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ERP基本原理及系统架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7795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20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ERP基本原理及系统架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中小企业ERP基本原理及系统架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中小企业ERP基本原理及系统架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中小企业ERP基本原理及系统架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中小企业ERP基本原理及系统架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ERP基本原理及系统架构.docx

《中小企业ERP基本原理及系统架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ERP基本原理及系统架构.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企业ERP基本原理及系统架构.docx

中小企业ERP基本原理及系统架构

ERP是一套标准化的“企业流程(businessprocess)〞,其最大功能即在协助企业做好“职能整合(functionalintegration)〞。

ERP这套企业流程,有其严谨的逻辑与架构,经过欧美国家的企业数十年的应用,已然十分成熟与可靠。

在台湾,大多数的大中型企业与相当一部份的中小企业都已经实施了ERP,因而,ERP的效益已经被广泛证明了。

中小企业要想成功地上ERP工程,必须先学会ERP的原理与架构,它看似复杂,但它的核心“管理观念〞与“整合逻辑〞并不难懂。

只是随着ERP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张,使它的应用架构显得愈来愈大,愈复杂。

我们将用简单地说法,让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们能迅速有效地把握ERP的根本工作原理。

它们不“难〞,但“繁〞。

因为“繁〞,每每让人“烦〞,失掉了耐性,经不住繁,就学不会ERP了。

因此我建议中小企业的管理干部们要先做好思想的准备:

本章的内容看似非常技术性,其实不然,只要你能“耐烦,不怕繁〞,那么一定可以学会ERP的根本原理与精神。

第一章:

ERP根本原理

1-1职能整合的逻辑与应用

职能有两大类:

(1)企业职能,如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研发等;

(2)管理职能,如规划、组织、用人、指导、控制等。

企业的运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分工与合作系统,如何在不同的职能之间做好密切的联系工作(即整合,又叫做集成),是管理成败的重大关键。

本章内容即在说明:

为了做好整合的工作,必须先彻底了解的根本逻辑。

根本整合用名词的介绍

本节要说明一些在人工操作下没有,但在进行“职能整合〞时又非用不可的名词。

换言之,要了解整合的逻辑,就必须先彻底弄清楚这些名词的真正含义与功能。

所谓整合,是有效地处理「连动的关系」。

连动关系的内容有两个:

一个是「数量」的连动关系,另一个那么是「时间」的连动关系。

ERP中处理数量连动的逻辑是靠三个数量来做到的,这三个数量分别是在手量、在单量、预约量。

一般在商业里说的“进销存〞,或制造业里说的“产供销〞,都要靠这三个数量来做职能间的整合。

因此,这三个数量可以说是ERP根本逻辑的基石。

(1)在单量(OnOrderQuantity)

当某电器经销商(代号为甲)针对某一产品(例如某型号的电视机而其代号为A)发出了一张采购单(P/O#123)要买500台时,我们就说电视机A的“在单量〞为500台。

在单量代表“已方案好了要有,但目前尚未真正拥有的〞数量,可将它的含义想成是一个“在单据上的〞数量。

在管理上,在单量也代表一种“已经承诺了〞的数量。

上述A的在单量为500台,表示我们已经对供货商发出了采购单,即已经承诺了要买500台。

(2)在手量(OnHandQuantity)

如果供货商交来电视机A共300台,此时成品仓库内办理验收而多了300台,我们称此300台为“在手量〞。

在手量代表一个已经拥有(实现)的数量。

此时,原先电视机A的在单500台应该变成500台-300台=200台,因为未实现(即未验收)的数量只剩下200台,而非原先的500台。

(3)预约量(AllocatedQuantity)

如果某客户向经销商甲订货80台,预定一周后交货。

此时我们称电视机A的预约量为80台,表示在手量300台中已经接到客户订单的“预约〞数量为80台。

当然,成品仓库内还没有出货,在手量仍然是300台,而“预约量〞是代表一种未来将会发生的出货需求。

为什么接到客户的订单时要对成品库存量做预约呢?

因为预约量代表一种“预留〞或“待发〞的数量,可以让我们预先估算在手量是否会缺乏,而对可能发生的缺货状况预先做准备。

依据以上这三种数量,ERP衍生出其它两个有用的数量,如下述。

(4)在手可用量(OnHandAvailableQuantity)

电视机A的在手量为300台,预约量为80台,我们称300台-80台=220台为“在手可用量〞。

换言之,在我们手上而“可〞以供新的订单来“用〞的数量有220台。

销售人员看到在手可用量,就知道他“能再接单而可立即出货〞的数量。

(5)可用量(AvailableQuantity)

对销售人员而言,公司到目前为止总共还可再接多少台电视机A的订单呢?

答案是420台,即在手可用量220台与在单量200台的合计。

因此:

在手可用量=在手量-预约量

可用量=在手可用量+在单量

=〔在手量-预约量〕+在单量

手工作业下,我们的数据只有在手量〔即库存量或称在库量等〕,库存数据并未登录在单量与预约量,也未计算出可用量。

因此,无法提供管理者要应用的信息。

例如,目前库存里有多少台电视机A?

答:

300台。

够用吗?

会缺货吗?

有多少台可以紧急调拨给同行或应付紧急性的客户订单?

在手工作业下我们很难立即获得完整而且正确的答案。

如果自“供需〞的观点来思考,那么在单量代表「供给」,而预约量代表「需求」。

供需之间是否平衡,有两个检查的方式:

目前是否平衡?

眼前的供给是在手量,需求量是预约量,假设在手可用量大于零,那么代表目前手上可立即供给的数量足以应付需求。

未来是否平衡?

总共的供给是可用量,假设可用量大于预约量那么代表供给不缺。

当然“不缺〞还不够,我们还要力求“不多〞。

因为多出来的数量可能代表呆滞品,会积压资金。

数量负责单位性质

在单量———→采购单位————→供给

在手量———→库存单位————→现况

预约量———→销售单位————→需求

可用量———→〔计算〕————→方案

〔图1整合用名词例示──采购件〕

图1列出上述各项整合用的名词,请思考各名词的负责单位。

在图1中是以采购件来举例的,如果换成一个自制的半成品,各负责单位就应该对应的改变了。

请参阅本章第三节「根本整合用名词与连动关系的演变」中的说明。

1-2连动关系的处理

前面说过,整合在处理连动的关系,而连动关系的内容有两个:

数量与时间。

(1)数量连动

了解上述整合用的名词后,可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连动关系(整合关系)的处理方式。

例:

某公司对其产品甲有以下一连串的活动

1.在1月10日发出采购单(P/O)编号112,要进货500台。

2.供给厂商于1月15日交来第一批货300台,仓库当天予以验收入库。

3.1月18日销售部门接到客户订单(C/0)编号123,数量100台。

4.1月19日销售部门接到客户订单(C/0)编号124,数量50台。

5.1月20日出货(C/0)编号124,数量50台。

6.1月22日接到某客户大订单(C/O)编号125,数量300台。

那么产品甲库存数据逐日变动的状况如表所示。

01/10

01/15

01/18

01/19

01/20

01/22

产品甲

的库存

资料

采购

#112

500台

验收

#112

300台

接单

#123

100台

接单

#124

50台

出货

#124

50台

接单

#125

300台

A

在单量

500

200

200

200

200

200

B

在手量

0

300

300

300

250

250

C

预约量

0

0

100

150

100

400

01/10

01/15

01/18

01/19

01/20

D

在手

可用量

0

300

200

150

150

-150

E

可用量

500

500

400

350

350

50

〔注:

计算公式:

D=B-C,E=A+D〕

〔表1:

数量连动的举例〕

1月22日时,公司自数据上可知:

在手可用量为-150台,即手上所有的数量缺乏以应付订单C/O#125的需要。

但这是否表示公司无法准时交货给客户了呢?

不一定。

由于可用量是正值50,因此我们知道总供给量是足够的。

问题在:

在单量200台交货时间和订单出货时间的比拟。

因此,在「数量」连动关系的处理之外,我们还必须再考虑「时间」连动关系的处理。

(2)时间连动

状况:

C/O#123,数量100台,将于1月25日交货。

P/O#112,余量200台,将于1月23日入库。

C/O#125,数量300台,将于1月24日交货。

那么产品甲库存数据逐日变动的状况应如表2所示:

产品甲

1月22日

1月23日

1月24日

1月25日

在单量

200

0

0

0

在手量

250

450

150

50

预约量

400

400

100

0

可用量

50

50

50

50

〔表2时间连动的举例〕

我们发现:

供给状况完全可以满足订单所需,因为可用量一直是正值,即在手量一直是正值。

反之,假设P/O#112余量200台的交货入库时间改为1月25日,那么1月24日的在手量为250台,预约量为300台,可用量将成为-50台,表示将无法如C/O#125之要求交货给客户。

承办人假设不能延期交货(例如客户不容许),采购单位就必须催促供货商把P/O#112之交货时间提前。

1-3连动关系的应用:

自动规划

了解ERP中整合的逻辑,以及连动关系的处理方法后,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什么ERP能够替我们做自动的规划,并告诉我们应如何最好地做好供给工作:

刚好足够的数量,在及时的时间,供给业务所需。

例:

销售部门接到客户订单#126,数量150台,预定2月5日交货,又预期于2月10日会另接到订单,数量有200台,而3月份方案再卖出400台,应如何来备货(采购)?

1月25日

2月5日

2月10日

3月

在单量

0

0

0

0

在手量

50

50

0

0

预约量

0

150

200

400

可用量

50

-100

-200

-400

〔表3.自动规划的举例〕

经过表3中的演算过程,我们知道2月5日以前必须进货100台,2月10日前须进货200台,而3月需再进货400台。

如果供货商所容许的交货提前期为10天,那么我们的备货方案应该是:

1月26日发出P/O,数量100台,2月5日交货;

1月31日发出P/O,数量200台,2月10日交货。

另外,因3月份的方案销售量400台未指定日期,此时我们还无法计算出详细的采购方案,应将此400台需求先做「需求均化(demandsmoothing)」作业后,再细化计算采购方案。

需求均化是“将需求依时间单位平均化〞的意思,如将3月份的方案销售量400台依「周」作均化,视一个月有四周,那么3月份每周的需求量为100台,并称此作业为「均化到周」;同理,如果「均化到日」而3月份有25个工作天,那么可计算出每日的需求量为16台。

为什么要作需求均化呢?

是为了要把采购的批量(lotsize)减小,如将每个月交货一次的作业改为每周交货一次,以减少库存的积压。

当然,对制造或委外工作的规划,也同样可以先作需求均化,以减小批量、缩短工作的周期时间(cycletime)、降低库存的积压。

又,所谓预期在2月10日会另外接到订单200台,这是一种「销售预测」的行为,此时这200台还不是客户订单(C/O)量,因此在库存管理的实务上,并不将此200台列出为预约量,上表的内容只是为了要说明需求「净算(netting)」的逻辑,请读者们不要误会,以为对销售预测值也要做预约工作。

根本整合用名词与连动关系的演变

上述的说明是针对一个成品(电视机)来举例,而且该成品是采购来的。

如果该成品是企业自己生产的,或是针对某一项生产要用的零件而言,上述整合用名词的定义和用法还一样吗?

现将各情况下的定义列出在下面:

A.针对生产要用的采购料件而言,各名词的定义为

(1)在手量:

现有该采购件的库存量。

(2)在单量:

已下采购单而供给厂商尚未交货的数量(应交而未交,或尚未到期故未交货的数量)。

(3)预约量:

已发制令,要领用,而车间尚未领料的数量。

可用量:

可供新的制令来使用的数量。

可用量=在单量+在手量-预约量-平安存量。

在手可用量:

在手量中可供新的制令使用的数量。

在手可用量=在手量-预约量-平安存量。

B.针对自行生产的成品而言,各名词的定义为

(1)在手量:

现有该成品的库存量。

(2)在单量:

已下制令而制造车间尚未完工缴库的数量。

(3)预约量:

已接到客户订单但尚未出货的数量。

C.针对生产用的半成品而言,各名词的定义为

(1)在手量:

现有该半成品的库存量。

(2)在单量:

已下制令而制造车间尚未完工缴库的数量。

(3)预约量:

已发制令,要领用,而车间尚未领料的数量。

您也许已注意到了:

不管定义如何变化,「在单量」总是代表一个成品、半成品、零件的「供给数量」;而「预约量」总是代表着它的「需求数量」,记住这个根本的原那么,就很容易掌握各个名词在不同场合下所代表的真正意义了。

应用整合逻辑的前提

在前面的说明里,我们了解:

在单量代表“供给〞,预约量代表“需求〞,而在手量那么是供需平衡后的“现况〞;经过计算得到的可用量那么是方案作业的主要依据。

借助这样一套整合的逻辑,可以将销售、供给、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协助我们做好执行和控制的工作,同时也可利用其自动规划的功能协助我们做好规划的工作。

当然,这样一套整合逻辑要使用大量的数据,更需要有快速的运算工具,因此,它是必须使用电脑来处理的一套作业与管理方法,同时对企业的数据管理(datamanagement)也有着相当的要求。

如果用户的数据不全、数据的精确度不够,或是数据的及时性很差,那么这套整合逻辑的成效就要大打折扣了,在讨论整合逻辑进一步的应用前,特别先提出来请读者们注意。

1-4

MRP/DRP/ERP的产生

现代的分销业(或称为商业)可以利用上述的“自动规划的逻辑〞,由电脑自动做出采购方案,这就是西方先进企业常用的「配销需求规划系统」,英文是DistributionRequirementPlanning,简称作DRP系统。

制造业计算采购需求的工作就更复杂了,因为它卖出的产品不是直接买来的,必须买材料来进一步制造。

一个产品往往要用到许多件的材料,而其中有相当的比率(如超过50%)是共用性的材料,故上述这种自动规划的逻辑还不够用,必须再加以扩充,而形成了「材料需求规划」系统,英文是ManufacturingRequirementPlanning,简称作MRP系统。

西方制造业在大量应用MRP(材料需求规划系统)而取得管理效益后,又试着把“产能面〞的需求计算也纳入系统之中,因而产生了「产能需求规划系统(CRP:

CapacityRequirementPlanning)」,并逐渐把车间的「车间控制(SFC:

ShopFloorControl)」、销售单位的DRP功能、应收帐款和应付帐款的管理、会计总帐自动更新….等功能都加以集合,形成了管理整个制造企业资源的管理系统,因而称作「制造资源规划(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系统,其英文简称也是MRP。

因此,MRP系统有了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MRP系统是指「物料需求规划系统」;广义的MRP那么是指「制造资源规划系统」。

由于二者的英文缩写都是MRP,通常为了防止混淆而称前者为MRP,称后者为MRPⅡ。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IT:

InformationTechnology)的迅速开展,企业对IT的应用也逐步增加。

借助IT中C/S(Client/Server)的技术,企业可以将分散在各地机构的信息处理,用网络联系起来,而形成一个协调而统一的信息处理系统。

MRPⅡ对“数量与时间〞的整合功能,因为C/S技术而得以进一步扩增了对“空间〞的整合,并有了新的名称叫「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

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系统」。

其实,DRP、MRP、MRPⅡ、ERP.…不管是哪个P,其根本精神都是“整合、整合、再整合〞。

第二章:

制造企业ERP的BOM

对商业企业来说,我们上一章中所介绍的整合逻辑已能满足许多中小企业上ERP工程的大部份需求。

但对制造企业或系统集成商来说,仅靠整合逻辑的功能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用料结构(BOM)与需求规划(MRP)的功能。

商业企业假设要由销售方案来自动计算采购方案,也需要应用MRP的功能。

因而,我们在本章中介绍BOM,而在下一章说明MRP。

2-1用料结构表的定义

假设有一个产品甲是经过以下的生产活动制造出来的:

(1)将2个原料b1和3个零件b2以制程1做成一个半成品B,

(2)将1个原料c1和2个零件c2以制程2做成一个半成品C,(3)将2个半成品B、1个半成品C、以及2个包装料a以制程3做成一个成品甲。

那么,我们可以用以下的图标法来表达甲的用料关系,其中括号内的数字是代表所用的数量:

阶码(LevelCode)

甲-------------0

a

(2)B

(2)C

(1)-------------1

b1b2c1c2-------------2

(2)(3)

(1)

(2)

这样的一个结构关系称作「用料结构(BillOfMaterial)」,一般均简称作BOM,中文也可称作「零件构成表」或「产品结构表」。

上例中的BOM不只有一个阶层,因此我们称它为多阶层的BOM。

阶层(level)的指定在惯例上是由上而下,从0开始计算的,在第二局部第3章中我们会再详细地说明。

我们把各料件间的附属关系定义为母子关系(也有人称之为父子关系)。

例如甲为母件,而a、B、C即为甲的子件。

又如假设B为母件,那么b1、b2就是B的子件。

2-2料品供给类型

采购来的原料或零件,一定是子件,它们不可能是母件。

自制或委外加工的产成品(半成品或成品)那么一定是其制造所需料件的母件。

假设以供给的类型来区分,我们可以将工厂所有的料件(Item)区分为三大类:

[1]自制件(ManufacturedItem),或简称作M/O件(M/O是制令的代称);

[2]委外件(SubcontractedItem),或简称作S/O件(S/O是委外加工单的代称);

[3]采购件(PurchasedItem),或简称作P/O件(P/O是采购单的代称)。

这三种料件,今后统称作「料品」,它泛指原料(rawmaterial)、零件(component)、半成品(semi-finishedgood)或是成品(finishedgood),换言之,即「料」及「品」的统称。

2-3手工作业无法准确计算采购量

在手工作业下,也有一个类似BOM的概念,叫做「标准用量表」,「零件构成表」,或称作「用料清单」,它的形态如表1所示。

XYZ

用料标准

毛需求量

库存量

净需求量

产品甲

1

100

0

100

包装料a

原料b1

零件b2

原料c1

原料c2

2

4

6

1

2

200

400

600

100

200

100

200

300

200

100

100

200

300

100

(用料清单)〔采购需求计算过程〕

〔表1手工作业下计算净需求量的方法〕

甲产品如果接到客户订单共计100个,那么各料件的「毛需求量(GrossRequirement,简称GR)」如X栏内数字所示。

计算采购需求的人员会找出各料件的库存量,如Y栏内数字所示,然后计算X-Y=Z,就得到Z栏内的数字,为应采购的数量,称作「净需求量(NetRequirement,简称NR)」。

我们要问:

这样的计算过程正确吗?

由下面的说明可以知道这种计算过程是错误的:

[1]所谓「库存量」到底是什么量?

是在手量?

在手可用量?

还是可用量?

由第二局部第1章中的说明,可以看出这里的库存量应该是可用量,但手工作业时往往没有可用量的数据,使采购人员不敢轻易扣除他所看到、当时的库存帐数据,因其中有许多是制造车间应领而尚未领的数量。

这是手工作业下无法准确计算净需求量的重大原因之一。

[2]半成品B与C有库存吗?

许多企业受制于工程技术水平及管理观念的误导,很少以批对批法〔Lot-For-Lot〕来生产,而往往有半成品库存的留置。

假设B有库存50个,那么上述的计算过程就完全错了。

如何计算才对呢?

请看下节的说明。

2-4BOM逐层式的展开

依照下表所示的计算步序,由上而下逐层地计算。

步序

料品

毛需求量

X

库存量

Y

净需求量

Z=X-Y

读BOM带出各

子件毛需求量

1

100

0

100

a

B

C

200

200

100

2-1

2-2

2-3

a

B

C

200

200

100

100

50

0

100

150

100

b1

b2

c1

c2

300

450

100

200

3-1

3-2

3-3

3-4

b1

b2

c1

c2

300

450

100

200

200

300

200

100

100

150

100

〔表2BOM展开〕

将表1与表2相比拟可发现:

b1及b2原先在手工作业下计算出的采购量太多了,c1及c2那么未多采购,如表3所示。

原计算之采购量

BOM展开之采购量

多采购之数量

b1

200

100

100

b2

300

150

150

c1

0

c2

100

100

0

〔表3BOM展开与手工计算净需求量的比拟〕

原因是:

半成品B有库存而C没有。

b1及b2多采购的数量刚好是B已在手上的库存量。

50个B刚好等于100个b1再加上150个b2,此即多采购的数量。

由这些说明,得到如下的结论:

[1]手工作业下,库存量的数据往往只有在手量,而无预约量和可用量,这就造成了计算采购、委外、自制数量的重大困扰。

因此,手工作业下的计算只是“近似值〞而非“精确值〞。

负责计算的人员往往宁可多买、多做,而绝不会少算、少买、少做。

这是造成呆滞库存量的重大原因之一。

[2]BOM的展开(explosion)是一个优良的计算工具,在有半成品库存的情况下,仍可正确地计算出应该生产、委外和采购的数量。

虽然其计算比拟繁杂,但我们可把它完全交给电脑来执行,不必由人员来费心。

[3]用BOM展开来计算是否就一定正确呢?

不然,当有某些料品是共用件(commonparts),即供给数个母件生产之用时,BOM的展开方式会有重大的错误,必须改以MRP的方式来计算,我们在下一章中会做详细地说明。

2-5独立需求与相依需求

在上例中,甲是成品,即卖给客户的产品,它的需求量是由客户(市场)来决定的,公司本身只能预测,而不能自行决定,因此称作「独立需求(IndependentRequirement)」。

独立,就是不相关的意思,它强调了公司对此需求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可控制性〞。

反之,当甲的数量决定后(如客户订单量为100个),其下的各项料品需求数量依BOM的内容均可一一详细计算出来。

换言之,B、C、a、b1、b2、c1、c2之数量均是由甲的数量来决定的,因而这些需求被称作「相依需求(DependentRequirement)」。

指出料品不同的需求特性,是美国奥立奇(JosephOrlicky)教授的重大奉献。

为什么重要呢?

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以简驭繁〞的观念和工具。

如果客户不再订购甲产品,那么所有甲的子件中,凡有平安存量的都已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