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方案室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347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充方案室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补充方案室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补充方案室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补充方案室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补充方案室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补充方案室外.docx

《补充方案室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充方案室外.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补充方案室外.docx

补充方案室外

目录

 

室内机器单机试运转方案

1.编制说明

中油辽化分公司尼龙厂精己二酸技改工程,室内机器安装工程已基本施工完毕,部分机器(泵类)已具备单机试运转条件,为了保证7月末中交部分机械的要求,及配合业主进行部分机械设备联动试车计划的完成,及为了保证室内机械设备安全、平稳、顺利进行单体试运转,结合室内施工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图纸资料

2.1.1.室内设备平面布置图EL0.000m平面:

图号T03002—2841PD03—01。

2.1.2.室内设备平面布置图EL6.000mEL8.600m平面:

图号T03002—2841PD03—02。

2.1.3.室内设备平面布置图EL11.500m平面:

图号T03002—2841PD03—03。

2.1.4.室内设备平面布置图EL16.500m平面:

图号T03002—2841PD03—04。

2.1.5.室内设备平面布置图EL22.500m平面:

图号T03002—2841PD03—05。

2.1.6.各种设备供货商提供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及操作手册。

2.1.7.室内工艺管道流程图。

2.2.国家及行业规范、标准

2.2.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

2.2.2.《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98)。

2.2.3.《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98)。

2.2.4.吉化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Q/JH121.11004.92)。

2.2.5.吉化建《施工技术方案管理规定》Q/JH121.20402.03-2000。

2.2.6.《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3.工程概况

3.1.工程情况简介

3.1.1.本工程室内需进行单机试运转的机械有:

泵、压缩机、离心机、搅拌器、冷冻机、干燥器、固体物料输送机、半自动化包装机、风机、起重机械等十类传动机械。

3.1.2.本工程室内需进行成套装置试运转有杭州真空设备厂生产的真空系统装置(喷射泵,管道试运时进行)、山东天利生产的干燥系统装置(部分机械需进行单体试车)等两套装置(成套装置试车时配合生产厂家进行试车)。

3.2.室内需单机试运转的传动机械数量试验责任分工

表—1

机械类别

数量(台)

试运转责任单位

机械类别

数量(台)

试运转责任单位

64

施工单位为主,业主、厂商配合

干燥机

1

厂商、业主为主,施工单位配合

压缩机

5

厂商、业主为主,施工单位配合

固体输送机械

2

施工单位为主,业主、厂商配合

离心机

1

厂商、业主为主,施工单位配合

风机

3

施工单位为主,业主、厂商配合

搅拌器

27

施工单位为主,业主、厂商配合

半自动化包装机

1

厂商、业主为主,施工单位配合

冷冻机

2

厂商、业主为主,施工单位配合

起重机械

3

施工单位为主,业主、厂商配合

3.2.1.本装置内泵类机械按结构分类可分为离心泵、齿轮泵、屏蔽泵、液环真空泵等四类;按其密封形式可分为填料密封、机械密封(冷却水密封、母液密封)两类,各自泵类数量及位号见(附表—1)。

3.2.2.本装置内压缩机按其结构可分为离心式压缩机(S2404A/B、S2202、S2203)、往复式压缩机(C2453A/B)两类。

3.2.3.本装置内搅拌器可分为直联式和减速式两类。

其有密封要求的35台搅拌器均为机械密封。

3.2.4.本装置内风机只有离心式风机一种,且为直联式,分为鼓风机和引风机两种。

3.2.5.本装置冷冻机分为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C0504)、压缩机制冷机(C0505)两类。

3.2.6.本装置内起重机械可分为单梁电动葫芦()和手动葫芦()两类。

3.2.7.本装置内固体输送机械可分为皮带运输机()和螺旋输送机()两类。

3.2.8.本装置内离心机为三足式低速离心机(无位号)。

3.2.9.本装置内干燥器(ES1)属于常压传导对流并用式干燥器。

3.2.10.本装置内成品包装机为半自动化包装机(无位号)。

3.3.总体安排

根据施工现场工程量的情况,我公司拟先试运泵类设备,其他设备具备条件时再进行试运。

3.4.现场情况

成品包装机、固体输送机未到货;搅拌器类设备未安装完;干燥系统设备安装完,但工艺管道施工未完。

4.施工准备

4.1.施工技术准备

4.1.1.根据试车需求提出所需消耗材料计划及措施材料计划。

4.1.2.传动机械试运转必须绘制相应流程图。

4.1.3.编制单机试车施工技术交底,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4.2.施工现场准备

4.2.1.传动机械试运转前必须按施工图和相应规范要求安装完毕,且试运转(试验)前最终检查、确认结束。

4.2.2.传动机械试运转(或试验)所需通讯、电源、水源等业已解决。

4.2.3.传动机械试运转(或试验)所需临时措施(包括计量仪器、机具、材料等)已准备齐全。

4.2.4.传动机械试运转(或试验)需业主(或厂商)、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派专人负责。

4.2.5.传动机械试运转(或试验)前需健全完善的试运转组织机构及安全保障机构(附表——2)。

5.施工方法

5.1.泵类机械试运转施工方法

5.1.1.泵类机械试运转施工步骤

5.1.1.1.电气系统供电和控制回路空投试验。

5.1.1.2.电动机空负荷试运转及相序检查(电机转向确定)。

5.1.1.3.电动机复位。

5.1.1.4.联轴节对中,二次精找及手动盘车。

5.1.1.5.机泵油箱清洗及注油。

5.1.1.6.机械密封系统供水。

5.1.1.7.机泵以洁净水为介质满负荷试运转。

5.1.1.8.空、满负荷试运转技术指标测量。

5.1.1.9.试运转合格临时设施拆除、排水。

5.1.1.10.机泵按要求复位。

5.1.1.11.机泵试运转合格确认并填写相应记录。

5.1.2.泵类机械试运转需检测的技术指标

5.1.2.1.电动机空、满负荷运转时三相电流值及三相电流平衡计算。

5.1.2.2.泵满负荷试运转时进出口压力测量及压差计算。

5.1.2.3.机械密封水温测量。

5.1.2.4.机械密封泄漏量测定。

5.1.2.5.机泵振动、噪声观测。

5.1.2.6.润滑系统密封情况检查。

5.1.2.7.机泵空、满负荷运行时电动机及泵体前后轴承温度测量。

5.1.2.8.机泵转数测量。

5.1.3.泵类机械试运转时流量和电仪系统联锁调试可不做为测定指标,此两项指标在联动试车或投料试车时测量。

5.2.压缩机试运转施工方法

5.2.1.压缩机试运转时施工步骤和测试指标基本同于5.1.泵类机械试运转。

但压缩机负荷试车前,应先进行空负荷试车;并且应在满负荷试运转时进行安全保障系统调试和试验。

5.2.2.由于本装置内压缩机试运转属于厂商供货范畴内,具体试运转步骤和测试指标应由厂商确定。

但同时也应符合压缩机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98)有关试运转要求。

5.3.搅拌器类机械试运转施工方法

5.3.1.搅拌器单机试运转分空负荷和满负荷试运转两步进行,但空负荷试运转时间不宜过长。

且须按各自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空、满负荷试运转;详见搅拌器安装使用说明书(表——3)。

5.3.2.搅拌器满负荷试运转时要考虑试运转介质密度、粘度与工作介质密度、粘度的对比。

5.3.3.搅拌器试运转其他施工步骤和测试指标,基本同于泵类机械试运转施工步骤和测试指标。

5.4.离心机、冷冻机、干燥机、半自动化包装机等传动设备

此类机械单机试转只需进行电动机空负荷试运转和整机空负荷试运转,满负荷试运转需在投料试车阶段考核。

测试指标同于泵类机械,并由供货商主试。

5.5.固体输送机械

此类机械单机试运转只需进行整机空负荷试运转,满负荷试运转和性能指标测定在投料试车阶段考核。

5.6.起重机械

5.6.1.电气系统和电动机单试。

5.6.2.变速机构油箱清洗和注油。

5.6.3.起重机械空负荷行走、起钩、回钩、盘绳试验。

5.6.4.行走、起钩、回钩限位试验。

5.6.5.满负荷静载试验。

5.6.6.满负荷行走、起钩、回钩试验。

5.6.7.满负荷静载时吊车梁挠度测量。

5.6.8.起重机械1.10倍超负荷静载试验和过载电气保护系统试验,另外起重机械试运转需报请主管部门验收。

6.各类机泵试运转试验技术要求

6.1.机泵类传动机械试运转技术要求

6.1.1.各类机泵试运转时必须仔细阅读机泵供货商提供的使用说明书。

6.1.2.各类机泵试运转时必须参照附表—1进行启动、运转、停车。

6.1.3.本装置内泵类机械驱动机均为电动机,并可分成两类:

鼠笼式三相异步电动机和绕线式三相异步电动机;其中鼠笼式电动机又分为单速、双速和变频调速三种。

按所需额定电压情况分为低压电动机和高压电动机。

电动机启动方式分为直接启动和降压启动两种,在机泵试运转时要依各自情况分别对待。

6.1.4.泵试运转前应先将电动机脱开,进行电动机单机空负荷试运转,并调整电动机转向与泵要求转向一致,即进行相序检查。

试运转时要记录电动机启动电流和运转电流,同时进行电动机正常运转时三相电流平衡计算。

6.1.5.电动机空载试验前要检查:

6.1.5.1.电动机铭牌所示电压、频率、接法与电源电压及频率是否相符,接法是否正确。

6.1.5.2.检查电动机及启动设备接地装置是否可靠,接线是否正确,接触是否良好。

6.1.5.3.检查电动机轴承是否有油,滑动轴承是否达到规定油位。

6.1.5.4.检查电动机内部有无杂物、积尘。

6.1.5.5.检查电动机的转轴能否自由转动。

6.1.5.6.检查电动机所选配熔体的额定电流及过载保护的整定电流等是否符合要求。

6.1.6.电动机空载试验中,测量三相电流是否平衡,三相电流中任一相电流与三相电流平均值的差值不允许超过10%,若空载电流过大,表示定、转子之间的间隙可能超出允许值、定子绕组匝数太小或装配质量差;空载电流过小,表示定子绕组匝数太多或将三角形误接为星形。

6.1.7.电动机空载试验时,应观察电动机运行情况,监听有无异常声音;轴承温升及运转等是否正常。

绕线转子电动机应检查电刷有无火花、过热等现象。

6.1.8.电动机启动前,应对电动机绕阻进行相与相、相与地间绝缘电阻测试。

测量时,对于额压电在500V以下的电动机一般用500V兆欧表进行测量,其冷态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热态绝缘电阻应不低于0.5MΩ;对于500~3000V之间的电动机用1000V兆欧表测量;对3000V以上的电动机用2500V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吸收比R60/R15≥1.3。

6.1.9.大型电动机起动前还应进行直流电阻冷态测量。

测量时,对小于1Ω的绕阻,应采用双臂电桥;大于1Ω的绕阻,可采用单臂电桥。

所测得的各相电阻偏差与其均值之比应不大于5%即

(Rmax-Rmin)÷Ra×100%≤5%

其中Ra=(Rv+Rv+Rw)÷3(Ω)

6.1.10.电动机运行时:

6.1.10.1.应保持清洁,进、出风口必须保持畅通,不允许有水滴、油污和其他杂物落入电动机内部。

6.1.10.2.运行时,电动机的负荷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

6.1.10.3.检查电动机轴承是否过热、是否漏油。

6.1.10.4.检查电动机各部分最高温度和最大允许温升是否符合规定的数值,在无电压、电流和频率监视以及无过载保护的情况下,监视温升尤为重要。

6.1.10.5.检查电动机的振动、噪声及是否有不正常气味、冒烟等现象。

6.1.11.电动机空载试验前,应熟知电动机拖动回路,并做好空投试验。

6.1.12.电动机空载试验时间,视电动容量大小而定,一般应为30min~120min。

6.1.13.电动机空载试验合格后,方可驱动机泵进行负荷试运转,并按空载试验时测试指标要求,进行电动机负荷试验性能指标测定,负荷试运转时间依机泵试运转时间而定。

6.1.14.对于双速或变频电动机要在空载和负载运转情况下,分别进行变速试验。

6.1.15.对于与仪表系统连锁的电动机,其连锁试验可在联动试车或投料试车时测试。

6.1.16.泵在试运转前,应按泵安装规范及厂商使用说明书要求将泵安装完毕。

6.1.17.泵在试运转前润滑、密封、冷却等系统的管道应清洗洁净并保持通畅,其受压部分应进行严密性试验。

6.1.18.泵在试运转前,应按泵技术要求注油和启动密封系统冷却系统。

6.1.19.泵的试运转应在其各附属系统单独试运转正常后进行。

6.1.20.泵应在有介质情况下进行试运转,试运转介质为代用介质时,应对代用介质与工作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对比,防止泵超载或受腐蚀。

6.1.21.本装置泵试运转代用介质为常温、常压洁净水。

6.1.22.机泵试运转前按要求绘制试运转流程图和准备必要的测试仪器、仪表。

6.1.23.泵试运转前应注明水源种类、水源来源及排水去向,并经业主同意后方可使用,不锈钢泵试运转用水,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25ppm。

6.2.离心泵试运转时技术要求

6.2.1.离心泵试运转时除应遵循6.1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外,还应遵循离心泵试运转的特殊要求。

6.2.2.本装置内离心泵按其结构型式可分成:

普通卧式离心泵、自吸式离心泵及立式管道离心泵三种型式,且本装置内这三种离心泵均为单级单吸式离心泵。

其中机械密封式离心泵又分为:

单端面机械密封、“背靠背”双端面机械密封和“串联”双端面机械密封三种。

机械密封式离心泵按其冷却液(或密封液)性质又可分为:

母液密封式和冷却水冷却式离心泵详见(附表—4)。

6.2.3.离心泵试运转时要避免“气缚”、“汽蚀”现象发生并且要使泵尽快通过“喘振”区。

(气缚现象是由于泵入口处变径引起气体积存而形成气囊,由于大量气体吸入泵体内,引起叶轮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不足以造成吸上液体所需的真空度,导致吸不上液体。

汽蚀现象是由于泵在安装时存在问题而造成的,原因在于泵吸入口安装过高,导致泵内压力降低,其最低值为叶片间通道入口附近。

当此压力降至被输送液体饱和蒸汽压时,被输送液体将发生沸腾,所生成的蒸汽泡在随液体从入口向外周流动时,因压力迅速增加而急剧冷凝,使液体以很大速度从周围冲向汽泡中心,产生频率很高、瞬时压力很大的冲击。

此冲击波与液体中微量溶解的氧对泵叶轮等可引起金属化学腐蚀,从而引起泵被腐蚀,导致泵体噪音、振动加大,流量、出口压力减小和效率下降,甚至吸不上液体等现象。

离心泵的喘振指管路系统(包括泵)由于小流量液流在泵内脱液而形成的自振。

表现为压力、流量周期性变化,泵与线路产生振动及低沉噪声。

泵的喘振区是泵的零、部件包括管道部件遭受破坏的一个危险区段。

启动后快速通过喘振区,是保证泵安全运行的先决条件。

6.2.4.离心泵试运转前应熟知压头、流量、功率、效率的关系:

6.2.4.1.压头随流量的增大而下降。

6.2.4.2.功率随流量增大而上升。

6.2.4.3.效率先随流量的增大而上升,达到一定值后便下降。

6.2.5.被输送液体密度、粘度对离心泵特性的影响:

6.2.5.1.泵的流量不随被输送液体的密度而改变,但输出功与密度成正比。

6.2.5.2.被输送液体的运动粘度对泵特性影响复杂。

离心泵的轴输出功与流量乘压头之积成正比。

6.2.6.离心泵试运转前应检查:

6.2.6.1.驱动机转向应与泵的转向相符。

6.2.6.2.各固定连接部位应无松动。

6.2.6.3.各润滑部位加注润滑油、润滑剂的规格和数量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滑动轴承应进行预润滑。

6.2.6.4.各指示仪表、安全保护装置及电器装置均应灵敏、准确、可靠。

6.2.6.5.盘车应灵活、无异常现象。

6.2.7.离心泵启动对应符合下列要求:

6.2.7.1.应先打开吸入管路阀门,关闭排出管路阀门。

6.2.7.2.平衡盘冷却水管道应畅通。

6.2.7.3.吸入管路应充满输送液体,并排尽空气,不得在无液体情况下启动。

6.2.7.4.泵启动后应快速通过喘振区。

6.2.7.5.转速正常后应打开出口管路的阀门,出口管路阀门的开启不宜超过3min,并将泵调节到设计工况,不得在性能曲线驼峰处运转。

6.2.7.6.离心泵要在零流量输出时启动,以减小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和避免出口管线的水力冲击。

6.2.8.离心泵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6.2.8.1各固定连接部位不应有松动。

6.2.8.2.转子及各运动部件应正常,不得有异常声响和摩擦现象。

6.2.8.3.附属系统的运转应正常,管道连接应牢固无渗漏。

6.2.8.4.滑动轴承的温度、密封液和冷却水的温度不应大于80℃。

6.2.8.5.各润滑点的润滑油温度、密封液和冷却水的温度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润滑油不得有渗漏和雾状喷油现象。

6.2.8.6.泵的安全保护和电控装置及各部分仪表均应灵敏、正确、可靠。

6.2.8.7.机械密封的泄漏另不应大于5ml/min,填料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表—2规定,且温升应正常。

表—2填料密封的泄漏量

设计流量m³/h

≤50

50~100

100~300

300~1000

≥1000

泄漏量ml/min

15

20

30

40

60

6.2.8.8.工作介质比重小于1的离心泵,用水进行试运转时,应控制电动机的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且水流量不应低于额定值的20%。

6.2.8.9.低温泵不得在节流情况下运转。

6.2.8.10.需要测量轴承体处振动值的泵,应在运转无汽蚀的条件下进行,并进行振动速度有效值换算。

6.2.8.11.泵在额定工况点连续试运转时间不应小于2h。

6.2.9.离心泵停止试运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6.2.9.1.离心泵应关闭泵的入口阀门后,再切断电动机电源,以免出管路内的液体倒流入泵内使叶轮受冲击而损坏,待泵冷却后应再依次关闭附属系统的阀门。

6.2.9.2.应放净泵内积存的液体,防止锈蚀。

6.2.9.3.停止运行时,应注意电动机是否平稳停车。

6.2.10.用软填料环填充全部填料腔时,轴封处的过压最小为0.1~0.2bar,必须具有一定润滑的液体,并应绝对清洁,当轴封处的过压小于0.2bar时,应充润滑液,密封液压力最小应大于轴承处压力1bar。

单端面机械密封在正常循环冲洗情况下,冲洗液温度不得高于接近泵体的温度;双端面机械密封,在两密封之间的空间里必须输入密封液,密封液的压力应高于密封处输送介质的压力(最小高1~3bar,最大高7~10bar),串联式机械密封泄漏量和密封温度同于单端面机械密封。

6.2.11.本装置共有四台自吸式离心泵(P0410、P0411、P1005A/B),其工作过程是平时设法使泵内存一定量的水,泵起动后由于叶轮的旋转作用,吸入管路的空气和水充分混合,并被排到气水分离室,气水分离室上部的气体逸出,下部的水返回叶轮,重新和吸入管路中的剩余气体混合,直到把泵及进水管路内的气体全部排尽,完成自吸并正常抽水。

6.2.12自吸式离心泵试运转前:

a)应向泵体中注入液体直至泵入口下缘,排气阀应设在排出管路的上方,排气阀应常开;b)出口阀必须打开,直到自吸工况完成时,迅速关小阀门调节流量至额定点,若出口设有排气管路,则可在开机前关闭出口阀。

6.2.13自吸式离心泵不得频繁启动,每小时启动次数不得超过8次。

6.2.14自吸式离心泵停机前,最好关小出口阀门,以防止回流过大引起泵内储液量减小;停机时,应注意电机是否平稳停车;在泵冷却后才能停止供给冷却水。

6.2.15自吸离心泵试运转时,要进行运动点的调整,首次开车应测量自吸时间t;转速n;流量Q;吸入口与排出口压差。

6.2.16本装置内共有管道离心泵6台,分别是离交管道泵2台、热水管道泵3台,冷冻水管道泵1台,其作用是增压和循环。

两台串联或并联时也能增大流量。

6.2.17管道离心泵工作条件:

吸入压力≤1.0MPa或泵系统最高工作压力≤1.6MPa即泵吸入口压力+泵扬程≤1.6MPa。

泵静压试验压力≤2.5MPa。

6.2.18管道离心泵试运转前,应拆除电机风扇罩进行手动盘车。

启动时阀门开启、关闭及排气同于普通离心泵。

机械密封泄漏量3滴/分。

6.2.19本装置内氟塑料离心泵有两台(P1201A/B)。

其试运转技术要求同于普通离心泵,不同处在于泵入口处试运转时必须设滤网,防止杂质损坏氟塑料。

6.3.齿轮泵试运转技术要求

6.3.1.本装置内管道泵(P2453、P2454)为齿轮泵,其试运转要求即要遵循6.1规定又要遵循齿轮泵试运转的特殊要求。

6.3.2.齿轮泵也是一种正位移泵,它由泵体、齿轮、轴承座、安全阀、轴承及密封装置等机件组成。

它压力较高但流量小,流量调节不能靠启闭出口阀的方法进行,若出口阀关闭,泵体内压力将急剧增加,从而造成事故。

只能靠排出管路的支路进行流量调节。

6.3.3.齿轮泵内装有安全阀,当泵或排出管道发生故障或误将排出阀门完全关闭而产生高压或高压冲击时安全阀就会自动打开,卸除部分或全部高压液体回流到低压腔,从而对泵及管道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6.3.4.齿轮泵的润滑是靠输送的液体而自动达到的,故日常工作时无须另加润滑液。

6.3.5.齿轮泵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6.3.5.1.进出口管道阀门打开。

6.3.5.2.确定泵的旋转方向。

6.3.5.3.启动电动机。

6.3.5.4.调整排出管路压力,注意真空表读数。

6.3.5.5.运转时不应出现不正常噪音和温升过高。

6.3.5.6.一般情况下,不得任意调整安全阀。

6.3.5.7止时先切断电源,再关闭进出管路的阀门。

6.4.液环真空泵试运转技术要求

6.4.1.本装置在内有2台液环式真空泵位号分别为()。

6.4.2.本装置内液环真空泵属于旋转真空泵,它主要由水环泵、电动机、气水分离器和底座组成。

其作用是从真空器中抽气,加压后排向大气。

终压为大气压。

6.4.3.液环式真空泵主要性能参数有:

6.4.3.1.极限剩余压力(或真空度);这是真空泵所能达到的最低压力。

6.4.3.2.抽气速率即真空泵的生产能力,是指单位时间内真空泵在剩余压力下所吸入的气体体积,以立方米/小时表示。

6.4.4.液环式真空泵试运转除应遵循6.1规定外,还需遵循液环真空泵试运转的特殊要求。

6.4.5.液环式真空泵试运转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6.4.5.1.盘车应灵活、无阻带。

6.4.5.2.真空度调节阀应调整至合适的开度。

6.4.5.3.泵填函处的冷却水管路应通畅。

6.4.5.4.应向泵体注入清水,盘车冲洗洁净后,方能启动。

6.4.6.液环式真空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6.4.6.1.泵应在规定的转速下和工作范围内进行试运转,连续试运转时间不应小于30min。

6.4.6.2.泵的供水应正常,水温和供水压力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6.4.6.3.轴承温升不应高于30℃,其温度不高于70℃。

6.4.6.4.各连接部位应严密,无泄漏现象。

6.4.6.5.运转中应无异常声响和振动。

6.4.7.试运转结束后,应放净泵内积水,再用清水将泵冲洗干净。

7.风机试运转技术要求

7.1.本装置内工艺系统共有四台风机,均设置在400工段,位号分别为()。

7.2.本装置内四台风机均为离心式风机,驱动机均为电动机。

联接形式均为联轴节传递扭矩。

其作用分别:

风机()为板式换热器引室外空气属于鼓风机系列;风机()为其他设备抽气形成一定真空度,属于引风机系列。

7.3.离心机风机试运转时技术要求应遵循6.1规定,同时又要遵循离心风机试运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