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8994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DOC.docx

《高三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DOC.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DOC.docx

高三第一讲文言文阅读DOC

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

第一讲文言文阅读方法

【《考试说明》文言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 

常见文言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

     

3.文本内容的理解(包括断旬、翻译等)    

 4.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6.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 

10.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 

11.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 

【学习指导】

王大绩:

学习好文言文,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实词的积累,因为文言文要素里,虚词、实词,包括语法,实词是最常见的,语义现象、古今活用的现象,有比较好的积累和扎实的掌握,对理解文言文就有了基础。

学习文言文,一方面要积累,另一方面要有推断能力,根据上下文的文意进行推断,高考好的文言文,也是在一定基础上进行推断。

另外是需要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的阅读,对现代文很容易读懂,是因为熟悉它的语言模式,文言文读不懂,主要是不熟悉语言模式,文言文当中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说,对这个不熟悉。

如果这方面能够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读文言文也比较容易。

三个方面,实词的积累,根据上下文的推断,还有对于语言的熟知,这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的三个方面。

【真题阅读】

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

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

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私觌之礼,一无所受。

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

既而曰:

“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

“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

”彬顿首谢曰:

“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

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

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彬曰:

“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诸将许诺。

明日,稍愈。

又明日,城陷。

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左右密谓彬曰:

“煜入或不测,奈何?

”彬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

”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

“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

”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彬曰:

“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

”美曰:

“何谓也?

”彬曰:

“太原未平尔。

”及还,献俘。

上谓曰:

“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

”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

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

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彬退曰:

“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

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

六月薨,年六十九。

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

觌(dí),相见。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受而籍之以归籍:

登记造册

B.太祖典禁旅典:

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

参与,加入

D.仍赐白金万两    仍:

于是,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百玩之具罗于席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

B.观其所取一无所受

C.汝何故疏我吾何功哉

D.彬之总师也上临哭之恸

8.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若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装

D.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

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10.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微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

(4分)

【解答步骤】

1、通读全文,全面把握

注:

先看最后一道选择题,对整体或者细节有大体印象,指导对文本的阅读,再看阅读注释,减少阅读障碍。

然后带着“何人?

”、“何时何地做何事?

”、“结果怎样?

”、“为什么?

”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二、具体文本阅读过程

1.略过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名),理解关键性动词。

2.传记文抓住主要人物,把握事件始末,关注人物评价;论说文抓住论点及分论点,忽略具体论证方法。

3.未知前后推敲,符合逻辑(因果、承接、转折等)

注: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

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三、题型解读

注意:

每道题必须回归原文,切不可根据印象直接猜答案,如果你对自己不责任的话。

1.文言实词题——词性法 

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

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

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

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四种:

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五种:

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

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七种:

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2.文言虚词题——代入比较法

“用法”和“意思”。

解题时要从用法和意思两个方面去回忆、推断,要注意题干要求的选项是相同还是不同。

3.文言句子理解——瞻前顾后法

除了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还要根据上下文推断个别词语的意思。

4.内容归纳题——注意细节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

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

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

⑹强加因果关系。

5.文言翻译题——忠于原文

方法:

做好“换、留、删、补、调“。

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

1.译准词义:

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备查知识1:

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刃:

杀)。

(2)名词活用为使动:

有“使……成为……”的意思,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名词活用为意动:

有“把----当作---”的意思,如:

“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4)名词活用做状语:

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

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

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

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

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2)形容词的活用:

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

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

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

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怎么样。

)④形容词使动用法: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使――明显);

(3)动词的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备查知识2: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者,……也”、“……者也”、“……也”、“……者……”;

(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

如: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

(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

“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被”(后起用法,如:

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

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省略宾语: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省略介词: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

“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

“沛公安在?

”疑问代词(如:

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如:

“时人莫之许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如:

“唯利是图”等。

(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如:

“业文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纪》)

(五)定语后置:

(1)者:

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2)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之……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

如:

“具告以事。

”(《鸿门宴》)。

【巩固提升】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

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

人殆之,不肯舍。

杖踵疑门,告曰:

“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

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景淳流涕曰:

“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

”疑曰:

“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景淳曰:

“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

疑问故,归谓妇曰:

“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

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

”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

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

“善士,善士!

”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

太史氏曰:

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

①执业:

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

②汛室:

汛,洒水。

汛室,指打扫房间。

6.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

借用

B.景淳竟死竟:

居然

C.反赆以货,遗归赆:

赠送

D.人用是多疑名多:

称赞

7.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莫舍我B.然独好周人急

吾宁舍之而受祸然其行最著

C.恐为他人得D.何以为报

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妻卧草中以号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仗踵疑门,告曰

拄杖走到张疑门前,对他说

B.不少见颜面

没有稍微路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

C.志其数而封识之

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

D.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三、本大题共6小题,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偃虹堤记

宋欧阳修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①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

“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

“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

“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

“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

“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

“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

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

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

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注释:

【1】滕侯:

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8.用斜线(/)给上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有所记愿:

希望

B.覆溺之虞虞:

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九不朽使:

假如

D.常显用之常:

曾经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3分)

A.予发书按图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12.《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

(3分)

13.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

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

(200字左右)(12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庄氏有二子。

其伯曰文美,予字之曰德实。

其仲曰文华,予字之曰德诚。

且告之曰:

文太美则饰,太华则浮。

浮饰相与,敝之极也,今之时则然矣。

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

巧不如拙,辨不如讷,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欲文之美,莫若德之实;欲文之华,莫若德之诚:

以文为文,莫若以质为文。

质之所为生文者无尽也。

一日节缩,十日而赢。

衣不鲜好,可以常服;食不甘珍,可以常飧。

吴在东南隅,古之僻壤。

泰伯、仲雍之至也,予始怪之,而后知圣人之用心也。

彼以圣贤之德,神明之冑,目睹中原文物之盛,秘而弗施,乃和于俗。

若入裸国而顾解其衣,以其民含朴,而不可以漓之也。

洎通上国①,始失其故。

奔溃放逸,莫之能止。

文愈胜,伪愈滋,俗愈漓矣。

闻之长老言,洪武间,民不粱肉,闾阎无文采,女至笄而不饰,市不居异货,宴客者不兼味,室无高垣,茅舍邻比,强不暴弱。

不及二百年,其存者有几也?

予少之时所闻所见,今又不知其几变也!

大抵始于城市,而后及于郊外;始于衣冠之家,而后及于城市。

人之有欲,何所底止?

相夸相胜,莫知其已。

负贩之徒,道而遇华衣者,目睨视,啧啧叹不已。

东邻之子食美食,西邻之子从其母而啼。

婚姻聘好,酒食晏召,送往迎来,不问家之有无。

曰:

吾惧为人笑也。

文之敝至于是乎?

非独吾吴,天下犹是也。

庄氏居吾里中,独以朴素自好。

务本力业,供役于县,为王家良民。

德实自树立门户,而德诚赘王氏,皆以敦厚为人所信爱。

此殆流风末俗所浸灌而未及者。

其可不深自爱惜,以即其所谓实,而勿事于饰;求其所谓诚,而勿事于浮!

礼失而求之野,吾犹有望也。

(取材于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

注:

①上国:

指文化较为发达的中原各国。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太美则饰文:

外在形式

B.洪武间,民不粱肉粱肉:

吃精美的食物

C.相夸相胜,莫知其已胜:

美好

D.以即其所谓实,而勿事于饰事:

追求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莫若德之实莫之能止

B.质之所为生文者无尽也其存者有几也

C.以其民含朴,而不可以漓之也独以朴素自好

D.吾惧为人笑也皆以敦厚为人所信爱

8.下列语句中括号内补充出来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日节缩,(然)十日而赢

B.负贩之徒,道而遇华衣者,(则)目睨视

C.送往迎来,(而)不问家之有无

D.礼失而求之(于)野,吾犹有望也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贤能圣明的泰伯、仲雍来到偏僻的吴地后,致力于移风易俗,改变了当地的民风。

B.文中将洪武年间与当今之世的民风民俗进行对比,透露出作者深深的叹惋之意。

C.文中的庄氏二子不受流俗的影响,保持自己的质朴本色,为人处世无愧于其“字”

D.文章借为庄氏二子取字一事展开议论,表达了作苕对朴实淳厚的民风的期待。

10.将第二大题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洎通上国,始失其故。

②人之有欲,何所底止?

五、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辛巳二月,余将登黄山,憩余抡仲之桃源庵。

日将夕矣,微雨霡霂

,四山无人,白龙潭水撞耳如悬霤

,顾而乐之。

谓同游吴去尘曰:

“此时安得一二高人逸士,剥啄款门,为空谷之足音乎?

”俄而,篱落间飒拉有声,屐齿特特然,则邵幼青偕其叔梁卿,俨然造焉。

再拜而起曰:

“吾两人宿舂粮,从夫子于白岳而不及也,今乃得追杖屦于此。

”皆出其诗以求正焉。

越翌日,余登山憩文殊院,幼青踵至,曰:

“梁卿肥,不便登顿,至慈光寺而反,吾亦从此而止。

明日遥望天都峰顶,如昔人登莲华峰,以白烟一缕为信,摇手一笑耳。

余语去尘:

“新安城市,浩如尘海,得二邵君,差足妆点物色,他日可以为美谈也。

”问二邵诗云何,余曰:

“古云诗人,不人其诗而诗其人者,何也?

人其诗,则其人与其诗二也,寻行而数墨,俪花而斗叶,其于诗犹无与也。

诗其人,则其人之性情诗也,形状诗也,衣冠笑语,无一而非诗也。

吾与子游芗村、药谷之间,山重水袭,溪回谷转,青鞋布袜,杳然尘埃之外。

于斯地也,穿烟岚,穴云气,扶杖而追寻。

司空表圣之论诗曰:

‘晴雪满竹,隔溪渔舟。

可人如玉,步屧寻幽。

’吾之遇二邵于斯也,表圣之所云,显显然在心目间,称之曰诗人焉其可矣。

吾游黟山,不获见桃花如扇,竹叶如笠,松花如纛,得二诗人于芗村、药谷之间,夫然后而知诗,夫然后而知诗人,兹游之所得奢矣。

”去尘告我曰:

“幼青以求序故,典妇一钗,赁舟过虞山,食尽反矣,幸有以慰。

”余曰:

“诺。

”遂书之以为序。

幼青肤清貌癯,如羽人道流。

其诗少摹长吉,晚师香山,骨气清稳,非以割剥为能事也。

海内能诗者知之,余不具列焉。

(取材于钱谦益《邵幼青诗草序》)

注:

霡霂:

màimù。

小雨连绵。

悬霤:

雨水从屋檐流下。

霤,liù。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而乐之顾:

回头看

B.吾两人宿舂粮宿:

准备

C.幼青踵至踵:

跟随

D.食尽反矣反:

通“返”,回去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皆出其诗以求正焉

则其人之性情诗也

A.B.

常以身翼蔽沛公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表圣之所云

余不具列焉

C.D.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余)憩余抡仲之桃源庵

B.今(乃)得追杖屦于此

C.(去尘)问二邵诗云何

D.幸有以慰(吾)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游览黄山,途中碰到阴雨天气,借宿于余抡仲的桃花庵,在那里偶遇邵幼青。

B.邵梁卿因身体原因只走到慈光寺,邵幼青在到达文殊院后,也不准备再往上攀登。

C.在与去尘的对话中,作者阐释了“诗其人”的诗歌创作理论,称二邵为真正的诗人。

D.了解了邵幼青的诚意,又因为激赏他的性情品格,作者欣然命笔,为其诗集作序。

10.把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衣冠笑语,无一而非诗也。

②遂书之以为序。

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

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

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公有争国之名,然而周人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

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

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

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