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417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docx

《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docx

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

2011年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

整体命题思路

一、命题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继续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中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指示精神,把握好四个“有利于”的命题原则:

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中小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优秀学生。

此外,根据徐州市语文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中考命题还要有利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充分发挥中考对全市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

中考命题着重于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现代文阅读以课外材料为主,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和语言分析能力。

古诗文阅读以课内材料为主,立足经典篇目,注重考查学生文言积累与阅读能力。

写作题不设审题障碍,要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又要有一定的限制性,紧贴学生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二、试卷结构、题量、分值及难度

参考江苏省中考试卷评价小组的评价意见,今年的试卷结构仍包括三大块:

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阅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和写作。

全卷经过整合,共有25题,符合省教育厅“进一步控制试卷总题量,原则上不要超过25道题”的要求。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其中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语言应用共5题20分;阅读共五段文字18题47分(课内两段文字7题18分,课外三段文字11题29分,另有古诗词阅读鉴赏1题3分);作文1题50分。

全卷另设书写分3分(在作文中考查),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阅读和写作的分值,分别各占全卷总分的41.7%和44.2%,完全符合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的要求。

省教育厅要求中考试题的总体难度系数控制在0.70左右,徐州市教育局要求控制在0.60到0.65之间。

考虑到语文的学科特点,本卷的预设难度系数为0.65—0.70,难、中、易各档试题的难度比例为2:

2:

6,确保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适当的区分度,兼顾毕业考试与高一级学校的选拔需求。

三、命题形式及试题内容

按题型分,本卷有选择题、填空题、修改题、表述题和作文五种形式;按思维方式分,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

按照教育部中考评价组关于“客观性试题不超过20%”的建议,本卷设置的客观性选择题5题11分,客观性填空题1题10分,客观题合计总分值21分,占全卷总分的17.5%,完全符合教育部“要适当控制选择题等客观题的比例,以主观表述题为主”的要求。

本试卷设题时精心构思,以确保试题具有较高的质量。

设问的语言力求简洁明了,题目的指向性明确,目标单一;题目之间保持较好的梯度,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整体到局部,由感知到理解再到评价。

此外,结合网上阅卷的实际需要,也考虑到了答题卡上的题目布局与方便切块分组等技术性因素。

本试卷力求稳定中有新意。

稳定是前提,要保持本市试题传统的特色和优势,要便于师生的把握。

例如基础知识的小语段综合性考查,适当增加探究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的比重,作文设置书写分等。

创新是永远的追求,但需适度而为,不可妄为。

一些经实践证明不可行的所谓的创新题、实践题、学科交叉题等等,均不予采用。

试卷在结构、题量、总分、分值分配等方面,与2010年保持一致,现代文阅读的文体也仍由议论文、说明文和散文构成,作文也延续了2010年的命题作文形式,这些延续性的稳定题型,便于指导师生的学习、复习工作。

试题的新变化注意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为徐州的必考特色题,更加突出了探究题亮点。

2010年两篇课外现代文阅读都设计了探究性试题,而今年新材料探究题由结合现代文阅读进行考查转变为独立考查(第5题),而且背景材料选取了热点词语“给力”由网络词语“转正”为书面词语的现象,材料新鲜,生活气息浓;另外课外说明文阅读的第20题也是探究题型,既有文章内部的探究(A、C项),也有文本与生活相结合的探究(B、D项)。

第二,名著阅读和古诗词鉴赏两题由填空、简答改为选择题(全卷文字阅读量因此增加了200余字),加大了考查的广度,以规避复习中的猜题、押题现象,引导师生全面地展开复习;三是古诗文背诵增加了整首诗(绝句)的背诵,以杜绝对于指定的背诵篇目学生只背名句而忽略全篇的现象。

考查的能力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欣赏评价五种能力,分散在全卷的三大部分当中。

就设题来看,全卷突出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语文的核心能力。

“积累与运用”部分考查词语的读音、字形和运用,古诗文名句的默写,病句修改,仿写句子,名著阅读,以及新材料的探究;“古诗文阅读”部分考查课内外文言文常用实词的掌握,理解并翻译句子,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感悟等三个方面的能力,以及古诗词的初步欣赏;“现代文阅读”也是课内外相结合,考查三种不同的文体,从整体感知、信息提取、做出解释和进行评价四个方面设题;“作文”则不设审题障碍,紧贴学生生活实际,考查学生作文的真实情况。

对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的考查,本试卷注重在具体语言情境中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考查那些活的、有价值的知识,灵活多样,综合性强,这是徐州中考卷多年坚持的亮点之一。

例如试卷的第2题“古诗文默写”,以记忆性默写为主,适当增加简单赏析型默写,文体涵盖了诗、词、文,与近几年的试卷基本保持,考查得相对稳定。

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古诗文积累情况和记忆水平,选材着眼于名篇名句,强调其知名度和生命力,或充满健康积极、昂扬向上的情绪,或有优美的描写。

在强调语言文化材料的积累的同时,也突出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再如第3题“小语段阅读”,通过阅读一段语言材料,考查了词语的辨析使用,病句的判断修改,语境中的语言表达。

设题上只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不涉及阅读能力的考查。

涉及的字、词、句皆是常见的和常用的,而且较为典型。

作为本市的经典题型、特色题型,表面上考的是基础知识,实际上体现的是能力素养。

对古诗文的阅读考查,以课内材料为主,适当向课外延伸。

课内文言文的考查,不分精读和自读,立足经典篇目的重要语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扎实地学好每一篇经典文言文。

课内语段选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题型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

课外文言文考查,选择的是浅显易懂的文言语段,超出学生知识范围的地方给予注释,以便学生快速、准确地阅读理解。

其考点与课内文言文相同,涉及的词语都是课内学过的,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之内。

只要认真学好课文,并能灵活地迁移运用,即可获得满意的分数。

重在引导学生扎实、有效地进行文言积累,扩大文言文的阅读量,培养其阅读语感,同时也为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

”选取的阅读材料课内外相结合。

三篇选文,在内容上强调其价值取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我;在语言上注重其生动深刻,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

课内阅读强调经典和重点,《敬业与乐业》(节选)属议论文,文体规范,思路清晰,说理透彻,便于学生把握,且价值观导向正确。

坚持课内现代文的阅读考查,目的在于引导师生回归教材、重视教材、用好教材,而不是盲目地大量选做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

两篇课外现代文阅读中,《今日水世界》属说明文,选自2010年第20期的《读者》,《上品生活不着痕迹》属散文,选自2011年3月24日的《郑州日报》。

说明文简明平实,贴近生活,适合中学生阅读,既能考查学生对说明文文体的把握,又能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意识。

散文的时代感强,语言隽永,人物鲜明,哲理深刻,引导学生对生活做出正确的思考。

课外说明文的阅读设计了一道半探究题型试题(第20题),使整个试题更具有开放性。

一个高质量的作文题目要尽可能做到“人人有得写,个个猜不着,能者有发挥,教者不白费,评者不非议”。

因此,在考场作文命题时,需着重把握好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较大的开放性。

要尽可能给考生提供三个开放的作文空间:

话题空间——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说话;思维空间——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说话;价值空间——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说话。

第二,一定的限制性。

或限制考生的选材空间,或限制考生的作文立意的方向,这样就能够做到考查学生的现场作文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的宿构和抄袭现象的发生。

具体讲,作文题目的命制,考虑了以下几个要素:

⑴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使作文的命题方式重新回归原点。

这也是多年来考场作文命题在经历了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后的归位。

⑵题目不设置审题障碍,能使绝大多数考生容易捉摸,容易把握,可以从中找到立足点,找到话题,有话可说。

⑶生活化,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中的亲人、陌生人、历史人物、文学人物、哪怕是动植物,都会成为考生作文的对象,考生应该是有满腹的话儿要说出来。

⑶考题有区分度,让大多数人写得出并不代表大家都能写得好。

题目能够较好地区分学生的生活积累情况和对生活的认识及感悟能力。

“有句话儿”本身既可以有效的甄别学生不同的生活积累及其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感悟能力。

⑷题目意在引导考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把眼光更多的投向他人和社会,赞美他人,反思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的生活更广阔,让自己的心胸更博大。

更加积极、健康、快乐的生活。

⑸不追热点,不追焦点,选题传统、语言朴素。

但是并不排除考生可以把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作为写作素材,写出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精彩之文。

⑹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文体,文章的选材方向和写作重点有一定的限制,较好地避免考前宿构和抄袭现象的发生。

小题命题思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着(zháo)落庇(bì)护心怀叵(pǒ)测差(chā)强人意

B.狙(jū)击醇(chún)朴鳞次栉比(zhì)眼花缭(liáo)乱

C.伎俩(liǎnɡ)媲(pì)美义愤填膺(yīnɡ)吹毛求疵(cī)

D.缄(jiǎn)默执拗(niù)海市蜃(shèn)楼相形见拙(chù)

参考答案

1.(2分)C(A着zháo―zhuóB醇―淳或纯D缄jiǎn―jiān,拙—绌)

命题思路:

1、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把语音和字形结合起来考查,延续了自2007年以来一以贯之的字词考查题型。

2、此题落实了2011年《中考命题说明》中“正确识记并辨析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字音、字形”的考查要求,既能相对宽泛地考查学生对基础字词的掌握情况,又保持了题型的延续性,便于指导师生的学习、复习工作。

3、词语考查范围为初中语文课本及徐州市2011年《中考新航标·语文》中的重要词语。

4、在字音的考查上,侧重于多音字(如:

着、差、俩)和生活中常见的误读字(如:

庇、媲、疵、缄);在字形的考查上,侧重于同音字和形近字(如:

缭―瞭,绌―拙),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

5、此题属于中档偏易题,预设难度系数:

0.70。

2.古诗文默写。

(10分)

⑴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⑵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⑶予独爱▲,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⑷▲,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⑸▲,▲。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两句,虽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

参考答案

2.(10分,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⑴似曾相识燕归来⑵天涯若比邻⑶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⑷长风破浪会有时⑸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近看遥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命题思路

1、题型以填空型默写为主,适当增加简单赏析型默写,文体涵盖了诗、词、文,与近几年的试卷基本保持,考查得相对稳定。

2、重在考查学生的古诗文积累情况和记忆水平,选材着眼于名篇名句,强调其知名度和生命力,或充满健康积极、昂扬向上的情绪,或有优美的描写。

在强调语言文化材料的积累的同时,也突出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3、此类题目的要求宜严格,每句中添一字、漏一字或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确保学生记得牢、记得准。

4、此题属于基础题、容易题,预设难度系数在0.80以上。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生活如旅行。

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命的美好,觅得怡心的美景。

享受思考的乐趣,就要让思考绕过一道弯,多角度(▲)那难得一见的美景。

只要多角度思考,才能察事物之全貌,品难见之美景。

关于人生,我们不妨多角度思考一番:

我们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可以是最可爱的;我们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可以是最勤奋的;

▲▲,▲▲。

这一切表明,角度犹如思考的魔方。

⑴请为文中的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2分)

备选词语:

品味品位观察观赏

⑵文中画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1分)

修改后为:

▲▲▲

⑶根据上文,在文中的横线处仿写句子。

(1分)

参考答案

3.(4分)⑴(2分)品味观赏⑵(1分,关联词错误,“只要……就”的句式不得分)只有多角度思考,才能察事物之全貌,品难见之美景。

(多角度思考,才能察事物之全貌,品难见之美景。

)⑶(1分,句式相同,语意连贯,语句通顺即给分。

前后是一种转折关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弥补客观上的不足)示例一:

我们也许不是最富有的,但可以是最充实的;示例二:

我们也许不是最顺利的,但可以是最乐观的。

命题思路

1、这是徐州市多年来一直坚持使用的特色题型,强调在语境中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灵活多样,综合性强,是徐州中考卷的亮点之一。

2、语段的选择充分考虑了背景材料的价值观因素和语文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等要素。

3、题目设置方面,只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不涉及阅读能力的考查。

具体设题上包括词语的辨析使用,病句的判断修改,语境中的语言表达。

表面上考的是基础知识,实际上体现的是能力素养。

4、注意考查的科学性与多角度。

例如第⑴题,同样是词语的辨析使用,“品味”与“品位”考查的是词性区别问题,而“观察”与“观赏”考查的是词义差异问题。

再如病句修改题,其考查的侧重点也不同于过去的几年。

而仿写题则要注意内容、句式和修辞等各个方面与上下文的一致性。

5、此题为中档题,预设难度系数为0.60——0.70,第⑶题稍难。

4.下列关于课外阅读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作品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骆驼祥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

祥子为了实现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历尽苦难,三起三落,他与命运的抗争最后以惨败告终。

C.《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了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D.《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的主人公认为“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参考答案

4.(2分)D(引文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命题思路

1、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情况,这是2011年中考题型的新变化之一。

2、新题型有效地扩大了名著阅读考查的广度,由以往对一部名著阅读的考查扩展到了五部,以规避复习中的猜题、押题现象,引导师生全面地展开复习。

3、设题的范围比较全面,包括作家和作品,人物和情节,作品的内容思想,作品的选材等。

4、此题属于中档题,预设难度系数为0.65—0.70。

5.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

(2分)

“给力”一词是一个网络词语,2010年开始流行,在世界杯期间被网友广泛使用,并入选“2010十大网络流行语”。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人有些“意外”。

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采用如此“潮”的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网友纷纷大呼“标题给力”。

  2011年初,“给力”一词又登陆春晚。

海清和黄海波的小品《美好时代》之后,朱军问观众:

“刚才的小品给力吗?

”台下一片欢呼。

今后,与社会热点密切关联的网络词语“转正”,或将成为不可遏制的潮流。

问题:

“给力”作为网络词语能够“转正”的原因有哪些?

(至少写出两点)

答:

▲▲▲▲

参考答案

5.(2分,回答出以下答案中的两点即给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①这一词语与社会热点密切关联,反映时下社会生活。

②这一词语新鲜有趣,有创意,表现力强,用起来自然顺畅。

③网络的发展加速了这一词语的流行。

④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官方媒体越来越主动亲近网络,关注网络词语。

命题思路

1、这是一道新材料探究题,也是徐州市中考的必考特色题。

与往年不同的是,由结合现代文阅读进行考查转变为独立考查,更加突出了亮点。

2、背景材料选取了热点词语“给力”由网络词语“转正”为书面词语的现象,此现象既是社会现象,又是语言现象,既被当前社会所关注,又与语文学科密切相关,材料新鲜,生活气息浓。

3、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

既强调了利用所给材料,又为学生留有了充分思考的空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4、此题属于较难题,预设难度系数为0.50左右。

(一)阅读课内文言语段,完成6—9题。

(12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临溪而渔(▲)⑵杂然而前陈者(▲)

⑶苍颜白发(▲)⑷太守谓谁(▲)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往来而不绝者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①人影散乱②盗窃乱贼而不作

C.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D.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②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译文:

▲▲▲

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

9.选文第二段中的“人之乐”的“乐”和“太守之乐”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

(2分)

答:

“人之乐”的“乐”指▲▲▲

“太守之乐”的“乐”指▲▲▲

参考答案

(一)(12分)

6.(4分)⑴捕鱼⑵摆开⑶脸色⑷为,是

7.(2分)D离开(A.①停止②隔绝,B.①凌乱②指造反,C.①回去②归依)

8.(4分,每句各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

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⑵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9.(2分)“人之乐”的“乐”指游人“从太守游”之乐。

“太守之乐”的“乐”指太守与民同乐之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命题思路

1、课内文言文的考查,不分精读和自读,立足经典篇目的重要语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扎实地学好每一篇经典文言文。

2、在题型上,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

题量为4题,分值为10分。

3、语段选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第6、7两题为常用实词的考查,第8题为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第9题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感悟,题型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

4、对于常用实词的考查,段内与段外的内容相结合。

如第7题,涉及到了《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岳阳楼记》和《狼》等多篇课文,提高考查的广度,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点前后联系起来。

5、3道容易题和1道中档题,预设总体难度系数为0.70——0.85。

(二)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10—12题。

(5分)

遇①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②。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③。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

“必当先读百遍!

”言:

“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

“苦渴④无日。

”遇言:

“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王肃传》,略有改动)

注释:

①遇:

指董遇,三国时期的著名学者。

②训注:

注释。

训,词义解释。

③别异:

辨别异同。

④苦渴:

苦恼于。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遇善治《老子》(▲)或问“三余”之意(▲)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

译文:

▲▲▲

12.阅读这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分)

答:

▲▲▲

参考答案

(二)(5分)

10.(2分)治:

研究或:

有的人

11.(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书读了许多遍以后,它的意思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了。

12.(1分,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示例一:

读书须勤奋,要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示例二:

读书要反复深入研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义。

命题思路

1、课外文言文考查,选择的是浅显易懂的文言语段,超出学生知识范围的地方给予注释,以便学生快速、准确地阅读理解。

2、考点与课内文言文相同,涉及的词语都是课内学过的,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之内。

只要认真学好课文,并能灵活地迁移运用,即可获得满意的分数。

例如,“治”字即见于“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一句,“或”字则见于“或以为死”“今或闻无罪”(《陈涉世家》)等句。

3、此题重在引导学生扎实、有效地进行文言积累,扩大文言文的阅读量,培养其阅读语感,同时也为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题量为3题,分值为5分。

预设难度系数0.60-0.80。

(三)古诗词鉴赏。

(3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正面揭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表现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

参考答案

13.D(写夜深霜重之时传来的悲凉哀怨的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命题思路

1、古诗词鉴赏题一般着眼于初步赏析,设题多从思想内容、表达方式、锤炼字词等多方面考虑,包括对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味,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和欣赏等等。

2、2011年题型,一改往年的主观题形式,以客观选择题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认识,这样就降低了鉴赏及表述的难度,更贴合初中生的实际能力水平。

3、此题属于中档偏易题,预设难度系数:

0.75。

(一)阅读下面议论文语段,完成14—16题。

(6分)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