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3121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doc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doc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作者:

于鹏飞摘自:

心理教育网

 

      一、案例陈述

     小明,男,初中学生。

他在上初一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

学习好,还担任了班长。

但他学会上网后逐渐成瘾,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文化不高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小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他用榔头杀死了生养他的爸爸。

当刑警抓捕小明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小明的杀人行为和杀人后的表现是由网络成瘾导致的人格改变而引起的。

     

(一)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

     1.强烈的依恋性:

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

当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强烈的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好转。

上网在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单一指向网络,工作、学习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2.情感淡漠:

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有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

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

本案例中的小明上网成瘾后将阻止自己上网的父亲用榔头锤死,而且杀人后还安然的坐在网吧上网,这些表现都说明小明的人格已经发生了改变。

     3.人际交往范围变窄:

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

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的不断受挫折,两者的反差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

网络成瘾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

另外,网络成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4.意志力薄弱:

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网络成瘾和吸毒、赌博一样,是一种精神依赖症,一旦陷入,很难自拔,只有及早发现,及早引导,才能防患于未然。

但切不可操之过急,搞一刀切。

最好的办法是多与孩子进行沟通,让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

     从本案例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小明的父亲因为文化不高,所以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打骂为主。

而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叛逆心理和行为更加严重。

现在很多家长仍然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谬论,对待孩子的错误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

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要么异常懦弱退缩,要么冲动粗暴。

长期的打骂可能会使他们习惯被欺负和容忍,遇到问题采取回避退缩的行为。

也可能使他们形成只有武力才能解决问题的认知模式,因此面对冲突矛盾时就会以简单粗暴的武力来解决问题。

      

(二)上网成瘾的原因

     1.精神空虚:

孩子沉迷于网络,最伤心的是父母。

但许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的行为到了这种地步,其中许多原因是家长造成的。

大多数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照顾只是满足于“吃饱了、喝足了、穿暖了、兜里有点零花钱”,不知道孩子最近的烦恼是什么,和同学有没有矛盾,孩子在父母那里寻求不到这种爱,于是就到网上寻找,他们会用化名和网友聊天、骂人、畅所欲言。

     2.性格不良:

除了家庭因素导致精神空虚外,孩子不良的性格也是容易成瘾的重要原因。

据观察发现,容易上网成瘾的孩子大多有不良的性格特征,如性格孤独、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当心理有了矛盾、苦恼自己无法排解时他们便去上网发泄,因为他们发现,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

键盘就操纵在自己手上,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说什么就和网友聊什么,随心所欲,很快,他就会迷上网络。

     3.环境影响: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已不再是陌生的名词,小至刚入学的娃娃,大到已退休的老人,对电脑都能驾轻就熟。

各处的网吧也随处可见,网上的东西良莠不齐,网吧经营者本着赢利的目的,为那些还没有完全具备辨别能力的未成年孩子大开方便之门,这样很容易让这些孩子们在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中迷失自己。

     4.学习的压力:

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考高中和考大学还是以分数为主,所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中国的孩子们在巨大的压力下丧失了求知的欲望,机械地死读书,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逃课,上网吧,沉迷网络。

     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明没有沉迷于网络之前是一个阳光健康的学生,而且既然他能当上班长说明他在品质,性格方面都是很好的。

但是,由于长期的沉迷和依赖网络,使得他的人格结构发生了改变,从懂事变得叛逆,从健康阳光变得冷漠残忍。

人格的改变使他能对生养自己的父亲下毒手,使他在杀死父亲后没有基本的罪责感和同情心。

这也是网络成瘾最大的危害所在。

      (三)治疗方案

     

(一)青少年自身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上网前要计划,明确上网的目的和上网的时间,避免无节制的上网,如果不是为了工作、学习,而主要为了娱乐,则更需要计划上网。

漫无目的地“冲浪”、沉迷于网络聊天或网络游戏,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失,尤其把它当成一种缓解精神压力时更应该节制。

     

(二)青少年要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业余时间多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或交际活动,不仅充实了生活,而且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避免依赖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机会。

     (三)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参与。

家长和老师要提高对网络的认识,既不能放任孩子上网“开阔视野”,直到成瘾才引起重视,也不能因担心网络危害而过分控制孩子上网,这会迫使他们走到社会上非法的网吧而事与愿违。

这是预防网络成瘾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家长和老师要通过正确引导和合理监督,不仅直接控制青少年在家、在学校上网的时间,而且要提高他们合理使用互联网的能力。

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以下建议,希望家长能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

(1)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2)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3)拓宽孩子的兴趣爱好(4)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5)对孩子上网少制止多引导学校开展学生上网教育,提高校园上网场所和上网监控,丰富校园生活无疑会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

    (四)这一阶段是孩子最易上网成瘾的阶段,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心理极其不稳定,很容易被丰富多彩的网络所吸引。

因此,家长应该对这一成长阶段的孩子给予特殊的关注,多倾听孩子的心声,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及时给予其必要的胜利和心理上的指导与教育,用家庭的温暖将孩子从网络中吸引出来。

    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强商业网吧管理,严格控制网络色情等不健康文字、图片、音像信息传播,打击非法网站,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学生“网瘾”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建议

南丰二中 黄亮福(252405400008)

       摘要:

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中学生上网成瘾的现象和危害日益严重。

怎样帮助学生戒除“网瘾”是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抵御诱惑的自制力差;又由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某些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满足,也没能被及时疏导,而虚拟网络恰恰迎合了学生的这种需要,所以中学生容易迷恋网络。

另外,网络网吧缺乏规范有效的管理,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教学过于应试化,也使戒瘾行动更加困难重重。

这些问题可以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在积极预防学生上网成瘾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对网瘾学生的沟通、理解和帮助,强化学生网络心理的健康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及创建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等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

网络成瘾;网络心理;戒除网瘾;和谐心理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由于沉溺网络而荒废学业,损害身心健康,破坏家庭,伤害亲情,引发猝死,自残自杀,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和解决。

如何尽快帮助这些中学生戒除网瘾,回归正常的学校生活,并且积极有效地预防学生迷恋网络,是学校教育急需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一、“网瘾”及其我班学生的网瘾状况

       什么是网络成瘾?

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认为:

网络成瘾综合症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

当网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

许燕教授提出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评估标准:

一是将网络作为排解调节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二是把网络当作生活的中心,学习被排除到中心以外。

三是产生了依恋性,一旦停止上网马上就会出现不良的反应;四是无法阻断或者说反复.(以上引文出自中国戒除网瘾工作网)依据这些标准,可以把网络成瘾按程度不同分成四个时期:

初恋期,迷恋期,依恋期和沉溺期。

不同学生个体所处各个时期的时间长短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是跳跃式地成瘾。

如果学生在网上只是为了玩乐、刺激、发泄,而且已经影响到现实世界中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那么就应当引起注意。

      仓山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认为有三类中学生容易得网瘾。

一是学习适应困难者。

他们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上网打游戏,可以获得虚拟奖励,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

二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者。

他们希望上网逃避现实。

通过QQ聊天交结网友,倾诉心菲,发泄情感。

三是家长教育子女存在误区的学生。

许多家长只知道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新的爱好。

(以上引文出自中国戒除网瘾工作网)几个月来,我多次去网吧看他们玩游戏聊天,自己也学会了网上聊天,并且两次包夜到天亮。

通过观察得知:

男生上网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少数人包厢或包夜浏览色情网站看黄色影片。

女生上网主要是聊天和听歌,少数人会看看电影。

几乎没有学生为了学习查资料。

他们上网的时间主要在中午、晚自习后和周末假期,也有少数学生下午晚上逃课上网。

星期六晚上学生特别多。

平时女生少,到了假期女生明显增多。

我同几个有网瘾的学生交流,他们也知道自己是不对的,也认识到网瘾带来的危害,但就是克制不住自己。

在他们中间,单亲家庭,父母忙于生计,父母外出打工,远离父母的在校寄宿生特别是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占大多数。

这说明父母的关爱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有多么的重要。

      我所教的班级是农村实验班,共70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31人。

经多次记名和匿名问卷、个别交谈、集体座谈、跟踪调查、学生举报、教师反应和突击查网吧等方式,基本上掌握了全班的上网情况。

男生中有五人从未上过网,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从小就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良好教育,认识到网上的游戏是假的,QQ是骗人的,上网对学习对身体是有害的。

其中一位学生在问卷上写道:

“我从来不上网。

如果有一天上帝问我,你为什么能克制住自己不受网络的诱惑。

我会坚定地说,为了报答父母为了自己的前程,我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

”男生中有3人在小学时上过网,但现在不上网也不想上网。

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同学取笑他们,不会上网是落后土气,是赶不上时代潮流。

为了不让人小看才去上网的。

后来觉得上网并不是什么高难动作,没什么可以炫耀的,就不想再去了。

男生中有2人成功戒除了网瘾。

以前经常偷着去上网,几次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视力也明显下降,在老师家长的教育下,通过打篮球戒掉了网瘾。

男生中有9人有时上网。

这些学生成绩一直比较好。

主要是周末没事做,觉得无聊孤独才去上网消磨时光的,属于“初恋期”。

男生中有18人经常上网。

这些学生在学习上一直有困难。

主要在每天中午和周末白天上网。

他们要么总想在游戏中升到更高级;要么不去和网友聊天总觉得丢了什么似的、六神无主、烦躁不安,属于“迷恋期”。

目前有二位男生不但课余一有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