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163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9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0分)

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

“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  )

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B.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C.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可以看出,这种思想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故C项符合题意;

从材料中看不出有关“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A项不正确;

“王权至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正确;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但是题干结尾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D项不正确。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作用的认识,考查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

分封制的作用:

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

晋以后,部分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

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巩固门阀士族统治B.加强中央集权

C.保证选官的公正性D.注重门第家世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部分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可以看出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不是主要目的。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九品中正制推行的目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唐太宗认为:

国事千端万绪,遇事应与“百司商量,宰相筹画”,“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唐太宗为避免一人独断采取的做法是(  )

A.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B.尚书省决策,中书省审议

C.中书门下决策,枢密院审议D.尚书省决策,六部执行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为了避免决策独断专行,可采用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进行决策后,要交给门下省进行审议。

故选:

A。

本题考查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侧重于考查的是其设置的背景。

本题考查对三省六部制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

“军机处一日日程:

……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程序是“阅读奏折…请皇帝旨…拟皇帝旨意…皇帝过目确定…下发旨意”,从中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联系所学,军机大臣实际无谋划或决策权,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

因此AB排除,D项符合;C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军机处的职能和特点。

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主要措施,认识其影响。

军机处是清雍正帝设立,是清最高行政机构。

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但无决策权,对皇帝旨意,负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机处有官无吏,提高了行政效率。

军机处的设立,一切大权集皇帝一身,标志着封建专制达到顶峰。

5.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

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是(  )

A.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

B.麦克卡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全才,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

C.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

D.温杜德男,35岁,没有读过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

【答案】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希腊的民主是城邦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儿童、奴隶及其外邦人没有公民权,因此成年男性皆属于公民的说法错误,故D项正确;

儿童、外邦人、奴隶不是雅典公民,不享有民主权利,故A、B、C三项错误。

故选:

D。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公民”含义的理解。

本题主要考查所学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解答本题要阅读理解题干中“男人就是城邦”的本质内涵,同时也要注意掌握和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6.“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

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为此罗马形成了(  )

A.万民法体系B.公民法体系C.习惯法体系D.自然法体系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版图的扩大,使得公民法不能适应需要,因此万民法由此产生,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依据题干“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可知,处于罗马帝国时期,BC两项均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应排除。

D项是法律观念,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罗马法。

需要掌握万民法产生的背景。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万民法产生的背景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万民法产生背景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

“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利;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指挥的怪物。

”这里的“怪物”是指(  )

A.联邦体制的国家B.邦联体制的国家

C.君主立宪制的国家D.民主共和制国家

【答案】B

【解析】A.联邦政体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原则,故A项错误;

B.材料“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即缺乏具体、统一的政府的原则;材料“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利”、“头脑听从指挥”,体现地方权力高于中央的特点;可见美国政治家麦迪逊所说的“怪物”应是美国独立之初实行的松散的邦联体制,故选B。

C.美国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故C项错误;

D.民主共和制体现人民主权的原则,故D项错误。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美国的联邦政体,要求学生结合美国1787宪法颁布的背景和美国独立战争以后的严峻形势来分析材料。

独立战争以后的美国是邦联制国家,出现了州大国小的局面,邦联政府几乎无权干涉各州的事务,国家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没有统一的国家关税,地方上各自,制定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发行货币,是外贸受挫贸易逆差导致国家收支失衡,无力还债。

8.历史老师在上课中,课件展示了如下内容:

“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根据以上条款判断,该条文出自(  )

A.英国的《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C

【解析】A.选项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排除;

B.美国总统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故B项排除;

C.从材料“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中可以分析出这个国家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条款符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故C项正确;

D.选项反应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排除。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近代的宪法,要求学生结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材料“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是解题的关键信息,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9.某史学家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是主要是指(  )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答案】D

【解析】依据“19世纪中叶”、“内部事务万分火急”可推断出在19世纪中期,所谓“内部事务”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使其无力应对西方的挑战,因此这里的挑战是指西方要求“修约”,扩大市场,在遭到拒绝后,英法联合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因此D符合题意;

而A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B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C是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侵略手段。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中国。

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

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

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

主要内容为:

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

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

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

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

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

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本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清楚“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句话的含义。

10.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答案】B

【解析】题干表达的是在15个宣布独立的省份中,担任都督的并不都是革命党,而且革命党的人数比较少,较多是新军将领,还有来自其他政治派别甚至是清政府的官员,这反映出革命党人为争取革命胜利,采取妥协政策以联合更多的反清力量的意图。

在四个选项中,A项不符合史实;B项与上面的分析吻合;C项无法说明题干的内容,D项不符合辛亥革命的特点。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认识。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认识,需要一定的读取信息进行历史分析的能力。

11.“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D.八七会议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知,反映的是不走苏联城市中心论的道路,而走相反的道路,结合所学可知,这条“相反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起点是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故C项正确。

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起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信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判断出走相反的道路的含义,再结合所学得出其起点即可。

12.毛泽东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结果是人民解放军(  )

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

C.攻占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D.转入战略反攻

【答案】C

【解析】A项是在战略防御阶段的1947年发生的,不符合题意;

B项是战略决战,此时尚未渡江,是在江北,不符合题意;

材料“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江指的是长江,由此可知这次战争是渡江战役,攻占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

所以C正确;

D项是在1947年夏天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解答的关键信息是“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本题考查了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发生在1946年到1949年之间的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双十协定》的签订、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等也需要了解。

13.尽管法国主流文化不认可巴黎公社时代的社会主义,但是对巴黎公社还是有很多正面的评价。

他们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

据此判断,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是因为(  )

A.其对民主政治的推动B.其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支持

C.其表现出的民族精神D.其改造旧世界的理想

【答案】C

【解析】A.对民主政治的推动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B.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支持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C.题干所给材料中“他们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表明,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是因为其表现的民族精神。

D.改造旧世界的理想与题干所给材料中“尽管法国主流文化不认可巴黎公社时代的社会主义”不符。

故选: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中“他们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的主旨。

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发生的历史背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

14.1917年,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向全体工人发出了“人人都起来斗争,人人都上街去”、“彻底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的口号。

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下,俄国(  )

A.掀起了二月革命B.爆发了十月革命

C.发表了《四月提纲》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A

【解析】A.从材料中的彻底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可以看出应该是二月革命要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十月革命是要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临时政府。

C.发表《四月提纲》之前沙皇统治已经被推翻。

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是要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而不是越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对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的具体性质和区别准确把握,同时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要有较强的分析材料的能力。

15.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答案】D

【解析】图1是由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颁布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图2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于1949年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图3是全国人大于1954年通过的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因此,ABC项对三部法律的时间、颁布或制定的机构和性质表述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

图1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高潮之一,图2并不是标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而应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这一说法错误,图3是处于过渡时期,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本题以民主和法治为线索,综合考查近现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发展趋势是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相关内容,此题一般解题方法为排除法。

16.邓小平指出: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

但是 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个观点表明(  )

A.统一的前提是社会主义B.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中国政府一定要解放台湾

【答案】B

【解析】A.材料强调的是一个中国,而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B.统一是台湾问题的核心。

C.选项表述不符合事实,一国两制同样适用于香港和澳门。

D.选项的意思是要实行统一,并不说一定要解放。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要求学生结合一国两制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时学生只要搞清楚一国两制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就可以准确作答。

本题难度不高。

17.张鸣在《中华帝国:

制度的断想》中写道:

“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周朝王室的衰落B.礼乐制度的崩溃

C.铁犁牛耕的出现D.宗法关系的疏远

【答案】C

【解析】A、依据材料可知:

材料指的是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遭到破坏,周王室的衰落是这种状况的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故错误;

B、礼乐制度的崩溃是制度遭到破坏的表现,出现“礼乐自诸侯出”的局面。

故错误;

C、之所以会出现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的情形,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牛耕的出现,故正确;

D、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不会造成关系的疏远,故错误;

故选:

C。

本题以张鸣关于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的论述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对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根本原因的掌握,在解答题目时,要把握:

要利用生产力的角度来对根本原因进行分析。

18.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注重因地制宜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精耕细作,它是指在有限的土地上,总结生产经验,投入充足的人力,利用铁犁牛耕技术保证最大的产出,对照材料,B项正确。

ACD项都包含中B项中,故排除。

故选:

B。

本题以农业谚语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通过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对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知识点的有效掌握。

本题考查对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知识点的掌握,在解答题目时,要认识,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

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发展的是耕作工具不断改进、生产组织的小型化、水利设施逐渐完善、耕作技术的提高、生产经验的总结、生产环境的改善等。

19.有学者统计发现:

1570--1644年美洲通过欧洲转手运到东方的白银大约有8000吨,除去流入印度和奥斯曼外,其中大部分流入了中国,估计约有5000吨。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主要是因为(  )

A.中国放弃了海禁政策B.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

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答案】B

【解析】中国放弃了海禁政策、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三项在时间上都和“1570--1644年”是相矛盾的。

故排除ACD。

依据材料“1570--1644年美洲通过欧洲转手运到东方的白银大约有8000吨,除去流入印度和奥斯曼外,其中大部分流入了中国,估计约有5000吨。

”结合所学知识这与中国手工业发达关系密切。

故B正确。

故选:

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中国的相关知识。

本题体眼是:

,“1570--1644年”。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0.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答案】D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亚洲的繁华,描述的东方遍地是黄金。

刺激了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到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

故选:

D。

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掌握。

要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包括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宗教根源和客观条件)和经过(包括四位航海家和四条航线);学会辨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以及新航路开辟给不同地区带来的不同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等),从而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21.19世纪初,英国流行一种说法:

“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

这个现象反映了(  )

A.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B.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发生

C.垄断资本主义出现D.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是指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能和传统贵族拥有相同政治权利,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地位得到提高,故A项正确。

早在17世纪英国就已经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故B项错误。

垄断资本主义出现是在20世纪初,故C项错误。

D项说法绝对化,应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需要掌握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对“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的分析理解,结合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影响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这说明(  )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D.经济全球化形成

【答案】C

【解析】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

B.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不是进一步发展,而是发展到最终形成的阶段选项表述不准确。

C.材料你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它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也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最终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应该是从新航路开辟就开始,真正的经济全球化形成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要求学生结合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