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曹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086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曹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曹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曹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曹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曹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曹立.docx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曹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曹立.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曹立.docx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曹立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央党校经济部副教授曹立

(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仅供教学参考)

曹立:

同志们,下午好,非常高兴我们能够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后,对中国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可能面临的一些经济发展当中的问题,我们做一些思考和探讨。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就是1952年编制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国开始大规模化的工业化战略,所以说从“一五”计划开始,我们就开始了工业化的探索,也开始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十二五”被认为是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因为在2020年我们预计要实现工业化,所以“十二五”是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工业化推进的关键时期。

说到底中国现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模式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其实是我们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选择问题。

所以这样的话,我们探讨工业化觉得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想下午我们主要是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工业化演进规律及其再认识做一个梳理。

工业化从18世纪开始到现在,作为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肯定有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做一个梳理。

这个梳理工业化的目的是什么?

是再认识,所谓再认识就是之前不清楚,我们现在再认识就是再梳理一下,也许你过去认识有偏差,我们也做一个再认识,相当于对认识的深化,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

二、中国工业化在推进过程中我们的特殊性和我们面临的挑战。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

四、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

我们想从四个方面对工业化做一个思考。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工业化演进的规律及其再认识,我们说工业化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时尚的定义,说它古老是因为从18世纪中期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带动性,英国就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发达国家是走完了工业化走向现代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纷纷取得了民族独立也开始工业化。

我们知道如果要对发展经济学有所了解和研究的话,我们就知道发展经济学家曾经讲过,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就等同于工业化。

也就是说如果发展中国家实现了工业化,那么就从发展中国家是越到了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接触工业化大概是从洋务运动开始,我们开始了工业化探讨。

但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才真正开始工业化的战略,所以我们说工业化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但是工业化又是一个非常时尚的命题,为什么说它时尚呢?

因为不同的时代工业化所承载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工业化驱动的力量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国家的工业化,我们知道在“十一五”结束的时候,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工业化已经处于中期到后期的加速推进期。

因为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也是很不平衡的,发达地区所谓沿海地区,已经进入到工业化的后期,开始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广大的中部地区基本上是工业化的中期到后期的过渡,我们广大西部有些还处于工业化的早期。

所以对于这么一个我们没有完成工业化,正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当中的一个国家来说,我们面临的一个是全球化的背景;另外我们也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背景。

所以我们的工业化一定跟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所处的时代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工业化所面临的任务,我们所承载的内容和我们驱动的力量都是不同的。

所以工业化又是一个非常新颖的命题。

那么作为工业化演进的规律,刚才讲了既然是18世纪开始到现在,这么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发展趋势,它的规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总结。

那么我这里面我想从五个角度来看一下工业化的演进规律:

一、就是含义的不同,从早期的工业化到现在的工业化,工业化已经经历了从狭义到广义的演进过程。

二、工业化过程当中,我们知道是结构变化的过程,在这个结构变化过程中,它的制造业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可以从工业化演进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制造业始终是工业化的核心。

三、工业化的结构演进,我们知道随着工业化的演进过程,农业的产值包括就业都不断下降,制造业在上升,那么制造业上升到什么样的高度才会出现服务业呢?

服务业是在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高度才会出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和工业化的关系。

四、工业化有一个增加方式的变化,就是资本和技术的关系。

五、我们探讨的工业化的规律就是工业化过程当中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原发工业化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英国,所谓原发工业化就是我工业化推进的各种条件都具备了,技术条件、市场条件都具备了,所以我选择工业化的道路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所谓后发工业化,就是我走工业化的条件并不具备,但是我处于国家战略的考虑,我得走上工业化的道路,这样后发工业化和原发工业化他们存在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所呈现的规律和内容也是有差别的。

我想我们在中国是一个后发工业化,包括当年的德国、法国、美国、苏联、中国以及印度其实都是后发工业化。

后发工业化应该是和原发工业化有些差别的,这是我想从五个角度我们来看工业化演进的过程。

工业化的含义扩展,我想谈两个角度。

所谓狭义,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从农业为主的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转变的过程,这就是狭义的工业化。

那么判断的指标就是在一个社会当中,我的工业产值上升多少?

是不是超越了农业?

大部分在农业部门就业还是在工业部门就业?

这是我们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走上工业化一个基本的指标?

这是狭义的。

但是我们现在讲工业化,更多是一个广义的工业化,所谓广义的工业化是什么?

就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也就是说广义的工业化讲的是社会转型,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这么一个历史过程,我们把它叫做现代的或者广义的工业化,这一点非常重要。

为什么重要呢?

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对工业化的理解,很多时候局限在对狭义的理解,我们知道一讲到工业化,人们就会想到冒烟的大工厂,我们去西藏调研,西藏的干部问到,有人说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经阶段,西藏我们知道也要发展现代化道路。

西藏这样的道路怎么发展工业呢?

会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意味着人们对工业化的理解放在狭义的概念上,所以工业化的概念从它的内涵,从狭义的工业化向广义的工业化扩展是非常重要的。

工业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工业化不是操作方式发生变化,更重要是生产方式变化,生产方式变化就意味着我组织生产的这种结构在变化,我首先要面临着说,我这个资源从哪里来?

我的资源构成体系如何?

我生产出来这个东西的时候我市场在哪里?

我既然采用了机械设备以后,我需要这个社会上有高素质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

所以我们说工业化不是一个结构的变化,往往在这个产业结构变化的同时意味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的变化,所以我们说工业化是一个社会大转型。

第二个,工业化过程当中制造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问题?

工业化我们说制造业始终是工业化的核心,这是我们一个基本的判断。

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没有制造业就没有完整的工业。

没有发达的制造业,也就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装备,也就没有现代产业的发展。

所以可见制造业在整个工业化过程当中还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我们知道没有现代的装备制造业,你其他的工业甚至你其他的产业包括农业和工业都是发展不好的,所以我们说制造业始终是工业化的核心。

从工业化以来,当一个国家,经济的大国进入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无一例外都成为当时那个时代制造业的大国。

所以我们说纵观工业化的历史,早期工业化国家英国,世界工厂日不落帝国,随后我们知道德国取代了英国成为了世界制造业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逐渐强大起来,他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那么到了80年代以后,成为世界制造业的核心,但是我们知道在9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经济泡沫经济崩溃以后,经济开始下滑,美国再次成为制造业的中心,到现在美国依然是世界制造业的大国和强国。

我们国家这几年中国制造,我们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是第一。

我们的规模是第二,但是我们还不是第一,我们还不是制造业的中心,制造业的强国和大国。

所以我们说世界制造业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这些强国都是制造业的中心,可见制造业对工业化的推进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知道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提出了经济发展新战略,奥巴马上台以后他所讲到经济发展的新战略,其实就是两个要点:

一个就是由原来我们知道美国的经济大部分是靠大量的进口,美国人这种消费的理念,美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大量都是靠进口,靠提前消费来拉动,同时也是金融业虚拟经济的发展是看好的。

但是这次金融危机以后美国面临经济大转型,由原来的进口推动改成出口推动。

所以美国提出再工业化,他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现在再工业化,我们会发现主要是两个意义。

第一个就是要防止美国的制造业萎缩而失去世界领先的地位。

美国人要当老大,制造业尽管还是老大,但是金融危机以后面临挑战,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们知道美国在金融危机以后,现在也在强调产业升级,其中我们知道IBM提出一个叫“智慧地球”,就是建立在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我们讲的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要有实体经济做依托,现在振兴制造业就是振兴实体经济,为自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找到物质上的依托。

在金融危机以后实现了再工业化,就是要振兴实体经济。

这是我们刚才讲的制造业在工业化当中的地位。

还有一个我们说就是工业化进程当中的服务业。

工业化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我们知道这个产业结构的变化有一个叫克拉克的趋势,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第二产业就业值超过农业,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超过制造业,叫出配第克拉克趋势。

到了中期的时候已经呈现出这个产业结构的配第克拉克的趋势,就是说在19世纪中期以后,掀起工业化,先走工业化的那些国家,他的服务业在增加值和就业方面,就已经超过了工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方面,所以这个速度增长非常快。

那么作为这些先行国家的工业化,我们再说日本的工业化,以及我知道一些新兴的市场国家,新加坡、韩国这些国家,他们在工业化过程当中,配第克拉克趋势增长更快,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非常快的方面,这方面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传统的思想总是认为制造业到一个高度才有服务业,这不是第三产业,他和工业始终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

在工业化推进过程当中,服务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就是我想在制造业和工业的关系上,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

这一点我想对我们今天认识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到后期阶段,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我们长期受传统领域的影响,我们长期叫重生产轻流通,就是重视第一第二产业,轻服务业的发展,我们总是这样的。

直到2003年我们第一次采用了国民经济第三次产业分配,才取消了传统的分配法。

所以工业化进程当中服务业的比重,这个重要性尤其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四个,工业化进程当中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

我们知道所谓增长方式讲的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就是我投入生产要素的配比关系,我投入大量的生产要素,我的产出比较小,投入一个生产要素就是一个生产要素,我们提高利用率,更多靠技术来带动,我们把这种叫做集约式的增长,所以讲的是服务和产出之间要素的配比关系。

工业化进程当中我们来梳理它的增长方式的变化,我们会发现呈现了这样一些变化,我们把早期的工业化,早期推进工业化就是代表英国,再往后推进工业化,中期代表主要是美国和德国。

晚期就是稍微再晚一点推进工业化的国家代表是日本,我们看看他们的增长方式的变化。

英国作为早期工业化的代表,时间大概是在1782年到1880年,在时间上还是有一些争议不太一样,但是大概时间就是在1782年—1880年,100年的工业化历程,它的特征是缓慢、工业化推进的时间是比较长的,缓慢。

轻型化,技术以纺织工业为主。

技术水平相对后面还是比较低,技术发展也是有一个过程,早期蒸汽机首先解决的是动力问题,其次纺纱机主要是在纺织工业上,其他技术变革还比较缓慢。

中期工业化就是美国,美国的工业化是在1812—1920年,特点是从轻工业开始,美国受英国的影响,以重工业为主,同时实现了机械化和电气化,具有明显的加速特征。

晚期我们说就是日本,日本是在明治维新以后,1868年开始,到1980年前后彻底完成了工业化。

他的特征就是机械化、电气化、原子能、电子技术和生物技术同时进行,以重工业为主,显著的加速和赶超。

你会发现这几个阶段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智力因素,技术和管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物质技术的量趋于下降,资本和劳动力的作用降低。

这是我们说的第四个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五个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后发性工业化的特点。

我们知道刚才讲了工业化英国算是原发工业化,其他国家的工业化都算成是后发工业化,后发工业化就是说,我工业化成长的条件没有完成具备,但是出于国家的战略需要,当年的法国就是看到英国推进工业化了,法国的农业产出和经济的意识非常高,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才有改变。

他当时是看到了英国发展非常快,所以也是出于赶超英国的需要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你想苏联,我们知道苏联工业化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代表,他当时走向工业化是战争开始了,我得想办法应付战争。

所以苏联的工业化是在军事工业和重化工业的推动下走向工业化的。

咱们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生的共产党走在这个世界上要待得下来,当时我们赶超英美,我们开始的工业化,我们也是从军事工业开始的。

正是选择了这么一种喧赶超势头,后发国家的工业化,我们知道重化工业和军事工业是需要大量的投资。

我们新中国成立没有那么多钱,怎么办?

全国人民勒紧裤带,是吧?

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的变化是跟当时我们的工业化战略分不开的。

当时我们知道在毛泽东,陈云开始中国工业化的时候,多次讲到中国的工业化不得不说农民,我们今天看到城乡差别是我们工业化选择过程当中造成的这种情况。

中国的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所以我们实际上是对农民剥夺取得的。

实际上中国工业化采取的赶超方式,特别是像一汽,可以称之为我们国家工业化的大儿子,一汽我们开始实行在苏联援助项目下面开始自己的项目,我们自己的第一台红旗牌轿车,就是把美国一辆轿车拆了用最原始的工具,而且只用了103天,就造成了,实际上把人家汽车拆了再想办法造起来了,这就是中国第一台红旗牌轿车。

中国是用赶超式的方式进入工业化的。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以后,我们基本上建立了国民经济的各个体系,工业化所要求的方面我们都有了,这一点中国人也感到非常的自豪。

正是因为赶超式的工业化,国际上的压力,使得我们国家到现在是世界上,世界上曾经有两个国家是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就是中国和苏联,苏联解体了,只有中国,这一点我们感到非常的自豪。

所以我们就说作为后发工业化,我们跟原发工业化条件是不一样的。

这里面还讲到了发展中大国,这个意思是什么?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作为后发国家,那么世界上有很多作为后发工业化的国家。

那么那些国家的发展状况对我们有没有借鉴?

比如说我们说韩国工业化,对中国有没有借鉴?

我觉得借鉴很少,因为他是一个小国,他的经济结构非常畸形都没有关系,但是中国不行。

所以我们要求国民经济体系要健全。

另外我们发展工业化的这种方式和途径,应该说和发展中小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这里强调发展中大国。

作为后发工业化呈现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现代产业在这个国家的成长具有明显的嵌入性,就是活生生嵌入进来的。

我们知道有一个最大的毛病是什么?

就是现代产业的成长对本国经济和本国经济的融合性这是非常差的。

所以经济的融合,结构的协调是我们工业化的一个问题,这是一个特点。

第二、就是干预性,所谓干预性就是我们条件不具备,要走工业化的战略,所以我们资源、市场都不具备,必须依靠强大的阵容。

所以中国今天的工业化,我们说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分为国家层面的工业化和民间的工业化,国家层面的工业化就是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第三、就是追赶型。

中国的经济始终处于追赶的过程,所以强调速度,这是我们工业化作为后发工业化所呈现的这些特点。

工业化的这些规律我想做了梳理以后,我们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新认识,就是梳理的认识。

第一、工业化是一个广义的工业化,我们现在理解工业化是一个广义的工业化已经不是一个狭义的工业化,是社会的大转型。

第二、工业化过程当中制造业是非常重要的产业。

第三、工业化的过程当中服务业的地位非常重要。

第四、工业化过程当中增长方式是变化的,资本和劳动力的作用在降低,而技术和知识作用在增强。

第五、工业化过程当中我们还要考虑到后发工业化和后发工业化国家的特殊情况,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工业化对我们的再认识。

好,我们看第二个大问题,中国工业化的特殊性与我们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我们肯定是要遵循工业化的一般规律,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我们又要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是中国工业化的特点,作为世界工业化的一部分要有遵守工业化的一般规律,但是也要特殊性。

我们从一五推进工业化到了今天,中国的工业化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们确实很振奋人心。

第一、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工业化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第二、我们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

所以这几年世界上在热议中国模式,中国奇迹,其实你想一下他所说的中国模式和中国奇迹,最重要一点就是因为我们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而带动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所以引发了他的不解思考和惊讶。

所以中国的工业化,我们的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

第三、我们国家已经成为工业对外贸易的大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占绝大部分,而且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

在国际上中国制造地位也是很高的。

第四、我们国家的工业化从总体上看已经进入到了中期,现在讲“十二五”是中期到后期的快速转化过程,就是到后期基本上要实现工业化。

基本完成了工业数量扩张的任务,工业数量扩张的任务我们已经完成了。

这样的话我们从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来看,工业已经开始进入了对农业进行“反哺”的阶段,这是工业化我们取得的成绩四个方面。

成绩我们刚才说了让人振奋人心,我们现在按照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22个产业分类当中我们有15个是居于产量世界第一的。

但是我们知道中国工业化我们还是有很多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工业化的国家,他成长的特殊性造成的。

推动工业化当时的条件的特殊性和我们成长过程的特殊性,导致了我们说的工业化结构失衡问题。

所以困扰中国工业化的结构问题始终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由于缺乏重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机制,我们一直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推动的,所以缺乏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机制,形成了重工业增长自我服务、自我循环的局面,导致了我们有四个方面的关系不协调。

第一个协调,就是一二三产业部协调。

但是我们的农业产值在下降,要变成一个强势的,但是中国的农业现在很不强势,而且现在中国还面临着粮食安全的挑战。

这是一产。

二产现在比重非常高,二产在我们GDP比重里面大概超过48%—49%的样子,产值这么高,但是我们制造业吸纳不了多少人就业,制造业就业已经是饱和状态。

而我们的服务业,我们的产值在整个GDP当中不到40%,接近40%。

这个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差10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占到产值GDP是50%以上。

我们服务业都是自己养育自己,自己来服务自己。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轻工业和重工业部协调。

上个世纪末期到这个世纪初期,我们大量发展重工业,有一个重化工业之争的讨论。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积累与消费不协调。

我们今天要启动内需,而且最重要是启动我们的消费需求,这是我们长期以来消费被抑制,消费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不大。

还有一个就是随着重工业的发展,城乡关系不协调。

我们知道乡村,城乡之间由于剪刀差对农民的剥夺,所以在财税体制上城乡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中国的工业化经常处于工业高速增长,速度非常快,可是我们结构关系失衡。

咱们再调整关系再提高工业化发展的速度,又进入一个结构失衡,再调整结构关系,总是在不断循环过程当中来推进工业化的。

所以我们经济结构的调整始终是中国工业化面临的难题。

这是我们说从工业化一路走来,我们取得的成绩以及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今天讲“十二五”是中国推进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因为“十二五”如果说我们的结构调整,我们很多工业化现在面临的问题,中国从后期,从中期到后期加速推进,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同时我们也实现工业化,这个目标可以顺利实现。

所以在我们继续推进工业化,在“十二五”期间我们会发现我们面临着几个方面的挑战,继续推进工业化我们面临这么几个方面的挑战。

一、突出的经济社会结构性矛盾与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挑战。

二、快速推进工业化与资源环境约束的挑战。

三、比较优势渐失与寻找经济高速增长新动力的挑战。

四、新旧体制的冲突与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挑战。

前一段时间学者和专家们都在搞五中全会的前瞻,人民网跟我们教育部协助,效果也特别的好,转载了很多,其中我写了两篇,一篇是写“十一五”传给“十二五”什么样的接力棒?

这是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面临的问题,我们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在“十二五”有大大的挑战。

另外工业化推进的时候,四个方面的挑战,后来被新加坡的报纸转载,说中央党校教授讲工业化在“十二五”期间,工业化面临四大挑战。

紧接着我们通讯部的领导讲,他说我们工业化面临五大挑战,我们同事跟我开玩笑说,人家说五大挑战你说四大挑战,人家就是部长。

我们工业化确实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挑战,下面我们分别来看。

第一个就是突出的经济社会性矛盾与我们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挑战。

我们说投资消费的关系不协调,我列为四个方面的不协调,就是这个矛盾我列为四个不协调。

第一个就是投资消费的关系不协调。

表现就是我们消费低迷,这是一个。

第二个就是我们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不协调。

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

另外我们的地区就是经济的结构在空间上不协调,我们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协调。

所以表现就是我们的内需不足。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太大,这四个方面的不协调。

我们知道四个方面的不协调,讲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大家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告别了短缺经济以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

是一个需求决定经济增长的时代。

由需求来决定经济增长,不是由供给来决定经济增长。

那么需求决定经济增长,我们宏观调控讲了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

投资可以拉动生产资料市场活跃。

消费拉动的是消费市场。

出口我们理解为外来的需要。

三驾马车里面算内需就是投资和消费这两驾马车,这两驾马车里面我们知道投资需求是一个中间需求,不是一个最终需求,最终需求就是消费的需求。

我们知道建工厂,建了很多高速公路,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产,提升生产能力,投资越多你的生产能力越提高,表现你生产出来更多的东西,你的马车必须要跟上,不然的话产能会过剩,所以我们说中国现在的问题,我们原来产能过剩就是卖给外国人,结果现在发现外国人不想买你的东西怎么办?

我们必须要面向中国的市场。

所以形象非常得讲就像一个厨师不断的炒菜,炒了一大堆的菜发现卖不出去,外国人现在也吃饱了,或者他不想买你的菜你怎么办?

不就放在那里浪费了吗?

最终必须让老百姓来买,老百姓买你的菜没有钱,买不起,炒出来的菜卖不出去。

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次在五中全会公告里面我们讲的三驾马车原来的排序,投资、消费、出口。

这次是消费、投资、出口这样的顺序,消费放在了第一位。

所以我们说消费现在是我们三驾马车主要靠它来带动,所以这也是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必须要扩大居民消费,提高国民的消费率,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协调,我们知工业大而不强,又要污染环境,所以消耗对环境很破坏。

服务业因为在服务领域对能源资源消耗本身就少,最能解决就业。

空间结构不平衡,大家知道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

可是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相比我们有差距。

那么有差距大家知道,在城乡大的空间结构上,我们的城乡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所以我们说这是严重的内需不足。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二元国家,我们以北京、上海来看,你到美国去看,华盛顿、纽约我们比他们还好,因为我们的道路比他们好,楼比他们高。

但是我们一到乡村这个差距就非常大。

这个差别不仅仅不好看,关键是低收入群体不能构成强大的购买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