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docx
《山东省莱芜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莱芜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莱芜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山东省莱芜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中性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一个人就应该像一棵树一样,坚持自己的追求,在凛冽的风中歌唱,在狂妄的雷电中抬头,勇敢地(接纳∕接受)自然的挑战,不轻言放弃,不轻易退缩,不丢掉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真想,做一棵树,在红尘中,(站∕长)成自己的姿态,做“”的梅,做“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的柳,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枫,做“亭亭南轩外,贞干修且直”的梧桐。
用坚定的意志,走过春秋冬夏,接受清风细雨,也接受落日暖阳,接受电闪雷击,也接受冷暖交织。
要相信生命中的每一次坎坷与磨难,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当有一天抚摸着满手的血痂,你会笑着感谢命运的(惠赠∕馈赠),让自己看到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只愿能够活成一棵树的模样,,在阳光下微笑……
1.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接纳站惠赠B.接受长惠赠
C.接纳长馈赠D.接受站馈赠
2.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凌寒独自开舞蹈在风雨中
B.俏也不争春在风雨中舞蹈
C.凌寒独自开在风雨中舞蹈
D.俏也不争春舞蹈在风雨中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玷辱(diàn)央浼(měi)阻塞(sài)茕茕孑立(jié)
B.睥睨(nì)壶觞(shāng)盘桓(héng)人才济济(jǐ)
C.伺候(cì)号叫(háo)栏槛(jiàn)一鳞半爪(zhǎo)
D.马嵬(wéi)修葺(qì)玉簟(tán)悄然无声(qiǎo)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皓齿桑梓稍安毋躁越俎代庖
B.云霄提纲怵目惊心罄竹难书
C.瓦砾振撼鼎铛玉石百战不殆
D.砧板聒噪功亏一篑食不裹腹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一边是大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一边是家属的无助与失望,相比之下,山南市红十字会相关人员的严格区分、锱铢必较就显得相形见绌。
B.最近几年,随着个人电脑的快速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网吧在大城市的生存变得越来越难,似乎已经到了日薄西山的尴尬年龄。
C.那国色天香的牡丹,在他的笔下一蹴而就,花团拥簇,竞相开放,鲜艳欲滴,那叶儿仿佛被水洗过的一样,新鲜透亮,体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和执着。
D.去年买早餐,因为豆浆太稀跟店主产生了那么一丁点的不愉快,居然记挂了那么长一段时间,还要两次纵火报复。
这种人真是信赏必罚!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祭十二郎文
韩愈
呜呼!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
“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吾不可去,妆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
其信然邪?
其梦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
呜呼!
其信然矣!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6.选出下列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不省所怙怙:
依靠
B.吾往河阳省坟墓省:
探望
C.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克:
能够
D.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而:
连词,表顺承关系
7.选出下列对句中加点“其”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②请归取其孥。
③其信然邪?
其梦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④呜呼!
其信然矣!
⑤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④∕⑤D.①∕②⑤∕③④
8.选出对下列文中画线的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惟兄嫂是依。
②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③未可以为信也!
④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
A.①④句式相同,②③句式不同B.①②句式相同,③④句式不同
C.①②③④句式都不相同D.①③句式相同,②④句式不同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也。
父夔,魏太仆、阳武亭侯。
曾少袭爵,好学博闻,与同郡袁侃齐名。
魏明帝初为平原侯,曾为文学。
及即位,累迁散骑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给事黄门侍郎。
上疏曰:
“臣闻为国者以清静为基,而百姓以良吏为本。
臣闻诸郡守,有年老或疾病,皆委政丞掾,不恤庶事。
或体性疏怠,不以政理为意。
在官积年,惠泽不加于人。
然于考课之限,罪亦不至诎免。
故得经延岁月,而无斥罢之期。
臣愚以为可密诏主者使隐核参访郡守其有老病不隐亲人物及宰牧少恩好修人事烦挠百姓者,皆可征还,为更选代。
”顷之,迁散骑常侍。
嘉平中,为司隶校尉,有直声。
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
曾奏劾之,朝廷称焉。
时曹爽专权,宣帝称疾,曾亦谢病。
爽诛,乃起视事,魏帝之废也,曾预其谋焉。
时步兵校尉阮籍负才放诞,居丧无礼。
曾面质籍于文帝座曰:
“卿纵情背礼,败俗之人,今忠贤执政,综核名实,若卿之曹,不可长也。
”因言于帝曰:
“公方以孝治天下,而听阮籍以重哀饮酒食肉于公座。
宜摈四裔,无令污染华夏。
”帝曰:
“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
”曾重引据,辞理甚切。
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武帝袭王位,以曾为晋丞相,加侍中。
与裴秀、王沈等劝进。
践阼,拜太尉,进爵为公,食邑千八百户。
曾以老年,屡乞逊位。
诏曰:
“太傅明朗高亮,执心弘毅,可谓旧德老成,国之宗臣者也。
而高尚其事,屡辞禄位。
朕以寡德,凭赖保佑,省览章表,实用怃然。
虽欲成人之美,岂得遂其雅志,而忘翼佐之益哉!
”后每召见,敕以常所饮食服物自随,令二子侍从。
曾性至孝,闺门整肃,自少及长,无声乐嬖幸之好。
年老之后,与妻相见,皆正衣冠,相待如宾。
己南向,妻北面,再拜上酒,酬酢既毕便出。
一岁如此者不过再三焉。
然性奢豪,务在华侈。
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
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
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
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刘毅等数劾奏曾侈忲无度,帝以其重臣,一无所问。
咸宁四年薨,时年八十。
帝于朝堂素服举哀,策谥曰孝。
(节选自《晋书·何增传》)
注释:
①徼(jiào):
边界。
②光禄:
官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恤庶事恤:
体恤
B.曾亦谢病谢:
衰亡
C.践阼,拜太尉践:
登上
D.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坼:
裂开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惠泽不加于人急于星火
B.而无斥罢之期惑而不从师
C.魏帝之废也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帝以其重臣既自以心为形役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愚以为∕可密诏主者∕使隐核参访郡守∕其有老病不隐亲人物及宰牧少恩∕好修人事∕烦挠百姓者
B.臣愚以为∕可密诏主者使隐核参访∕郡守其有老病不隐亲人物∕及宰牧少恩∕好修人事∕烦挠百姓者
C.臣愚以为可密诏主者∕使隐核参访郡守∕其有老病不隐亲人物∕及宰牧少恩∕好修人事∕烦挠百姓者
D.臣愚以为可密诏主者∕使隐核参访∕郡守其有老病不隐亲人物∕及宰牧少恩∕好修人事∕烦挠百姓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曾承袭其父爵位,魏明帝时上疏,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得人,请求皇帝整顿地方官吏以安百姓。
B.阮籍自负有才,行为放荡,何曾当面质问阮籍,并向皇帝建议把阮籍放逐到了边疆。
当时人们都很敬畏何曾。
C.何曾因为年老,多次请求让位,皇帝下诏不许。
何曾极孝,闺房私事也很严谨,夫妻之间也十分注重礼节。
D.何曾喜好豪华奢侈,衣食陈设务求奢华,酒肉饭食,甚至超过了王室。
他的伙食一天要花一万钱,他还不满意。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2分)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2分)
(3)虽欲成人之美,岂得遂其雅志,而忘翼佐之益哉。
(3分)
(4)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
(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试院①书怀
宋•陈与义
细读平安字②,愁边失岁华。
疏疏一帘雨,淡淡满枝花。
投老诗成癖,经春梦到家。
茫然十年事,倚杖数栖鸦。
注:
①试院:
考试院。
②平安字:
家信。
(1)诗中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姜夔写的《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写当时扬州凄凉情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赠别》一诗中把蜡烛拟人化抒发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
16.(4分)请阅读下面一则简短新闻,用“不是”“而是”写一句话,对“王某”的行为进行概括。
2015年8月,法定代理人杨某在小张的住处发现一张结婚证,小张说是给外地女子王某帮忙,让她的户口进京才与王某结婚的。
杨某后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小张与王某的婚姻无效。
法院认为,小张是一位轻度精神病人,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故判决婚姻无效。
17.(4分)请仿照下列例句格式,引用《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名句续写一句话。
例句:
探访武侯祠,杜甫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名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和对自己事业未竟的痛惜之情。
,,。
18.(4分)名著导读。
“”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
“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被赞誉的人是;最能体现后者(被赞誉者)赏罚分明的情节是。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外祖母的灶火
迟子建
外祖母说:
“猫儿,你去给姥姥抱块柈子!
”
柈子就是柴火,七十年代的大兴安岭,家家户户烧的都是柈子。
鲜树不能做柈子,得是风干了的被狂风掘了根的倒木,或是虽然站立着却已被雷电打死的枯树。
将它们锯得一截截的,再用斧子劈成块,柈子就成了。
外祖母是个小脚女人,又矮又瘦。
她明净的瓜子脸,骨碌碌的黑眼睛,快五十的人了,看上去却一派少女的神情。
她头发白得早,那发髻套里塞着的头发就像一网银鱼!
她喜欢白衣黑裤,不管太阳多么晒,她的肤色都是白皙的。
她说话语速快,跟她干活一样利落。
无论冬夏,她总是凌晨四五点钟就起来。
外祖父比外祖母大了近一旬,四方大脸的。
虽然他脸上皱纹不多,但因为驼背了,给人衰老的感觉。
他当乡长的时候,常拿自家的东西给公家,气得外祖母拿起拴牛的绳子,威胁他要上吊。
外祖母并非小气,只是觉得公私要分明。
母亲对我说,闹饥荒的时候,家家吃不饱,外祖母看着邻居家断了顿,一家老小几天没吃东西,全都饿倒在炕上,便把家里仅存的一点米匀给邻居救命。
外祖母最盼春天了,一到这时节,能种地了不说,桦子也省下了。
而严冬时,户外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火炉和灶坑就是两个大肚汉,得不住嘴地吃柈子。
外祖母每天清晨生火,得先清理炉灰,一掏就是半桶。
而春夏时节,三五天掏回炉子就行。
外祖母在调理灶火上很有一套,她知道做什么饭使什么柈子。
由于爱灶火,外祖母爱看别人家的烟囱。
她能从飘出的烟的颜色和姿态,看出人家烧的是什么柈子,还能从炊烟的浓淡上,判断人家的饭是做好了,还是正在高潮。
虽然她并不与东头的苏联老太太走动,但时时记挂着她。
外祖母早晨起来出了院子,总是习惯地望望她家的烟囱。
看到那座房子有炊烟升起,她就放心了。
我来到漠河乡的第二年冬天,外祖母有天发现苏联老太太家的烟囱没有冒烟,觉得奇怪。
挨到中午,见烟囱仍无声无息的,她慌了神,赶紧打发家人去报给春生的大爷。
春生的家人得了信打开门后,发现苏联老太太已经硬了。
参加苏联老太太葬礼的人很少很少。
春生不知道死是什么,企图把他奶奶从炕上扶起。
待他发现他的努力无济于事时,他哭了,我也哭了,因为我再也吃不到那么好的蚕豆了,再也感受不到她抚摸我脸颊时那双温暖的手了……窗外的麻雀在半空中飞着,就像老天淌下的大颗大颗的泪滴。
苏联老太太死于七十年代初,外祖父则活到了九十年代。
他过了八十就糊涂了,一张嘴全是去了阴间的人,唤人家跟他喝酒,或是给他做饭。
那一辈人中,跨过新世纪的只有外祖母,她是2009年中秋节的黎明过世的。
我回乡奔丧时,特意去寻老房子。
没有想到,在乡间小路竟遇见了春生!
他破衣烂衫,步履蹒跚,如果不是他的灰眼珠,我很难认出那就是春生!
虽然不到六十,但他看上去像是八十的人了,满面皱纹,头发和胡子都白了,牙也快掉光了。
我叫了声“春生”,问他还记得我吗。
他仔细打量了我一番,跟小时候一样嘿嘿乐了,指着近处我家已经下沉的老房子说:
“咋不记得,你是这家的,一小可淘气了!
”我问他家里还有什么人,春生告诉我,他大爷死了,他一个人过。
我又问他娶没娶媳妇,他凄惶地看着我,说:
“咋没找?
娶了一个,跟我过了没几年,他妈的被人拐跑了。
”我问他跑哪去了,春生摇着头说不知道,满面凄惶。
望着春生衰老的背影,我想起中秋节为外祖母守灵时,挂在天上的那轮圆月。
那是多么圆满和光华的月亮呀。
不,那不是月亮,是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炉子,而月华就是外祖母生起的灶火。
是呀,外祖母选择月圆的日子升天,奔的就是月亮里那一炉好灶火吧。
我的耳畔仿佛又响起四十年前外祖母亲切地吆喝我的声音:
“猫儿,你去给姥姥抱块柈子。
”可惜我现在抱着柈子,也无法送到外祖母的怀抱了。
再说了,月亮里烧的是桂树呀。
(选自《上海文学》2012年11期,有删改)
19.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
(4分)
20.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窗外的麻雀在半空中飞着,就像老天淌下的大颗大颗的泪滴。
(2)不,那不是月亮,是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炉子,而月华就是外祖母生起的灶火。
21.“柈子”这一物象在文章中有怎样的作用?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分)
22.文章题目是“外祖母的灶火”,为什么还要写苏联老太太、春生等人?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
他看了又看,试了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
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但是这个弓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
“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
”唐太宗急问原因。
弓匠回答说:
“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
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脉理是否好。
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
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
要求:
①自拟题目。
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一、(15分)1.D2.C3.C4.B5.B
二、(9分)6.D7.A8.A
三、(12分)9.B10.B11.C12.B
四、(24分)13.(10分)
(1)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2分)
(2)(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2分)
(3)虽然我想成人之美,可怎么能顺遂了他高雅的志向,却忘了他辅佐的好处呢!
(3分)
(4)每当在宫中参加宴会,他不吃宫中太官所设的饭食,皇帝就派人到他家取他喜欢吃的食物。
(3分)
14.(8分)
(1)本诗主要在颔联及尾联写景。
通过“疏雨”“淡花”“归巢的乌鸦”等景物,表现一派萧瑟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凄苦愁闷之情;(3分)体现了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1分)
(2)(4分)这首诗作者抒发的情感较为复杂。
既有“失岁华”的忧愁,也有“梦到家”的思乡之情;既有为官十年的茫然,也有“数栖鸦”的孤独寂寥。
(4分)
15.(6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一句1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五、(12分)16.(4分)答案示例:
王某嫁得不是“精神病人”,而是“北京户口”。
(意思一致即可)
17.(4分)答案示例:
梦游天姥山,李白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名句,表现出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和自己不卑躬膝的刚直性格。
登上柳州城,柳宗元写下“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的名句,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真挚友谊和天各一方的痛苦情怀。
18.(4分)义;徐庶;诸葛亮;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六、(18分)19.外祖母是一位近代中国淳朴的农村妇女形象。
(1分)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农村妇女的美好品质:
勤劳、善良、节俭、直爽、关心他人、聪明能干。
(3分)
20.(4分)
(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麻雀比作眼泪,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苏联老太太去世的悲痛之情。
(2分)
(2)这句话巧妙地运用联想,把月亮想做炉子,把月光想做灶火,既表现了外祖母对灶火的情感之深,也表达了作者对外祖母的深深怀恋。
(2分)
21.(4分)“柈子”这一家乡特有的物象,是外祖母生火做饭的工具,引起作者对外祖母的回忆,同时使文章首尾照应,深化主旨。
(2分)在内容上,它体现了家乡的生活风貌以及家乡生活的艰辛,勾起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2分)
22.(6分)文章通过写苏联老太太等人物,一是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曲折生动;二是生动再现了当时农村的淳朴生活,体现了外祖母的生活环境;三是通过这些人物,更能表现外祖母质朴善良、关心他人的品质,深化了文章主旨。
(每点2分,共6分)
七、作文(60分)
23.参照2015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
父亲何夔,是魏朝太仆、阳武亭侯。
何曾少年袭爵位,好学习见识广,与同郡的袁侃齐名。
魏明帝做平原侯时,何曾为平原侯文学。
魏明帝即位,多次升迁为散骑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给事黄门侍郎。
何增上疏说:
“我听说治国以清静为本,而百姓以好官吏为本。
我听说那些郡守,有的年老或有病,都把政事交给属官,不体恤政事。
有的本性闲散懈怠,不把政务事理放在心上。
在职多年,对百姓没有恩惠。
然而在考核官吏时,罪过也不至于被罢免。
因此能年复一年,而无罢免之时。
我认为可以密派主事的人,让他们暗中考核监察地方官,那些年老患病不能主事,以及官吏中缺少恩泽,喜欢搞人事关系,烦扰百姓的,都可以征召回京,选派人代替。
”不久,迁为散骑常侍。
嘉平年间,任司隶校尉,有正直的名声。
抚军校事尹模受宠而呈威,非法获利多,朝野人士都惧怕他,无人敢言。
何曾上奏朝廷,弹劾尹模,受到朝中大臣的称赞。
当时曹爽专权,宣帝以病为由不涉朝政,何曾也推脱有病引退。
等到曹爽被杀,他才出来做官。
魏帝被废黜,何曾也参与了谋划。
当时步兵校尉阮籍自负有才,行为放荡,为母居丧不守礼制。
何曾在文帝司马昭面前当面质问阮籍说:
“你放纵而违背礼制,是伤风败俗的人,当今忠贤之臣执政,对臣属要根据实名综合考核,像你这类人,不能长久。
”事后又对文帝说:
“您正以孝治天下,却听凭阮籍守丧期间在您座旁饮酒吃肉。
应该把他放逐到荒远的边疆,不要让他污染华夏。
”文帝说:
“这个人如此瘦弱多病,你不能看在我面上容忍他吗?
”何曾又引经据典,言辞说理很急切。
文帝虽然没有听他的,当时人们颇为敬畏他。
武帝继承王位,以何曾为晋丞相,加侍中,与裴秀、王沈等劝晋王登帝位。
晋王登帝位后,拜何曾为太尉,晋爵为公,食邑一千八百户。
何曾以年老为由,屡次乞求退职。
皇帝下诏说:
“太傅光明磊落高风亮节,刚强果断,可以说是德高望重,是国家名臣。
为了国事,屡次辞让俸禄官位。
朕德行不高,凭仗保佑,看了表章,实在让朕怅然。
虽然朕想成人之美,可怎么能顺遂了他高雅的志向,却忘了他辅佐的好处呢!
”以后每次召见,令其自带平时喜欢的饮食衣服器物,使两个儿子侍从。
何曾生性极孝,闺房私事严肃庄重,从少年至成年,没有歌舞或宠幸婢妾的爱好。
年老之后,与妻子相见,总是衣冠整齐,相待如宾。
自己南面而坐,妻子北面再拜,然后上酒,饮酒罢即出去。
一年中如此见面应酬不过两三次。
然而何曾又喜好豪华奢侈,衣食陈设务求奢华。
帷帐车服都奢华绮丽到极点,膳食滋味超过帝王之家。
平时在宫中与皇帝聚会,不吃宫中太官所设的饮食,皇帝常派人到他家取他喜欢吃的食物。
蒸饼不裂成十字样的花纹就不吃。
他的伙食一天要花一万钱,他还不满意,说:
“没有值得下筷子的东西!
”刘毅等人多次上奏弹劾何曾奢侈无度,武帝因为他是重臣,从不过问。
咸宁四年去世,时年八十一岁。
皇帝在朝堂素服致哀,封谥号为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