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239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小数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认识小数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认识小数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认识小数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认识小数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小数案例分析.docx

《认识小数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小数案例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小数案例分析.docx

认识小数案例分析

 

 《认识小数》案例分析    

    认识小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当中“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见的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四年级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基础。

教材在认识上注重以下几点:

  

    1、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

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2、以元、角、分等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  

认识小数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孩子们认识小数的开端,为了适应三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教材结合元、角、分和常用的长度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不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谈论小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孩子们认识小数的开始,虽然小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孩子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遇见小数,但是这种见过和熟悉仅仅是形式和表面上的熟悉而已,孩子们仅仅是见过小数形式的数,对于小数的含义,却是完全陌生的。

一种新的数要想真正进入到孩子的灵魂深处,是困难的事情!

  

下面就几个教学片段进行对比分析:

  

        片段分析一  

调整前:

    

   一、激趣引入  

  出示4张卡片:

 0   2   8   6             

  读一读这个四位数,你能给大家摆一个四位数吗?

读一读  

  不过今天可是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位不速之客总是喜欢站到一个数字的右下方。

瞧,他来了(从门口请出)。

出示小数点卡片  

  他可是像孙悟空一样本领大的很呢。

他会站到哪里呢?

     

  先让他站到这里吧(个位的右下方),读一读这个数,不过他才没有这么乖呢,他到这里了。

(成为两位小数)你还认识他吗?

他叫什么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

  

2、你想知道关于小数的哪些知识?

  

  相信你一定能努力学好。

因为:

我努力,我会学,我一定能学会!

  

调整后:

  

1、认识数是数学课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你学过什么数?

你还见过什么数?

  

这节课我们认识小数。

板书课题。

  

2、你想学到关于小数的哪些知识?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对比分析:

让学生参与制定对学习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参与学习评价,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

你想学到关于小数的哪些知识?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不但可以让孩子们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具有学习的针对性,而且通过让孩子们说今天要学习什么具体的内容,问题由孩子们提出,孩子们感到研究和学习的是自己的问题,学习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而且对于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在调整前,本意是想创设一个具有童趣化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感知整数和小数的区别,进而引出课题,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这样的形式并不能真正的吸引孩子们,反而把本该数学化的知识啰嗦化了。

  

   但是在调整后,教师言简意赅的问题:

认识数是数学课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你学过什么数?

你还见过什么数?

这节课我们认识小数。

从而板书课题。

又问:

你想学到关于小数的哪些知识?

这样的设计和教学,直接揭示数学的本质,真正的数学课堂就应该去掉繁琐、去掉一些浮华,舍弃形式化的东西,让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进入到数学的学习情境状态中。

  

片段分析二  

   调整前: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任务中,怎么读小数、写小数、作用、含义,哪些你已经会了或者是知道一些?

  

(1)你会了,就利用你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举例  

读一读你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

并板书(解决读的问题,钱数说出是几元几角几分)  

(2)读一读这几个小数,小数点右边的数读起来像读电话号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3)第88页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请你有顺序地出声读一读,并在书上填一填。

  

(4)反馈。

说一说你怎么填的。

  

    总结:

超市里、商场里、书店里,到处都可以看见小数的身影,看来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真是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调整后:

   

 

(1)请同学们自学第88页小精灵上边一部分内容,要求:

出声读一读情境图中的小数,并完成填空,说说什么样的数是小数?

  

 

(2)汇报  

      谁能有序地把刚才自学的内容汇报给大家?

  

 (3)小结:

像5.98、0.85、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这是小数吗?

读一读。

0.90  256   25.25(并举出反例读法)  30.027  

(5)孩子们,生活中处处都用到小数,例如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只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呢?

  

    对比分析  

这部分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尤其是超市里随处可见的价格。

但是,真正的把小数读准确的孩子并不是很多。

实际的教学过程也说明,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并不能够真正的会读小数。

  

结合生活中的小数来学习小数的读法,调整前后都注重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独立读一读、填一填,说一说,再全班汇报交流的形式。

  

调整前,先让孩子们汇报生活中的小数,再自学课本,但是正是基于对孩子们学情的考虑不够周全:

有的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数是小数还不够明确,小数的读法还不够清晰,因此,这样的设计使得教学活动进行的极为缓慢,并抢夺了下面例一的学习时间。

  

但是在调整后,教师精准的指导语:

请同学们自学第88页小精灵上边一部分内容,要求:

出声读一读情境图中的小数,并完成填空,说说什么样的数是小数?

这样的指导语一下子让孩子们带着学习目标进入紧张有效的学习状态,教材中熟悉的生活情景,伴随着孩子们的阅读再一次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从而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当数学与孩子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就促使孩子们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来。

在生生互动中,孩子们初步体验出以元为单位表示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同时,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和感受小数的读法,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老师,老师退到教学舞台的一边,学生成了真正的课堂的主角,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正像周玉仁教授所倡导: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

教师坚持把握好孩子们的学习基础、学习起点,先学后教,以学导教,做到孩子们会的,老师不讲,孩子们能够自己学会的,老师坚决不讲。

整个过程,学生帮助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学得有意义,学生学得自信,学生学得快乐,学生学得高效。

  

片段分析三  

调整前:

  

    同学们,你们知道了小数怎么读,小数的含义你知道吗。

课本可是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好工具呢。

  

  

(1)看看89页情境图  

   认真看一看情境图,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1米30厘米呢?

  

   其实,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我们循序渐进地学习例1,自然会明白的。

  

 快速浏览例1,有几段内容?

  

    

(2)请同学们自学第89页例1第一段,边读边思考,自己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然后在四人小组长的带领下,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线段图表示1米,借助线段图理解小数的含义。

  

(3)汇报  

   那个小组愿意结合1米的线段图给大家讲一讲,通过学习第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4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又可以用哪个小数表示?

  

   7分米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写成小数是多少?

  

 (4)老师说一个分数,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5)总结:

读一读这些分数,再读一读这些小数。

  

  师:

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直接写成小数。

  

  调整后:

  

  测得王东的身高1米30厘米,只用米作单位,到底是多少米呢?

  

(1)看书第89页例1,请同学们先阅读第一部分,要求:

边读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2)汇报  

   结合(指着黑板)1米的线段图把学到的知识给大家汇报。

  

   边数线段,4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还可以用哪个小数表示?

 7分米用哪个分数表示?

还可以用哪个小数表示?

(并板书)  

(3)总结:

  

师:

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直接写成这样的小数。

  

对比分析:

新课标对三年级的孩子的要求是: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一位小数的认识是本节课重点中的重点,是孩子们认识小数的开端的开端,短短的三行文字,我们成年人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孩子们学习起来是相当困难的。

  

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三环四步教学模式的实施中,两个案例都注重让学生自己学习。

教者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不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才是课堂这个舞台的中心。

  

由于一位小数的学习学生要联系分数学习,而本身分数的认识已经是孩子的难点之处了,调整前的教学明显对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估计具有一定的担忧,自己吓自己,无形之中让学生也感到了学习的压力,感受到了这部分知识的深不可测。

同时,让学生借助自己画线段图来认识小数,一、相当一部分学生画的线段图不是平均分成了10份,但是分数源于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但是学生把线段随意分成10份,造成了错误的认识。

二、学生用的不是1米的线段图。

而本节课是认识小数的开端,要让孩子们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小数。

如果不能够结合具体的1米直尺图学习,没有具体形象的内容做支撑,对于孩子认识小数的实际含义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

  

这样设计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学生学不会、学不懂,老师的作用发挥的就会多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起不到应有的实效,小数的概念也没有较好建立起来。

  

但是调整后的教学效果相对来说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的淋漓尽致了。

  

简练准确的指导语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的目的,新课标指出:

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学生的独立思考学习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只有基于独立思考之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够真正的对孩子今后自学能力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2、学生小组交流之后,让学生谈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有话可说,而且学生可以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说。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就感十足,因为他们学有所获。

  

   3、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切实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一个小组成员上讲台,结合黑板上的1米的直尺图,把教材的内容直观化,既照顾了所有的学生的发展,同时,抽象的知识具体直观化,较好的抓住了三年级的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积极愉悦的交流中,在和谐的组际畅谈所获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孩子们的“我能行”的自信心得到了培植。

  

这样,用老师在黑板上画的1米长的米尺图准确认识小数的含义,由于既给了学生自学的空间和时间,又在自学交流的基础上提供了学习的帮手------线段图,学生如鱼得水,互相启发,最终顺利完成一位小数的学习。

试想,如果孩子们看了书,交流之后就不再处理,孩子们对于一位小数的认识势必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因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虽然似乎仅仅是很容易理解的内容,但是,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这一知识让每一个孩子理解清,理解透,让一位小数真正走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确实需要我们教师备课的时候有精心的预设,还是需要教师适时地站出来,需要老师进行必要的点拨。

  

4、再次迁移。

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又进一步问:

4分米用哪个分数表示,还可以用哪个小数来表示?

9分米呢?

孩子们对于什么样的分数直接写成一位小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为学生较好的学习百分之几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做了知识上的储备、能力上的铺垫、学习方法上的科学指导。

  

精心的、科学的、充分预设,为课堂上的精彩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把握课改的灵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把教师始终定位到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

  

是的,我们要做一个学生式的老师。

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做老师式的学生。

教师要以学的形式去教,学生能用教的形式去学。

  

通过这几个片段的分析,我们不难理解:

先学后教、以学导教三环四步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把握模式的魂、把握新课标的本,把科学组建学习小组、调动小组的学习积极性作为催化剂,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我们在课改的路上就能够走得稳、踩得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