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731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docx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docx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

初中九年级物理

高邑县三中

第十四章教案

●本章教材综述:

本章学习压强和浮力的知识。

内容包括:

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本章总体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概念,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结构:

压强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强

压强的公式:

___________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章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概念;认识浮力。

●本章教学建议

1、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对学生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很重要。

2、研究液体压强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得结论。

3、托里拆利实验是一个重要实验,通过看录像知道实验过程和事实,了解大气压强大小的由来。

4、关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重在解释实际问题。

5、浮力教学中,注意复习力、二力平衡、密度及液体压强等有关知识。

●本章分配建议:

本章共分五节,建议8课时。

第一节压强1课时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1课时

第三节大气压强2课时

第四节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课时

第五节浮力2课时

复习与总结1课时

课题:

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归纳得出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初步认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

教学

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注重科学探究,过程与知识并重。

3.充分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4.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小木板、重物(砝码等)、橡皮泥等较软物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多媒体课件)

听歌曲“洁白的雪花飞满地…,留下脚印一串串。

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提出问题

老师提出:

“人走过雪地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雪地中的脚印为什么有的深有的浅?

借助媒体演示情景,提出问题。

层层引导、步步深入。

为下一步学生猜想做准备。

体现出老师的主导作用。

猜想假设

请同学们猜一猜: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有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发现后,充分利用这一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去猜想问题可能的答案。

设计实验

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在设计实验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加以指导:

(1)控制变量。

(2)怎样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

(增大或减小)

(3)如何使实验的效果更明显。

各小组相互讨论,设计实验。

请一至两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假设后,立即让学生去设计实验,学生必定会感到茫然。

老师的指导便成了本节课学生实验成败的关键。

学生设计实验时不受器材的限制,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设计完毕,让组与组相互交流,互相“切磋”,实现思维的碰撞。

进行实验

各小组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时,可用生活中任何物品进行实验,让学感到“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

分析论证

视频展示部分小组实验,交流小组结论。

实验中,学生往往忙于动手,而忽略结论,老师及时让学生展示本组实验,得出结论,体验成功快乐。

压强概念

(1)提出压强概念。

板书课题:

《压强》

(2)学习压强概念、公式、单位。

结合探究过程,引出“压强”。

压强的单位学生比较陌生,因此需要加以强调。

动手动脑

学物理

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老师引导学生如何估测、突破难点)学习简单的压强计算

学习压强的概念、计算后,没有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练习,而是通过动手动脑“估测自己对地面的压强”。

既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增大或减小压强

(1)提问:

怎样使你对地面的压强迅速增大一倍?

(2)请一名学生上前表演。

得出结论。

多媒体显示:

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3)指出物体承受的压强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

媒体播放:

生活中一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

在学生估测自己对地面压强的基础上,提出“怎样使你对地面的压强迅速增大一倍?

”从而引出增大或减小压强。

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

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

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增大或减小压强的物理知识,并写成调查报告。

最后,留下一道富有思考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使教学延伸到课外。

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形成“余音缭绕”之势。

压强

1.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

3.单位:

Pa1N/m2=1Pa

 

课题:

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液体对器壁以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⑶.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会使用微小压强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微小压强计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物理实验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发展学生由实验数据分析概括物理规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经历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假想模型法的思路,并使学生了解它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会由探究得到物理规律的喜悦.

⑵.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

教学重点

1.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3.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教学难点

1.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由实验数据分析概括物理规律.

2.利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3.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取的底面积大小没有关系,与液体重力没有大小关系.

4.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仪器材料

微小压强计、适量的水、盐水.在两侧有开口直玻璃管,橡皮膜、盛水的方形玻璃鱼缸,电脑、

教学方法

探究启发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提出问题:

放在同学桌面的铅笔盒受重力作用,对制成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那么装在杯里的水对杯底会不会有压强?

做教材图8-6左图的演示实验证实学生想法.然后将少量水到在玻璃板上并提问:

“水不同于固体的是它还具有流动性,那么水对阻碍它流动的杯壁有没有压强?

”做教材图8-6右图的演示实验,证明“有”.

讲授:

液体中有不同的位置,这些点到液面的距离称作:

“深度”.

提问:

“随着液体深度增加,压强怎样变化呢.”做教材图8-28的演示实验,提问:

“橡皮膜发生了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左右两图的实验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从观察现象得到初步结论.

重力作用,水对杯底有压强.

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领会到: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随着液体深度增加,压强增大.

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1.探究实验的步骤、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给每组学生一个微小压强计,让学生自学教材的微小压强计介绍,并让每个小组动手探索,向学生提出问题:

“微小压强计测量的是液体中那一部分受到的压强?

微小压强计时怎样显示压强大小的?

”安排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按以下思路设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步骤,①.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的关系;②.同种液体中压强随着液体深度变化的关系.③.不同种液体中同一深度压强大小的关系.

安排学生设计表格,进行指导给出正确的表格形式(如表1).强调及时记录数据.

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和教师的讲授了解到:

①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强通过U型管液面差能反映出来.②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侧液面差就越大,并且能从标尺刻度读出液面差是多少厘米.

2.完成探究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时,按上述思路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找到结论.

在得出规律后,用它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经验和现象.例如:

我们在电视或电影上经常会看到人潜入海中去观看美丽的海底世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海水下面各种新奇的景色的同时,也看到在不同深度的潜水员穿着不同有潜水服.这是因为海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深水中工作必须有特殊的保护装备,以防压坏身体.

介绍帕斯卡实验,要求学生解释其中的原因.

提问:

“液体在某一深度的压强该怎样计算呢?

”引出液体压强的计算

分组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发言解释帕斯卡实验的原因:

由于同种液体中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帕斯卡实验中桶上方水的高度很大,使桶中水的深度很大,压强很大,超出了桶的承受能力,桶就被涨破了.

三、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1.对公式进行分析

 

2.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补充演示实验:

在上端开口、下端贴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注入一定深度红色的水,橡皮膜将向外凸出,将玻璃管放入盛有水的方形玻璃鱼缸中,直到管内外水面向平,引导学生分析这一现象.

利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引导学生用公式来解释上面探究实验总结出来的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结合公式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取的底面积大小没有关系.

补充演示实验:

用微小压强计测粗细不同但装水深度相同的两个容器底部压强.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重力没有大小关系.

通过例题1、例题2练习公式的应用

观察演示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出:

只要求出玻璃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向下压强,也就求出了这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学习液体压强公式,观察补充演示实验,领悟实验结论.

课后作业

教材1-3题:

 

板书设计

二、液体压强

一、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

三、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1.公式:

p=ρgh

例题1:

计算水面下50cm处水的压强?

例题2:

如图1容器中盛有某液体,pA,pB,pC分别表示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则:

A.pA=pB=pC;B.pA=pC>pB;C.pA>pC>pB;D.pA=pB

例题3:

见图2,求液体内各点处的压强:

教学反思

 

课题:

第十四章第三节大气压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一些实验现象感知大气)了解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

(2)了解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3)了解大气压强的值和大气压强的单位.

(5)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实例.

(6)了解在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压强的客观存在.

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些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值很大.

(3)感知人类对大气压强的利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通过对大气压强的认识,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

教学难点

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

仪器材料

易拉罐、针筒、茶杯、硬纸片、大、小试管、砝码、抽水机模型、离心泵模型、托里拆利实验录像带、抽水机和离心泵电脑动画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实验、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引入:

用问题引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想认识.电脑动画演示分步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提出问题:

我们生活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气体也像液体一样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同时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同学们猜想一下大气是否也像液体一样在它内部存在压强呢?

学生讨论并猜想

师:

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验证

师:

请同学们看一下实验,通过这些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演示课本图8—16中的四个实验

让学生对每个实验进行解释,教师作补充和纠正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简要介绍奥托*格里克和马德堡半球实验

师:

大气压有多大呢?

想一想如何能测出大气压的值?

简要介绍科学家托里拆利

放录像:

托里拆利实验

师:

请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1)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2)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什么等于大气压的值?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4)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不用水做?

 

师:

大气压是不是总等于一个定值?

猜想一下:

大气压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

大气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8—20

师:

大气压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

演示抽水机的连续抽水动作

用电脑动画演示活塞式抽水机的分步工作过程

师:

为什么活塞向上运动时,阀门A关闭,阀门B打开?

活塞向下运动时,阀门B关闭,阀门A打开?

演示实验,演示能够连续工作的离心式水泵.

然后再用电脑动画模拟分步工作过程.

师:

为什么工作前要将入水管和水泵内充满水?

抽水机中水为什么只能随活塞上升到10m左右?

简要介绍大气压发现的历史.

学生思考

学生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有很多想法

(教师讲这些想法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分类)

 

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进行引导纠正

(1)实验操作中在管中灌满水银,堵住管口倒置在水银槽内,使管内没有空气.

(2)管内水银没有全部落入水银槽中,说明是大气压支持着水银柱,所以大气压值等于管内水银柱的压强.

(3)用液体压强公式可计算出管内液体压强值,此值等于大气压值.

(4)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

 

学生在地理课上学习过随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减小,所以能想到和高度的关系.

学生还会举出其它例子

 

学生通过看图、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并填写课文中的空白.

 

学生认真观察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大气压强的测定

1.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强的值

大气压强的值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1.01×105Pa

三、大气压强的变化

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四、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

1.原理:

它们都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2.工作过程

 

课题:

第十四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流体。

2.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4.了解生活中跟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现象,并能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各种气体、液体压强所产生的现象,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

重、难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对有关现象的解释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

调控

学生

活动

设计

理念

 

 

创设情境

 

 

 

 

 

讲授新课

展示:

(视频)飞机能腾空而起,是什么力使飞机起飞?

(图片)赛车驶过,黄沙滚滚,是什么力将沙土向车的中间卷?

(图片)航海规则规定:

两艘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

要想解决这些疑问,就来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板书课题)

 

1.      介绍流体流速的概念

在我们周围,你见过哪些物质会流动?

2.      实验探究:

流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介绍实验器材

(大屏幕展示4幅图片:

吹乒乓球实验装置图、向两张纸中间吹气、向纸条上方吹气及向两船中间喷水的实验装置图)

分别介绍实验的做法:

图1、将乒乓球放在支架上,用吸管向两球的中间吹气,会看到什么现象?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入课题

 

 

 

 

 

 

教师巡回指导,

 

 

 

 

观察思考

 

 

 

 

 

 

 

回答(气体液体)

 

 

 

学生动手实验

 

 

通过几个现象的提出,让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本节内容

 

 

 

 

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实验,从实验探究中得出结论

 

 

 

 

 

 

 

 

 

 

 

巩固练习

 

 

 

知识运用

 

 

总结所学

课后思考

图2、向两张纸的中间吹气,会看到什么现象?

图3、向纸条上方吹气,会看到什么现象?

图4、用小瓶向两个泡沫小船的中间喷水,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请同学们参照大屏幕所展示的实验,小组互相配合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动手做做看。

学生实验

待学生三个实验探究结束后,

提问:

看到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逐个分析四个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物体一侧所受气体或液体压强减小,是因为这个位置的气体流体变大了。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提问:

手中放有一个乒乓球,一个漏斗,离乒乓球有一段距离,能不能想办法,让乒乓球进到漏斗里。

如果用漏斗向上吹乒乓球、向其他方向吹,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做书后第二题实验。

 

3、应用:

流体压强与流速在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解释飞机起飞的原因

4、解释现象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生总结

 

收集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

启发引导

分析现象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学生实验

 

思考回答

 

归纳总结

 

 

 

小组讨论找寻方案

演示做法并解释原因

 

 

增强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分析讨论并找到原因

 

 

 

 

 

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来源生活,可以服务生活,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14.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

1、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液体

 

2、应用

教学反思

 

课题:

第十四章第五节浮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③初步了解浮力在轮船上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体验浮力的广泛存在;②通过探究理解F浮=G排;③体验由“实践→理论→实验→实践”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了解轮船搁浅的实例,提高环保意识。

1.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教具

演示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设情导入:

1066年,在我国宋朝的河中地方,发生了一次洪水冲断了一座浮桥,连固定浮桥的大铁牛也被冲到下游,陷入淤泥。

洪水退后官府从新修复浮桥,但是这些铁牛,一个就重几万斤,怎么把它捞起来呢?

当时,有位和尚自告奋勇。

他叫人找来两艘大船,栓在一起,装满泥沙,并在两艘船上搭上结实的木架,然后把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派人潜入水底,用绳索牢牢绑住铁牛,绳子的另一端栓在木架上。

然后招呼大家把船上的泥沙卸下,泥沙一点点减少,船一点点上浮,绑在船上的绳索也拉着铁牛一点点地往上提,最后几万斤的铁牛终于从淤泥里拔了出来。

那么这个和尚是利用什么知识把铁牛给捞了上来呢?

情景导入

二、进行新课:

(一)浮力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2.浮力的测量方法:

F浮=G-F'3.浮力产生的原因:

F浮=F向上-F向下4.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5.浮力的施力物体:

液体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

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设计实验:

学生通过激烈讨论制订探究方案。

4.进行实验: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5.得出结论:

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的深度无关。

6.评估与交流:

由学生交流本节课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哪些遗憾.通过交流、回顾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说明:

简要概括。

(三)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2.公式:

F浮=G排=ρ液gV排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反馈

五.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查阅相关的网页和网站了解浮力的知识。

2、了解阿基米德的故事。

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

F浮=G排=ρ液gV排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反馈

五.课后作业

了解阿基米德的故事

学生实验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对学生的见解,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教师最后画龙点睛,

浮力

一.  浮力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2.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