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7单元 威尼斯小艇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024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7单元 威尼斯小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7单元 威尼斯小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7单元 威尼斯小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7单元 威尼斯小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7单元 威尼斯小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7单元 威尼斯小艇教案.docx

《人教部编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7单元 威尼斯小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7单元 威尼斯小艇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7单元 威尼斯小艇教案.docx

人教部编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威尼斯小艇教案

18威尼斯的小艇(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字,认识多音字“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情,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3.体会威尼斯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学习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字,认识多音字“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把握课文内容。

(重点)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

关于威尼斯的图片。

教师口述:

课件上这些图片都是关于威尼斯的。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美国著名作家

马克•吐温也慕名前往,游览之后,他写下了《威尼斯的小艇》这篇佳作。

今天就让我们借着这篇课文,一睹威尼斯的独特风光。

(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二、相关介绍

1.简介威尼斯。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水上城市,位于亚得里亚海滨,四周被海水环绕,只有西北角有一条长堤与陆地相通。

威尼斯是一座开门见水、以河为街的城市。

城中河道纵横交错,河道两岸排列着风格迥异的各式建筑。

威尼斯也是一座以船代车的城市,各种各样的船只穿梭在大小河道上,构成了该城特有的风景。

2.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美国著名作家。

他的写作风格是将幽默与讽刺融于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有幽默辛辣的语言,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主要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3.教师口述: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就是本文的作者,他在游览威尼斯时,进行了多次的观察。

可他为什么在众多的事物当中,选择了“小艇”来写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会认字:

尼艄翘姆祷雇哗

会写字:

尼斯艇纵艄翘垫帘姆祷雇簇哗码笼

3.检查学习效果,教师相机指导

四再读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威尼斯的小艇的?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4.教师总结:

作者从自己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的特点,然后讲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最后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讲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讲小艇的特点和乘坐小艇游览水城的情趣。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

讲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

讲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家马克•吐温一起欣赏了威尼斯美妙的风光,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会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威尼斯去看一看,去坐一坐威尼斯的小艇,感受一下水上名城的魅力与风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情,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重点)

2.体会威尼斯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学习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

(难点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教师口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家马克•吐温一起欣赏了威尼斯美妙的风光。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家马克•吐温坐上威尼斯的小艇,去感受一下水上名城的魅力与风情。

(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2.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威尼斯的小艇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想想威尼斯的风光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相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4.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小艇的作用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

汽车。

1.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此处的“大街”指的是什么?

(河道。

)“汽车”指的是什么?

(小艇。

3.说说你从这段话中了解到了什么。

(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它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板书重要作用——主要的交通工具)

三、小艇的特点(板书特点)

品读: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默读这段话,找出直接描写小艇特点的字词,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

描写小艇特点的字词:

长、窄、深、翘、轻快灵活。

交流体会:

样子奇特,行动轻快灵活。

2.作者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具体的?

预设:

作者观察仔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得很生动,很具体。

(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用“独木舟”比喻小艇,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板书外形像独木舟:

长、窄、深)

(2)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写小艇的形状,“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能使我们想象它静止时的样子。

用“新月”比喻小艇,说明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

(板书像新月:

两头翘起)

(3)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写小艇的行动,“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能使我们想象它运动时的样子。

用“水蛇”比喻小艇,说明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

)(板书行动像水蛇:

轻快灵活)

3.教师小结:

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小艇由静到动的描写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读完以后,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小艇的外形,以及它行动起来的样子。

今后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应该像作者那样做到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合理想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品读: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

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1.学生边读边想象自己坐在小艇里的感受。

2.坐在这样奇特的小艇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舒服(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2)新鲜(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

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

(3)兴奋(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

4.教师小结:

是啊,人们坐在这样既美观独特,又舒服惬意的小艇里游览威尼斯的风光是多么有

情趣的一件事呀!

让我们一起捧起书再来体会体会吧。

(板书内部舒适、有情趣)

5.教师口述:

坐在这样奇特的小艇里感觉那样舒适、充满情趣,其实这个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呢?

四、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板书船夫技术好)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一句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预设: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是中心句,总领全段。

下面几句话围绕中心句具体叙述。

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哪些词语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预设:

操纵自如、挤过去、穿过、急转弯。

3.“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一句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预设: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艇速度之快,船夫驾驶技术高超。

4.教师小结:

第四自然段中“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是中心句,总领全段。

下面几句话围绕中心句具体叙述: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船夫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在很拥挤很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艇速度之快,船夫驾驶技术高超。

当然,船夫对小艇操纵自如,除了和熟练有关,和小艇的样子奇特也是分不开的。

(板书快、稳)

五、小艇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板书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课文一开始就说威尼斯的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那么都有哪些人在“大街”上乘坐"汽车”去做什么呢?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

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

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

2.小艇和威尼斯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离不开小艇。

白天,威尼斯因小艇而变得热闹。

夜晚的威尼斯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自由阅读,深入感受夜晚的威尼斯的特点。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教师小结:

随着小艇的“簇拥”一“散开”一“消失”一“停泊”,人们从“拥”一“哗

笑,,一“告别,,_“沉寂,,,城市也由动到静,“沉沉地入睡了”,进一步突出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板书艇动城闹、艇停城静)

3.《威尼斯的小艇》末段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突出了什么?

前两个句子是什么描写?

后三个句子是什么描写?

(学生各抒己见。

预设:

《威尼斯的小艇》末段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突出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前两个句子是动态描写。

后三个句子是静态描写。

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描写,在文中有重要的作用:

这些描写说明威尼斯整个城市的动和静与小艇的动和静密切相关,突出了小艇的巨大作用,紧扣了文题。

动态和静态相结合,表现了这座“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既繁华又幽静的特点。

动静映衬,真实地反映了威尼斯的风貌。

这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板书动静结合)

六、课文主旨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重要作用,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板书风光独特。

七、课堂小结

课文从作者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的特点,然后讲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最后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抓住事物的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行文脉络,感受威尼斯的动、静之美,体会动静

结合手法的好处。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把握课文内容,教

会学生如何学习,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

通过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和有效地朗读

练习,帮助学生形成了对课文内容的生动感知。

不足之处:

教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法的迁移,因为威尼斯的水上生活的与学生的实际

生活距离较远,所以可以通过呈现威尼斯生活的画面,阅读课后链接等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

趣,更好地理解本课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