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11课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560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第11课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必修二第11课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必修二第11课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必修二第11课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必修二第11课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第11课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ocx

《必修二第11课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第11课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第11课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ocx

必修二第11课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主备人:

张伟审核人:

赵敏

【预习学案】第一课时使用时间2014-9-22

【课标要求】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难点:

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的主要目的、方式;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阻碍

【概念阐释】

(1)现代化:

又叫近代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民族工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民间投资经营的资本主义经济,早期称商办企业,与清政府和中国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相区别。

(3)官僚资本:

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通称。

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往往具有超经济掠夺方式。

除剥削产业工人以外,还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资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

【知识联接】

1、民族工业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前后(原因、概况)

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原因、概况)

【知识梳理】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时间:

2、表现:

(一)民国初年:

(1912---1927)

思考题: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

原因:

发展概况:

影响:

①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

②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二)民族工业的更快发展:

(1927-1937)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思考题:

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是什么?

原因:

 

表现:

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国民党统治后期发展的困境:

1937-1949

(一)、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

沉重打击

--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具体发展情况:

 

(1)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营企业或被日军吞并或被战争所毁,受到毁灭性德打击; 

(2)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思考题:

1、日伪政权对沦陷区采取怎样是经济政策?

其实质、目的是什么?

 

2、阅读教材,归纳日本掠夺沦陷区经济的手段有哪些?

政策:

实质:

目的:

手段:

影响:

(1)对沦陷区工矿业主要是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严重破坏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2)控制和垄断了占领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对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管制。

这样就便于日伪政权以低价收购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也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3)在沦陷区掠夺大量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抗战胜利后(1945--1949):

日益萎缩 

(1)原因:

 

(2)表现:

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预习自测】

1、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

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

据此可推断()

A.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

B.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

C.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2、《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实业救国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

3、“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

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

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材料反映的主要思想是()

A.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B.发展实业挽救民族危亡

C.创办实业解决民生疾苦D.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4、昔时的《东北日报》有一篇报道:

“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严重。

如蒋区工业中心之上海,抗战胜利后仅剩的四千余家大工厂,去年一月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蒋匪农村经济危机亦日趋恶化,……就是粮食部长余鹏飞亦供认蒋匪粮荒严重,并说:

‘去年总计购入外粮达五十万余吨’,然实际从外输入蒋区的粮食当还更多。

”下列关于这篇报道理解正确的是

A.该报道应发表于建国初期B.所述情形与日本全面侵华有直接关系

C.该报可能是解放区出版物D.反映了美国工业制成品大量涌入中国

5、张謇曾说:

“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6、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1518家。

这种增长状况表明

A.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B.重庆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

C.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D.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显著

7、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

2010年7月10日,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出了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所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

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A.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D.民族企业日益萎缩

8、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

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

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吨。

并被征军用。

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差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9、观察下表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6%

4.4%

7.3%

1942年

58%

78%

49%

  A.抗日战争的影响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D.民营工业的发展

10、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1、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是中国被打开国门,自然经济解体。

  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经济的兴起。

  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晚清政府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探究学案】第二课时使用时间2014-9-22

课内探究一:

2005年10月26日,89岁的荣毅仁先生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他跌宕、传奇的一生。

以他为代表的荣氏家族自上世纪创业至今的家族史,描绘的也是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缩影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

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材料二  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库券而了事。

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倍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

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生存,历经艰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

抗战胜利后,荣德生力阻荣氏部分企业向海外拆迁,坚守产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材料三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网》

材料四  1953年,党中央调整政策,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荣毅仁等上海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左一为荣毅仁 (1956年,荣毅仁、胡厥文、盛丕华并肩步入中苏友好大厦申请公私合营大会会场)

   材料五  在新时代,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

荣氏家族三度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首位。

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请回答:

(共24分)

(1)依据材料一分析20世纪初荣氏企业发展的特点。

(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20至40年代荣氏企业遭受重创的原因。

(4分)荣氏部分企业内迁和不外迁有什么意义?

(4分) 

 

 

 

 

 

(3)材料三中荣氏企业的复苏体现了当时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什么政策?

(2分)荣氏企业的复苏有什么意义?

(2分)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荣毅仁被誉为中国的“红色资本家”的原因?

(2分) 

 

 

(5)在新时期,荣氏企业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课内探究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19世纪末科学家阿家尼乌斯提出“化石燃料燃烧将会增加大气中CO2的浓度,从而导致全球变破”的彼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所做的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佑报告证实了这一假说。

据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宇会的统计,发达国家200年来依靠破拉动的经济增长是目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发达国家对全球变暖责任最大。

据材料一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进步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有关史实,分析说明为什么发达国家对全球变暖责任最大?

(8分)

材料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迈向近代化的时间很迟,步展满姗。

回顾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国在历史上的CO2排放童是很低的。

1904年一2004年的一百年间,中国的CO2排放量只占全球的8%。

伴随着经济起飞、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近年的CO2排放量有所增加。

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近代工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4分)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分析,为什么中国近代CO2排放量很低?

(4分)

 

【走进高考】

1、[2014·安徽卷]“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2013·安徽文综·15)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国际局势决定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3.(2013·江苏单科·8)右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4.(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

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5.(2011·山东文综·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100

153

A.2               B.31             C.73            D.193

【知识构建】

 

【练习学案】第三课时使用时间2014-9-23

1.下表反映了一战前后日本、美国对华经济的变化(货币单位:

白银),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是()

日本

美国

一战前的对华商品总值(万两)

(1912年)9000

(1913年)3500

一战后的对华商品总值(亿两)

(1919年)2.4

(1919年)1.1

对华经济地位的变化

由第6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

超过法国地位举足轻重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对华经济侵略

B.日、美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C.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列强在华的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2.下表是北洋政府农商部对1902—1919年国内农垦公司的数据统计

1902年—1912年

1912年—1919年

农垦公司总数

59家

100家

资本总额

286万元

1245万元

下列对农垦公司在1912到1919年获得迅速发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的推动是其发展原因之一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D.欧美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的结果

3、下图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1920年产值(亿元)

1936年产值(亿元)

年增长率(%)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资本

2.51

16.32

12.41

合计

4.35

18.54

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问()

A.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B.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C.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D.民族资本多于官僚资本

4、1934年6月荣宗敬在一封信上说:

“弟经营纺织业三十余年,困难未有甚于今日者。

外厂竞争,农村破产,纱销呆滞,而所担负之统税、利息两项,年在千万以上。

现状如斯,何能持久?

”你从中能得到的信息符合史实的有()

①外国资本操控市场②国民政府征收重税

③农村手工业纷纷破产④民族工业空前艰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5、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

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从本质上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要求()

A.用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市场B.在中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C.在中国大规模的投资设厂D.利用传教对中国进行思想渗透

6、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

这次改革的主要影响有

①稳定了金融市场②促进了物价回升,刺激了生产复苏

③官僚资本借机聚敛财富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1912一1919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独立发展B.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

C.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D.实业救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8、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

“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

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

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

曰民族独立。

曰政治清明。

曰农村繁荣。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

9、下表是一个时期里我国面粉出口情况(单位:

担)

年份

1914年

1915年

1918年

1920年

面粉出口量

不足7万

接近20万

超出200万

接近400万

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表中数据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得出的判断有()①中国小麦产量迅速增加②海外市场对小麦的需求增加③国际市场粮食供应商减少④中国小麦种植技术或面粉加工技术迅速提高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10、1929—1933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

年份

对外贸易值(当年价格:

1000海关两(白银)

出口

进口

1929

1015687

1265779

1931

909476

1433489

1933

392701

893650

上表反映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贸易逆差加大

B.白银大量外流

C.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压制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D.世界经济危机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11.民国初期,有人认为:

“吾国自通海以来,自悲观者言之,失地偿金,国力索矣。

自乐观者言之,倘无甲午(中日战争)庚子(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之福音,至今犹在八股垂发时代。

结合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期间的相关史实,从政治和经济角度说明“甲午”和“庚子”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16分)

巩固强化训练第四课时使用时间2014-9-24

做世纪金榜“模拟题组”和“作业与测评”部分

(学生自主完成,老师点拨讲解)

自我测评

1-5CABCC6、C7、C

8、【解析】D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关键把握“外部原因”,①为内因,选择D项。

9、【解析】A数据反映1937——1942年国统区重工业的规模扩大,结合时间与地点信息,不难了解其主要原因是抗日战争的影响,民族企业内迁等因素。

10、【解析】B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格局变化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曙光初现“指的第一世界工业文明在中国仅仅是在东南沿海并不普遍而且发展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限制;第三世界畜牧业经济还很原始落后;第二世界农耕经济还大量存在;故应该排除②④。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1、【解析】A依据统计表数据可以得出①②③正确。

1912—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沉重的打击

课内探究一

(1)发展迅速;集中于面粉业与纺织业等轻工业;集中分别在东南沿海地区。

(6分) 

(2)原因:

国民政府的压榨;战争的破坏;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

(4分)

意义:

内迁:

有利于内地轻工业的发展;保存了抗战的经济力量。

(2分)

不外迁:

为新中国的轻工业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2分)

(3)政策:

合理调整工商业(2分)意义: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分)

(4)率先将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跨入社会主义行列。

(2分)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分

课内探究二

(1)解析:

考查科学技术进步与环境的关系。

全球变暖是因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第一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技术成果是蒸汽机的主泛使用,主要能源是煤,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内燃机的应用,也使二氧化碳排放大量增加。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蒸汽机的推广,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钢、铁、煤的供应量迅速增加,CO2:

排放量大量增加。

(4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内燃机的应用,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燃煤和石油成为重要能源,CO2:

排放量日益扩大。

(4分)

(2)解析:

中国近代工业是在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艰难成长的,在当时,中国还面临一个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的有志之士纷纷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工业结构中轻工业占主要地位,重工业基础薄弱。

①中国近代工业是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创办。

(2分)先出现军事工业,然后兴办民用工业辅助军事工业。

(2分)②中国近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占优势地位。

(2分)工业结构中轻工业占主要地位,重工业很少。

(2分

2、抗战胜利后(1945--1949):

日益萎缩 

(1)原因:

 

①国民政府的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②______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新的不平等条约。

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美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急剧增加,几乎完全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

 ③官僚资本的压迫; ④繁重的捐税负担。

高考题:

1.B 本题以一战期间及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衰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题干材料的主要意思是:

一战爆发后,受利润的刺激,国人纷纷投资纱厂。

但战争一结束,外国资本主义卷土重来,本国纱布对外有无输出,外国纱布纷纷涌入,本国纱厂一蹶不振。

由此可以看出②④是一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而①③在题干材料中并未体现。

2【解析】注意读图分析,尽管从1913年到1936年民族资本有较大发展,但官僚资本一直占有很大份额,所以选B,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是在19世纪末,排除A;国民政府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不符合史实,排除C;国际局势对中国产业资本的影响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