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27 地质作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1462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27 地质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27 地质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27 地质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27 地质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27 地质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27 地质作用.docx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27 地质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27 地质作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27 地质作用.docx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一部分专题27地质作用

学案7 地质作用

考纲原文

 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2.造成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

考向分析

 本专题在高考命题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从考查内容看,主要包括:

内、外力作用以及地质构造,岩石圈物质循环和板块构造理论等。

从考查形式看,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在复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

以地质构造图、地貌图、景观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考查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运动

考向一 地壳物质循环

(2011·大纲全国文综)读下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 1.D 2.C

解析 1.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因此,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

2.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地球表面的各种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喷出岩和侵入岩都属于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作用形成,变质岩是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经过高温、高压变质而成,因此A、B、D选项都是错误的。

考向二 板块构造理论

3.(2014·大纲全国文综)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记忆性内容,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线经过马来群岛南缘,K岛位于此线北侧。

1.地壳物质循环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2.板块构造理论

内容

理论

要点

①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图示

解释与运用

板块

张裂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

板块

相撞

①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处于消亡边界

②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处于消亡边界

题组1 地壳物质循环

自然界中的许多花岗岩棱角很少,多呈浑圆状,如图1所示。

图2为“我国花岗岩矿产企业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花岗岩矿产企业主要分布在(  )

A.甘、鲁、浙、闽B.甘、豫、粤、鲁

C.疆、黔、闽、鲁D.鲁、苏、宁、闽

2.有关花岗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层中可能含有化石

B.是岩浆侵入下地幔冷却形成

C.因发生变质作用而棱角很少

D.多呈浑圆状主要是由于风化作用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由我国花岗岩矿产企业分布图可以直接得出答案,我国花岗岩矿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甘肃、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区。

选项A正确。

第2题,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结所形成的,裸露在地表的花岗岩受到风化作用的影响棱角多已消失,形成滚圆的外形,化石只能出现在沉积岩层里。

选项D正确。

(2014·江苏百校大联考)天山大峡谷陡峭狭长,山体主要由粗砂砾石组成,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洞穴分布,如图1所示。

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组成大峡谷的岩石所属类型主要为图2中的(  )

A.甲B.乙

C.丙D.丁

4.形成崖壁下部洞穴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图2中的(  )

A.①B.②

C.③D.⑥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粗砂砾石是外力堆积和风化作用形成,为沉积岩,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知,甲乙丙丁分别属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据此判断结论。

第4题,天山峡谷地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崖壁下部洞穴很可能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根据上题分析①、④为外力作用、②、③为变质作用、⑤为重融再生作用、⑥为冷却凝固作用。

据此可知正确选项。

规律技巧 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1突破关键:

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

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2代入尝试: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避开陷阱,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同学们注意:

①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②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③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示意图认为各类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岩浆。

题组2 板块构造理论

(2014·海南地理)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

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

据此完成第5题。

5.P地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答案 A

解析 P地位于日本沿海,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划分板块,P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所以A正确。

6.(2014·上海地理)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

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  )

A.喜马拉雅山区B.日本太平洋岩区

C.新西兰南北岛屿D.冰岛火山带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只有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而印度洋板块不是纯粹的大洋板块,只有太平洋板块是纯大洋板块,而日本、新西兰都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故排除BC,选A。

而冰岛位于板块张裂带不符合题意。

7.(2014·上海地理)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

A.石灰岩B.片岩

C.板岩D.石英砂岩

答案 D

解析 石灰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多溶洞、石林等景观,不符合题意;片岩是变质岩,有片状结构,板岩有板状结构,二者难以形成群峰林立的景观。

在巨厚层石英砂岩中,存在着若干层薄层粉砂质软弱层,因其抗风化侵蚀的能力较弱,易于风化剥蚀,有利于形成群峰林立景观。

石英砂岩抗侵蚀强度低,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区内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断裂或裂隙纵横交错,故山体陡峻。

而张家界山体陡峭、险峻说明有断裂发育。

故答案为D。

考查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貌

考向一 地质构造类型及形成过程

1.(2011·广东文综)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甲处岩层断裂并错位,为断层;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故B项正确。

2.(2014·山东文综)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下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A.Ⅰ、Ⅱ、ⅢB.Ⅱ、Ⅰ、Ⅲ

C.Ⅲ、Ⅰ、ⅡD.Ⅲ、Ⅱ、Ⅰ

答案 B

解析 根据沉积岩的一般形成规律“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的原则,Ⅱ早于Ⅰ,Ⅲ是在Ⅰ、Ⅱ形成后形成的,故选B。

考向二 地质构造与人类生产实践

(2014·海南地理)如图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答案 B

解析 通过图示分析,乙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最适宜建大坝,因此选B项。

4.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  )

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

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

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

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

答案 C

解析 若山脉先形成,河流应平行于山脉即纵列分布,不会将山脉切开,更不会改为穿行,因此A和B错;只有河流先于褶皱形成的前提下,才会出现河流穿行山脉,C正确。

1.地质构造的判断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断方法

形态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常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构造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

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

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

(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

地下水储藏,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洼,易汇集地下水

水库坝址选择点

物质坚实,基础牢固

钻探应在向斜构造处

岩层中含有的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避开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易渗漏

题组1 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形成过程

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公里,深达1000至2000米,是世界陆地上最大的裂谷带。

读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所呈现的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B.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

C.岩石中不会有化石

D.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

2.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结合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知,东非大裂谷是由于岩层发生水平运动后,两侧岩层上升,中部岩层相对下降形成的,即岩层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判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的地质构造。

题组2 地质构造与人类的生产实践

(2014·四川内江模拟)石油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单位:

米),可以直观地反映地下的构造情况,它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常用的图件。

读某区域含油岩层顶部构造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粗实线为河流),回答3~4题。

3.①②③表示地质勘探过程中三种不同类型的钻井,据图判断它们分别是(  )

A.气井、水井、油井

B.气井、油井、水井

C.水井、气井、油井

D.水井、油井、气井

4.该地沿E→F线绘制的地质剖面图为(  )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结合构造等高线知①②③钻井中由深到浅的顺序是①③②。

结合气、油、水密度差异即可判断结论。

第4题,结合EF剖面线上构造等高线分布规律,在注意河流流经处构造等高线变化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判断。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判断甲、丙两地的地质构造及甲、乙的地形。

(2)简要分析乙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甲、乙、丙三处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和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

(4)公路在山区应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______________形弯曲或开凿隧道,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____________地带,从________(背斜或向斜)部位穿越。

答案 

(1)背斜;断层;谷地(或鞍部);山地。

 

(2)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地。

(3)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4)“之”字 断层 背斜

解析 第

(1)题,结合岩层形态及岩层新老关系知甲为背斜,丙为断层。

从地形看甲为谷地,乙为山地。

(2)题,结合岩石性质和受侵蚀状况分析。

第(3)题,结合乙丙处地质构造及其修建隧道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行分析。

第(4)题,山地地形崎岖,公路应呈“之”字形蜿蜒行进,同时要避开断层,不应从向斜穿越隧道。

规律技巧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1.看图例: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2.看岩层是否缺失:

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

一是在缺失岩层对应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3.看是否有岩浆活动:

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

4.看岩层弯曲状况和连续状况:

若岩层出现不连续且岩层有明显错动则为断层;若岩层连续呈现弯曲状态则为褶皱,向上拱起为背斜、向下凹陷为向斜。

5.看地表起伏状况:

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类型,结合地质构造分析地貌成因。

6.综合分析判应用

(1)分析地形特征:

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

如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2)指导人们的找矿、找水行为:

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②利用背斜构造找油。

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④利用断层找水、找泉。

(3)为人类工程建设的合理选址提供依据:

大型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地带,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构造部位。

(4)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①褶皱——水平运动。

②断层——升降运动。

③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

④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考查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貌

考向一 流水作用与地貌

(2014·浙江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

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2.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①地断裂抬升,②地断裂下沉,④地断裂抬升,但三地都高于黄河河床,都不会受到黄河干流流水侵蚀或堆积作用的影响,A、B、D三项均错误;③地靠近黄河,地势低平,图中显示有下沉,并有新老沉积层,C项正确。

第2题,题干中提到,皇陵选址的条件是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题组材料中说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①④两地土层薄,③地地下水位浅,只有②地符合上述条件。

考向二 风力作用与地貌

3.(2014·安徽文综)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答案 C

解析 由沙山的物质组成(松散沙粒)和垄槽相间的地形特点可知,该地貌是典型的风力作用地貌(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故C项正确。

1.外力作用与地貌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与五种外力表现形式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其中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

作用因素

作用过程

对地貌的影响

流水作用

侵蚀

冲刷河床,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坡面流水使坡面地表破碎

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就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沉积

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逐渐沉积起来

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山麓洪(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风力作用

侵蚀

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形成大片的戈壁和裸岩荒漠

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

堆积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速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堆积

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的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2.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

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如下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

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

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3)外力地貌的应用

①风向的判定

②河流流向的判定

题组1 流水作用与地貌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东部地区的地貌名称是(  )

A.冲积扇B.河漫滩

C.河口三角洲D.侵蚀平原

2.形成该地貌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和最显著的月份是(  )

A.沉积作用,1月B.搬运作用,4月

C.沉积作用,7月D.搬运作用,10月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等高线分布知,图中东部地区等高线由山谷出口为中心呈扇形展开,并逐渐降低,据此可以判定其地貌类型。

第2题,冲积扇是由河流冲出峡谷时堆积作用而成。

结合经纬网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夏季降水丰富,河流侵蚀和搬运作用强烈,最有利于该地貌类型的发育。

3.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其原因。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

答案 

(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

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

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

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

原因:

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颗粒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解析 第

(1)题,结合图示信息知,宁夏平原是由于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地堑构造基础,由于黄河堆积作用而成。

(2)题,AB地处河流上游河段,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河谷地带比两侧低,导致等高线向上游弯曲;CD地处下游河段,受河流堆积作用影响,河谷附近比两侧高,等高线向下游弯曲。

第(3)题,结合河流沉积规律进行说明。

规律技巧 

1.地形、地貌的特征描述及成因分析

(1)地形特征描述

①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②地势特征;

③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④有特色和典型的地貌形态。

(2)地形、地貌成因分析。

地形、地貌成因一定要从内力和外力两个方面(有时还有人类活动因素)加以分析,切不可遗漏。

例如:

渭河平原的成因一方面是由于内力作用形成地堑,另一方面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峡湾的成因:

先是冰川的侵蚀形成U谷地,后来地壳下降,海水入侵而形成的;大多数河流的峡谷成因:

地壳上升形成山地,后来河流流水侵蚀而形成的。

2.易错辨析

(1)洪积扇和冲积扇

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洪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

冲积扇是山地河流在出山进入平原后,坡度骤降,水流突然分散,所携物质大量堆积,形成一个从出山口向外展开的扇形堆积体。

(2)三角洲与冲积一洪积扇

三角洲

冲积一洪积扇

形成部位

河口

出山口

沉积物

粒径更小,

比重更小

粒径更大,

比重更大

河网密度

相对大

相对小

形态

三角形

扇形

题组2 风力作用与地貌

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

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

“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

据此回答4~5题。

4.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5.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A.沙丘B.火山锥

C.冲积扇D.风蚀洼地

答案 4.C 5.D

解析 第4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以风力作用为主。

花岗岩“蜂巢”是风力长期侵蚀的结果。

第5题,风蚀洼地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