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概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29658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制品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生物制品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生物制品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生物制品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生物制品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制品概念.docx

《生物制品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制品概念.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制品概念.docx

生物制品概念

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主要是指以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动植物成分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产出来的、用于人和动物的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用的产品。

人用生物制品包括:

一,血液制品:

人血白蛋白、普通免疫球蛋白、特异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生物胶、

二,疫苗:

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

麻疹、腮腺炎、风疹减毒活疫苗(普祥立适)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儿童型)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

麻疹、腮腺炎、风疹减毒活疫苗(普祥立适)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风疹减毒活疫苗

伤寒VI多糖疫苗

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纽莫法)

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酵母)

风疹减毒活疫苗

三,抗毒素:

抗蝮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抗银环蛇毒血清;抗眼镜蛇毒血清

破伤风抗毒素(TAT)

四,细胞因子: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

干扰素的分类

 1.天然IFN

干扰素种类繁多,分子量也不同,亦有不同的抗原性。

目前了解由人的不同细胞产生的干扰素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抗原成分:

1.干扰素(IFN)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α干扰素主要由人白细胞产生,β干扰素主要由人成纤维细胞产生,α和β干扰素属于Ⅰ型干扰素,抗病毒作用较强。

γ干扰素由T细胞产生,为Ⅱ型干扰素(免疫干扰素),其免疫调节作用较抗病毒作用强。

同一型内按氨基酸组成差异再分20多个亚型:

α1、α2、α3……在同一亚型内又因氨基酸的差异而细分,如α2:

有三种:

α2a、α2b、α2c。

 人自然干扰素是通过分别刺激淋巴母细胞和人体白细胞,然后提纯制备而得。

目前市场供应的只有由类淋巴母细胞产生的干扰素(IFN)…αN1,是天然的多亚型的混合物。

临床用的主要是重组制剂,有α2a和α2b。

事实上,人白细胞产生的干扰素有99%为Le,1%为F,人成纤维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占80-99.9%;而由Namalva细胞系(为一种由Burkitt淋巴瘤患者所得的类淋巴细胞系)产生的干扰素中有85%为Le,15%为F.唯有T淋巴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则因应用不同诱生剂而不同,如以短小棒状杆菌诱导,主要为Le(>95%);如果用PHA诱导,则主要产生T(>80%)。

  2.非天然IFN

  主要指基因工程IFN,即以DNA重组技术生产的IFN。

基因工程IFN具有与天然IFN完全相同的生物学活性。

非特异免疫是针对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其中,干扰素和NK细胞起主要作用。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VP)发挥效应。

干扰素首先作用于细胞的干扰素受体,经信号转导等一系列生休过程,激活细胞基因表达多种抗病毒蛋白,实现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抗病毒蛋白主要包括2′-5′A合成酶和蛋白激酶等。

前者降解病毒mRNA、后者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使病毒复制终止。

干扰素的作用特点:

①间接性:

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等效应分子抑制病毒。

②广谱性:

抗病毒蛋白是一类酶类,作用无特异性。

对多数病毒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③种属特异性:

一般在同种细胞中活性高,对异种细胞无活性。

④发挥作用迅速:

干扰素既能中断受染细胞的病毒感染又能限制病毒扩散。

在感染的起始阶段,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生作用之前,干扰素发挥重要作用。

干扰素还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及抗肿瘤活性:

包括激活巨噬细胞,活化NK细胞,促进细胞MHC抗原的表达等;此外干扰素还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作用于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和分化,其重要作用是刺激粒、单核巨噬细胞成熟,促进成熟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并能促进巨噬细胞及噬酸性细胞的多种功能。

2.毒理作用:

2.1急性毒性:

结果表明,以最大浓度给小鼠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未能求出LD50。

其最大耐受量达5000μg/kg,相当于人临床用量(5~10μg/kg)的500~1000倍,观察14天,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两种给药途径,动物均未见有明显行为异常,生长良好,毛色光泽,二便正常,无动物死亡。

2.2大鼠长期毒性:

用Wister大鼠分为大剂量组(600μg/kg/日)和rhGM-CSF小剂量组(300μg/kg/日),每天皮下注射1次rhGM-CSF,连续五周,结果表明:

试验组大鼠的活动、行为、进食情况、体重、大小便等均无异常。

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及重要脏器肉眼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

恢复性观察,也未发现延迟毒性反应。

2.3犬长期毒性试验:

健康杂种犬rhGM-CSF300μg/kg/日和150μg/kg/日,每天皮下注射1次,连续五周,结果表明:

rhGM-CSF对犬的活动、行为、进食情况、体重、二便、重要脏器重量均未见有明显影响。

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正常。

重要脏器肉眼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

恢复性观察,未发现延迟毒性反应。

2.4生殖毒性试验——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

rhGM-CSF大剂量(600μg/kg/日)使大鼠胎仔的体重和身长发育明显抑制,表明rhGM-CSF大剂量对大鼠胚胎发育有显著毒性。

rhGM-CSF100μg/kg/日和20μg/kg/日对胎仔外观、体重、身长、尾长、内脏和骨骼等的影响,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未见畸形。

表明rhGM-CSF100μg/kg/日和20μg/kg/日对大鼠胚胎发育无明显毒性。

2.5皮肤刺激试验:

在家兔和豚鼠,rhGM-CSF15μg/0.1ml皮下注射,每日上午1次,连续七天,未观察到皮肤红斑和水肿,表明rhGM-CSF无皮肤刺激。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药代动力学

志愿者皮下注射3、10、20μg/kg和静脉注射3至30μg/kg可观察到血浓度峰值和曲线下面积(AUC)随剂量的增大而增高。

皮下注射本品,在3~4小时血浓度达到峰值。

静脉注射本品的清除半衰期为1~2小时,皮下注射则为2~3小时。

小鼠皮下注射125I-GM-CSF后,肾脏含量最高,其次是胃和血液,心脏和骨骼中含量较低。

在24小时内有45%药物经尿液排出,其中20%以原型排出,48小时内66~86%的药物经尿液排泄。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法用量

1.肿瘤放、化疗后:

放、化疗停止24~48小时后方可使用本品,用1ml注射用水溶解本品(切勿剧烈振荡),在腹部、大腿外侧或上臂三角肌处进行皮下注射(注射后局部皮肤应隆起约1cm2,以便药物缓慢吸收),3~10μg/kg/日,持续5~7天,根据白细胞回升速度和水平,确定维持量。

本品停药后至少间隔48小时方可进行下一疗程的放、化疗。

2.骨髓移植:

5~10μg/kg,静脉滴注4~6小时每日1次,持续应用至连续3天中性粒细胞绝对数≥1000/ml。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

3μg/kg/日,皮下注射,需2~4天才观察到白细胞增高的最初效应,以后调节剂量使白细胞计数维持在所期望水平,通常<10000/μl。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不良反应

本品的安全性与剂量和给药途径有关。

大部分不良反应多属轻到中度,严重的反应罕见。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寒战、恶心、呼吸困难、腹泻,一般的常规对症处理便可使之缓解;其次有皮疹、胸痛、骨痛和腹泻等。

据国外报道,低血压和低氧综合征在首次给药时可能出现,但以后给药则无此现象。

不良反应发生多于静脉推注和快速滴注以及剂量大于32μg/kg/日有关。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尚未建立,应慎重使用。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儿童用药

慎用。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老年患者用药

观察患者的状态,注意用量和间隔,慎重给药。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与化疗药物同时使用,可加重骨髓毒性,因而不宜与化疗药物同时使用,应于化疗结束后24~48小时使用。

2.本品可引起血浆白蛋白降低,因此,同时使用具有血浆白蛋白高结合的药物应注意调整药物的剂量。

3.注射丙种球蛋白者,应间隔1个月以上再接种本品。

重组人白介素-2注射液

【功效主治】

本品为抗肿瘤的生物治疗用药,主要用于肾癌、恶性黑色素瘤及癌性胸、腹腔积液的治疗,也可以用于其他恶性肿瘤综合治疗。

【化学成分】

主要组成成分: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药理作用】

本品是一种淋巴因子,可使细胞毒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增殖,并使其杀伤活性增强,还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分泌抗体和干扰素,具有促进机体免疫反应等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清楚

【不良反应】

各种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是发热、寒战,肌肉酸痛,与用药剂量有关,一般是一过性发热(38℃左右),亦可有寒战高热,停药后3~4小时体温多可自行恢复到正常。

个别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类感冒症状。

皮下注射者局部可出现红肿、硬结、疼痛,所有副反应停药后均可自行恢复。

使用较大剂量时,本品可能会引起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表现为低血压、末梢水肿、暂时性肾功能不全等,应立即停用,积极对症处理。

应注意,使用本品应严格掌握安全剂量。

【禁忌症】

1.对本品成分有过敏史的病人。

2.高热、严重心脏病、低血压者,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肺功能异常或进行过器官移植者。

3.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即往用药史中出现过与之相关的毒性反应:

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⑵未控制的心率失常;⑶胸痛并伴有心电图改变、心绞痛或心肌梗塞;⑷心压塞;⑸肾功能衰竭需透析>72小时;⑹昏迷或中毒性精神病>48小时;⑺顽固性或难治性癫痫;⑻肠局部缺血或穿孔;⑼消化道出血需外科手术;

【产品规格】

50万IU/瓶

【用法用量】

用于癌症治疗,一般可静脉输注或皮下注射每日20-40万IU/m2体表面积(50-100万IU/次),每日一次,每周连用五日,四周为一疗程。

癌性胸、腹水腔内注射应尽量排出胸、腹水后,每次注射40-60万IU/m2体表面积(50-100万IU/次),每周1-2次,注射2-4周,或根据病人情况按医嘱使用。

【贮藏方法】

2~8℃避光保存。

【注意事项】

1.本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药瓶有裂缝、破损者不能使用。

药瓶开启后,应一次使用完,不得多次使用。

预充式注射器包装仅为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3.使用本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剂量。

应严格掌握安全剂量。

使用本品低剂量、长疗程可降低毒性,并且可维持抗肿瘤活性。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

【适应症】

1、肾功能不全所致贫血,包括透析及非透析病人。

2、外科围手术期的红细胞动员。

3、治疗非骨髓恶性肿瘤应用化疗引起的贫血。

不用于治疗肿瘤病人由其它因素(如:

铁或叶酸盐缺乏、溶血或胃肠道出血)引起的贫血。

【用法用量】

1、肾性贫血  本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可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周分2~3次给药,也可每周单次给药。

给药剂量和次数需依据病人贫血程度、年龄及其他相关因素调整,以下方案供参考:

治疗期:

每周分次给药:

开始推荐剂量为血液透析患者每周100~150IU/公斤体重,非透析病人每周75~100IU/公斤体重。

若红细胞压积每周增加少于0.5vol%,可于4周后按15~30IU/公斤体重增加剂量,但最高增加剂量不可超过30IU/公斤体重/周。

红细胞压积应增加到30~33vol%,但不宜超过36vol%。

每周单次给药:

推荐剂量为成年血透或腹透患者每周10000IU。

维持期:

每周分次给药后如果红细胞压积达到30~33%或血红蛋白达到100~110克/升,则进入维持治疗阶段。

推荐将剂量调整至治疗期剂量的2/3,然后每2~4周检查红细胞压积以调整剂量,避免红细胞生成过速,维持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在适当水平。

每周单次给药后如果红细胞压积或血红蛋白达到上述标准,推荐将每周单次给药时间延长(如每两周1次给药),并依据病人贫血情况调整使用剂量。

2、外科围手术期的红细胞动员  适用于术前血红蛋白值在100~130克/升的择期外科手术病人(心脏血管手术除外),使用剂量为150IU/公斤体重,每周3次,皮下注射,于术前10天至术后4天应用,可减轻术中及术后贫血,减少对异体输血的需求,加快术后贫血倾向的恢复。

用药期间为防止缺铁,可同时补充铁剂。

3、肿瘤化疗引起的贫血  当病人总体血清促红素水平>200mu/ml时,不推荐使用本品治疗。

临床资料表明,基础促红素水平低的病人较基础水平高的疗效要好。

起始剂量150IU/kg/体重次,皮下注射,每周三次。

如果经过8周治疗,不能有效地减少输血需求或增加红细胞比容,可增加剂量至200IU/kg体重次,皮下注射,每周三次。

如红细胞比容>40%时,应减少本品的剂量直到红细胞比容降至36%。

当治疗再次开始时或调整剂量维持需要的红细胞比容时,本品应以25%的剂量减量。

如果起始治疗剂量即获得非常快的红细胞比容增加(如:

在任何2周内增加4%),本品也应该减量。

4、使用方法采用无菌技术,打开药瓶,将消毒针连接消毒注射器,吸入适量药液,静脉或皮下注射。

【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

少数病人用药初期可出现头痛、低热、乏力等,个别病人可出现肌痛、关节痛等,绝大多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可以好转,不影响继续用药,极个别病例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应考虑停药。

2、过敏反应:

极少数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皮疹或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

因此,初次使用本品或重新使用本品时,建议先使用少量,确定无异常反应后,再注射全量,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妥善处理。

3、心脑血管系统:

血压升高、原有的高血压恶化和因高血压脑病而有头痛、意识障碍、痉挛发生,甚至可引起脑出血。

因此在促红素注射液治疗期间应注意并定期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应减量或停药,并调整降压药的剂量。

4、血液系统:

随着红细胞压积增高,血液粘度可明显增高,因此应注意防止血栓形成。

5、肝脏:

偶有GOT及GPT的上升。

6、胃肠:

有时会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的情况发生。

  

【禁忌】

以下患者禁用:

1、未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患者。

2、对本品及其他哺乳动物细胞衍生物过敏者,对人血清白蛋白过敏者。

3、合并感染者,宜控制感染后再使用本品。

  

【注意事项】

1、本品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用药初期每星期一次,维持期每两星期一次),注意避免过度的红细胞生成(确认红细胞压积36vol%以下),如发现过度的红细胞生长,应采取暂停用药等适当处理。

2、应用本品有时会引起血清钾轻度升高,应适当调整饮食,若发生血钾升高,应遵医嘱调整剂量。

3、对有心肌梗塞、肺梗塞、脑梗塞患者,有药物过敏症病史的患者及有过敏倾向的患者应慎重给药。

4、治疗期间因出现有效造血,铁需求量增加。

通常会出现血清铁浓度下降,如果患者血清铁蛋白低于100ng/ml,或转铁蛋白饱合度低于20%,应每日补充铁剂。

5、叶酸或维生素B12不足会降低本品疗效。

严重铝过多也会影响疗效。

6、药瓶有裂缝、破损者,有混浊、沉淀等现象不能使用。

药瓶开启后,应一次使用完,不得多次使用。

  

7、运动员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对孕妇及哺乳妇女的用药安全性尚未确立。

  

【儿童用药】对早产儿、新生儿、婴儿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立。

  

【老年患者用药】高龄患者应用本品时,要注意监测血压及红细胞压积,并适当调整用药剂量与次数。

  

【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清楚。

  

【药物过量】可能会导致红细胞压积过高,引起各种致命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药理毒理】

促红素(EPO)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白,作用于骨髓中红系造血祖细胞,能促进其增殖、分化。

本品为重组人促红素(rhEPO),与天然产品相比,生物学作用在体内、外基本一致。

药效学实验表明,本品可增加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的集落生成率。

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性贫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药代动力学】

皮下注射给药吸收缓慢,2小时后可见血清促红素浓度升高,血药浓度达峰值时间为18小时,骨髓为特异性摄取器官,药物主要为肝脏和肾脏摄取。

促红素给药后大部分在体内代谢,动物(大鼠)实验表明,除肝脏外,还有少部分药物在肾、骨髓和脾脏内降解。

肾脏不是促红素的主要排泄器官,使用促红素的贫血患者,药物以原形经肾脏排泄的量小于10%。

【贮藏】2-8℃,避光保存和运输。

【有效期】2年

五,免疫增强剂

胸腺肽

英文名称:

thymopeptide

定义:

胸腺肽是胸腺组织分泌的具有生理活性的一组多肽。

临床上常用的胸腺肽是从小牛胸腺发现并提纯的有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小分子多肽。

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可用于治疗多种免疫缺陷病。

生理功能

  [1]1.连续诱导T细胞分化、发育的各个阶段

  

2.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状态增强T细胞对抗原的反应

  3.从而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胸腺中包含多种激素,归属于α、β、γ三类,共同诱导T细胞的成熟分化。

胸腺肽在我国临床应用已20余年,过去因各种制剂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不统一,临床观察不规范,疗效难以肯定。

胸腺肽主要活性成份是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胸腺肽α1(Tα1),现已有化学合成的商品[2]。

胸腺肽:

胸腺肽是胸腺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和多肽激素,是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因子,能促进淋巴细胞成熟,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机制,在临床上具有抗衰老、抗病毒复制、抗肿瘤细胞分化的作用。

胸腺肽制剂在我国临床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主要成分为健康小牛等动物的胸腺组织提取物。

但由于各种制剂的生产工艺,标准不同,产品质量及临床疗效也有较大的差异。

 

胸腺五肽:

胸腺五肽(TP-5)由精氨酸、赖氨酸、天门冬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五种氨基酸组成,是胸腺分泌物的一种胸腺生成素Ⅱ的有效部分。

胸腺生成素Ⅱ是从胸腺激素中分离出来的单一多肽化合物,由49个氨基酸组成,而其中由5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片段,却有着与胸腺生成素II相同的全部生理功能,所以就把这个五肽片段称为胸腺五肽。

目前我国的胸腺五肽制剂是以氨基酸为原料,通过高科技手段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结构明确,纯度高。

 

胸腺肽α1:

胸腺肽α1(Tα1)是胸腺肽中的高端产品,该药物是由胸腺素组分5(TF-5)中分离纯化分离出的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多肽,由28种氨基酸排列而成,分子量3108.37,其含量约占TF-5的0.6%,具有较高的免疫增强活性。

胸腺肽α1与胸腺生成素Ⅱ是目前人类了解得最清楚的两种胸腺激素组分,因此,市面上的胸腺肽α1与胸腺五肽一样,都具有明确的结构,纯度高达99%以上。

 

总的说来,胸腺肽、胸腺五肽、胸腺肽α1都是胸腺激素类的免疫调节剂,具有调节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作用,同时能修复受损的T淋巴细胞,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胸腺肽是动物胸腺提取物,含有各种胸腺激素,而胸腺五肽和胸腺肽α1是人体胸腺激素中重要的活性组分,由人工合成,有效成分确切,作用机制清楚,无需皮试。

 

表1:

胸腺肽注射液、胸腺五肽和胸腺肽α1的比较 

项目

胸腺肽注射液

胸腺五肽

胸腺肽α1

主要成份

为动物胸腺提取物,化学结构式不明确

为人工合成的胸腺五肽,化学结构式明确

结构、化学式明确的28个氨基酸组成

有效成份含量

有效成份含量随批量不同而变化。

有效成份含量稳定,为动物胸腺提取物的84-102倍

有效成份明确。

分子量3108.37;纯品胸腺肽α1免疫学活性是市售胸腺肽的2000-3000倍

生产方式及标准

产品不是单一化合物,有效成份用效价表示(单位)。

原料药为人工合成的胸腺五肽,采用固相合成法制成,纯度高(99%以上),含量稳定。

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经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精制而成。

原料及制剂均按GMP要求生产

副作用

有大分子蛋白质,病人有可能有过敏反应,一般要求先作皮试。

不含有致敏蛋白质,无过敏反应,不需要做皮试。

为化学单体化合物,不存在异原蛋白,无过敏反应,使用前无需皮试,安全方便,未发现毒副作用

市场销售

国内生产厂家达200余家,未进入国际市场。

从1995年开始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在国内是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创,已经获得卫生部新药证书,目前正畅销于国内各大城市和部分国际市场。

生产厂家少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免疫增强剂的五项标准

不符合

符合标准

符合

附: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免疫增强剂的五项标准:

(1)化学成份明确;

(2)易于降解;(3)刺激作用适中;(4)无致癌及致突变作用;(5)无毒性及不良反应

 

2.产品发展:

 

胸腺肽:

 胸腺肽最早是由雪兰诺公司从小牛胸腺提取的一种胸腺因子,1980年在意大利上市,尔后在欧美注册和临床。

胸腺肽的主要剂型有:

冻干粉针剂、注射液、肠溶片、肠溶胶囊和胸腺肽氯化钠注射液5种,生产厂家已超过百余家。

 

表2胸腺肽产品名称及剂型 

剂型

冻干粉针剂

注射液

肠溶片

肠溶胶囊

氯化钠注射液

产品名称

迪赛针

胸腺肽注射液

奇莫欣

康司艾

安珐布

胸腺肽

泰普生

迪赛片

新状泰

注射用胸腺肽

 

 

胸腺五肽:

1985年,胸腺五肽在意大利以商品名“Timunox”上市。

1997年,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合成多肽类药物的双向免疫调节剂即胸腺五肽(商品名:

和信),由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率先在国内上市,一度曾经为2003年抗击SARS发挥过重大的作用。

随后,四川源基制药、北京双鹭药业、丹东医创药业等企业的产品也获准生产。

截至2006年6月,SFDA已核准36家企业生产胸腺五肽原料药及其注射剂。

在临床推广过程中,胸腺五肽由于纯度高、质量稳定、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而受到广大医患的欢迎,使用前无需皮试。

 

表3胸腺五肽产品名称、剂型及规格

剂型

规格1mg

规格10mg

冻干粉针

太普汀

和信

和信

翰强

翰宁

澳肽信

五肽

   

点五泰

泽肽

   

    

注射液

和信(预充式)

    

和信(预充式)

    

 

胸腺肽α1:

在上世纪末,意大利赛生公司的产品“日达仙”已进入我国市场,单独使用或与抗病毒药物和抗癌症药物联用具有较好疗效,而且在国外也已在30多个国家获得批准上市。

2002年底,SFDA批准四川源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原料药、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1.6mg冻干粉针剂。

随后,海南双成药业、海南中和药业分别获得了SFDA颁发的原料药及注射剂生产批件。

临床应用证明胸腺肽α1安全性好,几乎无不良反应,使用前无需皮试。

 

表4胸腺肽α1产品列表

剂型

注射液

冻干粉针剂

产品名称

日达仙

和日

迈普新

基泰

    

   

 

 

3.临床运用

 

   胸腺肽、胸腺五肽、胸腺肽α1作用机制基本相同,主要作用于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及成熟的各个阶段,从而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防病和抗病能力。

胸腺肽在临床运用时间最长,运用范围最广,产品的种类、剂型最多;但产品不良反应较多,质量参差不齐,从而制约了它的发展。

胸腺五肽和胸腺肽α1都是高效的免疫调节剂,胸腺五肽生产厂家多,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