主义”等信息可知,漫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德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故选B项。

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B

10.(2015·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

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

法国颁布1875年宪法

确立了共和政体

D

德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共和政体,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B

11.(2015·上海高考)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两(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和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

这些令他“呜咽”的和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 《南京条约》是中英两国签订的,与美国无关,故A项错误;清政府与英、法、美国签订《天津条约》,故B项正确;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与美国无关,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 B

12.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称:

“洪秀全除推行宗教革命及种族革命以外,他有社会革命的思想没有?

他提倡男女平权,但他的宫殿充满了妃妾。

”这则材料反映出洪秀全(  )

A.主张在中国全面复兴西方基督教

B.想打倒列强,恢复中华民族的自由

C.企图建立新朝代而非新国家或新社会

D.对于社会革命也是十分积极的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错误;太平天国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不是打倒列强,排除B项;由材料信息“他提倡男女平权,但他的宫殿充满了妃妾”可知他想建立的依然是一个封建王朝,排除D项。

故选C项。

【答案】 C

13.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定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这场战争发生在(  )

A.18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末D.20世纪初期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近代史”“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条约”“苛刻”。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指甲午中日战争,故选C项。

【答案】 C

14.孙中山指出: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为此他采取的行动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发动辛亥革命

C.建立中华民国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 材料中的“起事”“以互相联络为要”意指革命必须有革命组织领导,故选A项。

【答案】 A

15.毛泽东指出: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有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

”这种“姿态”主要指(  )

A.先进阶级政党指导

B.社会主义革命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特点

【解析】 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而五四运动时中共还没有成立,A项错误;五四运动还不是社会主义革命,B项错误;C项是这种姿态出现的原因,不是表现,因此C项错误;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的进步之处在于具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故选D项。

【答案】 D

16.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共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

党员数量消长

党员成分构成变化

A.1921年和1922年B.1937年和1938年

C.1927年和1928年D.1949年和1950年

【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a年下半年较上半年党员数量大幅减少,而在b年6月又得到较大发展,党员成分构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先以工人占主导发展到以农民占主导。

由材料分析可知,a年指1927年,b年指1928年。

1927年大革命由高潮转向失败,中共党员人数大幅减少,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革命队伍的壮大,1928年党员人数又大幅增加,而且农民占多数,故符合题意的只有C项。

【答案】 C

17.(2016·临川高一检测)遵义会议的最大贡献是(  )

A.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坚持了游击战争,顺利掩护主力红军转移

C.决定了红军继续北上进军陕甘宁

D.事实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解析】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在1935年的“八一宣言”,A项错误;“坚持游击战争,顺利掩护主力红军转移”是在红军长征前,B项错误;“决定了红军继续北上进军陕甘宁”是在遵义会议后,C项错误;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故选D项。

【答案】 D

18.(2015·四川学业水平测试)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一伟大胜利(  )

【导学号:

32700096】

①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③实现了中国的完全统一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③与事实不符,当时香港、澳门都还未回归,而直至今日,海峡两岸还未统一,故排除③。

【答案】 D

19.《全球通史》中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性质是(  )

A.社会主义革命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D.农民革命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革命是指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第二次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

“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是指1917年4月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列宁认为俄国革命应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四月提纲”提出之初遭到党内的反对,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事实的证明,列宁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故选A项。

【答案】 A

20.新中国成立后,一位民主人士说:

“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

”意指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

这一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解析】 由“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可知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C

21.(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文化大革命”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它开始于(  )

A.1956年  B.1966年

C.1976年D.1978年

【解析】 “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1966年至1976年,其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22.“你下岗,我上岗”这句出现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话语,令全体国人激动不已的主要原因是(  )

A.从此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C.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D.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解析】 A项错误,澳门回归后中国国土上才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项正确,香港的回归,开创了香港的新纪元,也给内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C项错误,台湾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D项说法虽正确,但是材料说的是对国人的影响,排除。

【答案】 B

23.周恩来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据此判断当时中国代表团出席的会议是(  )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

C.联合国大会D.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求同立异”方针,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

【答案】 A

24.一位学者认为: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

”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

A.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B.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了中美关系的改善和正常化对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故选B项。

A、D两项表述正确但材料并未体现,C项表述错误。

【答案】 B

25.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的文章称: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

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你对“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的理解是(  )

A.欧盟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B.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改革开放后已成为世界大国

【解析】 A、B、D三项都是促成“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的因素,它们共同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选C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2分,第28题20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

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1999年)

(1)明清两代为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人们对“民主”的认识存在什么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

(8分)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有何重要意义?

(4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

(2分)

【解析】 第

(1)问由所学知识较易答出,回答时要注意时间限制,即“明清两代”。

(2)问的第一小问要抓住材料二中“君民共主”“为民做主”等提示语;第二小问要从思想传统、经济等方面入手。

第(3)问的第一小问要抓住材料三中第一句话这一关键信息进行理解;第二小问应从其对民主政治影响的角度入手回答。

第(4)问回答时要抓住“村民实行自治”“依法治国”等关键信息。

【答案】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问题:

当时人们没有真正理解“民主”的内涵。

原因: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对西方国家了解不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3)进步性:

明确提出主权在民。

意义:

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4)扩大了基层民主,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标志着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或是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议会内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材料二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材料三 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要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议员通过普选方式产生。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内阁各部部长副署。

(1)材料一、二分别出自哪部文献?

两则材料反映出两国元首所处地位有何不同?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两国元首的产生方式和与各自议会之间关系的差异。

(4分)

(3)在学习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后,小张同学认为法国的政体进步,小王同学认为德国的政体有效。

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4分)

【解析】 回答第

(1)问的关键是正确识记两部文献。

(2)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答出两国元首的产生方式及与各自议会关系的不同即可。

第(3)问是开放式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权利法案》和《德意志帝国宪法》。

不同:

英国国王权力受到限制;德国皇帝大权独揽。

(2)德国:

世袭,控制议会。

法国:

选举,对议会负责。

(3)法国:

资产阶级共和制,有利于民主进程的推进。

或德国:

君主立宪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强大。

28.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材料二 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

中国设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

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

中国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

材料三 《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对抗的特点。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些年来“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盛行的原因。

材料二体现了中国的什么外交方针?

(8分)

(3)材料三中“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时下的“多极”主要包括哪些力量或力量中心?

(4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

(4分)

【解析】 回答第

(1)问要抓住材料一中“对抗与缓和的交替”这一信息。

(2)问的第一小问应从社会制度、国际关系、中国国家实力等方面入手作答;第二小问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3)问的第一小问从“多极”这一关键词入手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4)问一定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这一要求,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这一高度入手作答。

【答案】 

(1)对抗与缓和交替;“冷战”和热战并存(或欧洲“冷战”、亚洲热战)。

(2)原因:

“冷战”思维影响;意识形态冲突;国家利益冲突(领土争端、资源争夺等);中国国力的增强。

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趋势:

多极化趋势。

多极:

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等。

(4)改变“冷战”思维;抑制大国霸权;加强合作,寻求理解,“求同存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