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单元阶段检测四 地球上的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8270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单元阶段检测四 地球上的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 单元阶段检测四 地球上的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 单元阶段检测四 地球上的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 单元阶段检测四 地球上的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 单元阶段检测四 地球上的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单元阶段检测四 地球上的水.docx

《高考地理 单元阶段检测四 地球上的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单元阶段检测四 地球上的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 单元阶段检测四 地球上的水.docx

高考地理单元阶段检测四地球上的水

单元检测四 地球上的水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2018·苏州实验中学调研)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得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集中,河流径流变化幅度过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某城市附近水系分布(Ⅰ),该流域内一次局部暴雨后甲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Ⅱ)以及城市的水循环分布(Ⅲ)。

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图(Ⅱ)中四条曲线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城市建设前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

B.②表示城市建设后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

C.③表示甲水文站的地下水补给量

D.④表示甲水文站的大气降水补给量

2.结合图(Ⅲ)分析,②曲线流量峰值大于③曲线,主要是因为(  )

A.a增加B.b增加C.c增加D.d增加

3.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Ⅲ)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增加B.b减少C.c减少D.d增加

(2018·宜兴一中调研)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M市西部海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饵料丰富

B.有寒流经过,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C.入海河流众多,带来丰富营养物质

D.港湾宽阔,风浪较小,适于渔业捕捞

5.图中洋流(  )

A.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加快

B.导致沿岸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C.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

D.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

(2018·南京梅园中学模拟)读“某河流水文站平均流量过程线补给类型分割图”,完成6~7题。

6.补给类型a、b、c、d分别是(  )

A.季节性积雪融水、浅层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

B.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

C.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浅层地下水

D.雨水、冰川融水、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7.若该河流位于我国,最可能是(  )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D.华北地区

(2018·海安联考)读“百年前泰坦尼克号邮轮航线(图中的实线箭头)示意图”,完成8~9题。

8.泰坦尼克号邮轮航行途中大部分航段所遇洋流的主要成因是(  )

A.受极地东风影响而成B.受东北信风影响而成

C.受盛行西风影响而成D.受东南信风影响而成

9.上图中a、b、c、d四条虚线箭头能表示将撞毁邮轮的冰山搬运至此的洋流的流向是(  )

A.aB.bC.cD.d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水资源来源构成(单位:

亿立方米)统计数据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区域的主要循环类型最可能是(  )

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水循环

C.陆地内循环D.不能确定

11.据图推断,该区域近年来(  )

A.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B.地下水水位不断回升

C.可用天然水逐年增加D.水资源利用率提高

读“某河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下图中能表示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变化的是(  )

13.造成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出现上题所示变化的原因有(  )

①上游和下游为热带多雨区 ②上游和下游多地形雨

③中游气候相对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④中游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8·苏锡常镇联考)南沙市驻地——永兴岛是西沙群岛同时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1平方千米。

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是困扰永兴岛发展的重要问题。

由于近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一问题才有所改善。

读图回答14~15题。

14.永兴岛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水不易存储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降水时空分布不均D.气候炎热,蒸发强烈

15.永兴岛为解决淡水不足问题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可能有(  )

①岛内跨流域调水 ②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 ③收集雨水 ④人工降雨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二)双项选择题

(2017·丹阳二诊)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平原面积约占80%,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

下表为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1960~2000年水系总体变化。

据此完成16~18题。

年份

河网密度(km/km2)

水面率(%)

河网发育系数

河流曲度

干流面积长度(km2/km)

1960

3.73

11.55

3.61

1.09

35.57

1980

3.44

10.75

3.12

1.07

34.89

2000

2.93

9.29

2.25

1.06

36.64

16.太湖流域平原地区1960~2000年水系形态特征总体变化表现为(  )

A.支流增多B.河道平直化

C.河面变窄D.干流变长

17.1980年后比1980年前流域水系变化大,其主要原因主要有(  )

A.河道淤积B.降水减少

C.工业化D.城市化

18.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流水系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有(  )

A.汛期水位上升B.河流运输能力增强

C.径流总量增多D.河网调蓄功能减弱

下图为“世界某海域年平均水温与洋流分布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  )

A.等温线的弯曲主要受海陆分布影响

B.等温线数值的递变受太阳辐射影响

C.洋流a的形成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D.洋流b的形成是受中纬西风的影响

20.图中洋流(  )

A.a对沿岸的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B.a北部海域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渔场

C.b流经海域易形成海冰影响航行安全

D.b可提高亚洲到北美洲船舶的航行速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4题,共50分。

21.(2018·盐城龙冈中学质检)图甲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

图乙是湖区各月降水统计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指出湖水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2)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D湖泊为淡水湖的原因。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沃克环流”是存在于赤道附近低纬地带的大气热力环流,图1是“太平洋正常年份‘沃克环流’的垂直大气结构图”。

(1)指出图2中虚线可表示洋流甲、丙、丁中的哪个洋流,并分析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2)比较图中所示太平洋热带海区,正常年份东部表层海水温度与西部的高低,并分析其原因。

 

(3)分析正常年份太平洋热带海区东部和西部海面气压的差异,以及东部和西部沿岸降水量的差异。

 

(4)指出图中低纬地带甲、乙、丙三海区中,最可能出现大渔场的海区,并分析其原因。

 

23.(2018·南京秦淮区期末)阅读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年份

总量(亿m3)

供水量(%)

用水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再生水

调入水

生活

环境

工业

农业

2008

35.1

16

65

17

2

42

9

15

34

2010

35.2

13

61

19

7

43

11

14

32

2012

35.9

14

57

21

8

44

16

14

26

(1)依据供水结构,指出北京市供水水源,并分析可能引发的问题。

 

(2)概括北京市用水结构的变化特点。

 

水资源紧缺促使北京市加快以水为主导因素的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3)在农业和工业中任选其一,说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措施。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海水透明度和水色是海水之美的两个基本要素。

透明度表示的是海水的能见程度,数值越大,透明度越高。

水色指的是海水的颜色,随太阳高度的变化,水色发生变换。

中国最美的海在南海,春季是南海海水最美的季节。

下图是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8月份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图。

材料二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因其重要的海运交通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闻名。

(1)简述我国四大海域海水透明度的分布规律。

 

(2)分析南沙群岛附近海域海水透明度高的原因。

 

(3)推测南沙群岛附近海域水色最好的季节,并指出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4)根据材料二,Q区域(阴影部分)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

 

(5)南非不仅有“黄金宝石之国”的美誉,其渔业资源也比较丰富。

试分析图中M海域附近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以及M海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答案精析

1.B 2.D 3.A

4.B 5.C [第4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海域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大陆西岸,有寒流流经,海水上泛将下层海水中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故B项正确。

该海域没有暖流,故A项错误;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入海河流较少,带来的营养物质少,故C项错误;海域渔业资源的多少与港湾是否宽阔无关,故D项错误。

第5题,图中海域洋流为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即由北向南流,故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减慢,故A项错误;寒流导致沿岸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故B项错误;附近海域夏季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寒流的降温作用易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海雾,故C项正确;图中海域洋流为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故D项错误。

]

6.D 7.B [第6题,d补给仅出现在5月,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据此可排除A、B、C选项。

第7题,该河以雨水补给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且降水少;浅层地下水补给仅出现在汛期末期,且全年有少量深层地下水补给,可知该流域地下水位低,气候干旱,综合分析可确定该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

8.C 9.A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坦尼克号邮轮航线地处中纬度地区,终年受西风带的控制。

第9题,a虚线箭头的方向与拉布拉多寒流的流向基本一致,可将北极地区的冰山搬运至此。

]

10.C 11.D [第10题,从该区域水资源来源构成可知,该区域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地表水较少,可推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参与的水循环最可能为陆地内循环。

第11题,图示时期内,该地水资源来源构成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地表水、地下水减少,再生水、冰雪融水增加。

再生水利用量增加,说明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

]

12.C 13.C [图示河流是尼日尔河,呈弧形水系。

上游地区发源于热带多雨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中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区,径流量有所减少(降水量减少、热带草原区的动物饮用水、种植区引水灌溉等);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增加,大量支流汇入,径流量回升明显。

]

14.A 15.B

16.BC 17.CD 18.AD [第16题,河网密度=河网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数据显示1960~2000年,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减小,即支流减少,故A错;河流曲度=河流实际长度与河流起止点直线长度的比值。

数据显示河流曲度降低,河道变平直,故B对;水面率=水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数据显示水面率降低,故C对;干流面积长度=干流面积与其长度的比。

数据显示该值先降低,后增大,比值增大,干流长度可能变短,当然也可能是干流面积变大,总之不能确定,故D错。

第17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水域等,造成水系变化,故CD对。

第18题,太湖流域河网密度降低,水面率降低、河网发育系数降低均说明湖泊、支流等对干流的调节功能减弱,使得干流径流增加,导致汛期水位上升,故AD对。

]

19.BD 20.AD [第19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定,图示区域为北太平洋西岸中纬度海域,洋流a为千岛寒流,由极地东风影响形成;洋流b是北太平洋暖流,受中纬西风带影响形成。

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发生弯曲则是受寒流影响。

第20题,千岛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A正确。

千岛寒流南部海域,由于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B错误。

b为北太平洋暖流,不会形成海冰,自西向东流会提高亚洲到北美洲航行速度,C错误,D正确。

]

21.

(1)夏季(夏半年)水位高,冬季(冬半年)水位低。

白天水位高,夜间水位低。

原因:

夏季(夏半年)气温高,高山冰川融水量大,降水量较大;[或:

冬季(冬半年)气温低,高山冰川融水量小,降水量较小]白天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夜间气温低,冰雪融水少。

(2)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含盐度较低;湖区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有河流将湖水和盐分流出。

22.

(1)丁洋流。

 增温增湿。

(2)东部表层海水温度比西部低。

原因是东部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西部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增温。

(3)东部气压高,西部气压低。

 东部降水少,西部降水多。

(4)丙。

原因是沿岸海区表层海水随(东南信)风而去,深层海水出现补偿上升运动,形成上升流,底层营养物质上泛,饵料丰富。

23.

(1)供水水源:

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跨流域调水。

引发的问题:

(过量开采地下水,)易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破坏生态环境。

(2)生活用水比重上升,始终占最大比重;环境用水比重增加迅速;工业用水比重下降(或持平);农业用水下降明显。

(3)农业:

控制高耗水作物种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利用再生水。

或工业:

控制高耗水产业发展,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

24.

(1)透明度差异大;透明度由近海(海岸)向远海逐渐升高(离陆地越远透明度越高);透明度变化近海大于远海;四大海域由北向南透明度逐渐升高。

(2)南沙群岛海域离陆地远;面积广阔;海水深度较大,水体自净能力强;无河流流入,泥沙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海水污染小。

(3)春季。

透明度高;太阳高度大。

(4)本格拉寒流流经该海域,对海域有降温作用,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

(5)原因:

沿岸有上升(补偿)流,大量营养盐类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给鱼类带来了丰富的饵料,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石油运输过程中可能导致石油污染;过度捕捞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破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