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思修官方样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163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大思修官方样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大思修官方样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大思修官方样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大思修官方样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大思修官方样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大思修官方样卷.docx

《浙大思修官方样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大思修官方样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大思修官方样卷.docx

浙大思修官方样卷

诚信考试沉着应考杜绝违纪

浙江大学2009–2010学年秋冬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期末考试A卷

开课学院:

思政教研部,考试形式:

开卷,不允许带打印、复印资料入场

考试时间:

2010年1月24日,所需时间:

120分钟上课时间_____

考生姓名:

学号:

专业:

任课教师:

_____

考生承诺:

“我确认本次考试是完全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的。

考生签名:

题序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一、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辨析下列观点(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题各8分,共40分】

1、道德状况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因此,道德的本质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2、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因此无需道德和法律规约。

3、竞争与合作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4、不公的判决比违法行为更严重。

因为这些违法行为只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决则把水源败坏了。

5、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终止。

二、案例分析【每题15分,共30分】

1、黄舸,生于1988年10月30日,7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

 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当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不顾自己病残的身体和父亲黄晓勇一起用一辆三轮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

4年里,父子俩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达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

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

因为这一非比寻常的感人经历,黄舸当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6年度十大人物”。

2009年11月6日,这位坚强的长沙少年离开了人世,但他留下了一对眼角膜,他想用这对眼角膜来回报给社会,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据黄舸的父亲黄晓勇回忆,去年“5·12”大地震之后不久,黄舸觉得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便让父亲帮忙联系了当地的眼库,签下了角膜捐献同意书。

当时,就特别提到了要把其中的一只眼角膜捐献给四川灾区的同龄人。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黄舸还在念叨着一定要把眼角膜捐出去,留给社会上有需要的人,代替他继续看着这个美好的世界。

(1)从黄舸的事迹中你怎样看待生命价值、感恩意识、奉献精神?

(2)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2、2009年12月22日早上8点多,金华钟女士在去客户单位的路上不慎将装有35万零888元的购物券塑料袋丢失,按照单位财务规定,钟女士要承担相应责任,她在寻找无果的情况下报了警。

而当时掉落的塑料袋恰巧被路过的“加加广告”的小工何永海捡到,不见失主寻来,他收工后带着这个几斤重的袋子回到店里,打开一看,全是100元面额、簇新的购物券,面对如此大数额的购物券,月收入只有一千五的何永海当时数都没数,就毫不犹豫地拎着塑料袋来到城北派出所,他告诉民警:

“这袋东西是我捡到的……”。

正坐在门口值班室内的钟女士一眼认出了这只塑料袋,经清点——35万零888元,一分也不少,这时,何永海才知道这袋购物券值这么多钱,激动的钟女士从自己包里掏出了所有的钱,硬塞给何永海,而何永海却左躲右闪,不肯接受。

这个31岁的安徽小伙子事后告诉记者:

“我想到了深圳机场清洁女工梁丽捡到300万黄金首饰的遭遇。

我的事情和她简直一模一样!

我可不希望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在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夹击下,我感到应该马上找到失主。

你怎样看待何永海的行为?

请结合道德和法律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上述案例。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2009年的最后一个晚上,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0701班学生杨济源在与同学一起抓捕小偷时被小偷一刀刺中心脏英勇牺牲。

他在“人人网”上的最后一次网络签名是“男人可以没有才,可以没有钱,但不可以没有责任。

你怎样评价当代大学生普遍的责任意识状况?

你认为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责任意识?

2、大学生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提高法律修养。

 

浙江大学2009–2010学年秋冬季学期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辨析下列观点(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题各8分(其中判断2分,说明理由6分),共40分】

1、道德的状况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因此,道德的本质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错误。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各种道德体系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因此无需道德和法律规约。

错误。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所需要的基本规范手段,是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

3.竞争与合作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错误。

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

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就是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

4、不公的判决比违法行为更严重。

因为这些违法行为只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决则把水源败坏了。

正确。

此题告诉人们:

司法不公会带来怎样的恶果,体现了司法公正原则,即司法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做到严肃执法,秉公办案,实现法律所追求的社会正义。

5.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终止。

错误。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而其行为能力依据其年龄和精神状态而有不同的划分。

二、案例分析【每题15分,共30分】

1、答题思路:

1)生命的价值是质与量的统一,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并不取决于其长度,而是取决于其高度、宽度和深度;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至理名言,仍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爱因斯坦曾说: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社会主义社会提倡奉献精神。

(能结合黄舸事迹来谈的得高分)

2)一定要联系实际展开来谈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2、答题思路:

本题应结合案例运用道德(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来分析。

一方面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规范何永海的行为,另一方面法律的指引、强制、评价、教育等作用引导、教育着何永海;能很好结合本材料得高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答题思路:

1)客观地评价当代大学生普遍的责任意识状况。

2)可从对自己的的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来谈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要联系实际展开来谈。

2、答题思路:

1)积极寻求自我保护,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让更多有正义感的人来帮助,及时报警,并利用法律赋予的正当防卫等权利积极维护自身利益,同不法行为斗争;同时树立讲证据,讲程序的意识,将自己的行为控制在合法范围内,有意识地保留相关证据,以备使用。

(展开谈者得高分。

)         

2)从加强自身法律教育,培养法律的思维方式,掌握法律方法,积极参与法律实践,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等谈起并结合实际。

诚信考试沉着应考杜绝违纪

浙江大学2009–2010学年秋冬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期末考试B卷

开课学院:

思政教研部,考试形式:

开卷,不允许带打印、复印资料入场

考试时间:

2010年1月24日,所需时间:

120分钟上课时间_____

考生姓名:

学号:

专业:

任课教师:

_____

考生承诺:

“我确认本次考试是完全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的。

考生签名:

题序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一、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辨析下列观点(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题各8分,共40分】

1、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对立统一的。

2、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实现。

3、道德是调节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因此道德主要具有调节功能。

4、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

5、没有被法院实际判处刑罚的,就不认为是犯罪。

二、案例分析【每题15分,共30分】

1、家住铁山区三岔路村的郭冬容老人已年逾七旬,她每天步行到家附近的尖林山捡废品为生。

2009年12月18日清晨,郭老太像往常一样提着篮子前往尖林山,忽然在路边水沟旁发现一个鼓囊囊的塑料袋。

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大包钱,她数都没数,就毫不犹疑地蹒跚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见到了九龙派出所民警。

一起清点了钱数,共有7000元。

随后又和值班民警赶到现场做了勘察,然后返回派出所,按规定做了笔录,前前后后折腾了两个多小时。

故事至此也就罢了。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让所有的人震惊了!

临走时,老人不好意思的问值班民警:

“同志,我还没吃早饭,你可不可以借我一元钱,买两个馒头吃?

”老人口袋里没有一分钱!

当在场民警纷纷掏出口袋里的钱塞给老人时,老人却坚持只要一块钱,说了一句让他们惊讶的话:

“两个馒头只要一块钱,你们快去找失主吧,把钱还给人家。

”注意,老人是用了“借”,而不是“要”,事实上,老人也谢绝了警察自愿多给她的钱财!

(1)用学过的道德理论分析这位拾金不昧的拾荒老人体现了哪些优良的道德品质?

她的行为是属于哪个道德层次?

(2)面对老人的选择,联系大学生的实际道德状况谈谈你的想法。

2、2009年7月12日,北科大肄业生黎某在校内的中国银行内,为索要现金持刀挟持一对正在办理业务的情侣,遭到当事人的强烈反抗,后其又以包中装有爆炸物等相威胁,要求银行给予人民币10万元。

黎某拿到10万元现金后迅速逃离现场。

但仅仅数小时,黎某就在某超市门口被公安机关抓获。

据了解,来自江西的黎某今年已是本科第六年,事发前被学校告知没能毕业,其给父母兄姐留下了遗书,表示抢银行是希望能给父母留笔钱,而之前早已想好干完就自杀。

2009年12月,在押5个多月的黎某被以绑架罪提起公诉,黎某经司法鉴定属限制责任能力,检方亦据此建议法院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

(1)请根据刑法理论,结合本案的案情,分析黎某的犯罪构成?

(2)请从家庭美德和法律的角度谈谈对本案的认识。

(3)结合案例谈谈如何加强法律修养?

附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六、将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修改为: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谈一谈,当代大学生怎样在实践中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2、有人曾给大学生列出了“九大不足”:

学术精神失落、道德素质低下、生理心理缺憾、政治冷漠投机、理性的侏儒、寄生依赖、沉迷网络、堕落傍款以及追求档次、崇尚名牌等。

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如何看待这种评价,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怎样塑造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

 

2010秋冬学期B卷参考答案

一、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辨析下列观点(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题各8分(其中判断2分,说明理由6分),共40分】

1、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对立统一的。

正确。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

同时,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又都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辅相成的。

集体利益的发展,本身就包含着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

而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同样有利于集体利益的扩大。

2、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实现。

正确。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

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

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3、道德是调节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因此道德主要具有调节功能。

错误。

道德是调节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但的主要具有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4.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

错误。

国家强制力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

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纪律观念也在保证法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没有被法院实际判处刑罚的,就不认为是犯罪。

错误。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行为上是否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与行为人实际上是否需要受到刑罚处罚是两个范畴的问题。

例如,如果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情节轻微、行为人是未成年人、犯罪后有自首或立功表现等,认为不需要给予刑罚惩罚的,则可以免予处罚,因此即使被法院判处免除刑罚,但行为人的行为仍然是犯罪行为。

二、案例分析【每题15分,共30分】

1、答题思路:

1)这位拾金不昧的拾荒老人体现了善良(拾荒老人在自己饭都没有吃的情况下,蹒跚了1个多小时,把钱交给值班民警。

)、诚信(不见利忘义)、自律(在没有人知道她检了钱,她温饱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毫不犹豫把钱交民警,并敦促找到丢钱的人)等优秀品质。

老人在自己温饱与道德之间所做的选择在道德层次上属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行为。

2)要联系大学生种种道德缺失现象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2、答题思路:

1):

a)犯罪客体。

绑架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同时又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黎某侵犯了情侣和银行相关人员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b)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麻醉或其他方法劫持他人的行为。

黎某先表现为持刀挟持一对正在办理业务的情侣,后以包中装有爆炸物等危害行为对银行相威胁。

c)犯罪主体。

黎某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因其为限制责任能力人,检方亦据此建议法院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

d)犯罪主观方面,黎某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为索财挟持人质,并最终从银行处索得现金10万元。

黎某符合绑架罪的犯罪构成。

2)黎某作为一个家庭成员要培养家庭美德,树立法制观念,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与义务,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回报父母,很好地结合材料得高分。

3)从加强校园普法教育,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积极参与法律实践等谈起并结合实际。

三、论述题

1、答题思路:

1)当代大学生如何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A)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B)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C)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2)结合实际:

可联系社会中成功人士怀抱理想,经历奋斗和挫折,成就人生的经历及启示来谈。

2、答题思路:

首先要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九大不足”作客观评价,并结合所学理论进行分析。

结合教材相关内容:

如理想远大、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等,来论述当代大学生塑造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的途径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