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9808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淮阴师院附小丁素芬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原因

1.基于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学生的文章之所以不吸引读者,就是因为作文中缺乏真实的描写,真实的情感。

语文教师对习作的训练往往缺少整体性和系列性,在习作教学中有很强的随意性,从而使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学生怕写,老师怕教的问题突出。

因此,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让他们体验作文的快乐;尝试构建体验性作文训练模式,加强小学作文的整体性与序列化,让作文真正成为一件快乐的事,让学生在习作中提高表达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2.基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人的发展,我们要从人的发展的高度来开展作文真实性研究,在作文中寻求学生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基于学校作文教学特色创建的需要

我校近年来重视作文教学,简中兰老师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挖掘学生的习作广度和深度,在全国、省、市级的习作教学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撰写的多篇习作教学论文获奖或发表,主持的市级课题《引进竞争机制,激发作文潜能》也顺利结题;张媛老师深入习作目标的研究,并以此作为华东师大的硕士毕业论文选题;丁素芬、张芃、张竹芳等一批老师重视日常习作的教学与积累,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还有很多青年教师开展了习作小课题研究,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均有了一

2.调查问卷法——了解学生自己对体验式作文的认识;

3.行动研究法——根据《课标》及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平台,脚踏实地地进行教学实践,并根据教学效果及时反思,继续深入研究;

4.个案研究法——通过部分学生体验式作文写作的个案研究,总结出教学的一般规律;

5.经验总结法——运用该方法对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及评估体系进行研究。

研究措施:

1.我们严格以“务实、精干、敬业、敢创”为基准选拔课题攻关小组成员。

全体成员均为师德纯、师风正、勤学习、善反思、肯钻研、有闯劲、观念相对较新、能力相对较强、业务相对较精、能吃苦耐劳的研究型教师。

2.课题组定期举行学习与交流制度。

课题组每月一次集中学习,举办经验交流研讨会,观摩课。

每月举行一次课题研究论坛,进行实验结果的调查分析和个案研究,搜集了各班实验情况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及时对相关实验班级提出改进意见。

积极推进理论知识的快速更新,层层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

3.调查研究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兴趣、习惯、作文课的满意度、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等。

通过问卷调查,抽样学生作文簿、读书笔记、日记等办法写“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的阶段分析报告,以便更好地开展研究。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体验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深刻的体验,成为作文的“活水源头”。

引导学生在常规的作文教学课上体验、在实践性学习活动中体验,体验群体交往生活,体验家庭亲情生活,体验社区实践生活。

5.搭建多个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与不足。

充分利用校刊、班级周报、文学社社刊、宣传长廊中开辟作文专栏、班级板报布置中设置作文角、淮安广播(电视)台、七彩语文、快乐作文小记者栏目、凤凰语文论中的投稿专区等阵地,给他们一次次作文发表的机会,以激励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

开展各种作文竞赛活动,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

6.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作文创设体验情景的探索研究,建构体验性作文教学模式——体验——交流——习作——讲评。

六、实施过程

课题研究从2009年9月至今开展了两年,我们课题组老师和同年级组的老师一起围绕《小学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这一主题,选择切入点,通过培养兴趣、提高能力、表达真实感受来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两年来,从老师们的交流,课题的研讨会和老师们的实验资料来看,几个实验班的同学对于习作的兴趣有了很大有大的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写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实验班老师的在习作教学兴趣、理论、方法上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下面从四个方面对本课题的实验过程作如下总结:

(一)从活动中丰富体验,寻找习作的“源”

学生怕写作文,写假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太少了。

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狭窄,多局限于学校和家庭之间,与社会的接触比较少,积累的素材自然不多。

因此,设法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组织与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是一条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1.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抓住日常素材。

学校每年都组织主题系列活动,如“红五月”赛歌会、“雏鹰争章”活动、广播操比赛、超级小歌手、舞林大赛等。

各学科、各年级也会组织一些小型活动,读书交流会、书写比赛、文明礼仪伴我行、故事会、跳蚤市场等均是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

大大小小的日常活动,都是宝贵的机会,参与这些活动,对学生来说,定能收获一份独有的快乐。

在超级小歌手大赛中,我们班的郑天一同学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决赛。

可就在决赛那天,他因为过于紧张,发挥不理想,他流下了难过的泪水。

之后,他写了关于这次比赛的系列习作,孩子通过一次活动,成长了许多,真实的体验加上真挚的情感,也使习作异常打动人。

跳蚤市场是孩子们最爱参加的活动,学校举行过很多次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的热情有增无减,在活动中的表现越来越有创意。

这学期的跳蚤活动,我们班的孩子准备充分,活动前的人员组合、物品准备、广告设计、商品价格全部到位,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过足了买卖瘾。

活动之后,学生在日记中写下了《疯狂跳蚤》《跳蚤市场,跳跳跳!

》《不差钱》《快乐跳蚤节》《我挣钱啦!

》《唉,不容易!

》等佳作。

2.敢于放手班级活动,积累特色素材。

班级活动是班级每位同学共同参与的活动,班级活动通常由老师或班委组织

策划,同学们按要求参与活动,常常表现被动性。

有的班级活动较少,只有在儿童节、元旦节等重大的节日中才组织活动,学生的体验不多,习作的素材也显得单调。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不惜时间多组织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活动热情,并能舍得放手,给学生大量的自主策划活动的机会,让班级活动由一年几次转化为日常行为。

秋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多变化,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中的变化,布置学生采集树叶,做有创意的叶贴画。

学生对画很感兴趣,热情高涨,在观察自然、挑选树叶、创作贴画的过程中,对知名的、不知名的多种树叶有了细致的了解,采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创作时的构想、过程以及创作后的心情,都有了切身的体验,这样的体验就是习作的素材。

再如,同学们喜欢画画,班级组织了一次“画鸡蛋”活动,孩子们也很有激情,构思时想象丰富,绘画时乐在其中,有的画了动画人物,有的画了表情大全,有的画了京剧脸谱……《看,我们的花鸡蛋》《花样鸡蛋来聚会》《天下掉下个花鸡蛋》等习作也纷纷出炉。

这样的过程同样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写作提供了真实的素材。

3.适时引导小组活动,保证多样素材。

很多班级都有学习小组,各小组同学的个性不同,展示出来的风格不尽相同,

有的活泼,有的安静,有的喜欢动手操作,有的喜欢娱乐,有的喜欢思考……除了学校活动和班级活动之外,还可以鼓励各小组根据本组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我的引导之后,我们班的“向日葵队”自身擅长绘画和创作的特点,合作完成绘本的创编,绘本的图案精美,文字创作意蕴深远,得到了同学们的大力称赞;“实践队”的成员热爱科学,勇于动手实践,他们组织的制作植物标本活动有模有样,查找资料、专家咨询、展示讲解都很出色;“奋进队”的同学喜欢表演,多才多艺,他们编排的课本剧生动活泼,让大家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明白道理……各小队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统一行动,又有自主活动。

小组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补充,内容更加多样,形式更加新颖,为习作提供了更加多样的素材。

4.鼓励组织家庭活动,创造个性素材。

校内的活动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如果能把家庭

的力量调动起来,孩子的生活则更具有了个性色彩。

有的家长平时喜欢陪孩子一起游戏、旅行、参观等,但也有一些家庭忽视了这些方面。

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

、短信、网络等平台与家长建立联系,让他们了解家庭活动、社会活动对孩子的益处,从而让家长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体验个性化的活动。

班里很多家长每个周末都带孩子出门,有的参观附近的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市博物馆等,增长孩子的见识,学习家乡文化;有的和孩子一起郊游,摘草莓,挖红薯,让孩子在自然中陶冶性情,在实践中感受快乐;有的带孩子做游泳、滑冰、打球等活动,让孩子在运动中强身,在锻炼中成长……这些家庭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一笔财富,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笔财富,把它们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资源。

对于做的好的家庭要多宣传,多表扬,对于不够重视的家庭要多鼓励,多引导。

学生的习作中有很多素材来源于家庭活动,《家庭生日会》《看海心情好》《一起来化妆》《一路格桑花》等习作都是精彩的家庭活动再现。

对于在活动中的体验,大家一致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体验要“真”,是指体验必须真实,事情真实,情感真实。

著名教育专家班华教授认为:

“体验,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

”由此,如果胡编乱造就根本谈不上是体验了。

  

(2)体验要“细”

  体验要“细”,这里的“细”,指的是“细处”、“细节”、“细腻”。

只有关注这样的细节、细处,才可以使儿童把自己获得的体验具体化,从而提高了可信度和感召力,使体验更具有独特的个性。

如果这样,就游戏体验作文而言,学生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游戏的本身,体验将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与目标。

学生写游戏也不再千篇一律,成为游戏的实况转播。

他们往往会对游戏进行独立的构思,主题也往往不一样。

  (3)体验要“深”

  作为教育学概念,体验是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

因此,体验不仅要真、要细,还要有深度。

肤浅的体验印象不深,认识只是浮光掠影,甚至可能只是有“体”(经历)无“验”(感悟)。

只有深刻的体验,才会让人一辈子难忘,才更具有独特性。

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思想感情逐渐开始复杂起来,他们的判断和思考开始与社会改革同步,与时代脉搏相应,而习作就是阐发思想、表达感情的方式之一。

“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描绘生活,评议万象,表现出自己的鲜明个性,而这些都得借助于文字以及由文字作为载体的文化来传承。

这些都不是课堂也不是老师所能教的。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和他们一起寻找一个能存放和使用才情的空间,与他们一起锤炼文字,寻找情源,展示个性,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二)以日记为载体,把体验化为文字

1、为什么想到日记?

首先,魏书生说:

写日记所带来的好处是难以尽述的。

在学生的日记中,有对某一事情的看法,有对学习焦点的研究,有对自己思想行为的审视,有对个人学习生活的总结。

从学生的日记里,可以看到他们在心灵的原野上向着真善美奔跑的足迹,可以看到他们如何充实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其次,朱永新教授在其《还语文以本来面目》一文中指出:

“有人曾经问我,中小学的写作如何教,我说无非就三条:

第一,不许看任何作文书;第二,不讲作文应该怎么写;第三,小学开始每天写日记。

第三,当然也是更重要的一条,许多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学生写日记对学生习作表达、做人等的诸多益处。

2、日记从观察和亲身体验开始,在交流互动中提高。

日记是一种习惯,今天写明天不写,不叫日记。

为了培养这种良好的习惯,就要提起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是有事可写,这一点已经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源;二是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在日记中的亮点,及时表扬放大;三是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生的日记每天在小组内交流,互修,再由小组推荐,形成了组内、组际之间的竞争,同时也能从别人的优秀日记中汲取精华,有助于日记的提高。

如科学课上,老师布置学生回家做种植的实验,学生在种植体验活动中体会生命的珍贵。

读读孩子们的种植体验日记,常常让人感动:

  “怎么也没有想到,生命的力量竟然这么强大。

在我几乎忘了种向日葵这件事的时候,它却在阳台的花盆里向我绽放着笑脸。

尽管花盘的直径不过一厘米,整个花盘和我拇指指甲盖一般大————还是要感谢爸爸,是他在伺弄花草的时候,不忘给这棵向日葵洒水……”

“珍爱生命,尽自己所能活出生命的精彩,正是这两个小小的拇指甲般大小的向日葵给我的启示。

  “经过数天的劳动,我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种菜、干活有多么的累,有多么的难。

要想吃到新鲜甜美的蔬果,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我却没看够,小心地拂着蚕豆叶,她们是那么娇嫩,那么柔软。

没想到,在我将她们快要遗忘的时候,在我不经意间,在这瓦砾遍地的路边,她们竟然长出来了,真是让我激动。

  实践让我们进一步懂得,“在体验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

”所以学生笔下的植物有了生命的灵动。

他们自由地看,自由地想,自由地说,愉快地写,充分发掘出自己潜在的创作潜力。

学生的日记选材广泛,学生有阅读的兴趣,每天期待读组内或是班内其他同学的日记,在期待他人的同时,必然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每个同学既是作者又是读者。

从实践中发现:

学生的周记、日记往往比在作文课上写的要来得精彩、灵动、富有儿童味和生活气息。

原因是周记、日记不像教材要求写的作文那样有相对严格的题材限制,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无拘无束,自主确定倾诉对象和内容。

就像美国的作文教学,由于盛行“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儿童自由选择,写作的东西必须是学生真正相信和关心的”,因此,充分体现“读者意识”的“各种随笔、随感录、日记等形式的小作文数量大增”。

可见,开放性的、解放学生心灵的命题,是唤醒学生“读者意识”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以日记为载体,到生活中搜索素材,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学生的写作水平会不断提高。

3、在日记中抒发真情,张扬个性,流泻学生的体验。

体验并不就是艺术,体验有时可能是薄弱的、片面的、易逝的。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把不易把握的、瞬间性的、内在的、神秘的体验表达出来,是体验式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卡西尔在《人论》中写道:

“艺术使我们看到的是人的灵魂最深沉和最多样化的运动。

但是这些运动形式、韵律、节奏是不能与任何单一情感状态同日而语的……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情感本身的力量已经成为一种构成力量。

”这段话是说,艺术不等于情感,而是情感化的形式,情感本身是一种力量。

学生心中积累了或悲伤、或欢喜的情感体验,在作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富有情感生活的语言——用会痛苦的语言、会流泪的语言、会欢笑的语言来写作,乏味的语言只能表达乏味的情感——即使你此时心潮澎湃。

因此,在体验性作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情感化的语言,使得体验能够在习作中得以延续、升华和凝固。

例如于永正老师在他的作文课《考试》中,他十分强调学生要说真话,说自己最想说的话,说能充分表达自己情感的话。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才可以听到许多非常富有童真的精彩话语。

在写观察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往深入写出自己内心的情感,是对日记的更高要求。

通过两年的实践,不少学生在日记中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如写人物、写天气、写评论中,都是孩子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实现了由单纯的叙事到写情,写事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就水到渠成了,不像以往的学生习作,事是事,情是情,一篇文章中事与情割裂开来,很不真实。

(三)从课堂中习得写作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1.低年级:

以说带写,以图唤写。

二年级的写话是老师们最头疼的事。

老师从自己的班级先入手,通过口语交际的方式,在学完拼音,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后,在班上开展“语言日记”训练,两个月来,反馈很好,这令她感到很欣喜,因为开始还担心家长会不会支持,会不会加重负担,结果出乎意料的好!

孩子们的语言富有童真、童趣、很有想象力,读起来总让人忍俊不禁,特别快乐,是一种享受。

通过课堂实践发现,低年级的语言日记对开发孩子思维,提升孩子的“认”与“知”十分有利,是一种可贵的创造。

希望继续。

当然,随着“日记”的增进,也可尽量让孩子利用学过的字词自己动手写,不会的字可用拼音,使学过的知识全面运用到实践中,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看图作文更是低年级学生经常见到的比较喜欢的一种作文形式。

图画鲜明的形象、丰富的内涵往往是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反映,能够唤起学生对相似情景的回忆,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他们作文没东西可写的难题。

一年级学生的词汇量不丰富,在直观描述事物的时候,需要别人的耐心倾听,发现描述中不合逻辑的地方,需要加以纠正。

学生使用的词汇量较少,许多常用词汇要教给他们。

2.中年级:

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取材,从模仿开始,由段成篇。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才能从生活中产生写的愿望。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生活。

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引导他们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写作灵感。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学生要想写好文章,必须经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动笔。

这就要教给学生观察的基本方法:

观察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由表至里、由整体到局部等,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观察顺序。

观察时一定要仔细,看到的越多,写得就越具体。

这样,写作文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

(2)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不少孩子都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好多常识性的东西其实都不太清楚,需要老师有目的地去指导、观察。

如四季的变化,校园春天来临了,桃树、迎春花、小草等都有了哪些变化?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多次带着学生在学校周围观察自己平时熟悉而又陌生的花草树木。

学校组织学生到桃花岛、柳树湾踏青活动时,我都让学生认真观察那一排排桃树、迎春花。

我告诉学生:

观察事物不仅要用眼去看,还要用耳听,用手摸,用鼻闻,用心想等。

于是,孩子们惊喜地发现,盛开的白色桃花为什么看上去有的泛绿,有的发粉;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迎春花像个倒挂的小金钟……除此之外,我们还鼓励孩子们在父母的帮助下尝试着去种植花草树木,观察每天花草的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用心去关怀家中的小狗小猫,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通过这些实际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逐渐得到提高。

 (3)积累素材

生活的素材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凭借教材,还充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写作训练。

在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熟悉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

指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人、事、物,从中采撷有特点的内容,转化为写作素材。

为了提高学生收集作文素材的能力,教给学生各种不同的方法。

如,让学生回忆或留心体验自己在家里做的一件事,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怎样,你有什么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随着四季的更换,写出生机勃勃、百花盛开、硕果累累、白雪皑皑的四季景色;又如各种节日也是写作的资源,如元宵节的灯美吗?

你怎样过“六一”儿童节的,中秋节你赏月了吗?

等等。

充分利用班队会进行成语接力赛、中华古诗文诵读、演讲、拔河比赛及各种球类比赛,让学生注意观察同学们活动时的表现,注意他们的动作、神态、心情等。

只有有目的地观察、积累,才能发掘出更多的作文素材。

  3.高年级:

尝试类课文教学,总结方法结构,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听、说、读、写等基本功。

高年级学生不乏构段成篇的能力,但所写的内容往往空洞枯燥,缺乏个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类课文的教学,总结类课文的写作方法、技巧,巧施小练笔不失为一种省时有效的途径。

阅读是学生个体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对话中,学生将凭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恰当地处理好练笔与阅读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深化阅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素养。

在读与写之间构建一座桥梁,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获得成功体验的舞台。

“写”要有生长点,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才能“写”出语文课的精彩。

于永正老师说:

“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很显然,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

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如第九册第五单元都是写景的课文,学生学完单元之后对写景类课文的结构特点、写作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拓展阅读此类文章,进一步从结构与细节处掌握此类文章的写作特点。

这样,再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景,把文章的结构层次想好,拟出提纲,在具体写景中使用修辞、联想等写作手法,无论从整体结构上,还是具体描写方面,都比过去有提升。

(四)从交流民评中激发作文潜能,提高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1.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作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互评作文活动。

  中高年级的学生写作能力不断发展,与此相应,学生评价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

实验班老师注重培养孩子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自主修改包括自修与相互评价。

学生的课内习作实行三批三改原则,先是自我修改,写评语,然后小组内互改(四人小组,每人改三篇),并写上旁批和尾批,最后由老师批改,老师的批改既是对习作本身的指导,又是对前面批改的指导。

课后的日记也是在小组内先阅读评价,最后由老师评价。

有时候,为了促进学生的习作与评改的兴趣,还会组成联谊班级,互改互学。

学生对这样的评价方式很感兴趣,每天都期待着看到同学的新作,同时也努力地把自己的习作写到最好,希望得到别人的高评。

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写作态度端正了,写作水平明显提高,评改习作的能力也增强了。

 2.让网络成为孩子交流的平台,提高孩子表达与欣赏能力。

  班级群、学生的博客、凤凰语文论坛都是孩子们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地方。

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参与的人比任何形式的人都要多,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写作交流方式。

班级博客每周都有新作传到共享空间供同学们阅读,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意识增强,写作渐渐成为一种需要,自我评价和评价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不少同学的博客内容丰富,更新快,有的孩子从低年级就开了博客,由父母代替打字,完成博文。

中高年级,很多同学能独立地完成博文的输入,并成为一种习惯,与更多的人交流,相互评价。

凤凰语文论坛中的“才艺展示”是七彩语文的投稿专区,那里是同学们常去的地方,有的去阅读每天更新的稿件,跟贴评价,从中汲取营养;有的参与论坛的各期活动,被评为小明星;有的班级开了投稿专贴,把本班的优秀习作展示出来;还有的同学开设了个人投稿专贴,与全国各地的同学同台竞技,颇有小作家的风格……网络让孩子们的交流更加广泛,交流的热情带动写作的热情,表达与欣赏能力大大增强。

七、研究成果

(一)从学生层面看:

  1.学生习作兴趣浓了,习作真的“真”了

两年的实验研究,我们从过程中看到了孩子对于写作的态度的变化,由开始的怕作文到不怕作文,再到爱上作文。

从调查中看到,学生的习作兴趣在两年间有了质的改变。

五(9)班的同学两年前有大部分的孩子怕上作文课,不会写日记,现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觉得作文是一件难事,都能在作文中畅所欲言,大胆表达。

就连语文成绩很不理想的汪一鑫同学,都发出了“我最喜欢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