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人民版选修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1436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人民版选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人民版选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人民版选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人民版选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人民版选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人民版选修2.docx

《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人民版选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人民版选修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人民版选修2.docx

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人民版选修2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人民版选修

(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阿奎那认为,国家是人的理性的产物,但人的理性来源于上帝的理性,从根本上说,

 

高于世俗统治者

④世俗统治者的地位高于教皇

B.

A.①②

C.①③

③④

D.②④

解析】阿奎那认为上帝高于一切,教会是上帝的代表,其地位高于世俗封建主。

此,②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C

解析】美国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是孟德斯鸠的权力制约与平衡思想,

①②③体现了

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进步作用。

近代民主思想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思想,反对

答案】A

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下列说法最符合此观点的有

①联邦政府内部分权制衡②立法权的再度分割

这一思想。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是指各权力机构之间,而不是指地域之间,故④的说法错误。

答案】B

4.孙中山认为,国家机关是由大小各种官吏来管理运作的,官吏的好坏、称职与否,

直接影响到国家治理的成败利钝。

为此,他提出了

B.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C

5.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

成果将要功亏一篑。

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

解析】政治民主化是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前提的,

但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

B、C

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

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解析】注意关键词:

本质特点。

从材料信息看,在王室继承人的选择方面,英国注

答案】D

 

两项与题干无直接关系。

7.

答案】A

查理一世实行无议会专制统治时期,最终把议会推向对立面的措施不包括

 

A.

严禁反对政府的言论

B.

进行严格的书报检查

C.

逮捕原议会反对派领导人

D.

逮捕、监禁拒购公债的骑士

 

解析】A、B、C三项均属于1629—1640年查理一世实行无议会专制统治时期的措施,D项属于查理一世在1626—1628年采取的专制措施。

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

答案】D

8.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

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

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解析】19世纪,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真正的障碍。

因此,D项正确。

11.右图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广泛张贴的宣传画,

意在提醒人们注意"立场站在哪边”

【答案】D

华民国,真正推动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发展。

【答案】A

10.2014年10月1日,美国众议院对于白宫遭到闯入举行听证会。

美国的众议院()

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席位④享有对宪法的解释权

有对宪法的解释权,故④也不符合。

【答案】A

 

问题。

当时头戴“红羊帽”(画中间的帽子)的人们是要表明站在()

-F砂

A.革命的立场上

B.封建君主的立场上

C保王党人的立场上

D.欧洲君主的立场上

【解析】“红羊帽”占据画面的最大部分,由此可推断头戴该帽的人们是要表明站在革命的立场上。

【答案】A

12•路易•波拿巴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仅仅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整套纲领。

对内是

秩序、权威、宗教和人民福利,对外是民族尊严。

”“对内是秩序”主要是指拿破仑()

 

【解析】拿破仑在建立“秩序”方面,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颁布了法典,确立了立法规范。

【答案】D

13•追溯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历史,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解析】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为争取实现八小时工作日,举行了示威和罢工,

这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

【答案】D

①是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联合组织

②积极支持当时各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

14•右图是我国为纪念第一国际成立一百周年而发行的纪念邮票。

第一国际

 

争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④领导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④的叙述显然与史实

解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诞生在十月革命后的俄国,

不符。

 

答案】A

15.电视剧《沂蒙》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抗战期间,沂蒙山区马牧池村民主选举村长,

村长是通过投豆方式从候选人于宝珍大娘与李继善中选出的,于宝珍大娘以一豆之差落选。

何全权预算支出必须通过相应的年度政府支出预算案的支持方才有效。

”自

1976年美国国

会预算程序正式执行以来,美国政府临时关门过

18次,最少的1天,最多的达21天。

通过该电视剧片段我们能够()

共产党早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尝试

专制独裁的制度,因此,②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C

材料一麦迪逊说:

“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

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

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它能控制住自己。

个“好政府”的权力,就恰到“好”处呢?

近距离看美国之四——到费城去开会》

材料二2013年10月1日,由民主党把持的参议院和由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未能就政

府预算达成一致,政府拿不到办公经费,部分部门只能暂时关门。

其实,两党的分歧焦点是

是预算,医改是医改。

美国《预算与会计法案》和《国会预算暨截留控制法案》规定:

“任

 

(1)麦迪逊等人在费城制宪会议上是如何做到“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而又“让它能控制住自己”的?

(6分)

(4分)

(2)从权力制衡的角度看,你如何评价美国政府屡次关门事件。

解析】第

(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制宪会议上通过了1787年宪法,将启蒙思想

家的民主思想写进宪法,成为人人遵守的准则,具体体现可结合

1787年宪法的内容分析作

答。

(2)问根据材料体现出美国政府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等即可。

答案】

(1)制定1787年宪法。

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

权力,但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主权;

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

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衡又相互制约。

(2)体现了美国政府权力之间的制衡关系;反映出美国政府权力制衡的同时,也存在党

派利益之争;给民众办事带来不便。

(答出两点即可)

17.(2016•全国卷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

1783年,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

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

1835年,质询首

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

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

进入

20世纪后,质询时

间固定为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个小时。

对于普通质询,被质询人可在7天内答复;对

于紧急质询,被质询人必须在3天内答复。

70年代后,下院设立了与政府工作相对应的多

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

发现

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改善。

摘编自埃弗尔•詹宁斯《英国议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一制度的

实质。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积极作用。

(4分)

解析】第

(1)问,提取材料信息“质询时间固定为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

1个小

时”“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对于普通质询,被质询人可在

7天内答复;

对于紧急质询,被质询人必须在3天内答复”“设立了与政府工作相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

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来回答“变

化”;“实质”从民主角度来回答。

(2)问,注意要求回答的是“积极作用”,可以从政

府工作与民主制度等角度进行回答。

答案】

(1)发展变化:

质询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答;专业

化、制度化程度逐步提高。

实质:

立法机构监督、问责行政机构的民主制度。

(2)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推动政府改善工作;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

18.(2016•全国卷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95年,严复说: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

转相窃之

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

”“西洋之言治者曰: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

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

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

“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

 

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

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

同时他认为:

“吾因知中

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

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

摘编自《严复集》

维护法制的统一,立法务必根据大法,会议法律当与根本大法不相抵触。

不管任何人,

包括

【解析】⑴问根据材料“国谁窃?

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

时期、辛亥革命时期、北洋政府时期进行客观评价,注意重点指出不同历史时期严复思想的

不同影响。

答案】

(1)民智低下;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开民智是实行民主的先决条件。

(2)戊戌时期,主张开民智,宣传启蒙思想,为变法提供思想武器,推动社会变革,具

有进步意义;辛亥革命时期,认为民智未开,主张改良;北洋政府时期,以民智未开为由,

与专制妥协。

19.(2016•襄阳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个目的的重大工具和手段是那个社会所制定的法律……立法权不仅是国家的最高权力,

且当共同体一旦把它交给某些人时,它便是神圣的和不可变更的……立法权力的四重界限:

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第二,这些法律除了为人民谋福利这一最终目的

之外,不应再有其他目的;第三,未经人民自己或其代表同意,绝不应该对人民的财产课税;

安排的其他任何地方。

洛克《政府论》

国情;在内容上要体现民权主义立国精神,在方法上要行国民创制、复决法律之制;要切实

百官在内,凡违法的,一律追究法律责任……治理国家,建官分职,任贤选能至为重要,他

们要尽保护人民之责,为人民谋享受法律保护之幸福。

官吏是国民的公仆,要接受主人的监

督,除国会代表国民行使监督政府的职权外,还需设立监察机关,专司监察,对官吏的失职

违法行为进行弹劾。

他说,民国即为人人共有之国家,则国家之权利,人人当共享,国家之义务,人人亦当共当。

中华民国既以人民为主体,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首当守法,从舆论。

凡百官吏就职,必发誓奉公守法,不取贿赂;以后有违誓者,必尽法惩治之。

孙中山法治思想谈》

(4分)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洛克与孙中山思想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力图实现其法治思想的途径,并分析其对当下法治建设的启示。

(8分)

解析】第

(1)问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概括即可,如据材料一“达到这个目的的重大工具和手段是那个社会所制定的法律”和材料二“孙中山非常重视法制建设……国家治乱一系于法”可得出提倡法治。

(2)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孙中山非常重视法制建设”得出重视立法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健全法治、完善法律制度、违法必究、健全监督机制、增强法律意识、懂法守法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

(1)共同点:

提倡法治或法律至上;主张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分权制衡等。

(答出两点即可)

(1)列举19世纪30-50年代的主要“改革事件”,并归纳其共同点。

(4分)

(2)在“英国的改革时代”里,工人阶级的突出诉求是什么?

(2分)

(3)“投身改革运动的各阶级和各政治派别时常采取联合行动,但他们彼此的政治社会

见地相去甚远”,请以宪章运动的事实加以说明。

(4分)

(2)途径:

注重法制建设,重视立法;健全执法机关,选拔好官吏;设立监察机关,加

启示:

健全法治的同时,注意完善法律制度;公正执法,违法必究;加强对官员监察,

的社会生活面貌在这个时期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工业革命的完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大发展

创造了前提,同时也猛烈地冲击着旧的经济社会制度。

在资本主义新制度建立过程中给社会

各阶层尤其是劳动群众带来剧烈的阵痛,同时更暴露出其根本性的弊病。

在这种经济背景之

下,英国各种改革派别和改革运动应运而生,历史学家曾把这个时代称为英国的改革时代。

展持不满态度的土地贵族,改革派别极其庞杂。

投身改革运动的各阶级和各政治派别时常采

取联合行动,但他们彼此的政治社会见地相去甚远,形成一种百舸争流的局面。

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解析】第

(1)问可以从资产阶级的角度列举出1832年议会改革,从工人阶级的角度列举出宪章运动。

(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问可以从宪章运动领导阶层的构成

回答。

答案】

(1)事件:

1832年议会改革;1836-1858年宪章运动。

共同点:

都是围绕选

举权的议会斗争。

(2)争取普选权,进入议会参与政治。

(3)宪章运动的领导者宪章派由来自多行业多地区的工人代表和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组

成,成分复杂。

他们在行动的策略即和平的方式还是暴力的方式上分歧很大。

2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现在开幕的一党“国大”,不但使中国共产党及第三方面最近在商谈中的协议成

为不可能,并且最后破坏了政协以来的一切决议、停战协定与整军方案,隔断了政协以来和

平商谈的道路……这一党“国大”还要通过一个所谓宪法,

把“独裁”合法化,把“内战”

合法化,把“分裂”合法化,把出卖国家与人民利益“合法”化。

照这样做下去,中国人民

定要陷入苦痛的深渊。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坚决不承认这个“国大”。

对国民党召开“国大”的严正声明》

(1946年11月16日)

(1)材料中的“一党‘国大'”是指哪一会议?

国民党召开这一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

么?

(4分)

(2)材料中的“所谓宪法”是指哪一文件?

它规定的政体及其恶劣影响分别是什么?

(6

分)

(3)试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对“一党‘国大'”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其原因。

(4分)

解析】第

(1)问的第一小问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二小问需要从国内外两个

方面入手思考。

(2)问的第一小问可依据“把‘独裁'合法化”等信息进行判断;第二小

问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

第(3)问的第一小问应结合材料中“中国共产党人坚决不承认

这个‘国大'”等信息进行概括;第二小问需要从依据、程序等方面说明。

答案】

(1)会议:

国民党在1946年11月召开的“国民大会”。

主要目的:

蒋介石

为了取得美国的援助并尽快为其反动统治披上“合法”与“民主”的外衣。

(2)文件:

《中华民国宪法》。

政体:

总统独裁制。

恶劣影响:

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国民

党对全国的集权统治。

(3)态度:

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并拒绝参加。

原因:

“国民大会”的召开违背了

1946

年政协决议所规定的前提条件,其代表大多数是十年前选举的,从而使制宪活动缺乏民主基

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