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五年级品社下册 全一册教案 未来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2725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8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五年级品社下册 全一册教案 未来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春五年级品社下册 全一册教案 未来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春五年级品社下册 全一册教案 未来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春五年级品社下册 全一册教案 未来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春五年级品社下册 全一册教案 未来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五年级品社下册 全一册教案 未来版.docx

《春五年级品社下册 全一册教案 未来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五年级品社下册 全一册教案 未来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五年级品社下册 全一册教案 未来版.docx

春五年级品社下册全一册教案未来版

2019年(春)五年级品社下册全一册教案未来版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六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为《好大一个家》、第二单元为《壮丽的山河》、第三单元为《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第四单元为《各族人民一家亲》、第五单元为《自然灾害与救助》、第六单元为《珍惜自己的生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

“激性、明理、导行”是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

因此,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将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学习明理是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5年的品德学习,学生已能得到很多知识,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学会正确地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学生。

本学期,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展学习和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与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我们的祖国,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中国地理环境的差异,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域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2、通过了解祖国壮丽的山山水水,中国主要的河流及其分布,感染学生,让学生热爱祖国的山和水,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祖国山河的知识。

3、了解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明白地区的差异是造成各地环境和生活差异的重要原因,了解环境差异带来的风土人情,教育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

4、中国是56个民族汇聚一体的大家庭,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认识每个民族服饰等的差异,了解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住房的特点和有趣的节日,体会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学生知道,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是祖国繁荣富强的关键。

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好思想,好风尚。

5、认识自然灾害的种类,以及自然灾害的救护措施,联系生活中发生的自然灾害,体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这些词语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心,积极加入到慈善事业中,奉献自己的爱心,关爱生命,关爱社会。

6、了解生命的诞生及艰辛的成长过程,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分辨哪些是不良习惯,拒绝不良习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民族,热爱祖国,关爱生命”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在本课程中注重从实际出发,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发展和民族兴旺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行动。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教材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课时安排

第一周:

…………………第一课

第二周:

…………………第二课第三课

第三周:

…………………第四课第五课

第四周:

…………………第六课第七课

第五周:

…………………第八课

第六周:

…………………第九课

第七周:

…………………第十课

第八周:

…………………第十一课

第九、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第十二课

第十二周:

………………第十三课

第十三周:

………………第十四课

第十四周:

………………第十五课

第十五周:

………………第十六课

第十六周:

………………第十七课

第十七周:

………………第十八课

第十八周:

………………第十九课

第十九周:

………………复习

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 好大一个家

1、祖国有多大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

3、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祖国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导入学习

听儿童歌曲《祖国有多大》。

问:

祖国有多大?

看祖国的地图,它像什么?

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活动一:

"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路线"。

(学会看图例,认识国界和海岸线。

2、开始旅行吧!

从哪里出发?

(了解家乡浙江在我国的哪边,复习地图方位。

3、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

4、计算:

沿祖国大陆的边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时间?

通过这样的计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活动二、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浙江地图,比较本地与浙江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浙江与中国的面积。

3、结合世界地图,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面积。

比较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想说点什么?

三、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

1、读读书中的小资料,了解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了解首都、省级行政中心、一般城市等图例。

四、模拟旅游,充分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1、说说自己小组准备去哪旅游。

2、小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况。

3、汇报交流:

(1)路程。

(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通过路途遥远感受祖国的辽阔。

(2)温差。

(通过南北温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3)时差。

(通过东西时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五、总结升华

 2、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1、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2、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现代都市风貌。

3、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通过上网、看报、听新闻和看电视等方式,收看近期有哪些重要会议正在召开,北京还有哪些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最近,首都北京有哪些国际友人来访,有哪些国际性重大活动等。

2、广泛搜集反映北京古城与新貌的照片、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从此,北京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向往的地方。

2、提问:

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和我国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说首都是祖国的心脏?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首都是国家政治中心;首都是国家文化中心;首都是国际交往中心。

3、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分别阅读教材第10页至12页,选择与本小组探究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

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为什么说首都是国家政治中心?

从哪些方面能看出首都是国家政治中心?

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国家领导人在北京办公。

党和国家许多重要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都在北京举行。

为什么说首都是国家文化中心?

高校,中央电视台和春节联欢晚会,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北京图书馆,北京军事博物馆。

为什么说首都的国际交往中心?

各国驻中国大使馆,中国外交部,国家元首来访,国际间友好合作。

5、引导学生探究北京古城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

提问:

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历史文物古迹,反映了哪些丰富的历史?

北京有哪些具有现代大都市的时代特色?

让学生互相交流。

板书;首都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6、总结:

 

第三课、第三课、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知道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简单了解什么是“一国两制”。

2、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1、搜集香港和澳门风光或旅游照片。

2、查阅资料了解港澳的历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特别行政区

  1、提问:

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两个被称为特别行政区。

它们是哪两个呢?

它们在哪里呢?

为什么是特别行政区?

特别在哪里?

2、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地图,找到香港和澳门。

3、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资料卡”,了解“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

4、学生探究:

“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以及“高度自治”具体指什么?

“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怎么回事?

是谁提出的理论?

二、指导学生追寻历史1、为什么根据在香港和澳门建立特别行政区?

2、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资料卡”内容后,指名说一说。

3、教师补充讲解历史变革。

自古以来,香港就是中国的领土。

1842年,在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860年,清政府再与英国签下《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

1898年,英国又强行租用新界地区,租期99年。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发表联合声明。

1990年4月,我国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自古以来,澳门就是中国的领土。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骗取明朝政府的许可,在澳门租界地搭棚,存储货物。

1573年,明

  朝政府筑墙为界,澳门被葡萄牙殖民者长期占用。

1849年,葡萄牙擅自宣告澳门为自由港。

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就澳门问题发表联名  fc1  ?

声明。

1993年3月,我国八届全国人民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三、回顾港澳回归

  播放香港和澳门回归时,中英和中葡举行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像。

师生共同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庆典的相关影片,重温激动人心的时刻。

讨论:

香港和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

四、在地图上认识香港和澳门,认识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1、学生阅读教材地15页地图和教材第16页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2、让学生画一画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3、展示有关香港和澳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香港和澳门。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