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0364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诊断学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实验诊断学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实验诊断学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实验诊断学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实验诊断学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学2.docx

《实验诊断学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学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诊断学2.docx

实验诊断学2

1.核左移:

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杆状核或更幼稚的细胞增多,与分叶核之间的比值超过1:

13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急性中毒,白血病

2.核右移:

在血象中分叶核粒细胞过多,分叶在5叶以上的细胞超过3%时称核右移,见于巨幼细胞贫血等

3.棒状小体:

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红色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约1—6um,故称为棒状小体,一旦它出现在细胞中,就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4.类白血病反应:

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中白细胞数目明显增高,并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当病因消除后其反应也消失,见于感染及恶性肿瘤,中毒,外伤等

5.网织红细胞:

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呈现蓝色的网织状细胞,故称为网织红细胞,增高见于溶血性贫血

6.血沉:

指红细胞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正常值:

男1~10mm/h 女0~15mm/h,加快见于炎症,组织损伤,贫血,肿瘤

7.溶血性贫血:

各种原因导致的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而发生的一类贫血

8.贫血:

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及或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底限

9缺铁性贫血:

体内用来合成HB的储存铁耗尽,从而影响血红Pr合成所引起的一类贫血,其特点是骨髓,肝,脾等器官组织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饱和度降低,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0.束臂试验:

在手臂局部加压,使静脉回流受阻,给毛细血管以负荷,检查一定范围内新出现的出血点的数目来估计血管壁的完整性和脆性,男性小于5个,女性及儿童小于10个

11.凝血时间:

静脉血离体发生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主要反应内凝系统的功能状态

12.出血时间:

指在一定条件下,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自然流血到自然停止所需要的时间,它主要受血小板数目和功能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影响

1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在受检血浆中加入部分凝血活酶磷脂悬液,在Ca2+的作用下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是内凝系统的筛选试验,正常值为32~34s,大于对照值10s可为异常

14.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受检血浆中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Ca2+,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它反映的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正常值为11~13s,大于3s视为异常

15.少尿: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少于17ml称为少尿

16.无尿:

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12小时内完全无尿称为无尿

17.多尿:

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称多尿

18.镜下血尿:

经过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个高倍镜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

19.肉眼血尿:

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为肉眼血尿

20.血红蛋白尿:

正常尿液隐血试验为阴性,当血红蛋白出现在尿液中,可使尿液呈浓茶色,红葡萄色或酱油色。

见于溶血性贫血,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21.胆红素尿:

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液呈豆油样改变,震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22.脓尿:

当尿液中含有大量脓细胞,炎性渗出物时,新鲜尿液呈白色浑浊,加热或

酸均不能使浑浊消失。

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

23.乳糜尿:

尿液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状称为乳糜尿,见于丝虫病和肾周围淋巴管阻塞

24.选择性蛋白尿:

蛋白尿中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小分子量蛋白,无大分子量的蛋白,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0.1半定量+++~++++,见于肾病综合症

25.非选择性蛋白尿:

说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的损伤断裂,尿中有大量的大分子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补体,中分子量的清蛋白及小分子量的β2M见于各类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26.蛋白尿:

蛋白尿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尿时,称蛋白尿

27.肾小球性糖尿病:

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通透性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见于各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28.肾小管性蛋白尿:

在感染,中毒等因素引起的近区小管对低分子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弱所致,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29.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损所引起的蛋白尿,如肾小球肾炎或肾盂肾炎后期,以及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30.组织性蛋白尿:

由于肾组织被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的蛋白尿,多为低分子蛋白尿,以T-H糖蛋白为主要成分

31.管型:

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32.T-H糖蛋白:

为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合成,并经高尔基体糖化,分泌的糖蛋白,可在此处小管腔面形成一覆盖层,阻止水的重吸收而参与原尿的浓缩-稀释功能

33.透明管型:

主要有T-H糖蛋白,清蛋白和氯化物构成,为无色透明,内部结构均匀的圆柱状体,两端钝圆,偶尔含有少量颗粒。

可见于正常人,增多见于肾病综合症,慢性肾炎等

34颗粒管型:

为肾实质病变崩解的细胞碎片,血浆蛋白及其他有形物汇聚于T-H蛋白而成,颗粒总量超过管型的1/3,可分为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

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

35细胞管型:

细胞含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可分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型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混合性管型

36腊样管型:

由颗粒管型和细胞管型在肾小管中长期停留变性或直接由淀粉样变性的上皮细胞溶解后形成的,呈质地厚,有切迹或扭曲,折光性强的浅灰或黄色蜡烛状,提示有严重的肾小管变性坏死,预后不良

37脂肪管型:

管型中有大小不一,折光性强的椭圆形脂肪小球,常见于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38肾小球率过滤:

单位时间内经过两肾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液体量,称~

39内生肌酐清除率:

肾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的血液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正常值为:

80~120ml/min

40低蛋白血症:

血清总蛋白低于60g/L或清蛋白低于25g/L时,称为~

41高蛋白血症:

血清中总蛋白大于80g/L或球蛋白大于35g/L称~

42胆红素肝肠循环:

结合胆红素进入肠道以后,经肠道细菌的脱氢作用还原为尿胆原,其大部分被氧化为尿胆素从粪便中排出,小部分被肠吸收,经肝门静脉回到肝内,其中的大部分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又随胆汁排入肠内形成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43胆酶分离:

在急性重症肝炎恶化时,出现AST.ALT下降,而黄疸进行性加深的现象称胆酶分离,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44动脉血氧分压PaO2:

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产生的压力,正常范围为95~100mmHg主要用于判断机体是否缺氧及缺氧程度

45动脉血饱和度SaO2:

动脉血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程度,是单位HB含氧百分数,正常范围为95%~98%

46动脉血氧含量CaO2指单位容积的动脉血液中所含氧的总量,或每百毫升动脉血含氧的毫升数。

包括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和物理溶解的氧两部分

47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指物理溶解在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48标准碳酸氢盐SB:

指在37℃,血红蛋白饱和,经PaCO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后的标准状态下所测得的血浆HCO-浓度

49实际碳酸氢盐AB:

指在实际PaCO2和血氧饱和条件下所测得的HCO-含量

50缓冲碱BB:

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性物质(负离子)的总和,包括HCO-Hb和血浆蛋白和HPO4-

51剩余碱BE:

指在37℃一个标准大气压,PaCO2为40mmHg血红蛋白完全饱和,用酸或碱将一升血液的PH调整到7.40所需加入的酸碱量

52耐糖现象:

正常人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浓度暂时不升高,由于刺激了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促使大量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贮存,使血糖在短时间内即降至空腹水平

53胱抑素C:

是人体内几乎各种有核细胞均可表达分泌的一种碱性非糖基化蛋白,每日分泌量较衡定,可自由透过肾小球滤膜,但几乎全部被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摄取,分解,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

1.那些肝功能检查项目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答:

一般肝功能的检查:

ALT AST STB CB  还应加查:

AFP GGT以及同工酶  ALP及其同工酶 LHD

 

2.何为类白血病反映?

试述与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要点?

类白血病反映是机体受外界刺激时产生的一种类似白血病的血象变化,周围血中白细胞明显增高,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当病因去除后,该反应也消失。

【病因:

1,有原发性疾病2,无 【临床表现1,原发疾病的症状明显2,消瘦,乏力,低热 【WBC数及分类1,中度增高,以杆状分页为主2,显著增高,见各阶段粒系 【嗜酸嗜碱细胞:

1不增多2,常增多 【细胞中毒改变:

1,常变化2,无 【红细胞血小板:

1,正常2,早期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增多,晚期均减少 【骨髓象1,正常2,极度增生,粒系增多活跃【白细胞碱性磷酸酶1,升高2减低【PH染色1无2,90%以上病例可见

 

3.血清ANA检测阳性临床意义?

ANA为抗核抗体,是一种泛指各种细胞核成分(DNA ANA ENA RNA)的自身抗体。

 临床意义:

1,SLE  2,药物性狼疮,混合型结缔组织病 硬皮病 3,类风湿性关节炎,桥本甲状腺炎

 

4,血清前清蛋白检测有哪些临床意义?

(1)降低:

1.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晚期恶性肿瘤  2.肝胆系统疾病:

肝硬化、肝炎、肝癌、胆汁淤积性黄疸。

对早期肝炎、急性重症肝炎有特殊诊断价值

(2)升高:

Hodgkin病

 

5.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生理性:

运动、激动、寒冷等

病理性:

1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或炎症,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溶血,急性中毒,急性失血,恶性肿瘤。

2异常性增多:

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

6诊断原发性肝癌常用指标

肿瘤标记物1甲胎蛋白(AFP)2γ-谷氨酸转移酶同工酶II(γ-GTT)3异常凝血酶原(AP)4α-2-岩藻糖苷酶(AFV)

影像学检查:

超声显像,CT

一般检查:

ALT、AST、STB、CB

 

7脑脊液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1有脑膜刺激症2疑有颅内出血3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4脱神经髓鞘疾病5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疑为中枢系统疾病者6中枢系统疾病需椎管给药者

禁忌症:

1疑有颅内压升高2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颜色状态及局部皮肤有炎症患者。

 

8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价值的几种自身机体

 1抗核抗体检验(ANA),见于未经治疗的SLE患者,达80%~90%,活动期100%

 2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测定(抗-DNA),是SLE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多肽抗体谱测定:

SLE病人可能为阳性

 

9贫血的病因学分类

 1红细胞生成不足,分成两大类

(1)骨髓造血障碍:

造血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

异常细胞或组织骨髓浸润。

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

(2)细胞分化或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2.红细胞破坏过多:

分为两大类

(1)红细胞内在缺陷

(2)红细胞外来因素

 3失血:

急性和慢性失血

 

10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特点:

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血红蛋白的减少更为明显

     2、轻度贫血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呈消息报低色素性特征

     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4、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骨髓象: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幼红细胞百分率常>30%使粒红细胞比例减低

       3、轻度贫血时成熟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幼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合成不足。

细胞体积减小,胞质量小,着色偏碱性。

       4、粒细胞系相对减小,各阶段细胞比例和形态大致正常

       5、巨核细胞系正常

 

11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1、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

(1)增多:

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2)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

 2、是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3、是病情观察指标

 

12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

 参考值:

男:

0~15mm/H  女:

0~20mm/H

 1、生理性变化:

孕妇、儿童、老人等

 2、病理性变化:

(1)炎症性疾病

(2)组织损伤或坏死(3)恶性肿瘤(4)高球蛋白血症(5)贫血(6)高胆固醇血症

 

13什么是束臂试验?

束臂试验阳性有何临床意义?

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是在手臂局部加压,使静脉血回流受阻,给毛细血管以负荷,检查一定范围内新出血点的数目,来估计血管壁的完整性和脆性

正常值:

直径5mm圆圈内新出血点数目,男性小于5个,女性及儿童小于10个

临床意义:

新出血点数超过正常为阳性

见于:

(1)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2)过敏性紫癜(3)维生素C和B缺乏症(4)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5)血管性血友病

 

1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1、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寻麻疹2、寄生虫病:

血吸虫,蛔虫,钩虫病3、皮肤病:

湿疹,剥脱性皮炎4、血液病:

慢粒,淋巴瘤5、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

 

15.核左移:

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杆状核或更幼稚的细胞增多,比值超过1:

13。

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反应,部分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可见极度左移

核右移:

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核分叶在五叶以上的细胞超过3%。

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造血干细胞功能衰退,可见于开代谢药物

 

16溢出性蛋白尿:

血浆中出现异常知道额低分子蛋白超出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所致。

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属于此类。

可见于浆细胞病,急性血管内溶血,急性肌肉损伤。

 

17..何为AFP?

简述AFP检测的临床意义?

答:

AFP--甲胎蛋白,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出生后逐渐消失,当肝细胞或生殖腺胚胎组织恶变时,有关基因重新被激活而使AFP重新开始合成,使血液中AFP含量增高,它的检测对诊断肝癌有重要的价值。

临床意义:

 1)血清中AFP≥300时,对诊断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生殖腺胚胎癌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瘤,胃癌,胰腺癌时AFP含量也升高

 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AFP含量也升高,<300ug/L

 4)妊娠时特别是7--8个月时,AFP含量达到高峰。

 

18.何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如何计算?

临床意义?

答:

内生肌酐清除率:

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

正常值80--120ml/min

计算公式:

Ccr=尿肌酐浓度×每分钟尿量(ml/min)/血肌酐浓度(ml/min)

临场意义:

1)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

评估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Ccr为50--70ml/min提示为轻度损害,此时可诊断为肾功能减退;30--50为中度损害;<30为重度损害;20--11为慢性肾衰早期;10--6为慢性肾衰晚期;<5为慢性肾衰终末期。

指导治疗:

<30--40ml/min限制蛋白质的摄入;<30ml/min中效利尿治疗无效,不宜适用;<10ml/min肾替代治疗

 

19.简述肾小球性蛋白尿和肾小管性蛋白尿的特点

答:

1)肾小球性蛋白尿:

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分为两种:

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

蛋白尿中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小分子量蛋白,无大分子量的蛋白,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0.1半定量+++~++++,见于肾病综合症非选择性蛋白尿:

说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的损伤断裂,尿中有大量的大分子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补体,中分子量的清蛋白及小分子量的β2M见于各类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2)肾小管性蛋白尿:

在感染,中毒等因素引起的近区小管对低分子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弱所致,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20胆红素代谢检验包括哪几项指针?

正常结果是什么?

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时候有何变化?

答:

指针包括: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STB,血清结合胆红素CB与非结合胆红素UCB测定,尿内胆红素测定,尿中尿胆原检查

正常人:

STB3.42~17.1 CB0~6.8 UCB1.7~10.2  CB/SCB0.2~0.4 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umol/L)0.84~4.2

梗阻性黄疸:

STB不完全性171~265(中度)完全性>342  CB明显增加 UCB轻度增加 CB/SCB>0.5  尿胆红素强阳性  尿胆原减少或缺少

溶血性黄疸:

STB<85.5 CB轻度增加  UCB明显增加 CB/SCB<0.2  尿胆红素阴性  尿胆原明显增加

肝细胞性黄疸:

STB17.1~171 CB中度增加 UCB中度增加 CB/SCB0.2~0.5 尿胆红素阳性 尿胆原正常或轻度增加

 

21.浓缩稀释试验是测定肾脏何部分功能的试验?

正常值?

答:

1远程肾单位,包括髓袢,肾小管,集合管。

 2正常人 24h尿量为1000--2000ml,昼夜尿量比为3~4:

1,其中夜尿量<750ml,尿液最高比密应>1.018;最高与最低比密之差应>0.009.

 

22.STP A A/G比值的的正常值,其测定在慢性肝炎时有何意义?

答:

正常成人STP:

60~80g/L  A:

40~55g/L  A/G:

1.5~2.5:

1。

由于肝脏有很强大的代偿能力,且白蛋白半衰期较长,因此只有当肝脏病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和在一定病程后才能出现血清总蛋白的改变,因此它常用于检测慢性肝损伤,并且反映肝实质细胞储备功能。

 

23.ALT AST增高见于那些情况?

答:

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非病毒性肝病,肝硬化,胆内外胆汁淤积,急性心肌梗死。

 

24.ALP GGT增高见于那些情况?

答:

ALP增高:

1)肝胆系统疾病:

胰头癌胆道结石引起的胆管阻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累积肝实质的肝胆疾病2)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内局限性胆道阻塞3)骨骼疾病4)生长中儿童妊娠中晚期

GGT增高:

1)胆道阻塞性疾病2)急慢性病毒性肝炎3)药物性酒精性肝炎4)其他:

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

 

25急性肝炎和肝硬化应体检哪些与肝病有关的化验检查?

答:

ALT,AST,UGG,STB,CB,前白蛋白,尿内尿胆原及胆红素

 

26.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应体检哪些化验检查?

答:

ALT,AST,PT,STB,CB,血清总蛋白,A/G比值及蛋白电泳,必要时检查MAO,PH,PIIIP

 

27.下列性状大便主要考虑那种疾病?

答:

1)鲜血便;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痔疮

柏油样便:

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白陶土样便: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阻塞患者

脓性及弄血便:

当唱到下段有病变,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或直肠癌肠表面脓性及脓血便。

米泔样便;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者

 

28.何谓隐血(OBT)?

便隐血试验阳性有何临床意义?

答:

隐血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五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证实的出血。

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消化性溃疡,阳性率为40~70%,呈间隙阳性;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阳性率可达95%。

呈持续性阳性;急性胃粘膜病变,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钩虫病及流行性出血等均常为阳性。

 

29.常见脑或脑膜疾病的脑脊液检查结果

答:

1)化脓性脑膜炎压力:

↑↑↑ 外观:

浑浊 凝固:

凝块 蛋白质:

↑↑葡萄糖:

↓↓↓ 氯化物:

↓  细胞增高:

显著多核细胞 细菌:

化脓菌

结核性脑膜炎 压力:

↑↑ 外观:

毛玻璃样浑浊 凝固:

薄膜 蛋白质:

↑ 葡萄糖:

↓ 氯化物:

↓↓ 细胞增高:

中性,淋巴 细菌:

结核菌

病毒性脑膜炎 压力:

↑ 外观:

透明或微浊 凝固:

无 蛋白质:

↑  葡萄糖:

正常 氯化物:

正常  细胞增高:

淋巴细胞 细菌:

 

30渗出液与漏出液怎样鉴别

 1漏出液 2渗出液   原因1非炎性所致2炎症,肿瘤,化学药物或物理刺激  外观

淡黄,浆液性2不定,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 透明度1透明或微混2多浑浊 比重1低于1.018  2高于1.018  凝固1不自凝2能自凝 粘蛋白定性1阴性2阳性蛋白定性1  <25g/L 2 >30g/L葡萄糖定量1与血糖相近 2,常低于血糖水平 细胞计数1常<100×106/L 2常>500×106/L 细胞分类1以淋巴细胞为主2根据病因不同分别以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为主 细菌学检查1阴性2可找到病原菌

 

31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及甲肝抗体阳性有何意义

 

(1)HBsAg和抗HBs1急性乙肝潜伏期和急性期 2慢性乙型肝炎 3HBV感染相关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4无症状HBV携带者 抗HBs阳性 1既往感染,通常发病后4~6月出现2接种乙肝疫苗的主动免疫3注射乙肝特异性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被动免疫 4接触不传染的HBsAg,如输血

 

(2)HBeAg和抗HBe 1急性感染的早期标志,病毒复制的血清标记物之一 抗HBe阳性病毒复制停止

 (3)抗HBc  抗HBc能检测出HBsAg,抗HBs系统不能发现的HBV感染 高浓度的抗HBc表示现行感染常与HBsAg并存 低浓度表示既往感染常与抗HBs并存 

 大三阳 135 急性或慢性乙肝,病毒复制,传染性强 

 小三阳 145 急性期无症状携带者传染性低

丙肝:

IgM主要作早期诊断,持续阳性可作为转为隐形肝炎指针,IgG阳性表示已有HCV感染 

甲肝:

IgM阳性的特异性早期诊断指针,提示有HAV感染期IgG阳性出现于恢复期且持久存在是获得性免疫力的标志,提示既往感染   

血常规参考值:

1、红细胞计数(RBC)

  男:

(4.0-5.5)×1012/L

  女:

(3.5-5.0)×1012/L

  儿童:

(3.5-4.7)×1012/L

2、血红蛋白测定(Hb)

  男:

120-160g/L

  女:

110-150g/L

  儿童:

110-140g/L

3、白细胞计数(WBC)  (4-10)×109/L(4000-10000/mm3)

4、白细胞分类计数

?

 中性粒细胞(N)?

?

?

?

?

?

?

51-75%

?

?

杆状核(st)?

?

?

?

?

     ?

1-5%

  分叶核(sg)?

?

?

?

?

?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

?

?

?

?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

?

?

?

?

?

0-1%

?

?

?

 淋巴细胞(L)?

?

?

?

?

?

?

  20-40%

  ?

?

单核细胞(M)?

?

?

?

?

?

?

?

3-8%

5、血小板计数     (100-300)×109/L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正常细胞性贫血:

MCV(80-100fL)MCH(26-32pg)MCHC(32%-36%)病因:

再障、急性失血、溶贫、白血病等

大细胞性:

MCV>100 MCH>32 MCHC32-36 病因:

巨幼贫、恶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

MCV<80  MCH<26 MCHC32-36 病因:

慢性感染、炎症、肝病、尿毒症、恶性肿瘤等

小细胞低色素性:

MCV<80MCH<26MCHC<32病因: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