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846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电子教案

 

小学xx至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生人数

43

学校制定

合格率

实际合格率

优秀率

不合格率

上学期学生达标情况

本学期预期达标情况

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本班共有48名学生,其中男生29人,女生19人,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听讲能力差,不能自觉完成作业。

学生的作文能力参差不齐,全班学生在分析、理解文章方面有欠缺。

我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改进措施:

1、精心备课,认真教学,认真批改,耐心辅导。

2、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奋发向上。

3、采取有力措施,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4、开展相关竞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建立“结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6、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学校与家庭共同合作,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7、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学习先进经验,弥补自己工作中的问题。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

全册共分8组。

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

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8个专题依次是:

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

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

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

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

“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中国教育总网教案频道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

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

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

“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总体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目标

1.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2.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

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

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知识

技能

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过程

方法

目标

1.采用“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与主题实践、整体感悟”的方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在单元各篇课文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阅读,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整体回顾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系统整理。

教研专题

学校

教研组

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四年级二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日期

课题

课时

1

9月1日~9月6日

1、观潮2、雅鲁藏布大峡谷

5

2

9月9日~9月13日

3、鸟的天堂4、火烧云

6

3

9月16日~9月20日

语文园地一5、古诗两首

5

4

9月23日~9月27日

6爬山虎的脚  7蟋蟀的住宅

6

5

9月28日~9月30日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语文园地二  单元自测、评析

5

6

10月1日~10月7日

国庆放假

6

7

10月8日~10月11日

 9巨人的花园    10*幸福是什么    11去年的树

5

8

10月14日~10月18日

12*小木偶的故事  语文园地三  单元自测、评析

5

9

10月21日~10月25日

13白鹅      14白公鹅      15猫

6

10

10月28日~11月1日

16*母鸡    语文园地四    单元自测、评析

6

11

11月4日~11月8日

 期中复习、考试    17长城    18颐和园 

6

12

11月11日~11月15日

 19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单元自测、评析

6

13

11月18日~11月22日

20古诗两首    21搭石

5

14

11月25日~11月29日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3*卡罗纳

5

15

12月2日~12月6日

24*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单元自测、评析 

6

16

12月9日~12月13日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7*乌塔

6

17

12月16日~12月20日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  单元自测、评析

5

18

12月23日~12月27日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30*电脑住宅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6

19

12月30日~1月3日

元旦放假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语文园地八  单元自测、评析

6

20

1月6日~1月10日

  期末复习

5

21

1月13日~1月17日

 期末复习、考试

6

22

1月20日~1月24日

 期末评定、总结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其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还安排了“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日积月累”。

情感

态度

1.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丽与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

知识

技能

1.认识“罩、屹”等27个生字,会写“潮、称”等27个生字。

积累词语,要求会读会认27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过程

方法

1.采用“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与主题实践、整体感悟”的方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在单元各篇课文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阅读,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整体回顾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系统整理。

2.在体会课文所描写自然景观美好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在阅读、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其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进行习作练习;“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会油然而生。

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授课时间9月1日

课题

观潮

课型

多媒体

情感

态度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在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同时,喜欢上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来了解自然之美,受到美的熏陶,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

知识

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过程

方法

1.熟读课文,在读中把握文章大意。

2.通过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句的基本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教学设计思路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读书、自能读书”。

本节课,针对略读课文的特点,以探究“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何能堪称世界第一”为主思路,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交流的平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在自主质疑、互相交流中构建对文本的自我认知;重视文本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骄傲自豪之下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

课前布置学习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

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板书设计

盐昂震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

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

(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写一写生字和词语。

    书写指导:

 

    盐、昂、震

  2、搜集有关潮的资料。

 

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授课时间9月2日

课题

观潮

课型

多媒体

情感

态度

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

知识

技能

1、深入学习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略这“天下奇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过程

方法

1.熟读课文,在读中把握文章大意。

2.通过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句的基本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特别细致。

让学生充分体会大潮非凡的气势,感受如临其境。

2、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从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感情朗读。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

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声音)

学生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1课第2课时板书设计

 观潮(天下奇观) 

潮来前   江面很平静人山人海  

声:

闷雷滚动──越来越来──山崩地裂由

潮来时色   远昂首东望形:

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到

潮来后   依旧风号浪吼近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切入课文

  1、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天下奇观”是什么?

  2、《观潮》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板书: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3、谁来说说“潮来前”当时的情景与人们的心情怎样?

  板书: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4、可是到了“午后一点左右”呢?

人们又怎样?

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

  

(1)形容声音:

“闷雷滚动”

  

(2)描写心情:

“潮来了”(学生比读,说明急切心情);

  “踮”(学生示范,说明人多)

  “沸腾”(学生示范,说明高兴)

  5、人们的心情如此急切,想必同学们也快等不急了吧!

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磅礴气势。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视屏导入,感受情景

  

(1)、[课件]视屏放映“潮水”片段录像。

  

(2)、发挥想象,当时的潮水是怎样的气势磅礴?

  (3)、学生互相说感想。

  2、引入课文,精读句子

  

(1)齐读课文: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象,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呢?

请大家读课文。

  

(2)选读课文:

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3)、逐句分析,感受壮观。

  A、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

声)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课件]放声音,体会“山崩地裂”的声音。

  再读句子

  B、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

色)

  “白色”

[课件]放图片,感受颜色

  再读句子

  C、找出描写形状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

形)

  “白浪翻滚”、“白色城墙”

  [课件]放图片,直观形状。

  再读句子

  D、找出描写气势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

势)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课件]放“战马”录像,感受“浩浩荡荡”的气势

  再读句子

  (4)放映声音,展开想象。

  A、[课件]放一段潮水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感受如临其境与气势磅礴。

  B、说感想,把你刚才的想象说一说,在画一画。

  C、[课件]学生展示(学生把自己的图片上传到教师机,全班讨论)

  三、基础教学,写作特色

  1、词语教学

  

(1)看得出来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课件]屏幕显示(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作品展示。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    )。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

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2)大家评论,体会用得好的地方。

  2、写作顺序

  

(1)文章要有顺序,这篇文章总的顺序是什么呢?

  

(2)那“观潮时“的顺序呢?

大家默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课件]屏幕显示:

(教师显示部分学生作品,集体反馈校对。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你填上的这些词是什么顺序呢?

  板书:

由远到近

  五、小作总结,拓展练习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体会了它的气势磅礴。

我们还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

你们学得真棒,为了使我们更多地了解“潮水”,下面我给大家留一份作业:

  

(1)课堂拓展:

通过网络搜索、收集有关“潮水”的资料(文字、图片、声音、视屏)。

[课件]

  

(2)课外拓展:

找一些有关“涨潮”的录像看看,然后展开想象,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父母听。

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型

多媒体

情感

态度

1、通过朗读课文及比较,产生探究高山深谷的兴趣。

2、学习本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从内心里产生保护自然景物的意识。

知识

技能

1.能流利地读课文,熟读第三自然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找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初步明白中心句的基本含义。

过程

方法

1.熟读课文,在读中把握文章大意。

2.通过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句的基本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感悟大自然的壮美神奇。

2、学生能够自主解读文本之后,提出问题,融于课堂活动之中

教学设计思路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读书、自能读书”。

本节课,针对略读课文的特点,以探究“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何能堪称世界第一”为主思路,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交流的平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在自主质疑、互相交流中构建对文本的自我认知;重视文本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骄傲自豪之下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用演示文稿的方式呈现。

学生

课前收集与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关的图片,相关文字知识,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第2课第1课时板书设计

“奇异景观”

大峡谷的形状——马蹄形大拐弯

大峡谷的水——千姿百态

大峡谷的山——山林和雪山

生物的多样性——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看图导入,设置悬念

出示两幅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看图,突出它的高山深谷。

二、熟读课文,把握大意

  1.让看图最认真的那个小组读课文,分段读。

边读边纠正读音。

  2.说说从刚才的朗读或听读中你看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边听边做笔记,记下文中出现的景物)

生汇报:

“奇异景观”

大峡谷的形状——马蹄形大拐弯

大峡谷的水——千姿百态

大峡谷的山——山林和雪山

生物的多样性——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3.这里的景物这么特别,我们来找找雅鲁藏布大峡谷在哪里?

找出相关的句子把它读出来。

生汇报:

在号称“世界屋脊”上午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在青藏高原。

4.《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预:

课文先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在_____________,它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接下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说明大峡谷拥有奇异的景观。

三、深入小节,把握上下文关系

齐读第四自然段,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语“多样性”。

画句子: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让学生找出从哪些地方体现了多样性。

预:

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

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真不愧“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的美誉。

课时教案

第1单元第2课第2课时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型

多媒体

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知识

技能

1.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

2.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过程

方法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

教学重点难点

 

1、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2、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

这是一篇风景优美的课文,文中有许多好词佳句,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我以“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落在读、悟上,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使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使学生能与作者、作品、教师产生共鸣,读出文章包含的韵味,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励全体学生在朗读时努力投入感情,并且都能发挥特长,以优美大方的动作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

1、段落1、2、3幻灯片;

2、《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片断)

学生

收集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第2课第2课时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藏)

神奇的大拐弯     “惊叹不已”       奇观 世界峡谷之最      “不可思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