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汽机使用说明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9789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12汽机使用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C12汽机使用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C12汽机使用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C12汽机使用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C12汽机使用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12汽机使用说明书.docx

《C12汽机使用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12汽机使用说明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12汽机使用说明书.docx

C12汽机使用说明书

 

中国长江动力公司(集团)

武汉汽轮发电机厂

 

C12-3.43/0.98型

抽汽凝汽式汽轮机

使用说明书

编号Q3016C-SM

 

2006年4月20日

使用说明书

 

目录

 

1、前言

2、主要技术数据

3、产品技术性能说明和主要技术条件

4、产品主要结构

5、安装说明

6、运行和维护

7、附录:

汽轮机用油规范

8、安装附图

使用说明书

1、前言

C12-3.43/0.98型汽轮机系中压、单缸、冲动、抽汽凝汽式汽轮机,具有一级工业调整抽汽。

额定功率为12000kW,第一级工业抽汽额定压力为0.98MPa,额定抽汽量为50t/h。

本汽轮机与发电机、锅炉及其他附属设备成套,安装于企业自备电站或热电厂,同时供热和供电。

机组的电负荷和热负荷,可按用户需要分别进行调节。

同时,亦允许在纯凝汽工况下,带负荷12000kW长期运行。

本机系热电联供机组,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和经济性。

机组结构简单紧凑,布置合理,操作简便,运行安全可靠。

2、主要技术数据

2.1、汽轮机型式中压、单缸、冲动、抽汽凝汽式

2.2、汽轮机型号C12-3.43/0.98型

2.3、新蒸汽压力3.43(

)MPa

2.4、新蒸汽温度435(

)℃

2.5、额定功率12000kW

2.6、最大功率15000kW

2.7、额定转速3000r/min

2.8、旋向从汽机向电机端看为顺时针方向

2.9、额定进汽量98t/h

最大进汽量116.5t/h

 

使用说明书

2.10、工业抽汽压力0.98MPa

2.11、额定抽汽量50t/h

最大抽汽量75t/h(最大80t/h)

2.12、排汽压力0.0047MPa

2.13、冷却水温20℃

2.14、给水加热及除氧抽汽3级

2.15、转子临界转速~1700r/min

2.16、汽机前后轴承中心距3313mm

2.17、汽轮机总长6293mm

2.18、汽轮机总重(不连凝汽器)~59t

2.19、汽轮机上半汽缸(连隔板)重量~17.9t

2.20、汽轮机上半汽缸(不连隔板)重量~11.55

2.21、汽轮机下半汽缸(连隔板)重量~34.61t

2.22、汽轮机下半汽缸(不连隔板)重量~28.26t

2.23、凝汽器无水净重20.6t

水侧灌满水重量28.7t

3产品技术性能说明和主要技术条件

3.1汽轮机运行时,在轴承座上测得的全振幅振动值不大于0.03mm。

3.2汽轮机在下列情况下,能发出额定功率,并允许长期运行:

3.2.1蒸汽初参数降至3.14MPa,420℃,冷却水温20℃时;

3.2.2冷却水温升至33℃,而蒸汽初态为额定值时;

3.3当热负荷在全部范围内变化时,本汽轮机电负荷的变化不大于20%

使用说明书

3.4辅机系统(见辅机部套说明书)

3.5调节系统(见调节保安系统说明书)

4产品主要结构

4.1汽轮机本体为前,中,后三段组成的单汽缸结构。

通流部分为二个调节级和9个压力级共11级。

第1级为双列调节级,第3级为单列调节级。

高压段配汽采用提板式调节汽阀,由高压油动机控制,中压段配汽采用带平衡室的旋转隔板,由中压油动机控制。

高压油动机装于前轴承座上,中压油动机置于中汽缸右侧的托架上。

4.2配汽设计:

前汽缸蒸汽室中有八只调节汽阀。

第一、二阀联通,第七、八阀后有两根导汽管通往前缸下半的喷嘴室。

4.3旋转隔板为平衡室式,装在中汽缸内,操纵旋转隔板的油动机安放在汽缸下半右侧,操作方便。

旋转隔板的喷嘴分为四组,每组布置为周向均匀分布。

4.4中汽缸为简单的筒形结构,直径1990mm,缸内隔板档的支持环采用径向呈锥面的伞形结构,刚性较好。

4.5转子由11级叶轮套装组成。

末级平均直径为φ1561mm,叶片为332mm扭转叶片。

4.6前、后轴承为圆柱轴承,推力轴承每块正推力工作瓦上均装有测温元件。

4.7前轴承座内装有调节保安部套及径向推力联合轴承,外部装有调速器等其它部套。

油路采用板式结构,结构紧凑,调速器安放在轴承座的上面,高压油动机通过配汽杠杆与调节阀联接。

4.8采用刚性联轴器直接带动发电机。

盘车装置为蜗轮蜗杆结构,由电动机传动。

采用低速盘车,盘车转速为5~6r/min。

当转子

使用说明书

转速高于盘车转速时自动退出工作位置。

4.9后汽缸由后座架支承,座架上有横向销,后汽缸导板上有一纵向键,纵向键与横向销的交点就构成了汽轮机的“死点”当机组受热膨胀时,可沿纵向键和横向销膨胀。

4.10前缸由“猫爪”与前轴承座连接,并有定位用膨胀滑销。

4.11前、后汽封均为梳齿式高低齿结构,有轴封抽汽装置。

4.12隔板采用精铸静叶焊接结构和铸铁结构。

旋转隔板转动环的材料采用球墨铸铁。

4.13抽汽管路设有单向关闭汽阀,由抽汽阀联动装置自动控制。

4.14调整抽汽管路上有脉冲安全阀。

5.安装说明

安装单位在进行本机组安装之前,应熟悉本机组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了解本机组结构和性能,以确保安装质量。

具体安装程序按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有关技术文件进行。

5.1汽轮发电机组的垫铁布置

汽轮发电机组的垫铁布置图见附图。

垫铁放在基础上,用水平仪校水平,其水平面平面度不超过0.2mm/m,垫铁与基础平面接触面积应达到50%以上,接触面不应有油垢、油漆及铁锈等。

各垫铁接触面间隙不大于0.05mm。

垫铁一般一叠不超过三块,以免影响汽机运行质量。

垫铁与座架的结合面,每25mm×25mm接触3~5点,面积应达75%以上,并均匀分。

5.2汽轮机前、后座架及后汽缸导板的安装

使用说明书

根据图纸要求,划定各座架及后汽缸导板的位置,并按要求将

它们安置在各自位置上,用水平仪校验水平,横向偏差≤0.20mm/m。

后汽缸导板纵向水平偏差<0.03mm。

在汽缸就位后,使前轴承座有适当扬度,其计算值X=0.98mm,由于制造及计算中的误差,在安装时可适当调整,以保证后轴承扬度为零。

5.3紧固汽缸大螺栓:

5.3.1前汽缸后部两只M64×4×400大螺栓,先用1m长扳手由两人进行冷紧。

热紧时,其螺母旋转角度为26°。

5.3.2前中缸M72×4×460“穿通”大螺栓,先用1.5m长扳手由两人进行冷紧。

热紧时,其螺母旋转角度为36°。

5.3.3中汽缸M64×4×503“栽丝”大螺栓共两支,不需热紧。

待其它需要热紧的螺栓热紧后,再装这两支。

用2m长扳手由两人进行冷紧即可。

5.3.4中汽缸M72×4×310“栽丝”大螺栓,先用1.5m长扳手由两人进行冷紧。

热紧时,其螺母旋转角度为18°。

5.3.5中汽缸M68×4×460“栽丝”大螺栓,先用1m长扳手由两人进行冷紧。

热紧时,其螺母旋转角度为36°。

5.3.6中汽缸M68×4×310“栽丝”大螺栓,先用1m长扳手由两人进行冷紧。

热紧时,其螺母旋转角度为18°。

上述各螺栓热紧是用螺栓电加热器,使螺栓温度缓慢升高,直至一个人用扳手可以转动螺母到需要角度为止,应特别注意螺栓不得转动。

紧固汽缸螺栓,最好从中部开始,左右两侧对称地向前、后汽封处依次拧紧。

使用说明书

6运行和维护

6.1概述

汽轮机的合理启动及操作方式应根据不同电厂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运行方式通过试验来确定。

运行单位可根据电力部门颁发的汽轮机组运行规程的内容或通过启动试验编制现场规程,本说明书仅作为编制时之基础,现场规程之内容与本说明书内容不应有所抵触。

6.2新蒸汽参数及负荷限制

6.2.1主汽门前蒸汽参数正常变化范围

项目

汽压(MPa)

汽温(℃)

额定

3.43

435

最高

3.63

445

最低

3.14

420

6.2.1.1当汽压超过3.63MPa而小于或等于3.73MPa;或当汽温超过445℃而小于或等于450℃时,连续运行时间不得超过30min,全年累不得超过20h。

6.2.1.2当汽压超过3.73MPa或汽温超过450℃时,应立即紧急停机(不破坏真空)。

6.2.1.3当汽压低于3.14MPa,或汽温低于420℃时,应按规定减负荷。

6.2.1.4当汽压低于1.86MPa,或汽温低于360℃时,应立即紧急停机(不破坏真空)。

使用说明书

6.2.2负荷限制规范

6.2.2.1为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必须根据热力特性曲线中的工况图及功率修正曲线调整电负荷及热负荷。

在所有工况下汽轮机总进汽量不得大于120t/h。

6.2.2.2在下列工况下,汽轮机可以保持额定功率12000kW,允许长期运行。

1)新蒸汽压力降低到3.14MPa,温度降低到420℃,冷却水温不超过正常值时。

2)冷却水进水温度升高到33℃,但应遵守下列条件:

a.新蒸汽参数不低于额定值。

b.凝汽器保持计算耗水量。

c.凝汽器具有保证的严密性。

3)降低调节抽汽量到零,即纯凝汽工况时。

6.2.2.3当调节抽汽投入,而且抽汽量达一定数值时,允许电负荷极限值为15000kW,当电负荷超过额定值时应注意:

a.经常监视轴向位移指示器的读数。

b.经常监视推力轴承温度,回油油温不应超过65℃。

c.发现新蒸汽参数降低,真空降低或后汽缸温度升高时,应照规范及时减少负荷。

6.2.2.4纯冷凝工况下,按下列规定减负荷

a.汽温低于420℃时,每降低3℃,由额定负荷降低800kW,汽温降低至375℃时,减负荷到零。

b.汽压低于3.21MPa时,每降低0.0981MPa,由额定负荷降低1200kW,汽压降到2.229MPa时减负荷到零。

使用说明书

c.后汽缸真空低于0.086MPa,52℃时,真空每降低0.00133MPa,由额定负荷降低1200kW,真空降低到0.072MPa,67℃时减负荷到零。

d.汽温、汽压、真空同时降低时,总的减负荷量为各自应减负荷之和。

6.2.2.5抽汽工况下,按下列规定减负荷

a.汽温低于420℃时,每降低3℃,蒸汽流量由额定值98t/h减少~7t/h,汽温约降低到375℃时,保持空转。

b.汽压低于3.21MPa,每降低0.0981MPa,蒸汽流量由额定值98t/h减少~10t/h,汽压约降低到2.158MPa时,保持空转。

c.后汽缸真空低于0.086MPa时,每降低0.00133MPa,蒸汽流量由额定值98t/h减少~10t/h时,真空约降低至0.072MPa时,保持空转。

d.汽温、汽压、真空同时降低时,总的减负荷量,为各自应减负荷之和。

6.2.2.6减负荷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任何一种而在15min内不能恢复时即须停机:

1)汽温低于370℃,高于360℃时.

2)汽压低于2.158MPa,高于1.86MPa.时

3)后汽缸真空低于0.073MPa,高于0.0627MPa.时

4)减负荷到零运转.

6.2.2.7减负荷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任何一种,即须事故停机

1)汽温低于360℃

2)汽压低于1.86MPa

使用说明书

3)后汽缸真空低于0.0627MPa

6.3起动与带负荷

6.3.1凡停机时间在12h以内再起动或者前汽缸复速级处上缸壁温度在300℃左右,下缸壁温度在250℃左右,则作为热态方式起动。

6.3.2其它情况均按冷态方式起动(新机及大修后第一次起动,电厂视具体情况另行规定)。

6.3.3冷态方式起动时间分配如下:

冲动转子后升速400r/min

2min

检查并维持400r/min

10min

均匀升速至1200r/min

8min

检查并维持1200r/min

30min

均匀升速至2500r/min

5min

(通过临界转速时应加快提升速度)

检查并维持2500r/min

10min

均匀升速至3000r/min

8min

全面检查主汽门关闭试验并列操作

10min

总计

83min

6.3.4热态起动应遵守下列各点:

6.3.4.1进入汽轮机之新蒸汽温度应高于汽缸金属温度30~50℃,并有30~50℃的过热度。

6.3.4.2在冲动转子2h前,机组应处于连续盘车状态中。

6.3.4.3在持续盘车情况下,应先向轴封送汽,然后再抽真空。

6.3.4.4须维持较高的真空约在0.093MPa左右。

 

使用说明书

 

6.3.4.5热态方式起动时间分配如下:

冲动转子后升速500r/min

2min

检查并维持500r/min

2min

均匀升速至1200r/min

4min

检查并维持1200r/min

2min

均匀升速至2500r/min(临界转速时加速提升)

5min

检查并维持2500r/min

2min

均匀升速至3000r/min

4min

全面检查主汽门关闭试验并列操作

8min

总计

29min

6.3.5带负荷

6.3.5.1并入电网后,即可带上不超过500kW的负荷。

然后以每4min

增加500kW的速度带到2000kW的负荷,暖机15min,再以每4min增加500kW的速度带到5000kW后,暖机15min,最后以增加500kW/min的速度带到额定负荷。

6.3.5.2当电负荷达到额定负荷的三分之二(即7200kW)后,方可投入调节抽汽。

当负荷减至额定负荷的三分之二以下时,应减少抽汽量甚至停止供调节抽汽。

6.3.5.3在投入调节抽汽时

调节抽汽量的增加速度≯2.5t/min,且电负荷的增加也不应与之同时发生,否则应该减少各自的增加量。

当达到额定抽汽量的50%时,应暖机20min。

正常减少负荷速度与规定的增负荷速度一样。

6.4运行中的维护

6.4.1运转时特别注意下列之主要参数,使其符合规范:

使用说明书

6.4.1.1新蒸汽参数。

6.4.1.2电网周波为50±0.5Hz。

6.4.1.3调节系统油压(表压)为:

主油泵出口油压~1.177MPa,脉冲油压~0.981MPa。

轴承润滑油压为0.0785~0.147MPa。

主油泵入口油压为0.0981MPa。

6.4.1.4轴承进口油温35℃~45℃;轴承回油温度最高65℃。

6.4.1.5滤油器的压力降为0.0196~0.0392MPa(保证润滑油压符合规

范)。

6.4.1.6汽封均压箱内压力为0.101~0.127MPa,抽汽室的压力为0.093~0.097MPa。

6.4.1.7后汽缸排汽温度:

带负荷时小于65℃

空负荷时小于100℃

6.4.2经常监视各表计的指示,并定时记录,在负荷发生变化并稳定后亦应记录各表计的读数。

6.4.3经常注意汽机各部件运转声音及振动情况,并且注意有无油类及塑料等的焦味,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将详细情况记入工作日记中。

6.4.4经常按初蒸汽参数和冷凝器真空调整负荷。

6.4.5定期对电动辅助油泵、主汽门、危急遮断设备、抽汽阀等部套作试验。

6.4.6定期利用短时间作较大量的负荷变动,使汽门阀杆有所活动。

6.4.7定期向调节连杆及其它转动连接部分加油。

使用说明书

6.5事故处理

6.5.1汽轮机在下列情况下应破坏真空紧急停机。

6.5.1.1机组突然发生强烈振动或金属撞击声。

6.5.1.2汽轮机转速升高到3360r/min而危急遮断装置不动作。

6.5.1.3水冲击。

6.5.1.4轴端汽封冒火花。

6.5.1.5任何一个轴承断油和轴承回油温度急剧升高。

6.5.1.6轴承回油温度升高超过75℃或轴承内冒烟。

6.5.1.7油系统着火且不能很快扑灭。

6.5.1.8油箱内油位突然下降到最低允许油位以下。

6.5.1.9润滑油压降至0.0196MPa以下。

6.5.1.10主蒸汽管路破裂。

6.5.1.11转子轴向位移超过1.4mm(指表面刻度值)

6.5.1.12发电机内冒烟。

6.5.2汽轮机在下列情况下应不破坏真空故障停机。

6.5.2.1进汽压力大于3.73MPa或汽温高于450℃。

6.5.2.2进汽压力低于1.86MPa或汽温低于360℃。

6.5.2.3凝汽器压力高于0.0392MPa(真空低于0.06MPa)。

6.5.2.4调速系统连杆脱落或拆断,调节汽门卡住。

6.5.2.5调节汽阀全关,发电机出现电动机运行方式,带动汽机运转3min。

6.5.2.6冷凝器排大气门动作。

使用说明书

7附录:

汽轮机用油规范

7汽轮机调节及润滑用油,应采用国家标准GB11120-89《L-TSA汽轮机油》中的质量指标为32或46。

具体内容见下表:

序号

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

方法

粘度等级

运行粘度(40℃),mm2/s

~3

GB/T265

粘度指数,不小于

GB1995

倾点,℃不高于

~7

~7

GB3535

闪点(开口),℃不低于

GB3536

密度(20℃),kg/m3

报告

报告

GB1884

GB1885

酸值,mgKOH/g不大于

GB/T264

中和值,mgKOH/g不大于

报告

报告

GB4945

机械杂质

GB/T511

水分

GB/T260

破乳化值,ml

54℃,min不大于

GB7305

起泡性试验ml/ml

℃不大于

SY2669

℃不大于

后24℃不大于

 

氧化安定性

a.总氧化物%

报告

报告

GB8119

SY2680

b.沉淀物%

报告

报告

c.氧化后酸值达2.0mgKOH/g时,h不小于

液相锈锈蚀试验(合成海水)

无锈

无锈

GB11143

铜片试验(100℃h)级不大于

GB5096

空气释放值(50℃)min不大于

SY2693

使用说明书

 

72汽轮机调节杠杆,高温摩擦部分用油泵系国家标准GB/T447-1994《蒸汽汽缸油》中矿油型,粘度等级为1000。

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

方法

品种

矿油型

粘度等级

1000

1

运动粘度(100℃),mm2/s

30-40

GB/T265

2

闪点(开口),℃不低于

260

GB/T

倾点,℃不高于

20

GB/T

残碳%不大于

2.5

GB/T268

灰分%不大于

0.03

GB/T508

机械杂质%不大于

0.03

GB/T511

沥青质含量,%不大于

SH/T0266

水分%不大于

0.05

GB/T260

水溶性酸或碱

GB/T259

 

7.3转动部分所用之仪器油应符合国家标准(GB48-1984)之规定

序号

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

1

运动粘度(40℃)mm2/s

9~11

GB265-88

2

酸值mgKOH/g不大于

0.05

GB264-83

3

灰分%不大于

0.005

GB508-85

4

水溶性酸碱

GB259-88

5

机械杂质%不大于

GB511-88

6

水分%不大于

GB260-77

7

闪点(闭口)℃不低于

125

GB26-8

8

凝点℃不高于

-60

GB5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