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957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docx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docx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001、社会建设,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体制和社会规范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安全体制建设和(A)等。

A.社会结构调整B.社会关系调整C.社会利益调整D.社会阶层调整

002、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是(C)。

A.妥善协调B.动态协调C.统筹兼顾D.动态平衡

003、当前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着很多过时和不适应的现象,经常以单一的(C)管理手段来管理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问题。

A.经济B.法律C.行政D.程序

004、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B)为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形成、巩固阶段。

A.1949年到1957年B.1958年到1977年

C.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1992年D.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

005、现代化发展表明:

(B)社会结构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社会稳定、和谐的结构。

A.“芒果形”B.“橄榄形”C.“金字塔形”D.“梯形”

006、党的十六届(D)全会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制度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三中B.四中C.五中D.六中

007、党的(D)正式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并明确提出当前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

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A.十六届三中B.十六届四中C.十六届六中D.十七大

008、目前,社区居委会行政化、机关化现象严重,社区(A)能力有限。

A.自治B.协调C.管理D.建设

009、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紧紧围绕(C)的总目标。

A.建设共同富裕的的社会B.建设公平正义社会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建设“橄榄形”社会

010、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B)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A.国家B.政府C.企业D.社会组织

011、2009年,党的(C)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把“社会管理”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提高的各种能力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

A.十七届二中B.十七届三中C.十七届四中D.十七届五中

012、(A)后为我国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自觉构建阶段。

A.2002年B.2003年C.2004年D.2005年

013、社会结构的核心是社会阶层结构,其标志性指标是(B)的比重。

A.工薪阶层B.中产阶层C.高收入阶层D.低收入阶层

014、协调(C)关系,必须要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集权与分权相平衡,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相协调、行政区域与司法区域相分离的原则。

A.个人与集体B.局部与整体C.中央与地方D.城市与农村

015、实现社会稳定,要重点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合理的社会结构,二是健全的社会管理机制,三是(B)。

A.合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B.成熟的社会心理C.完善的法律体系D.健全的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

01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鼓励(D)参与。

A.农民工B.知识分子C.市民D.公众

017、一些地方政府经营城市为手段来推动经济增长,他们运用手中的权力,调动财政、银行甚至企业的资金,投资到一些效益低下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项目上,这属于政府职能(C)现象。

A.缺位B.错位C.越位D.侵权

018、政府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相对短缺,政府职能(A)。

A.缺位B.错位C.越位D.越位与缺位并存

019、社会管理的价值取向是强调(A)的最大化。

A.社会公共利益B.个人利益C.企业利益D.阶层利益

020、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2月19日的讲话中明确强调,把群众(D)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答应不答应B.幸福不幸福C.高兴不高兴D.满意不满意

021、经济改革引发了原有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即(B)、利益主体差距扩大、人民内部矛盾增加。

A.阶层分化加速B.利益主体多元C.人口流动频繁D.新的组织大量涌现

022、建立健全畅通、广泛和充分的社会成员的利益(A)渠道是保证社会管理机制顺畅运行的必然要求。

A.诉求B.表达C.沟通D.协调

023、长期来,传统社会管理模式集中体现为我国政府对社会采取的(D)社会管理体制。

A.行政化B.强制化C.法制化D.集中化

024、所谓社会建设,就是要在社会领域社会发展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并相应地形成各种能够良性调节社会关系的(B)和社会力量。

A.民间组织B.社会组织C.非营利性组织D.集体组织

025、“统筹兼顾,各得其所。

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

”这句话出自(A)。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026、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社会建设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娥历史进程,也总结出几方面的经验。

下哪个不属于经验(D)。

A.坚持党的领导B.高度重视经济建设C.注重完善相关制度D.注重道德教育

027、下列不属于公共产品的是(D)。

A.科研B.教育C.体育D.新闻

028、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运用正式制度的方式(行政、法律、制度等)进行公共社会事务的管理,带有明显的(B)。

A.权威性B.强制性C.制度性D.政治性

029、经济管理的手段有市场机制、行政机制和文化机制,政府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企业主要是运用(A)来调节。

A.市场机制B.行政机制C.文化机制D.法律机制

030、(D)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A.交往关系B.阶层关系C.利益关系D.生产关系

031、从“单位”到“社区”的转变,表明社会管理的中心从(A)的转移。

A.工作场所向居住场所B.居住场所向工作场所C.政府参与向公众参与D.公众参与向政府参与

032、(C)价值共同性,是社会成员、社会群体社会阶层对自己在社会中所获利益、所处地位,自我赋予相似相同的认知。

A.利益共同性B.制度共同性C.意义共同性D.权利共同性

033、从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把社会还给社会”的呼声日高,社会管理需要(B)承担相应的责任。

A.公民B.各类社会组织C.单位D.政府

034、在农村,由普通村民组成的(C)有效地保证了基层民主监督的实现。

A.监督委员会B.村民委员会C.监事会D.村民自治委员会

035、公众参与、(D)是实现民主、科学决策的主要方式。

A.政府决策B.召开听证会C.社会征集意见D.专家论证

036、社会的不和谐往往是因为不公正造成,化不和谐必须从(B)着手。

A.保障弱势群体权益不受侵犯B.打造公平正义的社会坏境

C.提高生产力发展D.兼顾各方利益

037、在和谐社会建设、基层民主建设大力推进的时代大背景下,(A)顺理成章地成为当前公众在参与社会管理的主要舞台。

A.社区建设B.居民委员会C.民间社会组织D.街道办事处

038、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了政府的管理过程,必须遵循(C)的原则,实现政治“透明”。

A.政策公共化B.利益最大化C.信息公开化D.参与广泛化

039、(D)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其工作人员的缺点和错误提出谴责性意见的权利。

A.建议权B.申诉权C.控告权D.批评权

040、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A),为各利益主体提供充分地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从而使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能够通过正当的、规范的渠道进入公共决策过程中,供决策者参考和借鉴。

A.诉求表达机制B.信访接待制度C.信息公开制度D.权力行使制度

041、中国网民的年龄结构偏低,大多是(A)下的人。

A.35B.40C.45D.50

042、网络传播可理为利用互联网这一媒介进行的信息传递,是一种兼具(C)内涵的新型大众传播。

A.传统媒体传播B.社会传播C.人际、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

043、网络没有中心,没有领导机构,每个网民都可能成为中心,这增强了个体的(B)和权利意识。

A.自主意识B.平等意识C.公共意识D.民主意识

044、就其是否引起现实性社会行动而言,网络群体性事件可分为(D)。

A.网络型政治事件、网络型社会事件

B.“由网络而现实型”的网络群体事件、“由现实而网络型”的网络群体事件

C.促进社会变革型的网络群体事件、破坏社会稳定型的网络群体事件

D.围观型的网络群体事件、共同行动型的网络群体事件

045、网络社会的“(D)”更容易抹杀事件的地域性和时间性,加速社会传播。

A.虚拟性B.无中心性C.时性D.跨域性

046、网络的(A)就是说,参与者都是平等的主体,权威的传递是双向的。

A.互为主体性B.双向性C.相对应性D.平等性

047、信息知识产权问题主要表现在软件版权方面,由于软件产品(B)的特点,在互联网上盗版软件传播非常严重。

A.复制成本高、复制效率高B.复制成本低、复制效率高

C.复制成本低、复制效率低D.复制成本高、复制效率低

048、网络社会的“(C)”使得社会成员更容易放松自己的伪装,既有利于个性全面发展,也容易助长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不敢从事的不良行为。

A.主体匿名性B.主体不确定性C.主体虚拟性D.主体隐蔽性

049、2011年5月4日,中国政府宣布设立“(A)”,并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加挂了牌子。

A.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B.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21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D.12390扫黄打非新闻出版版权联合举报中心

050、世界主要国家,对互联网的管理大都疏导而非禁止为主,尽管许多东西可通过技术屏蔽掉,但是一般来说,政府更愿意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采取(B)的方式来调整。

A.自我监督B.行业自律C.制度规范D.自我调控

05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是一种(A)的矛盾。

A.非对抗性B.对抗性C.可和的D.可控制

052、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做到从源头上减少(C)和社会矛盾的产生。

A.群体性事件B.干群矛盾C.利益冲突D.经济矛盾

053、(B),是指在社会系统变化中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组织、制度和发挥其功能的作用方式。

A.利益引导机制B.利益协调机制C.利益约束机制D.利益调处机制

054、从当前来讲,尤其要建立健全五大权益保障机制,即就业权保障机制、健康权保障机制、受教育权保障机制、受救助权保障机制和(B),从而维护、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合法权益。

A.社会经济权保障机制B.公平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权保障机制

C.人身自由权保障机制D.批评和建议权机制

055、()表现在,只有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A.首创精神B.创新精神C.民主意识D.主人翁意识

056、实践充分证明,相信群、依靠群众,(C)决人民内部矛盾,不仅是化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法,而且是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A.用党的力量B.用政府的力量C.用社会组织的力量D.用群众的力量

057、下面那一项不属于“三务”公开工作(B)。

A.党务公开B.内务公开C.财务公开D.政务公开

058、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制度建设工作,首先,(C);其次,充分拓宽民意表达途径;最后,建立公平、开放、多向度的利益表达机制。

A.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B.健全信息收集制度

C.健全信访工作制度D.健全通畅有序的诉求表达制度

059、人们内部矛盾不仅表现在社会弱势群体上,而且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越来越突出,涉范围更加广泛,矛盾主体越来越(A)。

A.多元化B.广泛化C.狭窄化D.单一化

060、下面那一项不属于建立通畅有序的诉求表达机制要抓的工作(D)。

A.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B.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

C.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D.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061、政府购买方式最典型的模式是(A)。

A.公开竞标B.邀请招标C.竞争性谈判D.单一来源采购

062、中央财政在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加大(D)资金规模。

A.三奖二补B.四奖一补C.五奖一补D.三奖一补

063、对于国防、外交、国家安全等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应由(B)承担。

A.地方财政B.中央财政C.部门财政D.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

064、支持教育事业一直是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要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C)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A.低于B.等于C.高于D.不一定

065、政府系统内部纵向层级之间和横向部门之间的职能配置和划分叫做(B)。

A.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B.政府职能的内部转移C.政府职能的外向转移D.政府职能的内向转移

066、政府采购(D)为一般性原则。

A.诚实信用原则B.等价交换原则C.公平原则D.竞争、公开原则

067、社会建设,实质上就是要突出(A)。

A.社会性B.市场性C.政府性D.组织性

068、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在(B)。

A.地方政府B.基层C.中央政府D.社会组织

069、近年来,国内一些社区创造了很多很好的社区服务方式,大力提倡(D)服务,更好地施惠于民。

A.“远距离”B.“近距离”C.“长距离”D.“零距离”

070、下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取向的是(C)。

A.维护社会公平B.决社会矛盾C.建设服务型政府D.健全维护群众利益机制

071、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条件是(D)。

A.经济增长B.社会公平正义C.树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D.树立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072、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是(B)。

A.社会环境的变迁B.公共行政的科学化C.技术手段的创新D.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

073、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因素是(D)。

A.社会环境的变迁B.公共行政的科学化C.技术手段的创新D.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

074、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在要求是(A)。

A.加强生态环境建设B.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C.支持教育事业发展D.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075、(A)实质在于处理好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形成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合作的关系。

A.社会组织自治B.组织的志愿性C.组织的非政府性D.组织的非营利性

076、胡锦涛同志2011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其创新专题研讨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C),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A.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组织建设B.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C.强化基础工作D.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协同推进

077、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必须抓好(A)两个基层体系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A.社区和村B.居委会和村C.社区和乡镇D.居委会和乡镇

078、通过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对于发展基层民主、培育群众民主法制意识、(D)、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等有着重要作用。

A.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自由权利B.保障人民享有民主的权利

C.保障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D.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079、党组织要善于领导和支持基层群众(C)的选举、管理、监督、服务工作。

A.管理机构B.组织C.管理体系D.团体

080、1998年(B)颁布实施,村民自治制度逐步走上法制化、正规化轨道,该法于2010年重新修订。

该法颁布实施来,村民自治这种形式便被广大农村所采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C.《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D.《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

081、基层群众通过社会组织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增强社会管理的合力和活力,这种做法对于加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A)、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A.社会协同B.社会服务C.社区管理D.社区自治

082、根据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状况,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筹集渠道,可通过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政策,提供一些优惠、便利的投资条件,吸引外来资金对(B)建设进行投资。

A.社区B.基础设施C.非政府组织D.公益组织

083、健康的社会组织是社会达到善治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形成(B)的动态平衡机制,是公民诉求表达和释放社会压力的媒介和载体,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A.党——政府——群众B.国家——市场——公民社会C.国家——社区——居委会

D.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

084、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不包括(D)。

A.将承担起政府改革后的全部职能,成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B.帮助政府建立起民主的管理机制,实现社会成员有序的政治参与

C.社会组织可以有效地实现社会整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D.可以有效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

085、下面不属于社区供给的是(D)。

A.社区治安巡逻B.社区绿化C.社区环境维护D.红十字对社区的捐赠

086、下不属于公共服务社会化形式的是(C)。

A.非营利组织供给B.社区供给C.政府供给D.自愿供给

087、党的十六大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政府的职能,下选项未提的是(B)。

A.经济调节B.生产调度C.市场监管D.社会管理

088、社会管理的源头者说基础工作,是改善民生。

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D)。

A.安居工程B.群众工作C.改革开放D.社会建设

089、下不属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职责的是(C)。

A.成立、变更B.注销登记者备案

C.会同有关机关指导社会团体的清算事宜

D.对社会团体违反条例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并给予行政处罚

090、(D)会议首次将社会组织作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

A.十六大B.十六届四中全会C.十六届六中全会D.十七大

091、下属于自然灾害类型的突发事件是(D)。

A.民航交通事故B.非典C.口蹄疫D.泥石流

092、建设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要做到(D)。

A.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力度B.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属地管理

C.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D.加强企业生产技术管理

093、201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建立一套五级国家威胁预警系统,用绿、蓝、橙、红五种颜色分别代表从低到高的五种危险程度。

其中代表威胁程度为警戒的是(B)颜色。

A.红B.蓝C.绿D.黄

094、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际人口基础信息库,实现“两库合一”指的是(C)库。

A.育龄妇女库和全员人口库B.学龄儿童人口库和全员人口库

C.流动人口库和全员人口库D.贫困人口库和全员人口库

095、下属于科学采集人口信息的做法是(C)。

A.没有统一信息采集的内容B.采集人员未经培训上岗

C.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D.信息录入后,没有与相关部门进行比对

096、下不属于建立国家人口信息库的作用的是(A)。

A.有利于国家经济增长B.有利于整合资源C.有利于科学决策D.有利于服务民生

097、未来流动人口发展的态势的是(C)。

A.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增速加B.流动人口规模缩小

C.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速度放D.流动人口规模缩小速度放

098、制度改革难的根源是(C)。

A.人口多B.民族成分复杂

C.户籍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联系无法简单剥离D.国家不重视

099、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C)。

A.80年代B.90年代C.80年代和90年代D.70年代和80年代

100、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特性是(B)。

A.时代性、发展性、先进性、边缘性B.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边缘性

C.社会性、时代性、边缘性、双重性D.边缘性、特性、时代性、双重性

101、目前我国残疾人口的人数为(B)。

A.4000多万B.8300多万C.2000多万D.6800多万

102、下不属于建设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的做法是(D)。

A.加强企业生产技术管理B.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

C.加安全生产技术研发D.生产技术管理松懈

103、下不属于实施更加有力的监督管理的做法是(D)。

A.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力度B.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属地管理

C.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D.加大资金

104、我国公共安全面临怎样的形势?

(C)

A.重大自然灾害减少B.传染性疾病形势好转

C.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D.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基本消灭

105、2007年颁布的我国应对危机事件的法律有(B)。

A.《防震减灾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C.《消防法》D.《戒严法》

106、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突发事件管理的基本原则(D)。

A.完善体制B.健全法制C.明确责任D.治标不治本

107、直至2010年我国国家和省级数据库已经收录流动人口信息(C)。

A.1.5亿条B.2亿条C.1.2亿条D.1.6亿条

108、未来二三十年,下不是我国流动人口发展趋势的是(C)。

A.年龄结构趋于成年化B.性别结构逐步均衡C.举家迁移比列下降D.在流入地长期定居倾向明显

109、农民的“三无”境地指的是(B)。

A.无车、无房、无票B.无地、无房、无业C.无地、无房、无孩D.无车、无房、无业

110、下哪一项不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D)。

A.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有所提高B.大多数人未婚

C.成长心理趋同于城市同龄人D.有较好的经济基础

111、由基层人民政府实施过渡性安置社会救助的对象是(A)。

A.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三无人员B.收入低的职工

C.家庭困难的五保户D.有残疾人的家庭

112、下哪个规定属于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监管内容的?

(C)

A.《药品非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B.《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C.《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D.《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113、下哪个规定属于完善上市后药品监管体系的规定(B)?

A.《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B.《药品再评价管理办法》

C.《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D.《药品非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114、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保证是(A)。

A.完善防控体系B.加大政府投入C.提高公民治安防控意识D.加强社区治安防控管理

115、下哪一项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B)。

A.水旱灾害B.口蹄疫C.高温D.核辐射

116、在危机事件的等级划分中,黄色表示(A)。

A.威胁程度较高B.威胁程度严重C.威胁程度低D.威胁程度警戒

117、危机事件分级的意义在于(C)。

A.好区别B.好传达

C.为危机管理所需动员的资源和能力提供指导D.国家规定

118、要求具有速反应能力的是在危机管理中的哪个时期(B)。

A.预警期B.爆发期C.解期D.山后期

119、下哪项不属于全球社会面临的“灰色地带”的威胁(B)。

A.恐怖主义B.人口增多C.环境恶化D.毒品走私

120、下哪项政策属于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有规定(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列》

C.《消防法》D.《国家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预案》

121、需要动用全省的力量甚至请求中央政府增援的协助方可控制的危机级别是(D)。

A.一般危机事件B.较大危机事件C.重大危机事件D.特别重大危机事件

122、下做法不符合加强安全生产的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