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第12讲探究电路初中中考学习材料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7172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复习第12讲探究电路初中中考学习材料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复习第12讲探究电路初中中考学习材料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复习第12讲探究电路初中中考学习材料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复习第12讲探究电路初中中考学习材料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复习第12讲探究电路初中中考学习材料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第12讲探究电路初中中考学习材料含答案.docx

《中考物理复习第12讲探究电路初中中考学习材料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复习第12讲探究电路初中中考学习材料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复习第12讲探究电路初中中考学习材料含答案.docx

中考物理复习第12讲探究电路初中中考学习材料含答案

第十二讲探究电路

中考考点清单

电阻和变阻器(高频考点)

1.电阻

 

定义

导体对__电流__阻碍作用的大小叫做电阻,物理量符号:

R

单位

国际单位:

欧姆,简称欧,符号__Ω__;

常用单位:

兆欧(MΩ)、千欧(kΩ);

换算关系:

1kΩ=103Ω、1MΩ=106Ω

影响因素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性质有关,还与导体的__温度__有关。

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导体电阻越大;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电阻越小

意义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一个导体的电阻由其自身情况决定,与电流有无、电压大小__无关__

定值电阻

具有__一定阻值__的元件叫做定值电阻,简称电阻,符号是:

2.滑动变阻器

原理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__电阻线__的长度,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作用

保护__电路__;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续表

实物图、

结构图、

电路图

符号

铭牌

如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2A”字样,“20Ω”是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0Ω,“2A”是允许通过的__最大电流__是2A(电流超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会烧坏变阻器)

使用

方法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要与被控制电路__串联__;连接“一上端一下端”两个接线柱;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片置于__阻值最大端__

应用

收音机调节音量的电位器就是一个滑动变阻器

变阻箱

1.可以调节电阻大小,能够准确表示连入电路的电阻值,但不能连续改变电阻值;

2.使用时,把两个接线柱与被控制电路__串联__接入电路,调节四个旋盘,就可以得到0~9999Ω的任意整数值;

3.读数方法:

指针所指数值乘以倍数后相加

3.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

绝缘体

定义

__容易导电__的物体

__不容易导电__的物体

举例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

联系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高温、潮湿)时,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

4.

(1)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__电阻丝的长度__改变电阻,使用时的接线方法是__一上一下__;若同时接入了上面的两个接线柱,相当于是接入了一段__导线__;若同时接入了下面的两个接线柱,则相当于接入了一个__定值电阻__。

(2)电阻箱是一种能调节电阻大小,并且能__显示出电阻阻值__的变阻器,调节它的四个旋盘就能得到0~9999Ω之间任意整数数值的电阻值。

欧姆定律(高频考点)

电流与

电压、

电阻

关系

电流与电压关系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正比__

电流与电

阻关系

电压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__反比__

 

欧姆

定律

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及理解

公式:

I=U,R;

(1)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即U的单位是:

伏特(V),R的单位是:

欧姆(Ω),I的单位是:

安培(A);

(2)I、U、R是对同一导体或同一电路而言的,三者要一一对应;

(3)公式I=U,R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时间的值

变形公式

U=IR和R=U,I;变形式R=U,I只能用于计算电阻,不能说明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因为__电阻__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一段给定的导体其电阻是不变的

适用条件

纯电阻电路(用电器将全部的电能都转化为内能的电路)

应用

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

R=U,I;

(2)器材:

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__滑动变阻器__、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3)电路图: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__之和__,即R=__R1+R2+…+Rn__,若n个相同的电阻R′串联,则R=nR′;串联的电阻有__分压__作用,每个分电阻所分担的电压跟它的电阻成__正比__;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__大__。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__倒数之和__,即1,R=1,R1+1,R2+…+1,Rn,若n个相同的电阻R′并联,则R=R′,n,对于只有两个电阻R1、R2并联的电路,其总电阻可用公式______________计算;并联的电阻有__分流__作用,各支路分到的电流大小与它的电阻成__反比__,电阻越大,分到的电流越__小__;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__小__。

家庭用电(高频考点)

1.家庭用电

组成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__电能表__、闸刀开关、__保险丝__、开关、电灯、插座、导线等组成。

图示

进户线

进户线有两条,一条是端线,也叫火线,一条是零线。

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

火线与地面间的电压为__220__V__。

正常情况下,零线之间和地线之间的电压为__0__V。

电能表

电能表安装在家庭电路的__干路__上,这样才能测出全部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闸刀

开关

闸刀开关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的__通断__。

保险丝

1.电路符号:

2.材料:

保险丝是由__电阻率__大、__熔点__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

(原因:

保险丝电阻较大,使得电能转化为热的功率比较大,保险丝温度易升高,达到熔点后就自动熔断。

3.保险丝规格:

保险丝越粗,额定电流越大。

4.选择:

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电路的最大工作电流。

5.连接:

保险丝应串联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且一般只接在__火线__上。

6.注意事项:

不能用较粗的保险丝或铁丝、铜丝、铝丝等代替标准的保险丝。

因为铜丝的电阻小,产生的热量少,铜的熔点高,不易熔断。

7.电能表、闸刀开关和保险丝是按照顺序依次连接在家庭电路干路上的。

插座

1.种类:

常见的插座有两孔插座(如图)和三孔插座(如图)。

2.安装:

把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在把用电部分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防止了外壳带电引起的__触电__事故。

(万一用电器的外壳和电源火线之间的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电流就会流入大地,不致对人造成伤害。

用电器(电灯)和开关

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__并联__的。

开关和用电器串联,开关必须串联在火线中。

与灯泡的灯座螺丝口相接的必须是__零线__。

续表

 

概念

试电笔是用来辨别__火线和零线__的工具

分类

有钢笔式和螺丝刀式

作用

①判断火线和零线;②检查电气设备的外壳是否带电

结构

如图(钢笔式)由上到下依次为金属笔尖、电阻、氖管、弹簧(兼做导线)、金属笔卡(或者金属帽)。

其中,氖管中充有稀薄的氖气,两端是两个金属电极。

使用

使用时手接触__笔尾__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电线,观察氖管是否发光,发光的是火线。

图示

2.

(1)一般情况下,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__36__V。

(2)安全用电原则:

①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外壳一定要__接地__;②发现有人触电时,要立即__切断电源__;③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3)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__短路__或__用电器总功率过大__。

中考重难点突破

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三年一考)

【例1】(2017正安校级中考模拟)如图所示,当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使得电路中电流变小,电路的E、F点与滑动变阻器接线柱的连接情况正确的是()

A.E接A、F接BB.E接A、F接D

C.E接C、F接BD.E接C、F接D

【解析】A.E接A、F接B时,连入电路中的是一个定值电阻(最大电阻),这种接法是不能变阻的,也就无法改变电流,这种接法不正确。

B.E接A、F接D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是PA部分。

当滑片向右滑动时,PA电阻丝长度变长,电阻变大,则电流变小,这种接法符合题意要求。

C.E接C、F接B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是PB部分。

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PB电阻丝长度变短,电阻变小,则电流变大,这种接法不符合题意要求。

D.E接C、F接D时,滑动变阻器被短路,这种接法是不能变阻的,也就无法改变电流,这种接法不正确。

【答案】B

1.(2017绥阳中考模拟)在探究一个用电器中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时,小明连接好的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调节滑动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不变化,小明连接的电路有不妥之处,改正的方法是(B)

A.将导线K的a端移至接线柱AB.将导线M的c端移至接线柱B

C.将导线M的c端移至接线柱DD.将导线L的b端移至接线柱D

2.(2017中考模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在测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目的是为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为了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C.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护电路

D.将图中电阻R换成小灯泡,滑片P由b向a端缓慢移动,灯泡变亮,比值变大

欧姆定律、电压与电流的图像(三年一考)

【例2】(2017中考)如图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像,小明对图像信息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当甲两端电压为0.5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A

B.当乙两端电压为2.5V,其电阻值为10Ω

C.将甲和乙串联,若电流为0.3A,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为2V

D.若甲和乙并联,若电压为1V,则它们的干路电流为0.4A

【解析】A.由图像可知,当甲两端电压为0.5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1A,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当乙两端电压为2.5V时,通过的电流为0.5A,由I=U,R可得,乙的阻值R2=U2,I2=2.5V,0.5A=5Ω,故B错误;C.将甲和乙串联,若电流为0.3A,则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均为0.3A,由图像可知此时U甲′=1.5V、U乙′=0.5V,由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它们两端的电压:

U=U甲′+U乙′=1.5V+0.5V=2V,故C正确;D.若甲和乙并联,若电压为1V,则它们两端的电压均为1V,由图像可知此时I甲′=0.2A、I乙′=0.4A,由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干路电流:

I=I甲′+I乙′=0.2A+0.4A=0.6A,故D错误。

【答案】C

3.(2017中考模拟)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B.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A

D.将甲、乙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2A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三年三考)

【例3】(2017二模)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若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压表,闭合开关S1、S2,测得U甲∶U乙=4∶3;若只断开开关S2,拆去电压表,并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流表,则此时I甲:

I乙是()

A.1∶1B.4∶3C.3∶4D.16∶9

【解析】

(1)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压表,闭合开关S1、S2时,两电阻串联在电路中,甲表测的是R1两端的电压,乙表测的是R2两端的电压,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由I=U,R可得,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R1,R2=U1,I,U2,I=U甲,I,U乙,I=U甲,U乙=4,3;

(2)只断开开关S2,拆去电压表,并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在电路中,甲表测的是通过R2的电流,乙表测的是通过R1的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两电流表的示数之比:

I甲,I乙=I2,I1=U,R2,U,R1=R1,R2=4,3。

【答案】B

4.(2013中考)如图所示的电路,将AB两端接入10V电源,电压表示数为3V,拆去AB两端电源,再将CD两端接入10V电源,电压表示数为7V,则R1∶R3的值为(C)

A.1∶1B.7∶3C.49∶9D.100∶21

(第4题图)

(第5题图)

5.(2014中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2R2,闭合S、S1,断开S2时,电压表示数为5V,闭合S、S2,断开S1时,电压表示数为7V,则R∶R2为(A)

A.3∶2B.2∶3C.7∶5D.5∶7

6.(2015中考)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及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不变,R为电阻箱。

闭合开关S,第一次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第二次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第一次的两倍时,电压表示数变为12V;第三次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在第二次的基础上增大20Ω,电压表的示数变为9V。

则电源电压U和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C)

A.18V36ΩB.18V12ΩC.20V36ΩD.20V12Ω

(第6题图)

(第7题图)

7.(2011中考)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开关S接a时,电流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3∶5;当开关S接b时,电流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2∶3,则R2与R3的电阻之比为(D)

A.9∶10B.4∶3C.5∶2D.3∶4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三年一考)

【例4】(2017中考)电是人们的好帮手,但若摸不准它的脾气,不注意用电安全,也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

下列选项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电灯的开关可接在零线上

B.可用湿手接触照明电路中的开关

C.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能接触测电笔的任何金属体

D.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必须接地

【解析】A.控制电灯的开关接在零线上,断开开关时,电灯处仍带电,这样是很危险;故A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B.水容易导电,用湿手拔热水器的开关,会发生触电事故;故B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C.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这样测电笔才能正常工作,但不能接触笔尖的金属电极;故C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D.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其金属外壳一定要通过三角插头接地,以防用电器外壳带电,会危及人身安全。

故D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

【答案】D

8.(2017中考)下列图中符合安全用电与保护原则的是(D)

A.在落地高压,

线附近行走

B.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

C.开关接零线

D.电水壶接三孔插座

9.(2017二模)小明家的电路简化后如图所示,观察该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开关和电灯是并联的B.电灯、电视和台灯是并联的

C.各个小彩灯之间是并联的D.插座中的火线和零线是连通的

中考实验突破

实验1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三年一考)

命题点:

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控制电阻不变,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2.实物图的连接或电路连接错误的判断。

3.连接电路前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移到最大阻值处(防止电路接通时电流过大烧坏灯泡,甚至烧坏电流表)。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a.保护电路;b.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5.电流表和电压表量程的选取。

6.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7.电路故障分析。

8.滑动变阻器移动方向的判断。

9.画I-U或U-I图像。

10.多次测量的目的(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11.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例1】(2017中考)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该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到________(选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而电压表有示数但无明显变化,则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将各个电阻分别接入电路中R所在位置,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每次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将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________关系。

实验序号

1

2

3

4

5

电阻R/Ω

5

10

15

20

25

电流I/A

0.50

0.24

0.16

0.12

0.10

【解析】

(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处,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到B端。

(2)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说明电路开路,而电压表有示数但无明显变化,说明电压表两接线柱与电源两极是通路,则说明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R开路。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电阻与电流的乘积不变,并且电阻变为原来几倍时,电流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关系。

【答案】

(1)B;

(2)电阻R开路;(3)反比

1.(2017中考模拟)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

电源(电压4.5V且不变),小灯泡(标有“2.5V0.3A”),定值电阻R(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0(标有“50Ω1A”),学生用双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导线若干:

(1)某实验小组经过相互讨论,完成了该实验方案的三次设计。

由图甲到图乙,改进的理由是__使电阻保持不变__;接着小组再优化电路设计,由图乙到图丙。

(2)如图丙,实验中,如果出现了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接近4.5V,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__R断路__。

(3)故障排除后,接着在图丙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移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位置时,发现两电表中某一个表的指针达到满刻度,如图(丁)或(戊)所示。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0.58__A__,电压表的示数为__3.0__V__。

(4)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通过电阻R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得到结论:

__电阻不变,电流与电压成正比__。

U/V

1.5

2.0

2.5

3.0

I/A

0.15

0.20

0.25

0.30

(5)最后用图丙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当定值电阻为10Ω时,对应的电流表示数为0.15A,接着为了测量更多组数据,又提供了15Ω、20Ω、25Ω、30Ω、35Ω定值电阻各一个,其中__30__Ω和35__Ω__定值电阻不能使用。

电阻的测量(三年一考)

命题点:

1.实验原理:

R=U,I。

2.画实验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分析电路是否连接错误,并改正。

3.完成实验步骤和推导计算公式。

4.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

5.电路故障分析。

6.利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压。

7.测量未知定值电阻的阻值时,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8.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

【例2】(2017中考)小华同学想用“伏安法”来测量定值电阻Rx的阻值,于是他在学校实验室借了一些器材,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状态。

闭合开关,向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能使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操作中,小华发现两个电表只有一个示数,初步检查确认,电路接线完好,两个电表均无故障,则发生故障的元件应是__________。

A.电源B.电阻RxC.滑动变阻器

(2)排出故障后,闭合开关,当电压表示数为2.6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计算Rx的阻值为________Ω。

(3)按照上面的操作步骤,小华又测量了一个额定电压为3V的小灯泡的电阻,并描绘了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即I-U图像),小华发现他所描绘的定值电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而小灯泡的I-U图像如图丙所示,原因可能是小灯泡的电阻与________有关。

由图像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

【解析】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闭合开关,向A端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能使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小,根据I=U,R知,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A.若电源有故障,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无示数,故A错误;B.若电阻Rx有故障,若断路,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若短路,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故B正确;C.若滑动变阻器有故障,两表同时有示数或无示数,故C错误。

(2)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示数为0.26A,灯泡的电阻R=U,I=2.6V,0.26A=10Ω;(3)由于灯泡电阻受温度影响,不是定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灯泡的I-U变化图像不是一条直线。

由图丙所示图像可知,灯泡额定电压3V所对应的电流为0.5A,灯泡额定功率P=UI=3V×0.5A=1.5W。

【答案】

(1)断开;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B;

(2)10;(3)温度;1.5

2.(2015中考)小明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所用的器材有两节旧干电池串联成的电路,阻值为0~20Ω的滑动变阻器R,待测电阻Rx及如图甲所示的其他器材。

(1)小明将实验电路连接成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__B__(选填“A”或“B”)端。

(2)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小明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了多次测量。

当小明将滑动变阻器调节到接入电路的阻值等于零时,对应的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该待测电阻Rx=__12__Ω__。

(3)细心的小明发现,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等于零时,待测电阻两端电压达不到两节新干电池串联后的总电压。

小明请教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干电池的内部都是存在电阻的,简称内阻,干电池用久后内阻会变大。

干电池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稳定的电源与一个内阻串联而成。

小明想测出本实验电源的内阻,于是向老师要来一只5Ω的定值电阻替换掉甲图中的Rx,闭合开关,仍将滑动变阻器调节到接入电路的阻值等于零,测出此时电流为0.40A,结合上一步的测量值。

可算出本实验干电池组的内阻为__2__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