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告 谈体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854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报告 谈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报告 谈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报告 谈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报告 谈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报告 谈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报告 谈体会.docx

《学报告 谈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报告 谈体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报告 谈体会.docx

学报告谈体会

学报告谈体会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报告会讲稿

肖金权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下午,按学校安排,我在这里谈谈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体会,从三个方面阐述:

第一,报告的意义;第二,报告的结构;第三,报告的亮点。

第一部分报告的意义

首先,我讲第一个问题。

所谓意义,就是一个价值判断,它指的是用语言文字和各式各样的信号,来展示、表达这个事物内容的价值、作用。

这个报告这么好,它的意义这么大,那就意味着这个报告有很大的价值,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个前提下,来探讨或者说来体会和学习这个报告的意义。

我认为可以也应该从三个维度来谈这个问题。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

大家知道,我们经过了34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物质成果,也取得了十分丰厚的理论成果,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联系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十八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新的、系统的、科学的阐述和提升,理所当然是马克思主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为马克思主义这座价值连城的思想宝库增加了新的内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

经典是它的基本特征(所谓经典,是指权威性的、历久不衰的、不断创新的作为根本准则的这样一些东西,也就是令人们不断阐述、引用、引证和效仿的东西)。

我是站在对这个报告的理论评价、理论判断、理论定位的角度来揭示它的理论意义的。

第二,它是一篇中国共产党对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宣示自己观点和意图的政治宣言。

这个报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与中国本身地位的提高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今天中国没有这样一个国际地位,它的影响不可能这么大。

关于宣言,我想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宣言。

164年前,马克思恩格斯给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写了后来被列宁称为天才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它其中的最后有一段话“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宣言就是表明我们的进步,表明我们的观点,表明我们的奋斗目标,表达我们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的整体性。

十八大报告是一种公开的宣示,它宣示中国共产党人要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一场伟大的革命,实现伟大的梦想。

它告诉全世界人民,告诉我们的人民,他们将遵循一个什么样的道路,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将通过怎样的步骤来达到这个目标,中国共产党是非常坦荡,光明磊落的。

所谓宣言,还意味着一种自信心的表现。

时代发展到今天,今天的中国再也不同于以前的中国。

最近,我看了一个文字上简单的演变。

毛泽东同志1949年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我们站起来了,后来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现在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改成了卓立于世界之林,卓“高也、直也”,作“唯美雄强”的意思,所以要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有这个信心、实力、底气做到这一点,所以他的理想更大,它是一种庄严的承诺,向中国人民承诺,向世界人民承诺,我们将在这个伟大的奋斗过程中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这个目的是可望也是可及的,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海市蜃楼。

它是一种庄严的承诺,它还是一种带着全中国人民在这个奋斗过程中,奔向一个未来的、美好的目标,并且得到实现了的那一种高境界的憧憬,所以,宣言本身的力量和影响是相当大的。

当然,这种影响力本身,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本身强大,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发展到这个程度,我们不仅仅是中国的,我们还是世界的。

过去我们对美国的所谓的经济模式称为“华盛顿共识”,而现在,又有一个共识,我们叫它“北京共识”。

那就说明,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过去你们总想打压我们,我们自己现在搞出来了,34年之后我们变成了老二,你不相信不服气吗,这就是事实。

所以,我说的报告本身是历史的产物,本身就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表现影响力、震撼力、穿透力、深厚力。

实事求是讲,这个报告是从政治角度对它进行政治定位,对它进行政治评价、判断,从而解释它的政治意义。

第三,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什么是行动纲领?

大家知道,一个党,特别是象我们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执政党,它就要设定一些目标,就要为这个共同目标得以实现,有一系列的设计,譬如说理论、路线、政策、方针、策略等等。

我们这个报告,从道路、理论、政策等各方面都设计得非常完美,非常系统,非常深刻,这个报告本身就是非常系统的行动纲领,它对这个问题的阐述是从实践判断、实践定位、实践评价出发,解释它的实践意义的。

所以我说报告非常好,意义非常大,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从也应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来分析它。

关于报告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看待这三个概念呢?

我想,是不是这样理解更好一些。

这三个概念是同一层次、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是相互贯通、互相推进的关系。

譬如说报告地位非常重要,从而说它的作用很大,正因为它的地位非常重要,作用很大,所以它有很大的意义。

反之亦然,正因为它的意义大、作用大,所以它有一种特殊的历史地位。

它是一个互相推进的关系,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概念。

另外,体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个报告是不是组织了一批中国当今最有才气的最会写文章的人撰写的?

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确实有个写作班子,也是从他们写作以后,征求了四千多人的意见,反反复复修改而产生的一个高水平的报告。

所以,我们说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但是我们从更深层次来分析一下,这个报告到底是做出来的呢,还是写出来的呢?

这就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论问题,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他70岁的时候曾经写了一篇短文,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

他直截了当的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从实践中来的。

这个问题曾经在马克思恩格斯一起撰写、非常有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反杜林论》中论述过。

在这本著作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他说,原则、原理、理论是产生于客观实际之中、之后而不是相反。

这个例子相当高明、相当深刻,它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必须把我们的思想,把我们的原则,把我们的理论建立在这个实践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客观实际的问题中,才有可能产生,当然这个产生过程不是说任何人都可以产生的,它必须要有非常高超的、科学抽象理论。

所以,我们在理解这个报告的过程中是否稍微从理论上完成一下,可以,对这个报告本身的意义,你会感到更深刻一点。

谈到报告,大家都知道,说任何文章跟社会一样,都有它的结构,即形式;有它的内涵,即内容。

一个好的报告,概莫能外的都是有一个好的形式和一个好的内容有机结合而成的。

所以我们在学习报告的过程当中不妨简单的看一看、分析一下这个报告的结构,也许对我们存在一定的好处,所以,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关于报告的结构。

第二部分报告的结构

我们都知道,没有形式的内容和没有内容的形式,都是不存在的。

甭管你怎么说,凡事物、凡报告、凡文章都是两者的统一。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体现内容,但是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既有对立的一面,当然还有统一的一面。

如果把它分割开来,这个事物就不可能存在。

报告也是一样,基于这种理论上的认识,我想简单谈一下报告的结构。

我曾经进行了比对分析,譬如说《共产党宣言》、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它们都有一些相同点。

第一,它们都有可信的、科学的启发点,都有特征点。

由这个科学性的点,从而展开总的理论体系阐述。

譬如说《共产党宣言》,它的特征点是资产者、无产者;《资本论》,它的理论分析点是商品;十七大报告,是对五年的回顾,是时间点;十八大报告,又是五年的、十年的总结回顾;都是一个特定的、设定的、科学的、赖以产生整个文本阐述的出发点。

第二,它们安排是不经意的。

《共产党宣言》里总共讲了五点内容,很平白、很简单,也不深奥。

十七大报告就讲了十二个问题,从一讲到十二,有十二点。

十八大报告也是讲了十二个问题,从一讲到十二。

第三,在分析的过程当中,它们都有逻辑关联、互相贯通、层层推进的分析方法。

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的字数都是三万字左右,它们的文字文风也相同,共同点就是精谨。

在论述原理、论述重大方针政策上,它们的遣词造句都是精谨、易懂、严谨、简洁、生动、深刻、厚重的。

十八大报告的结构,可以从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两个层面来谈。

外部结构很清晰,它立足现实,它回顾五年、十年,作为第一个问题。

立足现实,对过去的五年、十年用科学抽样、科学概括的方法,对它进行理论上的总结、描述、升华、系统化。

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仅仅代表了过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产生的这些成果的全部精华,而且还有新观点、新思想、新创造,这是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实际上是在理论上进行科学抽象。

在这个新的理论科学抽象的基础之上,用来指导未来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这就谈到了第三个问题,未来我们在10年左右,或者是过了10—30年左右,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譬如说近期目标,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四个问题就是,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就是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个目标。

从第四个问题到第十二个问题都是谈这样一个问题,怎么去实现这两个大的目标。

我简单的概括一下,八个建设加一个要求。

譬如说,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事业建设和党的建设,一个要求就是实现祖国的完整统一—台湾问题。

大家都知道,在总体设计中,如果不讲台湾问题,它是不够的。

这是在特殊背景、特殊历史条件下所遗留的一个革命问题,而不是本质问题,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如果实现了这两个大的目标,台湾问题不解决,是说不过去的,所以必须讲这个问题。

所以外部结构是非常清晰的。

内部结构概括为两个“三”、两个“两”、两个“一”。

两个“三”是指三个时间点作为支撑——过去、现在、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三个时间点用三句诗词加以描述,即“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这三句话描述这三个时间点很生动很深刻,我们在这个历史间,进行了新的伟大的长征、新的伟大的运动、新的伟大的实践,在未来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用三个时间点来构成历史的四维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找到三大历史任务。

这就是两个“三”。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还可以拟出抽象的结构构架和具体的构架。

两个“两”,这个结构本身两个100,在建党100年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年要达到什么更高的目标,这是两个“两”的其中之一。

第二个“两”是伟大实践的历史过程与科学抽象逻辑过程的统一。

所谓历史的,就是指34年来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历史的过程,目的是指对这一过程深刻的理论概括,从而揭示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十八大报告将伟大实践的历史过程和科学抽象的逻辑过程含蓄地完美结合,这就是两个“两”的第二个“两”。

第三,它最后落脚到两个“一”,一个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一个是“一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报告的结构,体现了极高的政治智慧,还体现了极高的理论境界,也体现了极高的实践价值。

所以,我认为报告是完整的外在结构和联整的内在结构相统一的科学体系。

简单描述,我认为那就是外部结构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布局科学,体系谨严;内在结构认识宏大、论述分明、观点深刻、亮点纷呈。

这个亮点纷呈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两个亮点,而是很多亮点。

我领讲的第三个问题是重点,也就是报告的亮点。

第三部分报告的亮点

首先要说明我所说的亮点,包括三层意思,第一,关键点;第二,重点;第三,创新点。

我认为如果具备下列四个特征就可以称之为亮点。

第一,具有科学性的特征;第二,具有系统性特征;第三,具有深刻性特征;第四,具有开创性特征。

据此,这个高品位的报告的亮点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我认为有23个,所以我用了一个亮点纷呈的词来称谓。

下面,我按照这一个思路来讲第三个问题----它的亮点。

我首先讲第一个亮点。

我认为报告的第一个亮点是关于大会主题的讨论。

为什么这个是亮点呢?

我讲三点理由。

第一,文字简洁。

用非常简洁的文字、言简意赅的文字把大会的主题一下子讲出来了。

大家知道纲领文章具备四点要素:

第一,伟大旗帜;第二,行动指南;第三,特色道路;第四,小康目标。

十八大报告把这四大要素用非常凝练、非常概括的语言将它阐述出来。

第二个亮点是指导思想的问题,没有直接讲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讲毛泽东思想。

所以有的同志说:

我们不要马克思列宁主义,不要毛泽东思想了。

这个理解很明显是片面的。

那么说他为什么要用这一个表述呢?

我认为用这个表述更好一些。

第一,这个表述本身它内含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大家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的。

如果你说他们是反对他的话,你把它这一种外表上的描述,即所谓一种比较不复杂的描述,说成是反对它那很明显是牵强附会的。

实际上它本身就是一脉相承的。

在这个地方,本身就包含着传统的表述。

第二,文字非常简单,我们也很高兴,读起来也容易。

如果说每读一次都要从头说起,从老祖宗说起,大家感觉很长,所以我们说,这样的表述是相当高明的。

这两者表述不是排它性,而是内含的关系。

第三,还有一个亮点表现,那就是把科学发展观上升到一个指导思想的高层次的主题上。

原来关于科学发展观描述,在十七大报告和其他教科书上说,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还不是指导思想。

在十七大时,有种意见提出,把科学发展观提升到指导思想这个层面。

这个问题反映到胡锦涛同志那里去了,胡锦涛谈了两点意见,第一,这个思想的形成时间比较短,是从2002年到2007年,五年时间短了;第二,这一思想是否完全正确、完全科学、完全能够得到大家的拥护呢?

还必须通过更长的时间检验,暂时不要写进去,所以十七大表述就是那样。

这次就上升了,所以它是亮点之一。

第三个亮点,这个报告从非常宏观的角度、用非常简练的文字,综述了这十年从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我们国家迈上了三个大台阶,经济总量、社会生产力、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国际地位提高上。

这三个大台阶不是一种自高自大,自我表扬的,它是实事求是地总结中国历史阶段总体取得的成绩,在这一点上,应该也能够做出一个科学的总结。

那么这三个大台阶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这里有一些数据来跟大家学习。

1820年我们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8.7%,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它比那个英国法国的总和还要多1.2%,当时英国的经济发展还是相当不错的,当时他们的GDP占26.5%。

美国这个时候占多少呢?

我查了一下,2.4%。

1945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了,美国已经占了全世界经济总量的5%和6%了。

进入本世纪,我们的经济总量终于开始上升了。

从4%上升到4.8%,2006年我们上升到5.5%,2007年我们上升到6.5%,现在我们已经上升到11%左右,现在的经济总量多大啊,要上升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再进行一个对比,我们来看印度,印度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他们的百姓生活水平跟我们差不多,在某些方面还比我们强。

但是呢,在2010年我们的生产总值大概是5000亿美元,而印度这个时候是多少呢?

1400亿美元,已经落后了好多。

所以我们发展速度是火箭的,这不是吹的,这是事实,实事求是的评价。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亮点,它是实事求是的,是对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作了一个非常精确的、能服人心的表述。

还有一句话大家最感兴趣的。

它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别看这一句话,可以这样说,字字千斤,我们2010年的人均收入是五千美元,翻一番就是一万美元。

世界银行以前作了一个分类标准(可能现在过时了一点点),就是国家人均50美元以下就属于贫困,有了50美元到2555美元就是中等收入国家。

2555美元到7911美元是中上等水平的国家,如果是在7911美元以上那就是到了富裕国家程度。

如果说再经过一些年翻一番的话,那么大体上要超过7911这个数字吧,所以到那个时候,我们要进入富裕国家行列,这个变化那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我认为谈到亮点应该很好地从经济这个层面来认真的分析。

第四个亮点,从理论上来阐述科学发展观。

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已经上升到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全一样的并列关系,所以它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说法跟过去学习贯彻当中,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概念的说法完全一样,它在这个问题上是非常深刻的,这是科学发展观本身上升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以我认为科学发展观应该也必须把它作为一个亮点来加入认识。

第五个亮点,道路问题。

最近,习近平同志有一讲话,他说道路决定命运,这是个新话,好像以前没有这样提法。

十八大报告讲“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然后,对这个问题阐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的实践。

它通过对这些历史的回顾说明了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现在习总书记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强调,他说道路的问题是决定命运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警觉,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加以认识,来加以把握,在实践过程当中不能忘记这一点。

第六个亮点,就是关于道路、理论、制度问题。

首先,把道路、理论、制度放在一个系统当中,进行理论的阐述,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过去不曾有过,过去没人讲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

过去就讲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于制度,过去讲课的时候没有把它放在一个格外高的理论层面加以强调,在这一理论中他把这一部分提上去了,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阐述三者之间关系过程当中,明确了一些概念,例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概念,它给出了非常权威、经典、科学的定义。

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当中,它也是选择描述式的定义,第一次在党的报告当中提出体现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它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了,并且把它糅合到、综合到这一理论体系当中。

这是一个创造,是一个理论上亮点。

第七个亮点,就是“三不变”。

一是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变,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不变,三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不变。

我们党非常清醒,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还是这个地位,我们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党中央非常理智,非常明智。

你想打压我,我不买账;你想讹诈我,我不怕。

所以这也算一个亮点。

第八个亮点,就是“三不”、“三奋斗”。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有人说,这描述没有太大的新奇、太大的深意,我说,不是的。

“不折腾”的总结,包含着多少历史的悲剧和喜剧,包含着多少历史的故事。

中国折腾过,58年大跃进折腾过,文化大革命也折腾过。

虽然,在历史长河中这不过是一段曲折而已,但是它毕竟是过折腾。

折腾的结果,经济学家初步测算,大跃进时期我们损失了300亿美元,社会发展停滞了八年。

文化大革命,我们在经济上的损失是5600亿美元,中国社会起码停滞了十五年。

这个历史的教训是多么深刻,值得思考,值得回味。

苏联91年的折腾,把国家折腾完了,把党折腾完了,亡党亡国啊!

现在的俄罗斯与之前的苏联是不可比的,在苏联时期,它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三倍,但现在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可能是四分之一。

人口总量是1.42亿,它的经济总量可以是1.7至1.8万亿。

而我们应该是7.3万亿。

所以说“三不”、“三奋斗”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教训,它蕴含着非常曲折的历史过程,它告诫全体党员、告诫全中国人民一定要团结起来,一定要艰苦奋斗,再也不能折腾。

第九个亮点,关键词是发展,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有人认为,毛泽东认为发展经济不重要,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有人说: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而毛泽东领导时期发展不快,毛泽东不重视发展,邓小平才重视发展,才搞经济。

这个理解是不对的。

作为伟人毛泽东,难道不知道发展的重要吗,难道不知道发展经济吗?

不会,那怎么会呢!

我最近看了两本书,一本是美国人斯诺写的《西行漫记》,里面谈到,他访问毛泽东,感觉到毛泽东是多么希望中国富强起来,把经济搞上去!

那个时候的毛泽东就意识到了,怎么到后来就不知道了呢?

五十年以后又一个美国人特里尔写的《毛泽东传》,在这本书里,他特别强调,毛泽东最关心的是中国的经济进步,这是他一生所愿。

人家看出了这一点。

所以说毛泽东认为发展经济不重要这种看法是肤浅的,错误的。

那问题是毛泽东时代无法发展好经济,想发展发展不起来,而到邓小平时代才发展起来,原因不是他们认为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怎样发展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有误区,他是怎么搞发展呢?

搞阶级斗争,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结果适得其反,而邓小平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中国的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他认为,要发展经济必须要改革开放,以改革开放来推动发展,这才是直接的真正的动力。

他们的分歧不是在要不要发展上,而是在方法上。

关于发展,毛泽东有这样的看法,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到了江泽民,他说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了胡锦涛,他说要科学发展,现在习近平说发展才能自强,每个人都有论述。

每一个领导都有对这个问题的阐述观点,既是一个历史沿袭的过程,也是人们在一切实践过程中不断对发展认识的内涵和外延的深化。

我特别要强调的是,关于发展的现代性。

现在世界上最牛的经济学家说,发展有三种模式。

一种是只注重经济量的发展,把它叫做经济发展模式。

另外一种是拉美国家,按照美国的发展模式,即1980年,一个叫做威廉士的经济学家,他把美国的发展史进行了理论的概括,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化,全面私有化、全面政治化、全面市场化。

这个模式叫新自由主义。

在拉美国家实行几十年后,失败了,结果吃了大亏。

经济越发展,出现了两极分化,两极分化以后,社会动荡,社会动荡经济搞不下去,倒退很多年,有的说10年,有的说20年,直到现在阿根廷这些国家还没有恢复元气。

第三个是中国的模式,叫做科学发展。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所走的这条路——选择的发展模式是有前途的,是取得成功的,前途是很大的。

所以,在中国发展这个问题上,你必须站在高度的一个角色来分析,来理解这个问题,你才知道我们党和领导人对这个问题有这么多丰富的阐述,说明它极端的重要性。

第十个亮点,“四化”里加了一条信息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里面中心点就是信息化。

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国家的走向,决定这个国家是否能够得到发展,决定这个国家在目前世界上的地位。

现在美国在这个地方有优势,所以他到处耀武扬威。

最近,习近平同志在二炮的党代表大会上有一个讲话,他说“希望建设一支强大的信息化战略导弹部队”。

外媒说美国对中国有两怕。

第一,怕人民币兑换,直接兑换,不通过美元。

第二,怕中国的“二炮”。

在四化中加一个信息化,他的重量、含量、地位发生重要变化。

所以,加了信息化不能小看,特别对科学技术创新,不能掉以轻心。

第十一个亮点,与我们息息相关——教育!

第七部分里面有一段文字专门讲教育,有亮点、有新意、有新思想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关于教育这一块,我说是亮点的原因。

第一,他的标题发生了变化,教育标题是民生问题下的第一个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过去的标题不是这样的,十七大报告写这个问题的标题是“优先发展教育”,这个变化使得我认真琢磨,它反映什么呢?

要求高了。

人民要满意,你这个教育才可以,人民要不满意,你这个教育就是不成功的,他开门见山地、开宗明义地把这个问题提到全国人民面前。

第二,他特别强调了育人。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他还暗含着另一个“成才成人”,这么些内容集中在这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