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课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8699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课件.docx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课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课件.docx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课件

2016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一)主观题部分

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尚书省下辖六部:

吏部、  部、   部、    部、    部和工部。

B.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如已死的皇帝为      ,已死的父亲为      ,已死的母亲为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     。

2,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

官员刚到任叫      ;官员到职工作叫      ;授予官职叫    ;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        。

B.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

二十岁叫       ,三十岁叫       ,四十岁叫        ,六十岁叫      。

3.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_____ 和_______ 。

B.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1995年是农历 _______年,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_____________ 年。

4. 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来称呼人。

B. 古代兄弟之间用“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表示排行。

“_______ ”表示最大,“_______ ”表示最小。

5.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

B. 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6.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入则孝,出则悌。

”“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B.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四种:

 ___    ____  ____   ___ ____ ___  __ _____“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7.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有_______  _______两种形式,“举孝廉,父别居。

”是讽刺______形式。

B. 童生院试合格后取得___ __资格;乡试第一名叫______;会试第一名叫_______;殿试第一名称______。

8.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_______。

多由皇帝点定,俗称_______。

考中进士就称_______。

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_______.

B.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叫_______ ,地方所设的学校称_______.

9.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称_______;国子监的学生称_______。

B. 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统称_______; 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称_______。

10.下列节日有哪些习俗,各写两种。

元旦_______ _______  元宵_______  _______ 清明_______   _______

端午_______ _______  中秋_______  _______ 重阳_______    _______ 

1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愚见    大人执事   敢烦    拙笔    足下   不佞    老脸    不谷 

麾下    鄙意       节下    垂询    不肖    贤家   仁兄    丈人  

谦辞有                          敬辞有                   

12.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___ ____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_______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____ ___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____ ___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_____ __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_____ __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__ _____ ”。

13.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思是他的___ ____可以和_____ __ 相提并论,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

驸马最早只是一个___ ____,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为驸马。

B.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宰是____ ___的意思,相是__ _____的意思。

学士在古代学士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____ ___。

御史本为史官,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_____    __诸事。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___  ____  。

14.在横线上填写加点词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①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②拜为上卿     ③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④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⑤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⑥所居之官,则积年不徙   ⑦再迁为太史令    ⑧滕于京谪守巴陵郡     ⑨屈原既黜      ⑩上书乞骸骨 

表示授予官职:

            表示调动官职:

             

表示提升官职:

             表示降低官职:

            

表示罢免官职:

             表示辞去官职:

                  

15.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            来定月,用           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           ,俗称           。

B.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根据       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           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

16.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_____ ”,十五叫“_____ ”,月末一天叫“_____ ”

B. 天子死叫_____,诸侯死叫_____ ,大夫死叫_____,士死叫_____ ,庶人死叫 _____,未成年而死叫_____ ,自然地终结生命叫_____ 。

17、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各指代什么?

①“汗青”代          ②“须眉”代             ③“巾帼”代 

④“桑梓”代          ⑤“轩辕”代             ⑥“三尺”代  

 

(二)客观题部分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 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中有: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即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举进士 ,指参加进士科考试。

B. 谏议大夫,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

隋唐仍置谏议大夫,分属门下省与中书省,另设补阙和拾遗。

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C. 庙号是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唯一名号,如高祖、明宗、太宗。

D.字指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

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

太学博士是学校里学位最高、学问最渊博的人。

B.忧,又称丁忧。

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居丧,期间不准为官。

C.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拜,本是一种礼仪,后来引申为接受官职或封赐,受职者不拜表示不接受封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B.“迁”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C.古代表示任命,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除、授、赏、封”等等。

“除”是去旧职授新职。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礼记·曲礼》: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

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

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C.冠,即帽子。

免冠,就是脱帽。

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

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1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

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理寺卿,文中的周三畏和薛仁辅都曾担任大理寺卿一职。

岳飞和岳云被捕后都关押在大理寺的监狱中。

B.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

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域。

C.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文官地位比武将要高,宰相的权力比较大。

文中的秦桧,为了控制诸将,特意把岳飞、韩世忠、刘錡等人的军职罢免,转为文官。

D.雅歌投壶,是古代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雅歌谓歌《雅诗》,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能够投中者即获胜。

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

15.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有名有字。

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所取,以便和人交往时用来自称。

B.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以此表示尊重。

 

C.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臣”,后来用作臣下对君的自称。

 

D.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 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

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19、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从材料看,在我国这一传统节日里,人们主要是祈盼

A. 婚姻美满    B. 合家团圆  C. 健康长寿    D. 子嗣兴旺

相关知识:

九九重阳节,老人节

20、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

A. 本纪       B. 世家     C. 列传       D. 书

相关知识:

《史记》分本纪(以帝王为中心的历代大事记)、年表(帝王将相年表)、书(记述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方面制度)、世家(诸侯王的事迹)、列传(官僚、士大夫、名人的传记)。

全书的中心是本纪、世家、列传。

陈涉世家(农民起义领袖建张楚政权)、项羽本纪(推翻秦、西楚霸王)

21、中国历史上纪年方式多种多样,直到中华民国时期才统一使用公历纪年。

《梅花岭记》中写道“顺治二年乙酉四月(1645年2月),江都围急。

”此处采用的纪年方式是

A.  天干地支纪年法        B.  帝王年号纪年法

C.  王公年次纪年法       D.  年号和干支兼用

22、农历每月的十五,按照特定称谓纪日法叫做(    )

A.朔       B.望       C.既望()     D. 晦

注:

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阴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晦。

23、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大发明。

2009年1月26日我国进入农历己丑年,也即进入了牛年。

有位先生与新中国同龄,他的生肖应是

A.鼠或牛      B.牛或虎      C.虎或马      D.上述说法都不对

相关知识:

天干地支纪年方法:

换算方法

方法一:

1、公元后的纪年换算

按下列顺序记住天干、地支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10(0) 1   2   3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12(0) 1   2    3

法则:

①天干在前,地支在后 ②天干就是公元纪年的末尾数字 ③公元纪年除以12的余数为地支

例:

2006  尾数6→丙    2006/12余数2→戌。

所以2006年为丙戌年。

注意:

(1)如果某一年尾数为0或该年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天干之第10位“庚”和地支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为庚申年。

24、《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是参加了(    )

A.乡试    B.会试      C.院试        D.殿试

25、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在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称黄甲、金榜。

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出现于

A.隋朝、北宋、南宋         B. 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北宋

相关知识: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

第一名叫案首。

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发布正、副榜,(桂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杏榜)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金榜)

26、先秦和秦汉文学中常出现“关”和“山”,如“关中”、“山东”等。

请问“关”和“山” 分别指哪那道关和哪座山(    )

A.山海关和泰山                   B.雁门关和太行山

C.玉门关和贺兰山                 D.函谷关和崤山

相关知识:

秦汉时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潼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分别称关东、关西。

(也有以太行山为界的)(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现在的关东在今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四盟市(蒙东源于东北),地处祖国东北方,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直到当代仍在民间盛行。

唐代亦指洛阳。

(山东也有称太行山以东的)

27、下列作品中不是以谥号来命名的是(   )

A.《聊斋志异》        B.《王文公文集》

C.《欧阳文忠公文集》  D.《范文正公文集》

28、好汉宋江、林冲所受的刑罚是(    )

A.黥刑      B.膑刑      C.宫刑     D.劓刑

相关知识:

“墨”在罪犯面部、耳后、颈项、手臂上刺刻后涂以墨的刑罚,是最轻的刑罚。

战国时秦称为黥刑(在脸上刺字),广泛适用,并与其他刑罚相结合。

“劓”割掉鼻子的刑罚。

重于墨刑,轻于剕刑。

起源于夏,周代广泛适用。

“刖”断足的刑罚。

也称剕刑。

重于劓刑。

春秋战国时普遍施用。

齐国因受刖刑者多,曾出现 “屦贱踊贵”现象,踊就是刖足者穿的鞋。

秦及汉初,罪重者斩右趾,罪轻者斩左趾。

“宫”男子割势、妇人幽闭的刑罚。

“膑”剔去膝盖骨的刑罚。

29、“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

在拜礼中,礼节最重的是(    )

A.空手       B.顿首       C.稽首      D.肃拜

相关知识:

九拜:

稽首(最重)、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后。

是拜礼中最重者。

顿首,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是拜礼中次重者。

空首, 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

这三拜是正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