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动电影1000字观后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777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湄公河行动电影1000字观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湄公河行动电影1000字观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湄公河行动电影1000字观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湄公河行动电影1000字观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湄公河行动电影1000字观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湄公河行动电影1000字观后感.docx

《湄公河行动电影1000字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湄公河行动电影1000字观后感.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湄公河行动电影1000字观后感.docx

湄公河行动电影1000字观后感

湄公河行动电影1000字观后感

  《湄公河行动》讲述了一支行动小组为解开中国商船船员遇难所隐藏的阴谋,企图揪出运毒案件幕后黑手的故事。

下面XX收集了有关湄公河行动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篇一:

《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湄公河行动》是十月初上映的,不过我直到十月的尾巴才去学校礼堂买了一张20块钱的票(当然,顺带解决了一次形势与政策活动)去观摩一番。

看完这部电影,我就简单……讲四点吧。

  第一点,这部电影,一句话总结,是成功的商业化主旋律大片。

再加一句话,就是公安部的战斗力比中宣部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此为戏言)。

  我昨天晚上观看的时候,坐在身边的女生不时发出惊叫和感叹,可谓与主人公同呼吸;出来之后碰到室友(和他妹子),室友表示看这部电影“很累”,因为“情节紧凑”(当然,对于我这种一般不把动作戏当情节的人可能部分片段算不上紧凑)。

  除去开头结尾的新闻联播画风(我认为完全可以用人物对话交代事件和宣传境外利益保护的观点),就是“标准”的大片,基本做到了,把正面人物当人写。

所谓把正面人物当人(而不是当神)写,就是他们也有家庭有缺陷有难言之隐,会受伤会失败会死亡(虽然高刚最后也算开了一点微小的主角光环)。

除了最后高刚对糯卡的追击略微有点主角光环之外(我很奇怪河上那场戏为啥只有一架直升机,出发之前可是有三架的…………)每次实战行动,都是团队间的战术配合,不显摆单兵作战能力;甚至耐着性子演戏设局一步步引诱糯卡团伙入瓮(虽然失败了),可谓有勇有谋,不是单纯刺激肾上腺素;毒贩持刀斧挥向高刚,高刚专打要害,两下搞定,绝非为打而打。

虽然高刚私闯毒枭老巢救人质,方新武给毒贩上私刑逼供差点闹出人命不知道是不是对以往警察形象的矫枉过正,不过显然是符合艺术真实(至少是对观众而言的真实)的。

(生活的虚假可以处理成艺术的真实,比方说我有同学写了一篇她那个实际上对她很温柔的爸如何“苛求”她的记叙文,在一大票议论文中脱颖而出拿到高分;生活的真实也可以处理成艺术的虚假,比如……部分人眼中的《冲出亚马逊》。

  当然,这部电影也是有缺陷的,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对反派头目糯卡的塑造:

电影中都提到了糯卡是坤沙投降之后二十余年金三角的毒王,换句话说,人家领导根据地建设二十多年,怎么着也是有几把刷子的,然而电影中活脱脱就是一自大狂,台词的主要内容是抒发自己的狂放,看不出任何智商。

影片中他控制根据地的手段主要就是品和武力强制,换而言之就是纯靠恐怖统治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

然而真这么干的罗伯斯庇尔和波尔布特都撑不了那么久,一来会有外敌入侵,二来这种统治结构并不能阻止集团内部的火并——尤其是头领只有影片中的糯卡表现出来的那种智商。

  第二点,真实的“糯卡”是怎样运作自己的根据地的呢?

  “糯康为了在当地生存发展,获得当地居民的支持,经常拿钱出来贿赂当地的基层军人、警察和‘村干部’,与当地的老百姓称兄道弟。

糯康集团施以小恩小惠,看哪里桥塌了、路坏了,就拿钱来修。

一来二去,就得到了当地人的信任。

一旦有要抓糯康的消息,都会有人给他通风报信。

  上述描述充分说明,群众工作并不是共产党人的专利。

事实上,经营基层根据地的事情,共产党做过,中情局的绿色贝雷帽做过(越南战争前期训练南越前线村庄民兵防止越共游击队渗透),糯康做过,将来还会有人做。

大概是影片中糯卡建设根据地的手段太过拙劣,又顾及国际观瞻,没法表现出根据地建设的威力。

实际上,中国警察作为“外国人”攻入根据地,面临的应该是当地官员,居民组成的严密的监视网,情报网,“人民战争”,而不是仅仅有几个随主要反派行动的娃娃兵。

当然,这也充分说明了,成功的军事斗争离不开成功的政治斗争,成功的政治斗争离不开成功的经济斗争——不然为啥方新武要去帮曾经被糯卡胁迫的居民搞茶山,替代种植?

  第三点,真实的湄公河行动与其说是中国公安的特种作战,不如说更多的是外交手腕的成功:

中国设法让四国联合指挥部将糯康逼入老挝(社会主义好基友),然后从老挝警方手中顺利提走糯康(如果糯康是在与中国有各种瓜葛的缅甸或者杀良冒功的泰国被捕,指不定又要有多少波折)。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是精彩的动作大片,但是如果更加依据真实,其实应该拍成中国干警和外事人员们纵横捭阖,折冲樽俎的烧脑片(当然能不能拍的出来那就另说了)。

  最后,整个湄公河事件反映出的中国境外利益保护问题,其实算得上是新时期随着中国海外利益扩展越发突出的新问题了,事实上湄公河出事之后此地的贸易不说一落千丈起码也是大受影响,不少中国船员都闹着要回去,实在不想拿命换钱,直到首犯被抓湄公河才逐步恢复往日的繁荣——很遗憾,这点在影片中似乎没有很好表现,虽然“还中国公民一个清白”比“保护中国在该航道的贸易利益”听起来更加伟光正,但是后者明显更加真实,公安部领导不方便公开说,可以安排商务部领导私下抱怨嘛!

  呃,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却似乎又什么都没说透……就这样吧。

  篇二:

《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影的后面方新武为了帮助高刚送糯卡到直升机,不惜与罪犯的船相撞,一声激烈的爆炸,蘑菇云中是一位英雄的灵魂救赎。

这一幕深深戳到了我的心底。

  方新武当缉毒情报员的缘由是女友吸毒自杀,落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他多年卧薪尝胆,为缉毒而甘愿过着艰苦又危险的生活,但他谨慎细心,对贩毒者充分了解后行动。

当面对当年害死自己女友的贩毒者,他在纠结中止不住冲动的魔鬼,还是开了那一枪,最终在众多贩毒者的围击下,选择舍生取义。

  这部电影一大特色是英雄不是十全十美的人物,更加接地气。

倔脾气的高刚为了带走线人,不听劝,超过15分钟,害线人被杀,但另一方面,他面对女儿时很温柔,面对与贩毒者枪战时英勇机智。

恰恰是从不同方面来表现人物,让人物有血有肉。

而这样的电影人物表现方式正是我们主旋律电影所缺乏的,大多数主旋律电影都过分地表现伟人们的高大形象,完美无缺,过分歌颂,使得人物形象飘飘然,不真实。

如今,商业电影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应该结合潮流需求,去改变传统的电影人物塑造方法,让人物的精神品质更好地传达给观众。

  我很喜欢电影里面警队在工作与生活中截然不同的表现,面对贩毒者时,危险随时袭来,队友间必须完全信任,相互配合,每一位都需要谨慎勇敢,机智敏捷,因为这是拼命的工作。

他们逃得过追捕,打得过罪犯,明显的英勇缉毒警察形象。

但是,紧张的工作后,他们一起吃喝,相互取外号,互相取乐,气氛和谐,展现生活中另一种真实的警察形象。

通过这样的警察形象,恰好以小见大,我们生活的社会,许多工作严肃的公务员、警察等,其实他们也是一群可爱的人,工作时,认真负责,所以严肃,生活中,他们也会像我们普通老百姓一样喜欢热闹,和谐。

这样的对比更好地传达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工作和生活中都要更多关心人民的利益,与民沟通,想民所想,为民所谋,这样的公务人员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喜爱,也会促进官民关系的良好发展。

  英雄不是多么伟大的人,而是那些真的在国家所需,人民所需时勇敢站出来的人。

他们或许平时的工作在我们眼里很平凡,很不被理解,就像高刚与妻子离婚了,方新武的女友吸毒等,但是他们在权衡个人与国家利益时,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国家。

每年都有许许多多像方新武的公务人员,在国家所需时挺身而出,用生命维护了国家利益,为此向这些英雄致敬。

而像高刚的公务人员,尽心尽责工作,即便牺牲个人利益,也要拼尽所能去为国家和人民办事,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正是我们官民僵局的解药,为此向这些人民的公仆表示衷心的感谢。

  社会很大,国家也很广,而我们一个小小的中国人可能改变不了什么,但每一位中国人都是不可替代的中国梦建造者之一。

我们的国家是我们强大的后盾,十三船员的枪杀,我们一定会追究,因为他们是中国人。

我们可以依仗祖国的强大,同时我们也是共同创造这强大中国的一员,所以众多的我们需要用信心与奉献社会的热情去共同建造我们的中国梦,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篇三:

《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今天周末,抽出时间观看了早就下载好的《湄公河行动》,看了一遍,不觉过瘾,再次仔细看一遍,非常欣喜,国产大片终于从此开始,真正意义上有了质的飞跃,不论从剧本,还是场面来看,都是一部完全值得花时间去看的国产大片。

  《湄公河行动》是博纳影业集团出品的动作电影,由林超贤编剧并执导,张涵予、彭于晏、冯文娟等主演。

该片根据“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湄公河惨案)改编。

影片于XX年9月30日在中国上映,豆瓣评分高达。

影片剧情基本吻合“湄公河惨案”,讲述了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流域遇袭,船上13名中国船员全部遇难,但在船上发现90万粒毒品。

这宗十三名中国船员被枪杀并被栽赃的血腥冤案,掀起了悲剧的序幕。

面对矛头指向中国运毒、颠倒是非的舆论,为了还遇难同胞一个清白,中国决定派出缉毒精英,组成此次案件的特别行动小组,以高刚(张涵予饰)为队长,潜入金三角查明真相,联合情报员方新武(彭于晏饰)竭力揪出案件的幕后黑手。

然而缉拿真凶的过程并非他们想得那么简单,事件的进展扑朔迷离,通往真相的道路更是险象环生。

  以上是此部电影的简单介绍,我主要是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闪耀之处。

  首先,先从本片的剧本来分析吧,刚好最近在看AlexEpstein先生的《编剧的策略》,那就直接借助Alex先生的观点来对本片剧本进行分析。

  在《编剧的策略》一书中,Alex对剧本提出了情节,人物和动作等几个要素。

第一,情节来看,Alex觉得,改编自真实故事的剧本,必须要做大量的研究,因为要面临一个更高的“真实性”标准,而且要在一系列的事件上找到某个主题,然后在它的基础上讲故事。

本片从题目来看,就知道是根据XX年的“湄公河惨案”改编,故事背景完全是从“湄公河惨案”出发的,相信看过本片的人,对本片高度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没有疑问。

但片子的重点是以中国缉毒警的破案行动,主题就是代表了国家对国民的尊重维护和对犯罪分子的严惩。

所以,从情节来看,这绝对是一部主旋律电影,这也是我一开始不太想花时间去看的原因(本人对主旋律电影没兴趣)。

  第二,从人物来讲,Alex有一个很经典的观点,就是逆向工程(ReverseEngineer)。

所谓逆向工程,就是通过你的影片故事,来逆向编造出故事所需要存在的人物。

我相信,本片就是逆向工程的完美呈现。

糯卡是绝对的最大反派,残暴且无情,这是必须存在的,由于中国船员被杀事件实际上背负冤案,所以反派不止糯卡,还有和他合作的幕后者。

要缉拿糯卡,必须相应的存在代表正义的男一号,反派残忍无情,那男一必须果敢善良,双方都会有自己的团队。

由于属于境外抓捕行动,所以男一还必须要有一个熟悉金三角的帮手,这个就是男二号。

由于抓捕行动十分困难,所以男二必须身手敏捷,头脑机灵,身处大染缸,还必须拥有很强的正义感,才不能被腐蚀。

男二的缉毒信念为什么如此坚定,必须是有最亲的人死于毒品。

这就像Alex所说的,有他女友的鬼魂(ghost)随行。

所谓鬼魂,可以是任何一种让人心绪不宁的创伤或者令人难以释怀的丧亲之也痛。

看过该片的朋友,可以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关于人物,出场的机会也是非常重要的,相比男一,男二(我认为是彭于晏饰演的方新武)的出场尤其出彩影片的第9分钟至13分钟,短短四分钟的时间,就将男二敏捷的身手,灵活的大脑展现的淋漓尽致。

另外,关于人物细节问题上,也做得非常好。

男二与原住民的简单的招呼,就可以看出男二平时的生活状态:

和原住民关系很好,这是他能成为优秀的情报员的侧面反映。

  第三,在动作方面,本片的蒙太奇手法运用还是非常成熟的。

蒙太奇来源于法语,就是剪辑的意思。

本片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男二女友之死的场景回放,这也是本片最具代表性的蒙太奇手法,就是通过闪回的形式,简单介绍了方新武的内心世界,也就是向观众展示他为何拥有如此坚定的缉毒决心。

不然的话,男二的存在是经不住推敲的,试问谁不想过上优渥的生活呢。

另外,本片的节奏感十分强烈,一张一弛,松紧有度,可以明显的看出,剧本是经过长时间的打磨,良心制作。

看过电影的朋友就知道了,影片是分成了节拍,而且是非常明显,每个节拍之间要么穿插背景介绍,要么穿插人物介绍,或者情感介绍。

让人在观影的时候,很容易的了解人物构造,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伴随剧终。

不某些影片要么长时间的叙述,让人昏昏欲睡,要么无尽头的打斗场面,让你审美疲劳。

所以,我觉得,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节奏感十足,场面火爆,有一股赶韩超美的气魄,最重要的是,在努力摆脱主旋律的腔调,这就是最让人欣慰的地方,不愧是香港导演,借着主旋律的壳,来羽化成商业片的躯。

  所以,第二点,就是想说说这部影片最能吸引人的地方。

前面一直提到主旋律电影,其实是指能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

或者说,就是统治阶层意识形态的工具,喉舌,当然本质其实也是宣扬积极正面的主题思想。

建国初期这类电影很多,像《地道战》,《地雷战》这些都是,相信大家小的时候肯定看过。

现在也不少,之前张涵予出名的《集结号》也算是。

这类电影虽然最终是宣扬积极正面的思想,但是在剧本创作上有一个硬伤,就是反派很萌蠢,我只能用现在这个流行词来表述。

剧情就不用说了,非常幼稚,完全没有”起承转合“的概念在里面,有些甚至连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都不如。

造成这种现象也不是编剧缺少实力,是整部影片不能让”英雄们“有一点瑕疵,所以,在剧情设置上就有了很多限制。

所以,主旋律电影的所有正面人物性格都一样,反之亦然,人物缺乏张力,缺乏宽度。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湄公河行动》它就是一部主旋律电影,根据国家大事改编,宣扬人民警察的维护正义的形象,完全符合主旋律电影的特征。

但是,本片,就像前面所说,导演是在努力摆脱这种特质,他就是为了拍商业片。

首先,从演员阵容来说,两位主演,张涵予和彭于晏,都是影帝级的,演技一流。

我们从两位脸上,不仅仅是看到了正义感,还看到了普通人的情感。

比如,在追逐占蓬的那场戏中,占蓬走投无路之下,挟持了当地居民,嫌一妇女尖叫,直接一到刺死。

彭于晏看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也是吓的啊了一声,这只有不到一秒的镜头,就能将人物的情感展现透彻,非常真实。

其实,本片剧情非常紧凑,一点也不拖沓,每帧画面都有存在的意义。

影片有非常多的恰到好处的旁白,就是想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不用XX,也能让观众通过影片介绍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是有好莱坞式的影片特质的,更别说每场戏的打斗场面,都是非常精彩的,可以看出导演的功底还是非常深厚的。

最后,本片的宣传也是非常用心,宣传会,见面会,这些手段都有运用,这是作为成熟的商业电影的必要条件。

  最后,还是回到标题上来吧,最近几年,国产电影有了长足的发展,至少很少出现像以前《无极》这样的笑话,这是一个值得可喜的成绩。

世界电影从诞生之初,到现在有100多年了,在此期间,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电影批评,各具特色的电影类型,还有百花齐放的电影流派,这些前辈的所思所想都是值得尊敬的。

不过,从本质来讲,一部电影的完成,就是为了面对普通大众。

而普通大众对电影的心理预期不会很高,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想看一个完整的故事。

所以,简而言之,电影,就是讲故事。

不管最终拍出来的电影属于什么类型,讲不出吸引人的故事,就不是好电影。

反之,故事讲的好,电影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而目前的情况来说,相比好莱坞大片,还有韩国电影,我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其中,意识形态方面是对电影的发展有一定限制。

但从主观原因来说,还是编导的实力有差距。

现在看到《湄公河行动》,是非常欣喜的。

虽然影片本身讲述的是一个悲剧事件,但影片所取得的成绩让人惊讶,这才是能代表国家形象的电影,能代表中国特色的主旋律电影,代表着国产电影的转型。

它其实昭示了一个现象,中国主流的精英阶层,思想在改变,变的更实际一点,更接地气一点,不再像以前高坐庙堂之上,我想,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改变。

  篇四:

湄公河行动电影观后感  在两个已经看过一遍的人的陪同下,去看了《湄公河行动》。

  小李和我和威海黑导游一起,缩在电影院第一排最左边角落里,以一种全程仰视的角度看完了片子。

所以各种镜头翻过去调过来切换得晕车,不过我也功力不够没打算真的写一篇影评说说电影里的节奏和剪辑,在此就尽说一些和电影本身没有关系的话了。

  影片开头那个吸毒醉生梦死的场景,小李说熟悉额。

我就笑了。

大家都是被禁毒宣传片浸润太深的孩子。

我童年的阴影有大半是来自各种各样的禁毒宣传教育,因为不管是海报还是讲座还是电影对于幼小的生活在全世界呵护下的我来说,都太栩栩如生。

  禁毒宣传大概是西南边境的所有小学最重视的工作之一了,以低年级尤甚。

对于我,那个时候真的是鲜嫩得没见过世面的祖国的花蕾,每一次说要禁毒宣传,都抱着害怕看恐怖片惊悚片的心情硬着头皮睁开眼睛。

印象最深的是一部学校组织去看的电影,吸毒的女主角被人骗,吃了万能的药上道,被强制戒毒,剃了光头,汗津津的夏天就只是一件马甲式的号服,浑噩到极点。

如此背离正常生活的堕落,盘算着如何为芭比缝衣服的我还是第一次见,那视觉冲击就在一种塑造世界观的仪式感中成了作为小朋友的我内心接连几天都挥之不去的阴影。

大家还在那部电影里知道了四号,于是男生们总是提这个名字取笑。

但是对于我来讲一点也不好玩,因为它总是提醒我那个瘦小身躯顶着的眼神涣散的光头。

自从有了如此深切的恐惧,当大人私底下谈论一些公开的秘密,诸如谁家谁吸毒之类的事,我都在脑海里哆嗦而又下死力地标记了那些黑暗的地点,每次路过都如临大敌,心提到嗓子口却又不敢拔腿就跑。

我毕竟胆小,害怕丧尸般的人性。

  不过,和所有的伤疤所有的痛一样,类似的话题不提起就不会有那样的冲击。

再过了那个特定的时间段,类似的教育就少了。

出了思茅出了省到了花花世界里,这类教育就彻底销声匿迹。

以致于听了小李那句“熟悉额”才猛然想起童年的阴影。

于是影片的开头又让我置身于看惊悚片和恐怖片的不安中。

  但是思茅一直是一个宁静又安详的小城市,以至于我从来不觉得他有什么特别,或者他又如何是一个边境。

毒品归结起来也只是一个偶尔被提到,我极其不想听却不得不听的事情。

再者,我知道大的烟壳是味中药,对咳嗽有效;大的烟子干巴好吃,比一般的干巴香。

直到小学的一天,被妈妈阻止与陌生人聊天的我还是混进了一个类似私家车俱乐部的QQ群。

刚说我是云南的,第一句话就被问是不是云南五个人里有三个是贩毒的。

如此反应在我预料之外,当时怎么也想不通他们如何会有这样的印象,索性丢开了不管。

再大一点,和爸爸妈妈自驾车出去玩,沿路会遇到公安边防设卡。

有时候严一些,有时候松一些。

反正我也习惯了看见兵哥哥们就摇下前后车窗。

  于是,熟悉与危机的交织就成了这部片子刚开始对于我们这些思茅娃娃的代入吧。

湿热延绵的翠嶂和打旋湍急的江水,没有一点点防备就映入眼帘的西双版纳的船,以及不知为何成了一句方言一句普通话的对话。

  电影里的语种之多,离家一段时日,听到了缅语也像听见家乡话一样亲切。

彭于晏把泰语说得太刚,不像那个垂死的毒贩痛苦求饶时还带了泰式回环的绵绵。

还有影片里那些老式的丰田本田,扁扁的车外露一种老大的感觉。

在那私家车还没有一夜里疯买起来的年头,大概初中前,思茅街头还能一抬头就见这些听说是非法运输过来的车辆。

初中语文老师有一张,加上阿鲍蓬头墨镜烈焰红唇的架势,要我不把这类车的主人联想成大姐大也难。

  不过这些都是很远很远的事了,突然想到自己离了那个边陲小城几千几千公里。

不知道身处祖国北方看在西南山区外发生的枪林弹雨是什么感觉,也不知道身处祖国中心的人们看了濡湿瘴气中的摸爬滚打有什么念头,只是我坐在电影院里有那么一瞬间觉得很讽刺。

然而具体讽刺什么,也说不上来。

从小到大总有几个一想到就很敬仰的叔叔。

(我乱用词语了,也不知道用到哪个才准确。

)总之就是那种你和他在一起眼神总是往他那边看的叔叔。

虽然并不知道他们的什么事迹,甚至不知道他们具体的工作,但一听见诸如公安啊,经侦啊,保密啊之类的联系,就已经开始浮想联翩。

话说回来,总是有妈妈的熟人或者同学的爹娘是做安全工作的,想来这类人群在西南边陲的占比也比较高?

什么卧底策反与被策反的故事也听过好多。

一个同学看完了这部片子,转发了一句话,“有人说要给涉毒明星改过的机会。

那么,谁来给牺牲的缉毒警复生的机会?

”。

他爸爸是警察,换过好多本护照,每一页都是缅甸。

即便很多时候是去佤邦,也只和家里讲是去孟连。

问去干嘛,说是去玩。

其实都心知肚明,只不说破。

大概就因为对一线的公安干警多少有所了解,再者玩得好的同学朋友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所以肃然起敬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我相信这已经高于国家层面了。

也很惭愧自己竟然还需要这部片子的提醒才能真切地认识到,我一直引以为傲随口就来的安定平和春花秋月的小幸福,没有这么多出生入死虎胆龙威恐怕真的享受不了。

而在缄口不言的日子里,叔叔们和大家一样,早晨到梅子湖栈道小跑一转,有事没事抱个水烟筒抽着,管起孩子来唠叨得不行反被嫌弃。

生活生命如此艳丽多姿,也确实被艳丽多姿地保护着。

我幸运地只在禁毒教育中观摩过那些可怖,而没有在现实里心惊胆战。

尽管靠得那么近,可反应如此迟钝,现在离得这么远,这份感激却变得清晰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