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化资源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7650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文化资源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依托文化资源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依托文化资源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依托文化资源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依托文化资源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依托文化资源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docx

《依托文化资源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文化资源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依托文化资源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docx

依托文化资源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依托文化资源

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调研报告

 

撰稿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调研单位:

 

依托文化资源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作者:

题目:

依托文化资源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提纲:

一、瓜州县文化遗产资源现状

(一)独具特色的张芝文化

(二)资源丰厚的历史人文

(三)红色经典的革命文化

(四)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

(五)保存完好的自然资源

二、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一)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繁荣

(二)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不断涌现

(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五)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三、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五、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设想

(一)找准特色定位,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二)完善文化网络,建设一批标志性的文化设施

(三)完善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和发展重点文化产业门类

(四)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

(五)繁荣文艺创作,大力支持兴办瓜州县特色的节庆活动

依托文化资源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摘要:

瓜州县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基础薄弱,人才匮乏,要想在文化产业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依托资源优势,找准自身定位,打造体现瓜州特色的“张芝文化、玄奘文化、红色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品牌文化品牌,大力挖掘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的文化潜力。

关键词:

文化资源文化品牌

瓜州县(原名安西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甘、新、青、蒙四省的通衢之地。

东连石油城玉门市,西接旅游名城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平均海拔1500米。

位于甘肃省西北部。

总面积23150平方公里,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全县辖5镇10乡、73个行政村,总人口14.88万,有汉、回、蒙、藏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5万人。

瓜州文化资源丰富,历史遗迹、自然景观、民俗文化都具有深厚的内涵,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也具有较好的基础,现将瓜州县文化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文化资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三个方面的情况调研报告如下:

一、瓜州县文化遗产资源现状

瓜州县以建设西部文化重镇为目标,立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着力建设了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玄奘纪念园、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红西路军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一批彰显“瓜州文化”底蕴的文化旅游项目,全力打造“张芝文化、玄奘文化、红色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品牌。

(一)独具特色的张芝文化。

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开园迎客,标志着瓜州县在传承华夏文明、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子。

张芝被书法界尊称为草圣,他首创的草书给中国书法的发展演变作出了彪炳千秋的贡献。

为了弘扬中国书法艺术,瓜州县投资1.6亿元,打造占地681亩的“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

山水、园林、殿堂、雕塑、碑刻,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紧密融合,把“草圣”张芝“书法自然”的艺术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

该文化园在设计上以张芝为主线,以中国书法发展、演变、传承、创新为背景,以山水、园林、殿堂、雕塑、碑刻为手段,集中表现张芝的艺术精神。

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是一处集休闲、旅游、展览等功能为一体的以“书法园林”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园,园区分为主园和景观带两大部分,主园有南北两湖及湖心岛、附岛组成,景观带由九支渠水系组成三公里书法文化长河。

同时,在产业园内规划了玄奘取经博物馆、文房四宝一条街等文化产业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园的文化内涵高度。

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北第一座以书法艺术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全国书画、文房四宝、古玩拍卖的市场;书法论坛、展会、笔会的重要场馆;书法家集中培训、交流创作的基地;城乡居民休闲娱乐,提炼素养,传承书艺的摇篮。

(二)资源丰厚的历史人文。

瓜州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保存完好的其它古遗存多达314处。

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是中国著名的六大石窟之一;汉唐胜迹锁阳城和“康熙梦城”桥湾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稀世珍宝象牙佛,是中印文化交流的见证。

大漠驼铃、古道石窟、丝路艺术、瀚海蜃景、胡杨秋色、清泉绿洲构成了瓜州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化景观。

瓜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是甘肃省的文物大县,也是唐代高僧玄奘大师取经西行过程中最艰难、最重要的活动区域。

在瓜州境内,玄奘大师留下了艰苦卓绝的经历和各类历史遗迹,瓜州保存了玄奘取经路上讲经说法的寺院,官员放行的州城,收徒买马的地方,偷渡玉门关的遗迹,夜渡葫芦河的遗迹,有玄奘取经路上最翔实的历史记载,瓜州榆林窟和东千佛洞保存了六幅玄奘取经图,更是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孙悟空最早的原型,是全国保存玄奘取经图最多的县份,壁画“玄奘取经图”,比《西游记》成书早300多年,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的珍贵雕刻艺术品象牙佛,其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和文物保存价值。

众多文物遗迹构成了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瓜州玄奘文化,是华夏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瓜州历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新亮点。

(三)红色经典的革命文化。

解放战争时期,瓜州县是重要的革命战略要地,县内设有红西路军安西战役陈列馆、蘑菇台磨坊旧址、安西古城遗址、白墩子军防遗址、红柳园战役遗址、李卓然墓、安西县城战役遗址、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塔等红色资源,逐步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扩大党员干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规模和影响力。

等一批近现代革命史迹,都有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凝聚着近代瓜州人民的心血和汗水,是红色旅游的理想阵地。

(四)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

瓜州历史悠久,历史上,勤劳智慧、崇尚文明瓜州人民创造了大量民歌民谣、舞蹈杂技、工艺制作等民间艺术形式,成为瓜州文化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民族运动会、花儿会、皮影戏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风格独特,长盛不衰,至今绽放着绚丽的色彩。

(五)保存完好的自然资源。

由于气候原因,使瓜州形成了西棉、南牧、东粮三大农业区域格局,享有“粮棉基地”和“瓜果之乡”的美誉,境内黄金矿藏和产量居全国第六位,是甘肃省重点产金区。

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铝、铅、锌等40余种矿产品,总经济价值在7万亿元以上。

境内盛产棉花、蜜瓜、小麦、葡萄,甘草,锁阳、苁蓉等,是“中国蜜瓜之乡”和“中国锁阳之乡”。

1.丰富的风力资源。

瓜州素有“世界风库”之称,风能资源量大质优,风向稳定,风能密度高,年有效风能达5183小时,风能储量超过4000万千瓦,是全国风能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同时,瓜州县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光照时间长,强度大,全年日照时数达3260小时,有效积温3582.9℃,位居全国前列,具备发展风电、光电产业的优越条件。

2010年全县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80万千瓦,风机塔筒生产能力达到1200套。

“十二五”末风电装机达到960万千瓦。

新型能源产业已成为引领瓜州经济发展的龙头。

2.优越的光热气候。

全年日照总时数3360小时,大于等于10℃的积温3661.5℃,年均气温8.8℃,平均日较差16.1℃,年较差35.3℃,极端最高气温42.8℃,极端最低气温-29.1℃;年均降水量45.7MM,年蒸发量3140.6MM,年相对湿度39—41%,无霜期138--146天。

3.丰富的水利资源。

瓜州县境内有两条源于祁连山的河流。

一条是疏勒河,在安西境内流程242公里,流域面积1.28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89亿立米;另一条是榆林河,流程118公里,流域面积549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0.55亿立米。

此外还有露头泉水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地面水年径流量4.44亿立米,可充分利用的3.7亿立米。

地下水蕴藏量7.6亿立米,可开采量7570万立米。

4.富庶的矿产资源。

境内已勘察探明的各类矿藏近30种,产地78处。

金属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锌等十多种,产地55处,地质储量达2413万吨以上,其中铅16万吨、锌8万吨、铁2000万吨、黄金20吨;非金属矿产有花岗石、大理石、白云石、石灰岩、萤石、磷矿、盐矿、重晶石、石墨、水晶石、冰洲石、芒硝等,产地23处,尤其花岗石资源分布广,地质储量超过10亿立方米,并以品种多、色泽好、块度大、石质坚硬、出材率高而闻名全国,极具开采价值。

5.富饶的农业资源。

境内有可开发利用的宜农荒地资源281万亩,天然草场资源265万亩,其中优质草场面积42万亩。

其它如林果资源、农产品资源、中药材资源、农业品牌资源,均适宜于规模发展,建立各类商品基地和加工企业。

这里,畜牧业生产的潜力很大,“安西黄牛”在中国牛品种中,以抗性强、肉鲜美称为名优,“安西羊”以肉质鲜嫩、毛细绒长远销全国,是安西畜牧业的拳头产品。

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尤为丰富,列为全国戈壁荒漠草地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有雪豹、金雕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6种。

野生植物有甘草、锁阳、苁蓉等名优中药材,产量大,质量高,甘草、锁阳系列产品加工初具规模,前景诱人。

二、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瓜州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战略,紧紧围绕瓜州文化元素,大力挖掘张芝文化、玄奘文化、红色文化内涵,全力实施以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玄奘纪念园、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自然文化生态园、红西路军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龙头的“四园一基地”建设。

(一)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繁荣。

近年来,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成功地举办了“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戈壁音乐节”大型歌会、少数民族运动会、张芝书法艺术节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大型文体活动,这些活动组织得力、运作良好、影响空前,已成为品牌文化项目,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实现了跨国界交流。

(二)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不断涌现。

2013年2月,瓜州县6部作品荣获酒泉市第一届社会科学奖、飞天文艺奖。

一等奖2部《汉敦煌郡渊泉县城新考》、《锁阳城遗址形制及相关遗存初探》;二等奖2部《瓜州县志》、《酒泉市城乡一体化研究》;三等奖1部《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文艺奖1部《阳光下的菜摊子》。

(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近年来,瓜州县始终坚持把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投入。

瓜州县城“三馆一广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文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为广大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条件。

瓜州县文化馆综合活动楼内设卡拉OK厅、老艺人演唱厅、展览厅、舞蹈排练厅、台球室等“十室”,功能多、设施全,是全省两个国家一级文化馆之一,先后获得文化部群星奖和服务基层先进单位两个奖项。

瓜州县博物馆大楼内设文物展厅、壁画展厅、书画展厅、工艺品展厅、锁阳系列产品展销厅等,结构配套合理,已被列入免费开放试点单位。

引资2000多万元的桥湾博物馆建成开放,利用世行贷款新建的锁阳城博物馆即将开工。

瓜州县图书馆内有借书室、成人阅览室、少儿借阅室、报刊资料室、工具资料室、采编室等,功能较为齐全。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

投资800余万元建成的渊泉文化广场和大型塑胶运动场,保证了各类大型文化活动的开展。

基层文化网络健全,瓜州县除新建的5年移民乡外,其它8个乡镇、43个行政村全部建起了文化站和文化室,其中2个乡镇文化站被命名为全省示范乡镇文化站,6个乡镇文化站达到一类文化站标准,3个达到二类标准,31个村建起了示范村书库。

这些文化设施,提升了瓜州县的城市文化品味。

(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化建设在“十二五”时期加快瓜州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实现“五翻番一突破三提升”奋斗目标,打造世界风电之都、中国蜜瓜之乡、能源战略通道、西部文化重镇、陇上药材基地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人才是引领和支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为宝贵、最可持续和最具潜在优势的第一资源,是推动文化强县建设的第一要素,必须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人才优先发展,不断开创充满活力、人才辈出的文化人才工作新格局。

为大力加强全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近日县文体局组织专门力量,结合市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瓜州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瓜州县“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等纲要文件,对“十二五文化人才发展规划”进行了再次修订完善。

计划到2015年,瓜州县文化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000人,其中文化领域副高职称以上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达到50人;实现文化人才工作“十百千”目标,入选省、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人数达到10名,重点培养200名优秀文化人才,培训5000名文化人才。

使瓜州成为充满创新精神、创造活力、创作激情、创意思维的文化人才高地。

(五)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近年来,瓜州县大力实施农村文化建设“三项工程”,进一步丰富了基层精神文化生活。

是实施文化下乡服务“三农”工程。

二是大力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工程,采取制定扶持政策、城乡文明牵手共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等措施,加大基层文化建设力度。

三是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瓜州县将农村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农村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使广大农民群众活动有场所,“充电”有去处。

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乡镇文化站15个,建筑面积均在300平方米以上,村、组文化室261个;建成73个“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站,29个行政村分别硬化了标准篮球场1块。

三、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瓜州县以建设西部文化重镇为目标,立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着力建设了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玄奘纪念园、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红西路军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一批彰显“瓜州文化”底蕴的文化旅游项目,全力打造“张芝文化、玄奘文化、红色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品牌。

去年全县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8760万元,完成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

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瓜州县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以项目建设带动文化产业集聚,以资源优势打造文化产业精品,以文化特色铸就文化产业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全力打造西部文化重镇。

引资2000多万元的桥湾博物馆建成开放,利用世行贷款新建的锁阳城博物馆已开工建设,投资800余万元建成的渊泉文化广场和大型塑胶运动场,保证了各类大型文化活动的开展。

投资3200万元的锁阳城遗址保护开发建设项目、投资5047万元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建设项目正在紧张建设;瓜州县数字影院、六馆三中心、瓜州书城、瓜州饮食文化街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正在进行招商引资,力争尽快开工建设。

这些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提升了瓜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品质和竞争实力。

瓜州县坚持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根本,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文化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

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大力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去年,投资380万元,建筑面积达4000平米的全民健身综合馆投入使用,新建“农家书屋”7个,实现了7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积极争取县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资金871万元,完成了19个村、7个组的文化室和文化广场建设。

为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套了70余万元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音响设备、阅览书架、桌椅等办公用具,全面实施城乡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建设,完成转换10000户,扩大了数字电视用户的有效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

文化项目稳步推进。

按照《酒泉市2012年文化产业建设项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包挂任务分解表》分配任务,涉及瓜州县的4个文化产业建设项目已全部启动。

一是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续建项目;二是瓜州玄奘取经博物馆建设项目;三是锁阳城遗址保护开发建设项目;四是瓜州县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建设项目。

文艺活动精彩纷呈。

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和“千台大戏送农村”活动,先后举办广场锅庄舞、健身舞培训班2期,培训骨干100多人。

按照“月月有重点、周周有活动、次次有影响”的思路,形成以渊泉广场、新洲里广场为主体,“三馆一中心”活动阵地为基地,机关、乡镇、社区、街道、学校活动场所为补充的群众文化活动平台,吸引1000多名居民参加,每天晚上人流如织,舞动锅庄,成为该县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组织开展了“春歌福联送下乡”、“千台大戏送农村”等形式多样的送文化下乡、进企业活动。

县文化馆创作的情景剧《风动.舞动》、群口快板《风电之都添锦绣》在“千台大戏送农村”活动中演出受到广大干部、群众好评;结合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大力开展送春联、象棋比赛、秦腔演唱、社火汇演等活动。

2011年,全县共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200余场次,美术书法展览2次,征集展览各类书画、摄影作品800余幅,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组织创作人员开展了张芝奖书法大赛、“爱我中华,颂我瓜州”书法美术摄影展,展出优秀作品500余副;县内专业、业余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书法、绘画、舞蹈、文学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大赛和展览中获奖、入选。

新创文艺剧(节)目4个,小品《借爹》荣获酒泉市第九届文艺精品“飞天奖”二等奖,新编小说《白雪花》获得“飞天奖”三等奖,短篇小说《风起时,你别走开》获《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一等奖。

编辑出版了《瓜州史话》、《瓜州石窟考古图录》、《瓜州考古46年文集》、《东千佛洞石窟临摹壁画画册》等文学书籍和画册,《瓜州颂歌》已经定稿,即将印刷出版。

同时,注重充实文化人才队伍,为推动全县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是文化市场普遍存在经营分散、规模较小、层次低的问题,特别是核心层文化企业少,科技含量低,许多门类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门类大都处于空白。

二是文化专业人才短缺,文化市场培育不健全。

文化经营人才缺乏,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经纪人才和文艺创作人才特别是创意人才严重匮乏。

市场发育不健全,开放程度不高,市场主体规模弱小,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战略不明确,产业链不长,产业间的有机联结不密切,产业群体没有很好地形成,产品的规模优势也没有得到发挥。

三是文化产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或外资进入瓜州县经营文化产业。

基层文化建设薄弱现象仍然存在,投入不足,设施简陋,人才缺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现有的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生活需求。

五、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设想

(一)找准特色定位,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瓜州县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基础薄弱,人才匮乏,要想在文化产业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依托资源优势,找准自身定位,打造体现瓜州特色的“张芝文化、玄奘文化、红色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品牌文化品牌,大力挖掘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的文化潜力。

(二)完善文化网络,建设一批标志性的文化设施。

建立健全县、乡镇直至村的各级文化场所,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协调、功能齐全的文化网络,形成全社会促进文化发展的大格局。

同时,通过加大政府投资,逐步建设瓜州县图书馆、美术馆、群众文化馆等,真正建成一批与瓜州县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目标相适应,有利于提高瓜州县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的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以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完善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和发展重点文化产业门类。

根据瓜州县城市特色、资源优势、文化消费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新世纪城市发展规划,结合瓜州县文化品牌建设,完善《瓜州县“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会展演艺业、文体娱乐业等产业,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积极培育特色文化市场,大力发展文艺演出业,积极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促进瓜州县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的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发展。

(四)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

出台扶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财政、土地、税收、工商、价格等优惠政策,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建立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文化产业投入机制,逐步完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加大文化产业对外招商引资力度,把民营文化产业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积极鼓励兴办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

(五)繁荣文艺创作,大力支持兴办瓜州县特色的节庆活动。

围绕瓜州县的文艺创作现状、特色文化资源和民风民俗,有针对性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创作评比活动,积极承办、协办、联办省级、国家级各类文艺比赛、演出、评奖等活动,深入开展旅游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和会展演艺节庆活动,推动地方文艺繁荣,使之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李忠文.瓜州县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2]王建勤.瓜州县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3]高生荣.瓜州县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4]魏金龙.瓜州县文化产业发展纪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