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8445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描述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氢气难溶于水

B.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C.一氧化碳是无色气体

D.金刚石硬度大

2.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质量的五分之一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了方便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B.为了节约将用剩药品放回原瓶

C.为了防止试管破裂加热时应将外壁擦干D.为了加快速度过滤时应在漏斗内搅拌

4.如图所示实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探究分子的运动B.

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溶液显酸性

C.

探究水的组成D.

比较镁与铁的金属活动性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碳酸氢铵加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铁丝,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6.氧气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B.分子间空隙C.原子的大小D.原子的种类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A.NO2中数字“2”表示每个二氧化氮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B.H2表示2个氢原子

C.Al3+可表示+3价的铝元素

D.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

8.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为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下列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B.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g

C.苯中C、H元素质量比为12:

1

D.苯分子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9.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参加反应的物质均为化合物

10.如图装置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

A.

B.

C.

D.

11.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币。

在选择铸造纪念币的材料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金属的硬度

B.金属的耐腐蚀性

C.金属的延展性

D.金属的导电性

12.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高

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C.钢铁表面采用涂油、刷漆、镀铬等方法都能防止钢铁生锈

D.铝制品不需要涂保护层来防腐蚀,因为常温下铝不与氧气反应

13.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

以下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正确的是

A物质的应用

B物质的制备

①液氮用于医疗手术

②红磷用于制造照明弹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②选择合理催化剂将水变成油(油含碳元素)

C物质的提纯

D.物质的鉴别

①用明矾除去水中的不溶物

②用加热煮沸方法除去汽水中的碳酸

①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

②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开水

 

A.AB.BC.CD.D

二、填空题

1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填序号)。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2)①所示元素的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常见原子团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所示元素与③所示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期。

三、实验题

15.蜡烛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常用品,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一:

实验中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____处最先炭化,由此可知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2)实验二:

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实验时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

燃着的蜡烛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快速鼓入大量空气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

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用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口放置一小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C连接制取完氧气后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B装置,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控制该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还应该补充的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端通入(填“a”或“b”)。

若用D装置检验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则在D装置中放人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的名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7.航天航空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

资料一、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并已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我国探月走上新台阶。

思考与分析

(1)发射嫦娥四号运载火箭的燃料有偏二甲肼(C2H8N2),发射时与助燃剂四氧化二氮(N2O4)剧烈反应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二甲肼(C2H8N2)分子和四氧化二氮(N2O4)分子中含有的相同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2)钛合金是制造航天器的重要材料,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图中m=22,x=8,

B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Ti4+的核外电子数为18

D钛原子核内有22个中子

(3)月球表面富含钛铁矿,其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资料二、据报道:

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其中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活动与探究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过氧化钠非常好奇,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为一种制氧剂?

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①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

NaOH溶液吸收CO2效果更好:

;NaOH溶液与O2不反应

[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反应并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

实验Ⅰ:

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2)实验现象及结论:

经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实验Ⅱ:

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乙所示装置。

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变化。

(2)实验现象及结论: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

(3)若该反应还产生了氢氧化钠,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Ⅲ:

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丙所示装置。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现象及结论: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

[反思与交流]

(1)某同学对实验Ⅲ的设计提出质疑:

认为该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A不需要加热

B过氧化钠是固体

C可以产生氧气并消耗二氧化碳

(3)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健康成年人每分钟需氧气量约为0.224L(氧气的密度是1.43g.L-1),假设氧气主要来自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现要维持100分钟的呼吸.试计算:

①100分钟的呼吸需要氧气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____g(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②至少需要准备过氧化钠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_____g;

五、推断题

18.A~F为六种不同物质,其中A、D是组成元素及状态相同的物质,C转化为B可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完成;E与B反应可能生成C或F。

(“→"表示由某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物质D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反应。

(3)上述六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参考如图,在(__________)内画出“→”或“一”补全图例(“→”表示物质间转化,“一”表示物质间相互反应)。

六、综合应用题

19.用如图装置在相应条件下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探究燃烧条件(B中盛木炭粉)

①由A处通N2一段时间后,加热B,B、C无明显变化。

②待B冷却至室温,由A处通入O2一段时间,B、C无明显变化。

③由A处继续通入O2,加热B,木炭粉燃烧,C中溶液变浑浊。

结论:

由①、③可知燃烧需要  ;由②、③可知燃烧需要 

结论:

由①、③可知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②、③可知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炼铁原理(B中盛氧化铁粉末)

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一-氧化碳反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请按要求填空:

(1)B处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CO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CO气体作为反应物

②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③停止加热后防止C中的溶液倒吸人B中

(3)为了回收利用一氧化碳,需除去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D处可连接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最为合理。

实验三、探究蔗糖的组成(B中盛蔗糖)

[查找资料]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产生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

[做出猜想]蔗糖的组成可能含有碳、氢元素或碳、氢、氧三种元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将实验一图C装置进行了一些改动,用来探究蔗糖的组成。

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再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加强热。

(1)观察到干冷的小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蔗糖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残留有黑色固体,经证明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拓展交流]

(1)实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兴趣小组用定量方法准确测量出17.1g蔗糖与足量氧气反应后生成26.4g-二氧化碳及9.9g水,则蔗糖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据此可推测蔗糖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C6H5NO2

BC8H18O6

CC12H22O11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氢气难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有新的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是化学性质;

C、一氧化碳是无色气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B。

【点睛】

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2.C

【详解】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认识错误;

B、燃烧匙中的红磷不可以换成细铁丝,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认识错误;

C、实验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体积,而集气瓶中剩余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故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认识正确;

D、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所以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1/5,认识错误。

故选C。

3.C

【详解】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会引发火灾,应该用火柴点燃,故A不正确;

B、将用剩药品放回原瓶会污染瓶中药品,故B不正确;

C、为了防止试管破裂加热时应将外壁擦干,故C正确;

D、在漏斗内搅拌,会造出滤纸破损,使过滤失败,故D不正确。

故选C。

4.A

【详解】

A、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所以AC烧杯中均是无色,不能用于探究分子的运动,选项错误;

B、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可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溶液显酸性,选项正确;

C、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正确;

D、镁比铁反应快,说明镁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选项正确。

故选A。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快。

5.B

【详解】

A、碳酸氢铵加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的描述,选项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选项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在空气中不燃烧,选项错误;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铁丝,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选项错误。

故选B。

6.B

【详解】

氧气在降温加压后变成液态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发生改变的是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质量和大小不变,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大小也不变,故选B。

7.A

【详解】

A.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NO2中数字“2”表示每个二氧化氮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选项正确;

B.H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选项错误;

C.Al3+表示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表示铝元素显+3价,选项错误;

D.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相同,选项错误。

故选A。

8.C

【详解】

A.由图可知,一个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苯由苯分子构成,选项错误;

B.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2+6=78,相对分子质量不带单位,选项错误;

C.苯中C、H元素质量比为6×12:

6=12:

1,选项正确;

D.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苯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选项错误。

故选C。

9.A

【详解】

A、由分子的构成可知,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故A正确;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C、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D、由图示可知,反应中有一种是单质,故D错误。

故选A。

10.A

【详解】

A、装置密闭,能称量到反应前和反应后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选项正确;

B、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的质量问题,糖水和食盐水不发生化学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误;

C、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但装置不密闭,不能称量到二氧化碳的质量,选项错误;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但是装置没有密闭,导致反应后不能称量到所有物质的质量和,选项错误。

故选A。

11.D

【详解】

根据硬币的流通特点可知:

铸造出的纪念币要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较好的延展性、硬度较大且硬币价值与面值的吻合度要接近,而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等不是铸造硬币所考虑的因素。

故选D。

12.C

【详解】

A.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低,生铁炼钢就是降低碳的含量的过程,选项错误;

B.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反应的结构,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选项错误;

C.钢铁表面采用涂油、刷漆、镀铬等方法都能隔绝氧气而防止钢铁生锈,选项正确;

D.铝制品不需要涂保护层来防腐蚀,因为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铝的进一步锈蚀,选项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

A、①液氮气化吸热,用于医疗手术中进行冷冻;②镁燃烧发出耀眼强光,用于制造照明弹,而磷不能,选项错误;

B、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选择合理催化剂不能将水(不含碳元素)变成油(油含碳元素),选项错误;

C、①明矾在水中可形成絮状物,而使水中的悬浮颗粒沉降;②碳酸在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也能降低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用加热煮沸方法不能完全除去汽水中的碳酸,选项错误;D.①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而水不能,可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②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开水,因酒精有特殊气味,而水没有气味。

选项正确。

故选D。

14.BCO32-Na2S三

【详解】

(1)元素是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B;

(2)①所示元素是碳,碳的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常见原子团是碳酸根,其离子符号是CO32-;

(3)②所示元素是序数为11的钠元素,③所示元素是序数为16的硫元素,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2S;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铝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15.a外焰集气瓶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使面粉温度达到着火点使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详解】

(1)用火柴梗比较蜡烛火焰的温度高低,外焰部分最先碳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2)仪器①的名称为集气瓶;倾倒二氧化碳时,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3)面粉爆炸实验中,燃着的蜡烛的作用为使面粉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快速鼓入大量空气的目的使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从而达到爆炸的条件。

16.长颈漏斗2KMnO4

K2MnO4+MnO2+O2↑防止高锰酸钾颗粒堵塞导管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Zn+H2SO4=ZnSO4+H2↑带孔隔板a澄清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

【详解】

(1)标号①仪器的名称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是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试管口放置一小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颗粒堵塞导管;A、C连接制取完氧气后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3)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原理是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为了控制该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还应该补充的用品是能放在大试管中的带孔隔板,原理是:

关闭弹簧夹,气体增多压强增大,试管内液面下降,下降到隔板下方后,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漏斗内液面下降,试管内液面上升,当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反应开始;

(4)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则气体应从a端通入。

若用D装置检验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则在D装置中放人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点睛】

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选择收集装置需考虑气体的密度,是否与空气的成分反应,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17.H2ONBC+4燃着的木条一段时间后熄灭为反应提供水蒸气物理2Na2O2+2H2O=4NaOH+O2↑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中有少量水蒸气,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ABC32156

【详解】

(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4个X分子中有4个氧原子、8个氢原子X的化学式为H2O。

偏二甲肼(C2H8N2)分子和四氧化二氮(N2O4)分子中含有的相同的微粒是氮原子:

N;

(2)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号,下边的是相对原子质量。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

A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图中m=22,x=10,选项错误;

B钛元素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C阳离子带电荷的数值等于失电子数,Ti4+的核外电子数为22-4=18,选项正确;

D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选项错误;选BC;

(3)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钛酸亚铁(FeTiO3)中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资料二、

实验Ⅰ:

(2)氮气不助燃不可燃,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Ⅱ:

(1)A装置的作用是使水变成水蒸气,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

(3)若该反应还产生了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实验Ⅲ:

(1)A装置中发生反应是碳酸钙和氯化氢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反思与交流]

(1)该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有少量水蒸气,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